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从庶子开始 > 第211章 南书房

红楼从庶子开始 第211章 南书房

作者:陈证道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2:23:14

第211章 南书房

第211章 南书房

南书房位于乾清宫西南,原是乾盛帝读书处,俗称南斋,乾盛帝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在乾清宫西南角特辟房舍以待,名南书房,又在翰林等官员中,“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称“南书房行走”。

很明显,乾盛帝搞出这个南书房,所谓的研讨学问,吟诗作画,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借口罢了,真正的目的却是搞小圈子,暗中扶植自己的班底。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乾盛帝虽然是皇帝,但上面还有个太上皇把持朝政,他若不偷偷摸摸,这个南书房根本搞不起来。

刚开始的一两年,乾盛帝的确只和翰林词臣们讨论学问,吟诗作画,但是当心腹培养起来后,乾盛帝也不再装了,开始和词臣们讨论政事,一些国家政策大家讨论后就直接决定了,于是南书房便取代了内阁的部份职能。

特别是这几年,随着乾盛帝逐步撑控朝堂,南书房的权力也跟着水涨船高,俨然跟内阁分庭抗礼,假如太上皇哪天双脚一蹬,南书房直接取代内阁也是有可能的。

且说这一日下午,乾盛帝在养心殿中接到了林如海的那份密折,连忙打开来一看,顿时怒形于色,一拍御案喝道:“竟有此等放屁的事,简直无法无天,一定要彻查,朕要将这群虫豸连根铲除。”

乾盛帝之所以又惊又怒,是因为根据林如海密折中所述,区区一个盐商竟敢私通海寇贩卖私盐,并且指使贼人袭杀朝廷命官,可见其气焰嚣张到何种程度,而且当地的文武官员也疑似有所勾联,是一宗牵连甚广的窝案。

历朝历代的帝王,兵权无疑都是他们的逆鳞,谁碰谁死,这些混蛋竟敢把手伸到地方军队去了,那还了得?这些人今天敢官匪勾结袭杀朝廷命官,明天就敢造皇帝的反,所以乾盛帝倾刻便萌生了浓烈的杀机,起身去了南书房。

这一日在南书房值班者,正是翰林学士赵德晦,表字明诚,赐南书房行走。此人正是当年“鸿雁楼事件”的操刀者,助力乾盛帝夺取了神机营的控制权,可惜最后太上皇棋高一着,不仅趁着鞑靼南侵一举夺回了神机营,还进一步控制了军队和朝堂。

不过正所谓风水轮流转,这几年太上皇由于辽东战事失利,威望大跌,在朝中的话语权也大不如前了,南书房迅速崛起,而赵德晦作为南书房的首席,乾盛帝的第一心腹智囊,自然权倾一时,春风得意。

“臣参见皇上!”赵德晦见到乾盛帝怒气冲冲而来,心里不由打了个突,连忙起身见礼。

乾盛帝什么话也没说,只把林如海的密折递给赵德晦,后者忙双手接过打开来看,脸上却是渐渐露出了一丝笑意。

乾盛帝皱眉道:“赵先生何故发笑?”

赵德晦微笑道:“巧了,臣这里有一份南直隶巡按御史焦芳上的密折,正打算转交给皇上,或许也跟此事有关,皇上不妨先看看。

赵德晦说完奉上了一只用黄布包包着的折盒,这是通政司刚刚派人送到南书房的。

乾盛帝心中一动,忙拆封了折盒,将里面的密折取了出来,赵德晦低垂着首,目不斜视,以示恭谨,并不敢偷看。

这份密折正是巡按御史焦芳上奏的,所奏之事的确是同一件事,但是焦芳的奏本中提到了查抄亢府的经过,还提到了姬进孝等,所以乾盛帝看完后目光闪动,思索了好一阵子才淡淡地道:“区区一个盐商家中竟然查抄出价值数百万两银子的财物,简直骇人听闻。”

“焦芳这份密折倒比林如海写得更详细些,赵先生你也看看吧。”乾盛帝随手将密折递给了赵德晦。

赵德晦接过密折仔细读了一遍,然后轻咳了一声道:“据臣的经验看来,这是一宗牵连极广的窝案,皇上准备如何处置?”

乾盛帝眼中杀机一闪而过,冷冷地道:“自然是彻查,追究到底,该杀头的杀头,该革职的革职,该削爵的削爵,决不轻饶!”

赵德晦捋须道:“根据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密折的意思,是想请皇上派出一名钦差负责审理此案,皇上意下如何?”

乾盛帝皱了皱眉,他并不喜欢旧勋贵集团的人,林如海也算是旧勋贵集团的一员,而且与贾家联姻,这正是他不愿进一步重用林如海的原因,不过林如海无疑是一名能力很强的官员,担任扬州巡盐御史一职七年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年年足额上缴两淮盐税,政绩斐然,让他十分之满意。

可是此案明显涉及义忠亲王,正好借此机会将其板倒,不过义忠亲王是旧勋贵集团的旗帜人物,若继续用林如海来调查此案,乾盛帝心里也有点不踏实,所以偏向于另外派一名钦差负责此案。

然而,当乾盛帝瞥了一眼面带微笑的赵德晦,顿时又心中一动,问道:“赵先生可有高见?”

赵德晦忙道:“不敢,不过臣倒是有一点浅见可供皇上参详。”

乾盛帝不动声色地道:“且说来听听?”

赵德晦若有深意地道:“林如海,能吏也,调查此案绰绰有余,其实无需另外派人,皇上可钦命林如海为应天巡抚,负责彻查此案,另外再派锦衣卫从旁协助即可。”

乾盛帝不由露出思索之色,忽然目光一闪,点头道:“赵先生高见,那便依先生所言吧,烦请先生拟旨。”

乾盛帝虽然不及康平帝强势,政治手腕也不如康平帝老辣,但心智城府却未必比他老子差,经赵德晦一提点,立即便明白了其中的关节。

林如海这只老狐狸,之所以奏请另外派人负责此案,固然是不想得罪太上皇,但何尝不是对朕的一种试探,试探朕对他的信任程度。

既然如此,那朕偏不如你愿,继续让你审理此案,再派出锦衣卫监督,也就不怕你徇私舞弊了,如此一来,林如海势必跟旧勋贵集团渐行渐远,甚至决裂,彻底为朕所用。

而且,林如海本身就是扬州巡盐御史,此案也是他的职责范围之内,如果另外选派钦差,又得经过内阁和廷推这一关,既麻烦,又容易折外生枝,倒不如直接让林如海继续负责此案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