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色莫斯科 > 第2076章

红色莫斯科 第2076章

作者:涂抹记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1:39:46

第2076章

第2076章

连长的牺牲,激发了战士们的勇气。更多的人从战壕里跃出,抱着集束手榴弹冲向了德军的坦克,准备摧毁这些钢铁巨兽,击溃德军的进攻。

一名叫彼得的年轻战士,提着两捆集束手榴弹冲向了一辆豹式坦克。他用力扔出了第一捆集束手榴弹,但由于力量不够,手榴弹落在距离坦克两三米的地方爆炸,横飞的弹片虽然将坦克车身打得叮当作响,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坦克的行驶速度。

而坦克的坦克兵发现了年轻的战士,立即用车载机枪对他进行扫射。几发罪恶的子弹击中了彼得的胸膛。他在倒下去之前,用最后的力量,将第二捆集束手榴弹扔了出来。手榴弹在空中划出一个弧线,落到德军坦克的履带下爆炸,被炸断履带的坦克顿时就无法动弹。

战斗正酣时,参谋长向崔可夫报告说:“司令员同志,好消息,格列博夫少将指挥的近卫步兵第27师正在渡河。您看,把他们摆在什么地方?”

崔可夫的心里闪过将该师部署在司令部附近的打算,但他很快就否定了自己的这个想法,而是问别列亚夫斯基:“参谋长同志,你觉得近卫第57师的两个团,能挡住德军的进攻吗?”

别列亚夫斯基听崔可夫这么说,先是一愣,随后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连忙点着头说:“司令员同志,我明白您的意思。别看德军的攻势猛烈,但以近卫第57师的实力,完全能挡住敌人的进攻。”

“既然能挡住敌人的进攻,那就把近卫第27师部署到登陆场。”崔可夫对别列亚夫斯基说道:“那里比我们这里更需要兵力。”

“但如今德军的攻势很猛烈。”虽说别列亚夫斯基心里也明白,登陆场那里更需要部队,可如今敌人就在集团军司令部的眼皮子底下,必须想办法将他们赶走,便试探地问:“那我们这里的危机怎么解除?”

崔可夫想了想,回答说:“参谋长同志,虽然维斯瓦河右岸的炮兵,无法为我们提供必要的炮火支援,但左岸登陆场上的那些炮兵却可以啊。可以命令他们朝着进攻的敌人开炮,化解我们这里的危机。”

“明白了,司令员同志。”别列亚夫斯基点了点头,“我立即给炮兵部队打电话,让他们对进攻司令部的敌人实施炮火拦截。”

短短的几分钟过后,几百发炮弹倾泻到正在进攻司令部的德军坦克身上。一部分坦克当场就被击毁了,幸存下来继续向前冲的坦克,也同紧跟其后冲锋的步兵隔绝开了。

部署在登陆场上三个炮兵团,对准了试图将集团军司令部赶进维斯瓦河德军持续炮击了一刻钟。与此同时,罗科索夫斯基派来的空军,也对这些敌人实施了轰炸。

很快,波雷宁空军中将向罗科索夫斯基报告说:“元帅同志,我们飞行员在维斯瓦河的左岸,观察到了真正的混乱景象:到处都是熊熊燃烧的坦克,被击毁的大炮和惊慌地抱头鼠窜的德军步兵。德国人将崔可夫司令部赶进维斯瓦河的阴谋失败了。”

“干得不错。”罗科索夫斯基表扬了波雷宁之后,又好奇地问了一句:“如今华沙方向的情况如何?”

“敌人为了守住华沙,出动了大量的战机,和我们争夺战场的制空权。”波雷宁报告说:“到目前为止,我集团军的飞机损失了不小,但依旧没有能从德国人的手里夺取制空权。”

得知自己的空军没有能掌握华沙上空的制空权,罗科索夫斯基的心里不免有些失望。但为了不打击波雷宁的积极性,他还是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道:“继续战斗吧,波雷宁将军。我相信早晚有一天,你们能完全地掌握华沙上空的制空权。”

当罗科索夫斯基放下电话后,马利宁凑过来好奇地问:“司令员同志,看来崔可夫那里的情况不太妙啊,要不,还是让他把司令部撤回来吧!”

