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色莫斯科 > 第2064章

红色莫斯科 第2064章

作者:涂抹记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1:39:46

第2064章

第2064章

“还有,”索科夫继续说道:“一个土堆太少,你可以多增加几个。为了安全起见,在土堆中要安装钢板,免得有什么意外发生,导致子弹击穿土堆,给后面的指战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明白吗?”

“明白。”

聊完了训练的事情,索科夫又提到第122旅在执行任务方面的表现:“中校同志,我给你部署的搜索任务,你为什么完成得如此之差?别的旅都是两三百人,而你们却只有不到一百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听到索科夫的批评,维克多低下头,红着脸解释说:“司令员同志,其实我们在搜寻的过程中,也曾经抓捕了不少的德军官兵。多的不敢说,四五百人还是有的。”

得知对方抓捕了四五百德军官兵,但在上报的战果中,却不足百人,索科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连忙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司令员同志,我们抓捕的德军俘虏里,有不少是16、7岁的孩子,我不忍心向他们下手,所有便命人将他们全部放走了。”

“糊涂,维克多中校,你真是太糊涂了”索科夫听后怒气冲冲地说:“不管对方有多大年纪,只要在战场上穿着军装、拿着武器,那就是我们的敌人。对敌人,绝对不能有任何仁慈可以讲。”

“司令员同志,”维克多再次为自己辩解说:“但他们都是孩子……”

“够了。”索科夫打断了对方后面的话,板着脸对他说:“德军的第12装甲师被称之为‘婴儿师’——他们的军装上印有一个玻璃奶瓶的标识,以区别成年军。

小胡子惊奇地发现,这一支婴儿师比起其它的部队,要更加狂热、勇猛和忠诚,是所谓的出色的作战师。对此,小胡子对‘婴儿师’大加赞赏,并放言:‘少年军人能和成年军人一样作战的话,敌人就要舔自己的伤口了。’”

说完这番话,索科夫冷笑着问维克多:“中校同志,你现在还有什么可说的吗?”

“没有。”维克多此刻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红着脸承认错误说:“我没有什么可说的,总而言之一句话,这都是我的错,请不要处罚我的部下。”

“维克多中校,我知道你也是出于善良,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不过索科夫并没有再继续责备维克多,而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希望你牢牢地记住一点,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我记住了,司令员同志。”维克多点着头说:“我以后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司令员同志,”这时一名旅参谋跑过来对索科夫说:“你的电话,是参谋长打来的。”

索科夫得知西多林找自己,猜想一定有重要的事情,连忙跟着参谋来到了旅指挥部,拿起放在桌上的话筒:“我是索科夫。”

“司令员同志,我刚接到了方面军司令部下达的命令。”西多林在电话里急急地说道:“他们命令我们,立即上缴集团军所拥有的渡河器材。”

“什么,让我们上缴渡河器材?”索科夫听到这样的命令,也不免有些诧异:“参谋长同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上级为什么会下达这样的命令?”

“我也不清楚。”西多林苦恼地说:“既然上级让我们交出所有的渡河器材,那就证明有某支部队可能发起强渡维斯瓦河的行动。”

西多林的话提醒了索科夫,他记得在华沙起义爆发后不久,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就顺利地渡过了维斯瓦河,并在华沙的南面,建立了一个正面宽十公里,纵深五公里的马格努舍夫登陆场、方面军司令部让自己的部队上缴渡河器材,肯定是交给崔可夫的部队使用。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索科夫对着话筒说:“参谋长同志,立即通知拥有渡河器材的部队,都将渡河器材交到集团军司令部。”

“真的要交出全部的渡河器材吗?”西多林问道。

“是的,参谋长同志,都交出去。”索科夫考虑到自己如今在第122旅的旅部,有些重要的事情,不能当着这些部下说,便特意补充了一句:“我会尽快赶回司令部的。”

半个小时后,当索科夫返回集团军司令部时,西多林向他报告:“我已经通知了拥有渡河器材的部队,让他们尽快上缴到司令部。”

“司令员同志。”在一旁沉默不语的波涅杰林,忽然开口问道:“你知道上级为什么要让我们上缴渡河器材吗?”

