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色莫斯科 > 第1711章

红色莫斯科 第1711章

作者:涂抹记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1:39:46

第1711章

“教员同志,”索科夫望着刚责备完自己的教员问道:“您是准备让我说下去呢,还是准备让我立即回座位去?”

教员盯着索科夫看了几秒,又拿起放在讲桌上的座次表,看清楚索科夫的名字后,用轻蔑的语气说道:“索科夫大尉,你就给大家说说你对巷战的理解吧。”

索科夫把目光再次转向诸位学员,语气坚定地说:“同学们,我今天要说的是,如何在巷战中正确地使用和掩护我军的装甲部队。

众所周知,我军的坦克是设计用于野战的,不适合在大城市的狭窄地域作战。除了坦克的主炮旋转半径过窄,在狭窄的街道中只能攻击前弧目标外;俯仰角也不足以攻击地下室和建筑物顶部的目标。再加上坦克顶部和底部的装甲较薄,容易遭到铁拳或反坦克地雷的攻击。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我们的坦克不适合巷战,那么我们在进入城市后,不再使用坦克就是了。那可不行,要知道,我们的部队在城里作战时,肯定会遇到很多坚固的火力支撑点,没有炮火的支援,是根本无法将其摧毁的。

虽然如今可以采用‘大炮上刺刀’的战术,将火炮抵近射击。不过火炮的推进速度太慢,如果一味地依靠火炮,会大大地拖慢我军解放城市的速度。因此,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坦克,配合步兵来夺取城市。

柏林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的街道宽阔,道路两侧都是坚固的石质建筑物,敌人可以利用这些建筑物,构筑完善的防御体系,攻击冲入城市的我军部队。”

站在一旁的教员,本来想看索科夫的笑话,但却意外地发现其他的学员都在认真地做着笔记,脸上不禁露出了惊愕的表情。要知道,学员里有三分之一是少校,而正在发言的索科夫不过是一名大尉,但大家的反应却如同听老师讲课一般专注。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教员意识到了不对劲,准备待会儿下课后,去找负责这个班级的赫里斯托尼亚问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名大尉能让所有人都对他心悦诚服?

“我们的进攻部队沿着街道向前推进时,该如何肃清沿途的敌人呢?”只听索科夫继续说道:“我的想法是,行进中的坦克部队,应该在街道上排出两路纵队,左边的坦克炮口朝右边,左边的坦克炮口向右边。这样不管敌人从街道的哪一测冒出来,都能及时地被我们的坦克兵发现,并能迅速地做出反应。

在巷战中,敌人一定会在两侧的建筑物里布置大量的反坦克手,来摧毁我军的坦克。为了确保坦克的安全,每支出击的坦克部队,都应该配备相当数量的步兵,他们行走在两辆坦克的中间,在得到坦克掩护的同时,也担负起保护坦克的责任。”

“索科夫大尉,”当索科夫的话告一段落时,下面的一名大尉举起了手,大声地问道:“假如部队在前进过程中,遇到了德军部署在十字路口的街垒工事,又该怎么办?要知道,敌人的mg42通用机枪,足以给我们的步兵造成巨大的伤亡。”

索科夫朝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说话的人是来自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的一名大尉,平时很少和自己说话。不过既然对方提出了问题,他自然要予以解答,只有让更多的指挥员掌握了自己所了解的巷战,才能减少部队的伤亡。

“我们可以让坦克停在距离敌人工事150米的位置,用炮火摧毁街垒工事,掩护步兵顺利地通过这一地域。”索科夫还特意向对方解释说:“为什么要选择停在150米的位置呢?是因为这个距离已经超过了我军火箭筒的有效射程,除非敌人动用大口径的反坦克炮,否则根本没有没有武器能在如此远的距离,摧毁我军的坦克。”

