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色莫斯科 > 第2089章

红色莫斯科 第2089章

作者:涂抹记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1:39:46

第2089章

第2089章

随着近卫第1和第6师到达筑垒地区附近,波涅杰林指挥的部队实力得到了提升,原本只能进行防御的他们,在第二天天亮之后,向德军的防线展开了进攻。

面对苏军的进攻,德军也不敢示弱,他们动用了两个步兵团和一个装甲团的兵力,在炮火的掩护下,朝着波涅杰林的部队展开了反击,试图再次将击退他们的进攻,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防线。

战场持续到中午,双方还相持不下。索科夫见战局迟迟没有扭转,心里不免有些着急,亲自给波涅杰林打来电话,询问战场上的情况。

但波涅杰林把目前战场上的形势向索科夫讲了一遍之后,索科夫也不禁沉默了。自己如今在这一地域已经投入了四个步兵师,和若干个炮兵团和坦克旅,假如都无法打破德军的围困,将被围的骑兵军解救出来的话,那么就算再派更多的部队过去也无济于事。

波涅杰林听到索科夫一直不说话,便试探地问:“司令员同志,你觉得接下来该怎么办?”

索科夫快速地看了一眼面前摊放着的地图,随后说道:“副司令员同志,柳计科夫上校的步兵第211师是你们留下预备队,我觉得要想尽快地打破眼前的僵局,最好的做法,就是立即把他们投入战斗,以粉碎敌人的顽抗。”

“可如果把211师投入战斗,我的手里就没有任何预备队了。”波涅杰林听完索科夫的命令,有些为难地说:“假如211师投入战斗后,依旧无法打破敌人的围困,甚至进攻失利,敌人开始进行反击时,我们用什么样的力量去挡住他们?”

索科夫思索片刻后,果断地做出了一个决定:“副司令员同志,如今我的手里还有两个步兵师和三个步兵旅,假如你那里的形势真的不利,我会考虑把剩余的部队都投入战斗。”

波涅杰林认识索科夫的时间已经不短了,但还从来没有见过他做事如此不考虑后果,便小心翼翼地提醒说:“司令员同志,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把我们的部队打光了,就算救出骑兵军,也没有多大的意义。而我们集团军也会因为部队损失殆尽,而被编入大本营预备队,恐怕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无法再参与新的战斗。”

波涅杰林所说的话,索科夫觉得很有道理。但他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记得在真实的历史上,被围困在筑垒地区的骑兵军,是被第65和第70集团军所解救出来。自己的部队在筑垒地区已经打了好几天,这两支部队也该出现了。只要他们一出现,担心遭到反包围的敌人就主动撤出战斗。

索科夫心里正在祈祷第65和第70集团军的部队能早点出现时,忽然听到听筒里传来了欢呼的声音,似乎是波涅杰林临时指挥部里的人正在高声欢呼,他连忙冲着话筒大声地问:“副司令员同志,你那里出什么事情了?”

在短暂的沉默之后,听筒里传来了波涅杰林兴奋的声音:“好消息,司令员同志,是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不等索科夫询问,他便接着往下说,“伊斯梅洛夫上校刚刚打来电话,说在他们师的右翼出现了大量的部队。刚开始他还以为来的是德军,结果仔细一看,发现在前面引导步兵冲锋的坦克,是T—34和IS—2坦克。”

索科夫一听,心中也不禁一阵狂喜。不过为了不让波涅杰林听出自己的异样,他还是竭力用平稳的语气问道:“确认了来的是哪支部队吗?”

“伊斯梅洛夫上校说,”波涅杰林继续报告说:“来的是第65集团军的近卫第4和第40师,引导他们进攻的是一个坦克旅。”

“来的兵力可不少啊。”索科夫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接着说道:“有了友军的配合,想必你们很快就能突破德军的包围圈,将困在筑垒地区的友军解救出来。”

“放心吧,司令员同志。”如今在战场上出现了友军的部队,让波涅杰林的心里顿时有了底气:“有了这支生力军的配合,突破敌人的防线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索科夫放下电话后,兴奋地挥舞了一下拳头,他心里明白,最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德国人面对苏军的强大攻势,不得不选择撤退。

西多林刚从外面走进来,正好看到索科夫在挥舞拳头,他知道这是索科夫高兴时的一种表现,便试探地问:“司令员同志,有什么事情让你如此高兴,难道是副司令员那里有进展了吗?”

