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从庶子开始 > 第146章 一半清蒸,一半红烧

红楼从庶子开始 第146章 一半清蒸,一半红烧

作者:陈证道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2:23:14

第146章 一半清蒸,一半红烧

第146章 一半清蒸,一半红烧

贾环本打算只在扬州逗留一晚,但林如海约他明日下午会面,也只好多逗留一天了,想必林如海公务繁忙,抽出时间来也不容易,否则也不会约在下午见面。

林之孝办事还是相当靠谱的,早早便联系上一班从扬州到杭州的客船,途中会经过苏州,船资只需二两银子,而且还包三餐,于是贾环便把圆圆和周嬷嬷送了上客船。

分别时,小姑娘哭得唏哩哗啦的,拉着贾环和平儿的手不放,好不容易才把她哄了上船。

“开船喽,大家坐稳扶好!”艄公吆喝一声,竹竿一点,乌蓬客船便晃晃悠悠地离开了码头,驶向河心。

“姨妈住在苏州城桃花坞,一定要记得来看我啊!”邢沅一边挥着小手,一边抹着眼泪大喊,估计担心岸上的贾环等人听不见,还连续喊了好几遍。

贾环微笑挥了挥手,示意自己听到了,平儿眼圈微微泛红,铁虎和刑威两人也是心有怅然。离愁总是动人情,半个多月的相处,伶俐可爱的小圆圆显然甚得大家的欢心。

在苏州城南码头送走了邢沅主仆二人,贾环正打算回城逛一逛,等下午再登门拜访林如海,结果刚转身便迎面遇上一行人,林府中的萧管家赫然在其中。

这时萧管家也发现了贾环,不由愕了一下,连忙凑到一人的身边低声说了几句,那人的目光立即向贾环审视过来。

此人约莫四十岁许,一身文士打扮,颌下留着三缕长须,国字口脸,气质儒雅,很符合古代审美的老帅哥形象。

贾环心中一动,这位莫非就是林如海?应该是了,眉眼上倒是有几分神似。

此时与中年文士同行的还有三人,从他们昂首阔步的气质来看,十有**是本地的官员士绅了,此刻身穿便服出现在码头,估计是要登船游玩。

这时萧管家快步走了过来,对着贾环作揖施礼道:“可巧了,环三爷缘何在此?”

贾环抱拳还礼道:“刚为一位友人送行,萧管家又缘何来此?”

萧管家笑言:“今天是休沐日,转运盐使司的张大人约了咱们老爷泛舟垂钓,同行的还有两位本地富商,既然碰巧遇上,环三爷可有兴趣同往,也省得下午再走一趟。”

“这方便吗?”贾环犹豫道,这种级别的局,自己参加似乎不太合适。

萧管家笑道:“只是游玩而已,不涉及公事,有何不可,环三爷不必顾虑。”

贾环闻言也不矫情,转身吩咐了铁虎和石头二人把平儿送回客栈,然后便从容地向着林如海等人行去。

萧管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此子言行谈吐俱是不俗,更难得的是这份从容自若,小小年纪便连中小三元,取得了秀才功名,也难怪老爷对他另眼相看的。

事实上,林如海对贾环如此青眼有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贾环表现出来的优秀,另一方面却是因为林黛玉的那封家书,否则此刻也不会邀请贾环参加自己的私人聚会。

且说贾环从容不迫地走到林如海跟前,揖了一礼道:“贾环见过姑父大人。”

贾环本来就长得唇红齿白,剑眉朗目,气质从容自若,此刻一身素服,更是显得温润如玉,看得林如海不由暗暗点头,心想:“此子果然不凡!”

“环哥儿不必多礼,这位是都转运盐使司的转运使张大人。”林如海介绍道。

贾环连忙不卑不亢地施礼道:“学生贾环见过张大人。”

都转运盐使司的转运使官职正三品,妥妥的朝廷三品大员,若论品秩,官职甚比巡盐御史林如海还要高,但是巡盐御史对地方盐政有监督权,相当于皇帝委派的钦差,连整个都转运盐司使都得受他制约,所以巡盐御史的实权其实凌驾在都转运盐使之上。

眼前这位转运使张大人叫张一栋,表字成梁,五十许的年纪,满脸红光,胡须又黑又亮,身材也保养得很好,总是面带微笑的,给人的感觉十分的和蔼,只见他笑着点了点头道:“如海兄,这位贾小友称你为姑父,莫非出自荣国公府?”