罗科索夫斯基对于崔可夫擅自把集团军司令部迁到左岸一事,心里也是不满。但如今既然已经过河了,假如再迁回来的话,肯定会对部队的军心和士气产生不利的影响。于是他摇摇头,说道:“晚了,参谋长同志。既然崔可夫已经过河了,那在我们拿下华沙之前,他是不能重新回到维斯瓦河右岸的,否则对部队的军心和士气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别看崔可夫如今在左岸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五六个步兵师,若干个炮兵团和两个坦克旅。”马利宁说道:“可德军不断地对维斯瓦河实施轰炸,使他们无法在河上架桥,从而导致左岸的部队出现了弹药和物资短缺的情况。”

“参谋长同志,我们要想办法改善这种情况,让崔可夫的部队能尽快地站稳脚跟。”罗科索夫斯基吩咐马利宁说:“我看立即想法抽调三个防空炮师,部署在维斯瓦河沿岸,掩护工程兵部队在维斯瓦河上架设浮桥。只要有了浮桥,维斯瓦河两岸就能建立紧密的联系,到时崔可夫就不用担心他的部队缺乏弹药和物资了。”

“司令员同志,前两天索科夫提出,让他的部队参与渡河行动。”马利宁等罗科索夫斯基说完,不解地问:“您为什么不同意他的请求呢?”

“原因很简单。”罗科索夫斯基说道:“首先是补给的问题。米沙的部队要想在左岸立足,至少需要过去两三万人吧,如今我们连崔可夫的部队都无法完成补给,再增加两三万人,对我们的后勤来说,将是极大的负担。”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因素。”罗科索夫斯基想起自己与朱可夫之间的对话,便对马利宁说:“如今我们已经可以判断华沙城内发生了起义。但是起义是什么人领导的,如今的进展情况如何,我们就算请求波兰的同志出面,但依旧没有获得任何有用的信息。

参谋长同志,我不否认,以米沙的能力,真的带着两三万部队渡河,他能出其不意地拿下华沙的西面。但拿下城市之后,他和城里的起义军又该如何相处呢?假如是柳多夫军、柳多夫近卫军的同志们,没准双方还能继续配合作战,消灭城里的残余德军。

可要是控制起义军的领导是来自克拉约夫军的人,一旦发现我军进入了城市,谁能保证他们为了把城市的控制权移交给伦敦的流亡正府,不采取与德国人合作的措施。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进入城市的部队就将面临危险,甚至还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但我们的部队,如今还在华沙的东面战斗。”马利宁不解地问:“难道您就不担心他们也会遇到您所担心的那种情况吗?”

“这一点我倒是不担心。”罗科索夫斯基说道:“进攻华沙东面的部队,不管是坦克第2集团军,还是波兰第1集团军,他们的背后都是我们方面军的主力。就算他们进入城市之后,面对的是不合作的克拉约夫军,以我们强大的实力,对方也不敢做出什么不妥的举动。”

听完罗科索夫斯基的分析,马利宁感慨地说:“如果华沙城里的起义军能主动和我们取得联系,那么现在将是夺取华沙城的最佳时机。如果错过了,不知道还要等多久。”

罗科索夫斯基沉默了片刻,随后开口说道:“假如德军真的扑灭了城里的起义,那么我们要夺取城市的难度将会成倍增加。根据我的判断,将不会早于十二月。”

马利宁听后,心里不禁一惊,如今刚进入八月,距离十一月还有四个月,而罗科索夫斯基居然觉得实力强大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无法在十二月份之前解放这座城市,证明他多不看好眼前所发生的战事。

“崔可夫将军的近卫第8师如今就在左岸的登陆场。”马利宁有些不甘心地说:“如果我们真的完成了维斯瓦河上的浮桥架设,可以将更多的兵员和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渡过河去,难道还不能将解放华沙的时间提前吗?”