他本来就是随口一问,毕竟在他离开司令部之前,并没有接到来自筑垒地区的好消息。没想到他刚问完,就见索科夫使劲地点了点头,说道:“没错,参谋长同志,的确有好消息,而且是天大的好消息。”

“天大的好消息?”这一下西多林顿时来了兴趣,追问道:“不知是什么好消息?”

“伊斯梅洛夫上校向副司令员报告,说在他们的右翼出现了大量的友军。”索科夫说道:“经过了解,来的是第65集团军的近卫第4和第40师的部队。”

“哦,友军终于出现了。”西多林听到这个消息,脸上顿时露出了轻松的表情:“有了友军的帮助,我们很快就能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了。”

两人正说着话,桌上的电话铃声忽然响起。西多林盯着电话,试探地说:“司令员同志,你说这电话会不会是元帅同志打来的?”

“为什么是元帅打来的呢?”索科夫不解地问。

“原因很简单。”西多林回答说:“我们单独在筑垒地区和敌人战斗了几天,如今终于等来了友军的生力军,我觉得元帅同志打电话过来,应该是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的。”说完,他就一把抓起了话筒贴在了自己的耳边。

听了片刻,他就冲着索科夫兴奋地说:“司令员同志,好消息,好消息,**夫将军的第70集团军下属的两个步兵师,也出现在战场上,他们正在向着德军的右翼迂回,准备对他们进行合围。”

“电话是谁打来的?”索科夫听到这个好消息,为了搞清楚情报的真实性,便试探地问:“是副司令员吗?”

“不是的,司令员同志。”谁知西多林却摇着头说:“是第70集团军司令员**夫将军亲自打来的。”

得知是第70集团军司令员**夫上将亲自打来的电话,索科夫连忙走过去接过了西多林手里的话筒,客气地说道:“您好,**夫将军!”

“您好,索科夫将军!”**夫再次在电话把自己刚刚的话重复了一遍:“我已经出动了步兵第171和第181师,在坦克部队的配合下,从德军的北面实施迂回,准备配合你们的部队切断他们的退路……”

**夫介绍自己的作战计划时,索科夫就盯着面前的地图,心里琢磨对方这样做,能给自己的部队带来什么好处。

等**夫一口气说完之后,索科夫开口说道:“**夫将军,敌人为了消灭我们的骑兵军,动用了大量的装甲部队。如果要想围困住他们,首先要想办法消灭他们的装甲部队。”

听完索科夫的话,**夫沉默了一分多钟,随后说道:“索科夫将军,我集团军刚经过激烈的战斗,突破了德军的防御,如今能投入战场的坦克数量不多。如果按照你的说法,我们的合围计划看来很难实现。”

“德国人在我们的巴格拉季昂行动中吃了大亏,”索科夫说道:“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劲,他们肯定会及时地选择撤退,要想将他们困住,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德国人就算能逃出我们的包围圈,想必也会付出极大的伤亡,从而使这些部队在短时间内丧失战斗力,这对我们接下来的进攻,是非常有帮助的。”

“您说得对,索科夫将军。”**夫对索科夫的这种说法表示了赞同:“只要我们能消灭德国人的有生力量,就算无法对他们进行合围,也没有多大的关系。”

接下来的战斗,正如索科夫所预料的那样,德军发现第65和第70集团军的部队出现在战场上,为了避免自己被合围,果断地选择了撤退,朝着华沙的方向撤退。

但敌人的撤退开始后不久,一直待在筑垒地区没有动弹的近卫骑兵第4军开始了他们的行动。在筑垒地区困了好几天的骑兵军指战员们,每天看着友军和德军在外面打仗,自己却不能出去帮忙,心里早就憋着一肚子气。此刻见到敌人开始败退,果断地选择了出击。