“原因很简单,我的副司令员同志。”索科夫笑呵呵地回答说:“肯定是有部队要准备强渡维斯瓦河,让我们上缴渡河器材,是为了一次将更多的部队渡到河对岸。”

波涅杰林盯着面前的地图,若有所思地说:“如今距离华沙最近的是波格丹诺夫将军的坦克第2集团军,可是因为将军负伤退出了战斗,对部队的士气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影响。这种时候让他们进行强渡、猛攻华沙,我觉得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没错,我也是这样考虑的。”波涅杰林的话刚说完,西多林便补充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向方面军司令部提出请求,让我们集团军参与对华沙的进攻。”

“参谋长同志,你的这个想法是好的,但却不现实。”索科夫笑呵呵地说:“你不要忘记了,德军为了重新夺回布列斯特,正把他们的第2和第9集团军的残部集结起来,随时准备向我们发起进攻。若是我们去进攻华沙了,那谁来保卫布列斯特呢?”

“但坦克第2集团军现在的情况,也不可能对敌人实施渡河作战啊。”西多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毕竟他们的司令员波格丹诺夫将军在不久前负伤,对部队的军心和士气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波涅杰林皱起了眉头:“司令员同志,按照你的说法,既然参加强渡的部队不是坦克第2集团军,我们又轮不上,那会是哪支部队呢?我真是想不明白。”

索科夫指着地图对两人说道:“你们的目光不要光停留在华沙的东面,应该关心其它方向。比如说在华沙的南面,德军的防御力量就相对要薄弱得多,如果我们能选择在这一方向实施突破,会比直接进攻华沙,要轻松得多。”

两人按照索科夫所说的,把强渡维斯瓦河的地点选择在华沙的南面。只看了片刻,西多林便惊呼起来:“我的上帝啊,难道实施强渡行动的部队,居然是崔可夫将军的近卫第8集团军?”

“这种可能非常大。”索科夫心里清楚,历史上第一支强渡维斯瓦河的部队,就是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不过他们建立登陆场之后,却遭到了德军的疯狂反扑,以至于他们在几个月内,都无法扩大登陆场的面积,更别说向华沙方向推进了。

但为了自己“分析”的可信度,索科夫甚至还给西多林提了个建议:“参谋长同志,你很长时间没有给你的儿子打电话了吧?反正今天没啥事,你不如打个电话过去。”

西多林自然明白索科夫的本意,让自己打电话是假,刺探近卫第8集团军如今是否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是真。他想了想,没有拆穿索科夫的意图,而是拿起了桌上的电话,让通讯兵帮自己接通近卫第8集团军司令部。

但令人遗憾的是,通讯兵很快就告诉西多林:“对不起,参谋长同志,对方的线路繁忙,根本就打不进去。”

西多林放下电话,冲索科夫摇摇头,苦笑着说:“司令员同志,我觉得你的估计应该没有错,崔可夫将军司令部的线路繁忙,根本打不进去。”

波涅杰林在一旁说道:“要不,我们发一封电报试试?”

“算了,”西多林摆摆手,拒绝了波涅杰林的好意:“不能因为我个人的事情,影响崔可夫将军指挥部队作战。”

几人正说着话,桌上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西多林拿起话筒只听了片刻,便原地立正说:“元帅同志,我们正在收集船只,准备在最短的时间内,上缴到方面军司令部。”

索科夫得知是罗科索夫斯基打来的电话,连忙伸手从西多林的手里接过了话筒:“您好,元帅同志,我是索科夫。”

“哦,是米沙啊。”罗科索夫斯基在电话里轻描淡写地说:“我给你们打电话,是考虑到布列斯特要塞里,存放有大量的渡河器材,希望你们能尽快上缴。”

“我们已经在抓紧时间搜集了。”索科夫简短地汇报完情况后,试探地问:“元帅同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坦克第2集团军的进展并不顺利,恐怕这批渡河器材不是交给他们吧?”