索科夫详细地向对方讲解了如果用坦克摧毁德军的街垒工事,为步兵扫清前进的道路后,又做了一个总结发言:“总而言之,大家只要牢记使用组合兵种的基本原则,配备充分的通信设施和控制手段,就能减少巷战中的伤亡,缩短夺取城市的时间,并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看着面前侃侃而谈的年轻大尉,教员隐约产生了一种错觉,好像他面前坐着轮椅的不是一名普通的军官,而是身经百战、战功赫赫的将军。

等索科夫讲完,苏哈列夫上前推着他的轮椅回到了座位上,还冲他竖起了大拇指:“你讲得真是太棒了。如果大家都能牢记你所讲述的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实战中,那么我们解放城市的速度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教员接下来讲课的内容,还是与巷战有关,但有索科夫的珠玉在前,他所讲述的内容,就显得有些乏善可陈了。

教员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只能硬着头皮,按照事先备课的内容讲下去。好不容易听到下课铃声响起,他顿时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立即宣布下课,然后收拾好讲桌上的书籍,匆忙地走出了教室。

一离开教室,教员就匆匆赶往了教员办公室,想问问负责管理中级培训班的赫里斯托尼亚,这个在自己课堂上侃侃而谈的索科夫大尉,究竟是何方神圣。

赫里斯托尼亚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和院长通电话。见到刚下课的教员急匆匆地走进来,似乎是满腹心事,便加快了说话的语速,说完事情后便结束了与院长的通话。

“我的老朋友。”赫里斯托尼亚放下电话后,有些诧异地问教员:“出什么事情了,我看你好像很不高兴的样子?”

“赫里斯托尼亚,我想问问你。”教员盯着赫里斯托尼亚的眼睛问道:“那个什么索科夫大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听到教员问起索科夫,赫里斯托尼亚的心里不禁一阵慌乱,他连忙低头装着整理面前的教材,努力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问:“他给你带来什么麻烦了吗?”

“今天我的课是介绍新兴的巷战理论。”虽然赫里斯托尼亚掩饰得很好,但教员还是发现了他的异样,但在盘问索科夫的身份前,他还是先要说出课堂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在上课前,我让学员们上来讲述一下他们对巷战的理解。”

听教员这么一说,赫里斯托尼亚立即猜到发生了什么事情。按照他对索科夫的了解,没准这位隐姓埋名的将军,又在课堂上讲出了什么别出心裁的新理论。他重新抬起头,嘴角挂着轻蔑的笑容:“你不会让索科夫也上台阐述对巷战的理解吧?如果是这样,恐怕你的风头就会被他抢得一干二净。”

“啊,你怎么知道的?”教员说出这话后,忽然想起了赫里斯托尼亚刚刚的异常反应,立即觉得有点不对劲,赶紧追问道:“赫里斯托尼亚,你是不是早就猜到,我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没错,我的老朋友。”既然对方猜到了真相,赫里斯托尼亚也不打算再继续隐瞒下去:“不管是哪位教员,只要请索科夫上台讲话,他们的风头就会被盖住。和他们相比,索科夫反而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员。”

“赫里斯托尼亚,别东拉西扯了。”教员急于知道索科夫的真实身份,便催促赫里斯托尼亚:“快点告诉我,这位索科夫大尉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他懂得这么多,难不成他是一位军事天才?”

赫里斯托尼亚没有立即回答教员的问题,而是起身走到了门口,朝外面张望片刻后,随手关上了房门。他重新回到办公桌后坐下后,望着教员问:“我的老朋友,你听说过第27集团军吗?”

“当然听过。”教员点着头说:“这支部队不管是在库尔斯克会战,还是在几个月前的哈尔科夫战役中,都是战功累累。”

教员说到这里,猛地想起一件事,他的眉毛往上一扬,随后试探地问:“我记得第27集团军司令员的姓氏,也是索科夫。难道他和这位索科夫大尉是亲戚吗?”

“不是亲戚。”赫里斯托尼亚回答得很干脆:“他们就是同一个人。”

“教员同志,”索科夫望着刚责备完自己的教员问道:“您是准备让我说下去呢,还是准备让我立即回座位去?”

