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第一毒士,曹老板劝我冷静! > 第422章 魏公曹操实至名归

第422章 魏公曹操实至名归

而此时室内静谧,荀彧叔侄听闻纸张造价。

心神微凛且面露惊讶。

如此上等佳纸,造百张仅需五铢钱二十挂。

且不说他荀氏这些士族豪门,便是一般寒门百姓亦能负担。

如此物美价廉,远胜市面上的左伯纸与蔡侯纸。

未待荀氏叔侄细细思量,司马德却是继续开口道:

“二位忧心大兴书院耗资巨大,此事晚辈已筹谋多时日。”

“学子每月供纸免费,书写无需顾虑。”

“然而市售此纸,唯有高价者得!”

“五铢千百枚可换十纸,办学之资以售纸之财填补绰绰有余。”

而且司马德还没说明白。

如此一来,校外纸贵,门内免费。

若是如此收支还填补不了办学的空缺。

他大可再出奇招,将白酒青楼等物收为朝廷生意。

实行如盐铁官营一般的制度。

再不济,便祭出学区房套利。

将教育与住房绑定,如此一来。

收割豪强财富便不费吹灰之力。

一念及此,司马德也是再从怀中掏出双卷新书。

“二位再观此物,教化不只以纸为基。”

“还需各家圣贤典籍以作推广。”

“晚辈如今又一印刷之术在手。”

“但有孤本范本在手,日印万卷非妄想。”

连忙接过来细细端详。

二人皆是当世智者,一下子便看出其中玄机。

若说刚刚的新纸,是笼络天下士子的好手段。

那这所谓的印刷术,便是教化民众的大杀器啊!

这两样技术叠加在一起。

将颠覆千百年来的教化传承。

今后主公曹操兵不血刃,便能令天下读书人趋之若鹜!

甚至只要印刷术在手。

今后天下的各地大儒泰斗。

只要是想著书立说,便是不得不来一趟中原。

因为纸张印刷可比竹刀刻字要方便多了。

而且单单这一本新书,便能收录一箱竹简的内容。

无论是便利性还是传播性都能大大提高。

“纸以馈赠,教材备齐,售纸之财以养学府。”

“朝堂扶持,文若督学,教化四海,岂能能不成事?”

说罢合上那本《论语》的复制品。

心中此时又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广设书院,教化四方。

即便此时由主公曹操主持,士子皆感其德泽。

但这背后的功劳却是要算在司马德头上。

而如今公子曹彰于军中威望甚重。

再有司马德的支持,今后便不缺士人效力。

如此一来,非嫡非长又有何惧?

但凭其文成武就,足以与其兄长曹丕比肩。

二人在朝堂上的势力差距将荡然无存。

而此时,荀彧也是表情复杂地问向司马德。

“敢问仁达,此纸何名,是否已定下?”

“有蔡侯左伯在前,此纸之名怎能居人后?”

“礼记所载王者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以‘曹公纸’为名,二位以为如何?”

公、侯、伯,纸如爵位定。

司马德意欲以此纸为其岳父正名。

“曹公纸”,三字一出。

荀彧眼皮微颤,神色有些复杂。

他如何不能明白,司马德这是在暗示他。

主公曹操僭越一事木已成舟。称孤道寡更是理所应当。

而且只要此书问世,天下士人更是不会在乎此事。

与对方久视之下,荀彧也是轻叹道:“如此也可!”

“蔡侯、左伯、曹公。”

“三纸并列,各得其所,实至名归。”

目睹荀彧对于“曹公纸”的命名未置一词。

司马德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不反对,就意味着曹操魏公的爵位。

以后便是铁板钉钉,再无人反对。

然而表面上,司马德却是意犹未尽继续问道:

“那令君之意,可是愿担任太常一职。”

“承担起未来督建各郡学府、广兴教化的重任?”

“呵,若是岳父得知令君同意此事。”

“定然会喜不自胜。”

他此时的笑声中透着几分狡黠。

而荀彧一听这话,心中五味杂陈。

“若能远离尔虞我诈,避开朝堂是非纷扰。”

“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说到这里,他也是话锋一转。

语气中多了几分坚定道:

“能以余力教化世人,育英才无数。”

“可于青史上留下微名,也算不负此生。”

“直至今日,彧方悟仁达当初所言……”

“进则悬崖峭壁,退则海阔天空,此中真谛。”

感慨之余,荀彧起身向司马德深深一礼。

对于司马德的深谋远虑,他心存感念。

“既如此,便不打扰二位先生休息。”

“二位请安歇吧,晚辈告退了。”

月色之下,司马德毅然拒绝了二荀的相送。

身影迅速消失在夜幕深处。

荀彧与荀攸皆往其背影沉默不语。

直至司马德的背影完全隐没于暗夜,二人才收回目光。

“公达!”荀彧沉声道。

“或许,这一次你的判断是对的。”

“我之前却是执迷不悟啊……”

他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陈群、杨修皆因其背后家族而奔走。”

“我颍川荀氏,亦当做出抉择。”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

“日后,你应多与公子曹彰交往,加深情谊。”

荀攸闻言也是点了点头道:“理当如此。”

“只是方才忘了找仁达那小子,多要上几本新书。”

他此时语气中带着几分可惜。

二人身为当世学者楷模士族领袖。

一向视金银财帛如粪土。

却对文章典籍甘之如饴。

“呵呵,既然如此,今夜不妨秉烛夜读。”

“正好,我正想把仁达昔日,所言‘何谓大汉天下’之论与你分享。”

一番调侃治下,荀彧脸上的笑意却是源自心底的释然。

“文若,你这一提我哪里还睡得着?”

“待会儿,你可得细细道来。”

于是月华如练,银霜遍地。

灯火闪烁间,两个老头与书房中挑灯夜读。

房中不时传来低沉的笑语。

其间夹杂着几句关于后生可畏感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