罗科索夫斯基听索科夫这么说,呵呵地干笑了两声,随后反问道:“米沙,我知道你的脑子好使,那你来分析分析,我们会让哪支部队在什么地方实施强渡呢?”

索科夫听出罗科索夫斯基的话里,似乎想听听自己的分析,他故作沉吟了许久,随后说道:“元帅同志,您打电话来之前,我正在与我的副司令员和参谋长进行地图推演,研究在什么地方适合实施强渡。”

听索科夫这么说,罗科索夫斯基不免感到有些意外,随即问道:“我想知道,你们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我们一致认为,要强渡维斯瓦河,并不一定要选择华沙城所在的区域,那里是德军的防御重点,就算我们勉强强渡成功,部队也会付出极大的伤亡,从而丧失扩大战果的能力。”索科夫装模作样地说:“所以最佳的渡河地点,应该选择在华沙南面,这里是德军防御相对薄弱的地区,我们实施的强渡行动很容易取得成功。”

索科夫的话勾起了罗科索夫斯基极大的兴趣,他饶有兴趣地问:“那你说说,应该在什么地方渡河,又由哪支部队来执行呢?”

“如果由我来指挥渡河行动的话,我会将渡河地段选择在马格努舍夫地域。”索科夫刚刚已经给罗科索夫斯基打过预防针,说自己的司令部正在研究图上作战,所以有些事情就算是如今的战况完全吻合,也可以说是巧合或分析的结果。“而从地图上的敌我态势来分析,最适合执行强渡任务的部队,就非崔可夫将军的近卫第8集团军莫属。”

罗科索夫斯基听完索科夫的所谓分析之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没想到索科夫的分析居然和如今正在进行的战事,是如此的吻合。他试探地问:“米沙,你说说,崔可夫将军的部队在维斯瓦河左岸建立登陆场之后,能迅速地扩大战果吗?”

索科夫听罗科索夫斯基这么说,心里顿时明白,自己所说的话,让对方听进了心里,否则也不可能问出如此重要的问题。他思索片刻后,摇着头说:“元帅同志,我觉得就算强渡成功过,恐怕情况也不会太乐观。”

“为什么?”

“强渡成功,在维斯瓦河左岸建立一个登陆场,只是完成了我们行动的第一步。”索科夫说道:“但崔可夫将军的部队想扩大战果,就必须把相当数量的坦克和火炮运输到左岸地区。但德国人会听任我军顺利地运装备过河吗?他们肯定会出动空军,对着我军在维斯瓦河上架设的桥梁,实施狂轰滥炸,切断我军在两岸之间的联系。而左岸的部队一旦得不到补给,那么他们是支撑不了多长时间,甚至有可能被敌人赶进维斯瓦河。”

罗科索夫斯基结束和索科夫的通话后,盯着面前的地图陷入了沉思。对于索科夫的说法,他是认同的,如果不能在维斯瓦河上架设浮桥,把左岸部队急需的技术装备运过去,只有轻武器的渡河部队,别说扩大战果了,没准还真有被德国人赶进维斯瓦河的可能。

一旁的马利宁见罗科索夫斯基陷入了沉思,便试探地问道:“司令员同志,你在想什么?”

“参谋长同志,”罗科索夫斯基指着面前的地图,对马利宁说:“我觉得米沙说得没错,崔可夫的部队强渡维斯瓦河没有多大的问题,但后续的兵力和装备怎么运过去,却是一个我们要考虑的大问题。”

西多林有些不解地反问道:“司令员同志,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既然崔可夫将军的部队能顺利地完成强渡行动,那么把后续的装备和兵力运过去,对他来说,也不应该是什么大问题。”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