别看到骑兵军出击的时间最晚,但他们由坦克和骑兵所组成的进攻部队,很快就超过正在追击敌人的其他步兵部队。骑兵军在前面开路的坦克,冲乱了德军的撤退队列。跟随在坦克后面的骑兵,冲入陷入混乱德军步兵队列,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宰杀陷入混乱的德军官兵,权当一雪前耻。

德军虽然沿途留下了阻击部队,试图阻止苏军的追击。但面对气势如虹的苏军,他们的抵抗显得微不足道,留下的部队很快就被苏军的进攻部队所淹没。

战斗持续到天黑,已经朝华沙方向退了将近三十公里的德军,终于进入了他们的一处防御阵地,并在这里对追击的苏军进行了顽强的阻击。

而冲在所有部队最前面的骑兵军,在行进过程中对德军阵地实施了一次进攻,但没有取得成功,便及时地撤出了战斗,后退两公里选择地方转入了防御。

罗科索夫斯基得知近卫骑兵第4军已经脱困,而且第48、第65和第70集团军的已经会师,心里感到了欣慰。他对马利宁说:“参谋长同志,如今我们右翼的三个集团军会师,意味着我们在华沙方向的力量得到了加强。”

马利宁听到这里,忍不住插嘴问道:“司令员同志,如此一来,加上波兰第1集团军,我们在华沙东面的部队已经达到了五个集团军。你看,是不是趁机对华沙发起进攻?”

谁知罗科索夫斯基听完之后,只是缓缓地摇摇头,说道:“不行,参谋长同志,我们如今不能对华沙展开进攻。”

“为什么?”马利宁不解地问:“从进入波兰境内到现在,我们还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地域的部队,能达到五个集团军之多呢。”

“如今华沙起义军的态度不明朗,他们是否愿意接受我们的援助,还是一个未知数。”罗科索夫斯基皱着眉头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有分量的克拉约夫军的负责人,前来与我们谈合作的事宜,我们如果不管不顾地发起进攻华沙的战役,到最后可能是吃力不讨好。”

“司令员同志,我不明白。”马利宁表情凝重地说:“既然盟国无法为华沙起义军提供足够的援助,那为什么又要支持他们发动起义呢?”

听到马利宁的这个问题,罗科索夫斯基淡淡一笑,说道:“参谋长同志,原因无非有两点:第一,他们希望在道德上占据一个制高点,表示盟国是支持波兰人民的正义事业,对于日后阻止我国在东欧的势力扩张会有巨大帮助。

第二,他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阻止波兰人的起义。要知道波兰人这个民族在历史上就以缺乏战略眼光著称,他们会在任何他们认为可行的情况下任意行动。既然起义已经无法阻止,那么就不如默许他们的行动。”

马利宁继续问道:“一场有几万人参加的起义,难道盟国就没有给他们派遣联络员吗?”

“根据我们如今所掌握的情报,这次起义确实没有任何盟国方面的联络员。”罗科索夫斯基接着说道:“克拉约夫军的起义准备非常仓促,而且异想天开。他们寄望于,希特勒已死,德军以无战心,将迅速退出波兰。所以,克拉约夫军甚至没有破坏许多重要的桥梁和公路,这就让德军能够在短时间迅速调集力量,扑灭起义,并且制止我军向华沙的推进。”

马利宁盯着地图,喃喃地说:“这么说来,华沙的起义到最后,将会以失败而告终?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站在维斯瓦河的右岸,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德国人消灭吗?”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罗科索夫斯基颇为无奈地说:“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在左岸地区建立登陆场之后,就遭到了德军不间断的进攻,德国人试图将我们的部队都赶进维斯瓦河,以至于到现在,崔可夫的部队都无法离开登陆场北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