“参谋长同志,在目前的情况下,你还是别对崔可夫的部队抱太大的希望。”罗科索夫斯基指着面前的地图对马利宁说:“伱瞧瞧,他所建立的登陆场四周都是河流,假如德军集中重兵守住几个渡口,他就很难向华沙方向推进。”

说到这里,罗科索夫斯基想起昔日在斯摩棱斯克的战斗,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后,继续说道:“当年保卫斯摩棱斯克时,我们控制了第聂伯河上的两个渡口,德军就算占据了人数和装备上的优势,但依旧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彻底占领了斯摩棱斯克。而我的部队离开斯摩棱斯克后,又在亚尔采沃地区坚持了很长时间,就是利用河上的渡口,来阻止敌人向前推进。”

听完罗科索夫斯基的讲述,马利宁默默地点了点头,因为对方所说的这个时间段,自己已经成为了他的参谋长,自然知道当时所发生的一切。

“您说得没错,司令员同志。”马利宁点着头说:“当年我们就是依托第聂伯河的渡口,把进攻斯摩棱斯克的德军阻击了两月之久。看来,如今崔可夫的部队,也会被登陆场附近的几条河流挡住,无法快速地向华沙推进。”

“我们当前能做的,就是同时在华沙东面和华沙南面的马格努舍夫登陆场,消耗德军的有生力量,为其它部队的休整争取时间。”罗科索夫斯基自信地说道:“等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完成休整和补充时,华沙附近的德军早已变得精疲力尽,这时我们把生力军投入战场,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战果。”

“没错。”对于罗科索夫斯基的这种说法,马利宁表示了赞同:“为了阻止我军进入华沙城,德军肯定要集中重兵来迎战。等过一两个月,他们打得精疲力尽又伤亡惨重时,我们完成了整补的部队,就能替下如今还在与德军战斗的部队,给敌人沉重一击。”

但马利宁很快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司令员同志,我在想一件事。您说说,华沙城内的起义,最后会以什么样的形式收场?”

听到马利宁的这个问题,罗科索夫斯基苦笑着说:“参谋长同志,我并不看好华沙城内的起义。怎么说呢?首先,起义军是孤军奋战,得不到任何支援;其次,他们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要对付装备精良又战斗经验丰富的德军,无异于自寻死路,就算在起义的初期,他们打了德国人一个措手不及,但等德国人反应过来,并调来重兵之后,他们的覆灭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还有一件事。”马利宁继续问道:“为什么我们布置在华沙城内的情报系统,遭到了德军的彻底破坏,而华沙起义这么大的事情,德国人事先却一无所知呢?”

“参谋长同志,不瞒你说,这也是令我困惑的事情。”罗科索夫斯基皱着眉头说道:“华沙如果要举行起义,涉及到的人肯定会非常多,就算他们做得再隐蔽,也不至于一点风声都不泄露。德国人既然能破坏我们的地下情报组织,自然也能察觉到华沙城里不寻常的动静。

但如今的情况,却是我们严密的地下情报系统遭到了破坏,而华沙起义军事先的筹备工作,却没有让德国人产生丝毫的怀疑,这其中肯定是出现了什么问题。”

“会不会有这种可能。”见从罗科索夫斯基这里问不出自己想要的答案,马利宁便开始分析起来:“领导华沙起义的负责人,为了防止自己事先的筹备工作被德国人察觉,便有意向德国人告密,举报了我们设在华沙的地下情报组织,从而来转移德国人的注意力。”

听完马利宁的分析,罗科索夫斯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参谋长同志,假如事情真的像你所分析的这样,那未免也太可怕了。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种事情就只有克拉约夫军能做得出来,虽说他们表面上不对我们采取敌对行动,但在骨子里却始终把我们当成他们的敌人,做出这样的事情,也不足为奇。”

“假如,我说的是假如。”马利宁说道:“司令员同志,假如真的像您所分析的那样,我们会在十二月前后解放华沙,到时进入城市后,遇到这种克拉约夫军,我们该如何处置呢?”

“可以再次尝试和他们合作。”罗科索夫斯基不假思索地说:“若是他们依旧拒绝合作,那就把他们从城里赶走,赶到德国人那边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