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从庶子开始 > 第102章 权力脉络

红楼从庶子开始 第102章 权力脉络

作者:陈证道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2:23:14

第102章 权力脉络

第102章 权力脉络

鸿雁楼与醉仙楼都是京中排得上号的酒楼,消费绝对不低,但是今天是府试放榜之日,倒是有不少通过府试的考生在此摆酒庆祝,家底厚的自掏腰包请客,家底薄的则一起凑份子钱。

所以当贾环等人到来时,鸿雁楼的一楼大堂中已经摆了好几桌,清一色都是刚看完榜的考生,但见觥筹交错,高谈阔论,纵情放歌,不是一般的热闹!不是一般的癫狂!!

一名约莫十七八岁的书生打散了头发,浑身**的,几杯酒下肚便离开座位,在过道上,忘情地边舞边高吟:“

五百人中第一仙,

等闲平步上青天。

绿袍乍著君恩重,

黄榜初开御墨鲜。

龙作马,玉为鞭。

花如罗绮柳如绵。

时人莫讶登科早,

自是嫦娥爱少年。”

“好!好!”同桌的书生纷纷鼓掌叫好,甚至有人加入一起尬舞,甩得水滴纷飞,就连贾环脸上都挨了几点,甚是无语。

这才府试呢,离着金榜题名还差十万八千里,你激动个机儿呀?还五百人中第一仙,仔细一场重感冒就让你小子成仙。

贾环认得,这位忘情狂舞的仁兄正是看榜时不带雨伞,在雨中谈笑风生的那位,难怪衣服湿漉漉,淋完雨不回家换衣服就算了,居然还在这里浪,也是绝了!

柳毅笑着道:“贾同学不认得他吧?此人叫蒋功胜,表字子升,为人比较率性而为,这次府试拿了第七名,排在芝龙的后面。”

这时,张芝龙扬声笑道:“蒋子胜,你本次府试勉强拿了第七名,也好意思在此献丑?而且伱今年都十八了吧,何年何月才能大登科?真到那天,说不定头发胡子都白了,还敢自称少年乎?”

正在尬舞的那名书生闻言停了下来,一撩那头披散的长发,用略带几分醉意的目光打量张芝龙,竟然也不生气,大笑道:“我道是谁,原来是张芝龙,张如归,哈哈,君不闻男人至死是少年,即便我蒋功胜将来鸡皮鹤发,依旧是嫦娥所偏爱的那个骚年!”

这位仁兄头发一甩,又妖娆地尬舞起来,果然够骚的,贾环差点一口老酒便喷出来了,这让他想起某个网红——拉面哥

“咦,这位莫非就是本届的府试案首,神童贾环了,嗯,这首宋人的《鹧鸪天》倒是正好适合你来吟唱,来来来,与吾共舞一曲助兴!”蒋功胜一边甩动头发,一边招手向贾环发出了诚挚的邀请。

贾环连忙拱手道:“蒋同学你自便,在下不擅长此道,就不献丑了。”

蒋功胜哈哈一笑,也不尴尬,继续旁若无人地纵歌狂舞,让人既好笑又佩服,这种社牛达人,脸皮得有多厚?

……

此刻,鸿雁楼二楼的雅座上,正有两名文士对席而酌,均年约四五十岁,他们一边喝酒,一边看着楼下大堂一众考生高谈阔论,均露出缅怀之色。

其中一人摇头叹道:“磋砣半生,年纪越大便越羡慕他们,可惜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声声催人老,奈何明镜里,何处染秋霜!”

另一人微笑道:“明诚兄十年磨一剑,如今被圣上起复,调入南书房行走,正是大显身手,一展抱负的时候,又何来此等感慨呢?”