教员盯着索科夫看了几秒,又拿起放在讲桌上的座次表,看清楚索科夫的名字后,用轻蔑的语气说道:“索科夫大尉,你就给大家说说你对巷战的理解吧。”

索科夫把目光再次转向诸位学员,语气坚定地说:“同学们,我今天要说的是,如何在巷战中正确地使用和掩护我军的装甲部队。

众所周知,我军的坦克是设计用于野战的,不适合在大城市的狭窄地域作战。除了坦克的主炮旋转半径过窄,在狭窄的街道中只能攻击前弧目标外;俯仰角也不足以攻击地下室和建筑物顶部的目标。再加上坦克顶部和底部的装甲较薄,容易遭到铁拳或反坦克地雷的攻击。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我们的坦克不适合巷战,那么我们在进入城市后,不再使用坦克就是了。那可不行,要知道,我们的部队在城里作战时,肯定会遇到很多坚固的火力支撑点,没有炮火的支援,是根本无法将其摧毁的。

虽然如今可以采用‘大炮上刺刀’的战术,将火炮抵近射击。不过火炮的推进速度太慢,如果一味地依靠火炮,会大大地拖慢我军解放城市的速度。因此,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坦克,配合步兵来夺取城市。

站在一旁的教员,本来想看索科夫的笑话,但却意外地发现其他的学员都在认真地做着笔记,脸上不禁露出了惊愕的表情。要知道,学员里有三分之一是少校,而正在发言的索科夫不过是一名大尉,但大家的反应却如同听老师讲课一般专注。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教员意识到了不对劲,准备待会儿下课后,去找负责这个班级的赫里斯托尼亚问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名大尉能让所有人都对他心悦诚服?

“我们的进攻部队沿着街道向前推进时,该如何肃清沿途的敌人呢?”只听索科夫继续说道:“我的想法是,行进中的坦克部队,应该在街道上排出两路纵队,左边的坦克炮口朝右边,左边的坦克炮口向右边。这样不管敌人从街道的哪一测冒出来,都能及时地被我们的坦克兵发现,并能迅速地做出反应。

在巷战中,敌人一定会在两侧的建筑物里布置大量的反坦克手,来摧毁我军的坦克。为了确保坦克的安全,每支出击的坦克部队,都应该配备相当数量的步兵,他们行走在两辆坦克的中间,在得到坦克掩护的同时,也担负起保护坦克的责任。”

“索科夫大尉,”当索科夫的话告一段落时,下面的一名大尉举起了手,大声地问道:“假如部队在前进过程中,遇到了德军部署在十字路口的街垒工事,又该怎么办?要知道,敌人的mg42通用机枪,足以给我们的步兵造成巨大的伤亡。”

索科夫朝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说话的人是来自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的一名大尉,平时很少和自己说话。不过既然对方提出了问题,他自然要予以解答,只有让更多的指挥员掌握了自己所了解的巷战,才能减少部队的伤亡。

“我们可以让坦克停在距离敌人工事150米的位置,用炮火摧毁街垒工事,掩护步兵顺利地通过这一地域。”索科夫还特意向对方解释说:“为什么要选择停在150米的位置呢?是因为这个距离已经超过了我军火箭筒的有效射程,除非敌人动用大口径的反坦克炮,否则根本没有没有武器能在如此远的距离,摧毁我军的坦克。”

索科夫详细地向对方讲解了如果用坦克摧毁德军的街垒工事,为步兵扫清前进的道路后,又做了一个总结发言:“总而言之,大家只要牢记使用组合兵种的基本原则,配备充分的通信设施和控制手段,就能减少巷战中的伤亡,缩短夺取城市的时间,并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等索科夫讲完,苏哈列夫上前推着他的轮椅回到了座位上,还冲他竖起了大拇指:“你讲得真是太棒了。如果大家都能牢记你所讲述的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实战中,那么我们解放城市的速度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