林如海微笑道:“环哥儿正是内兄贾政之庶子,内兄现任工部员外郎一职。”

接着林如海又介绍了另外两名同行的人,一个姓亢,一姓杨,均是富甲一方的大盐商,外号人称亢百万和杨百万,在江浙一带都极具影响力。

近日朝廷准备出兵辽东,军费开支巨大,户部已经要求扬州上调盐税,而且上调的幅度不小,所以林如海便把这两名颇有影响力的大盐商找来,名为泛舟钓鱼,实则却是要做两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带头响应朝廷上调盐税的国策。

在现代,一包盐也就两三块钱的事,所以大家都不怎么关心,但是在古代,盐可是战略级别的重要物资,这玩意的身体需求不大,但又离不开,人人都要吃,所以在古代,盐一向都是官府专卖的,大晋也是如此,盐户产出的盐全部只能交给官府统一收购,严禁贩卖私盐。

官府把盐收上来,再按照户部下发的盐引,将盐分配给各地的盐商分销,如此一来,朝廷就把盐这种必须品牢牢地垄断在手中,通过收取盐锐,为国库带来了极为丰厚的收入。

可不要小看了小小的一把盐,大晋的实际盐锐收入已经占到财政收入的三成,光就是扬州一带的盐商,每年靠着贩盐就能赚取1500万两银子,向朝廷上缴的盐锐也多达600万两,相当之惊人。

言归正传,且说转运使张一栋、亢百万和杨百万三人一听贾环只是荣国公府的庶子,顿时暗叫惋惜,也没那么热情了,但当他们得知贾环九岁未及便中了秀才,顿时又震惊不已,倒是不敢再轻视之。

林如海估计是看在女儿林黛玉的份上,有意让贾环在这层面的社交圈子露一露脸,所以带着他登上了船,一道到江上钓鱼去。

这是一艏三层的豪华楼船,相当于现代的游艇,没个上亿的身家只怕玩不起,属于大盐商亢百万名下的物业。

且说楼船驶到一处开阔平静的江面上抛了锚,众人便在甲板上一边垂钓,一边闲谈,席上摆满了各种果疏美食,还有美酒佳肴,甚至还有美人歌舞。

贾环不禁暗暗感叹,钱和权真是个好东西,无论在任何时代,只要有钱和权,过的都是人上人的生活。

亢百万姓亢,名令城,原是山西人氏,传言祖上是靠贩卖私盐起家,后来洗白了,定居扬州,是扬州一带实力最强大的盐商,而且亢家不仅仅只贩盐,其名下的产业涉及到民生的方方面面,影响力巨大,是以扬州的地方官都得卖他面子,包括林如海。

这时亢百万钓起了一条二指大的江鲤,摇着头惋惜地道:“这年头连鱼都长不肥了,骨瘦如柴,再怎么也刮不出二两肉来,还不如放了吧。”

说完便把这条江鲤扔回水里,林如海不禁皱起了眉头,默不作声。说来倒巧,片刻之后,那盐商李百万也钓起了一条二指大的江鲤,也笑着扔回江中道:“我这条也很瘦,放了放了,黄台之瓜,何堪再摘!”

林如海的面色顿时更沉了,贾环本来就觉得二人话里有话了,眼见林如海的面色,顿时更确信了自己的猜想,不过扬州官场上的事他不了解,就算了解也没资格发表意见。

恰在此时,手中的钓竿突然一沉,贾环急忙拉起,但见金光一闪,一条近两尺长的大鲤鱼便被揪了出水,落在甲板上活蹦乱跳。

林如海一见,哈哈大笑道:“这条江鲤甚肥,怕是有七八斤重吧,或青蒸或红烧皆是美味。”

贾环凑趣道:“要不一半青蒸,一半红烧?”

林如海禁不住又是大笑起来:“环哥儿这主意不错,亢员外和李员外以为如何?”

亢百万和李百万均面色微变,前者讪讪笑道:“贾公子好手气,来人,把这条鲤鱼拿到厨房,一半青蒸,一半红烧。”

一名下人立即把鲤鱼拾了下去。

巡盐御史张一栋目光奇异地瞥了贾环一眼,微笑道:“听说贾小友年未及九岁便连夺县试,府试和院试头名,而且诗才无碍,实乃我朝第一神童也,如今秋高气爽,层林尽染,何不作一首来助兴?”

此言一出,林如海也笑吟吟地望向贾环,颇有考究之意,女儿在家书中对贾环的才能颇有溢美之词,他倒是想亲自见识一下。

既然林如海带自己来这种场合露脸,有提携之意,贾环自然不能掉链子,给林如海丢脸,便谦虚地道:“张大人谬赞了,既然长辈考究,那贾环便厚颜口沾一首,请诸位大人斧正。”

贾环放眼往江面上望去,正好见到远处一叶孤舟,舟上有一名戴着斗笠的人在垂钓,便道:“有了!”

张一栋笑道:“贾小友果然才思敏捷,这会就有了。”

林如海捋须道:“且吟来听听!”

贾环便徐徐吟道:“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