那位明诚兄的眼底闪过一丝热切,淡笑道:“今日只喝酒聚旧,不谈政事。”

二人对饮一杯,那明诚兄目光透过二楼的护栏,望向席中的贾环,颇有点意外地道:“献之兄,我原以此次府试案首不是叠翠书院的柳毅,就是你们东林书院的顾立本了,没想到竟是这位夺得头筹,倒是出人意料。”

那献之兄点头道:“确实挺突然的,据闻此子乃工部员外郎贾政的庶子,此前名不见经传,没想到竟连取县试和府试案首,真是后生可畏,实乃我朝难得的神童,可惜却出自贾家,要不然争取过来培养一下,日后未必不是宰辅之才。”

那明诚兄淡笑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献之兄倒也无需惋惜,且看几年后如何。”

那献之兄也笑了笑便转移了话题。

……

再说楼下大堂,蒋功胜又舞了一阵子,估计是累了,终于回到座位上坐好,大家总算不用提防他身上甩出来的水滴了。

这时又陆续有不少食客进来吃饭,大堂中越来越热闹,而贾环这一桌的菜肴也上完了,大家一边听着窗外沙沙的雨声,一边纵论古今,针贬时弊,倒也各得其乐。

大晋立国八十多年,正值鼎盛时期,政治还是比较开明的,并不禁止民间谈论政事,所以书生们平时都喜欢聚在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各大书院堂而皇之地开坛讲学,甚至出书,批驳朝廷政策的得失。

譬如东林书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在民间颇具影响力,其山长顾献之亦名气甚大,与朝中不少自号清流的文臣均有交往。

这时,只听隔壁桌有一名书生忽然大声道:“听说张阁老准备退了,大家以为最有可能入阁补缺的是哪一位大人?”

立即有人答道:“那还用说,肯定是都察院左都御史高樊龙高大人了,高大人清正廉明,正直敢言,铁面无私,他不入阁,何人还配入阁?”

柳守正闻言皱着眉低声道:“高樊龙此人虽然以敢言著称,却是个夸夸其谈之辈,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却无一策,当个御史尚且勉强,如何能够入阁辅政!”

张芝龙点头道:“守正兄所言极是,户部侍郎宋大人低调务实,而且外放多年,经验丰富,实务能力强,入阁辅政最合适了,贾同学以为呢?”

贾环笑了笑,并不发表意见,倒不是他过于谨慎,而是毕竟穿越过来才一年不到,对朝中的人事知之不详,贸然发表见解,只怕会贻笑大方。

贾环旁边一名叠翠书院的学生笑道:“既然贾案首藏拙,那在下斗胆发表一点浅见,权作抛砖引玉吧,户部侍郎宋轶大人固然不错,可惜却不是翰林出身,要入阁只怕难了,倒是礼部侍郎赵北星入阁的可能大些。”

大晋官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这也导致历届科举进士都挤破头去参加馆选翰林院的庶吉士。

庶吉士又被称为储相,只有入选了,将来才有资格入阁辅政,只是如此一来,就产生了一个弊端,一群只会坐在办公室里玩弄笔杆子,没有地方治政经验的人,一旦入阁辅政,试想一下,这群人制订的政策能接地气,能切合实际吗?

不过,自从乾盛帝登基后,开始有意无意地削弱内阁的作用,另设了一个南书房,收罗人才参政议事,相当于私人秘书处,尽管朝廷的主要决策还要通过内阁决议,但南书房的作用也日渐显现了。

朝堂上混的都是人精,谁不知道南书房的出现不是当今圣上和太上皇较劲的产物,只是看破不说破罢了,一旦太上皇归天,只怕内阁的末日就到了,南书房极有可能完全取代内阁。

贾环一边吃席,一边默默地听着众人高谈阔论,倒是恶补了一番朝堂上的时政见闻,而大晋朝堂的权力脉络也渐渐清晰显现在他的脑海里。

总而言之,如今朝堂上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忠于太上皇的老臣派,以勋戚为主,一派是忠于皇上的新臣派,以文臣为主。而包括贾家在内的四王八公,还有十二列侯,除了少数几位,大部份都是忠于太上皇的老臣派。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