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色莫斯科 > 第2385章

红色莫斯科 第2385章

作者:涂抹记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1:39:46

第2385章

第2385章

望着索尼娅的背影,索科夫的心里又开始琢磨:“这位索尼娅到底是真正的抗联,还是关东军的间谍呢?说她是间谍吧,她进入哈巴罗夫斯克的时间是40年,那时别说太平洋战争,就算是卫国战争都还没有爆发,关东军更是没有从诺门坎的惨败中恢复元气,这种时候往苏联派遣间谍,似乎有点不太可能。说不是吧,从她的种种表现来看,她似乎在刻意地接近自己和雅科夫,并有意无意地打听苏军的一些重要的情报。”

院长见索科夫盯着索尼娅离去的方向发呆,对两人之间的关系不免有所想法。为了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他小心翼翼地问:“司令员同志,您和这位来自哈巴罗夫斯克的护士长认识有多长时间?”

“时间不长。”索科夫把自己的目光收了回来:“我就是到哈巴罗夫斯克开会时认识她的,当时我的公开身份还是马捷沃相少校,和她的关系很一般。”

“哦,原来是这样。”索科夫的解释给人的感觉多少有些欲盖弥彰,院长更是脑补了两人的关系,觉得司令员同志今天突然跑到野战医院来,没准就是专门来看这位索尼娅护士长,看来自己以后要对她多加照应,她就能帮自己在司令员的面前说好话。

送走了索科夫之后,院长问政委:“政委同志,不知道从哈巴罗夫斯克来支援我们的医疗队,如今都住在什么地方?”

“医院旁边不是有一个军营么。”政委回答说:“我就让他们住在那里,这样有什么事情,招呼他们也方便点。”

“军营那里我去看过,环境不太好。十几个人挤一个通铺,恐怕睡也睡不踏实。”院长摇着头说:“医疗队千里迢迢从哈巴罗夫斯克赶过来支援我们,但我们却让他们住在环境这么差的地方,显然是不合适。我觉得应该给他们换一个住处,让他们每天能好好地休息,这样才有更多的精力医治伤员。”

“院长同志,不远处倒是有一个招待所,环境要比军营好得多。”政委为难地说:“可我就是一个医院的政委,可没法给别人下命令,让他们给医疗队的同志提供更好的住宿条件。”

“你可以告诉对方的负责人,说此事是司令员同志亲自过问的,你觉得他有胆子去找司令员核实吗?”院长给政委传授经验:“只要你能唬住对方,那么他就有可能为我们提供方便,为医疗队的同志安排好的住宿。”

“可要是招待所的负责人,真的去找司令员了解此事呢?”虽然院长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但政委的心里依旧是忐忑不安:“到时我们会不会给自己惹上麻烦。”

“我的政委同志。”院长听政委这么说,不免有些哭笑不得:“刚刚司令员和那位护士长说话的表情,你没有看到,如果说他们两人之间没有什么事,打死我都不相信。你就放心吧,如果招待所的负责人真的跑去找司令员,会有人帮我们说话的。况且我们这么做,本来就是帮司令员同志的忙,他感激我们都来不及,哪里会怪罪我们呢。”

院长这次的话终于把政委说服了,他点着头说:“好吧,院长同志,那我就到那边的招待所去一趟,和他们的负责人好好谈谈。”

医院的院长和政委还在为改善医疗队的住宿条件奔波时,索科夫已经回到了司令部。

见到索科夫从外面走进来,雅科夫说道:“米沙,你回来了!”

索科夫的目光快速地在屋里扫了一遍,没有看到小鬼子的踪迹,便点了点头,问道:“你们和小畑信良的谈判结束了?”

“是的,已经结束了。”雅科夫回答说:“我们已经就第44军的投降事宜进行反复的讨论。”

索科夫找了个位子坐下,把身子往后一仰,靠在椅背上问道:“他们打算在什么地方向我们投降呢?”

“郑家屯。”雅科夫可能担心索科夫不知道郑家屯在什么位置,还主动向他介绍说:“虽然叫郑家屯,但并不是一个屯子,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位于吉林西部、双辽市的西南部,地处吉林、辽宁和内蒙三省的交汇处,坐落在西辽河的西岸,自古就被称为‘辽河航道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的东北重镇。”

索科夫等雅科夫说完之后,开口问道:“我记得第44军隶属于关东军第三方面军,他们的方面军司令部后宫淳打算在什么地方向我军投降啊?”

雅科夫沉默了片刻,回答说:“应该是在新京。根据远东总司令部和关东军的最终谈判结果,关东军的司令官山田乙三和一些高级将领,将在新京向我军投降。”

“新京是第39集团军的作战区域。”旁边的卢金叹着气说:“真是没想到,柳德尼科夫将军的运气这么好,可以亲自接受关东军最高指挥官的投降,这可是要载入史册的。”

“是啊。”雅科夫也有些失落地说:“要是上级把我们集团军的作战区域和第39集团军进行对调,那么接受山田乙三投降的部队,就应该是我们了。”

而索科夫听雅科夫这么说,颇为无语地想到: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为了确保你的安全,把我们集团军作为方面军的预备队,差点就没有机会参加这次远东战役了。如今能在郑家屯接受第44军的投降,已经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他心里是这么想的,但嘴里却没有说出来,只能点点头,装出一副沮丧的样子说道:“是啊,真是太可惜了。”

停顿片刻之后,索科夫及时地变换了话题:“对了,阿富宁将军有没有最新的报告?”

“有的,米沙。阿富宁将军发来一份电报,详细地报告了”雅科夫点了点头,从桌上拿起一张纸,准备递给索科夫。

但索科夫却摆摆手,说道:“雅沙,你直接把电报的内容读给我听就是了。”

“阿富宁将军报告,叶廖明少将的近卫空降兵第4师,已经全部入驻奉天。”雅科夫说道:“关东军驻守奉天的部队,是第44军下属的136师团,师团长中山惇中将,辖第371、372、373步兵联队,以及野战炮兵第136联队。由于我军的兵力有限,暂时没有收缴关东军的武器,而是让他们协助我们的部队维持奉天城内的秩序。”

听到雅科夫提及第136师团,索科夫不禁哑然失笑,这支部队是今年七月刚组建的,组建仅仅一个月,就不得不放下武器向自己的部队投降。而这个中山惇也够倒霉的,他不但是第136师团的第一任师团长,同时也是最后一任。随着该部队的投降,这支部队的建制就将会被彻底取消,可以算是鬼子陆军部队最短命的师团。

“我们什么时候去受降?”索科夫问道。

“明天就可以。”雅科夫说道:“我们有两个选择,一是连夜乘车出发,在天亮之后,就能赶到郑家屯;二是明天上午乘飞机前往郑家屯,接受第44军的投降。”

“雅沙,我们是去接受关东军的投降,而不是去参加什么婚礼,不存在什么迟到不迟到的问题。”索科夫说道:“我们明天天亮之后再出发,让小鬼子多等我们一会儿,我想他们作为失败者,是不会感到不耐烦的。”

“我同意米沙的意见。”索科夫的话刚说完,卢金就表示了赞同:“既然关东军是失败的一方,我们什么时候接受他们的投降,由我们来做主。我看还是等明天天亮之后,再乘车前往郑家屯吧。”

“那好吧。”见索科夫和卢金的意见统一,雅科夫也不好再提什么反对意见。不过他还是提出了一个合理化建议:“你们看是否先哌一支部队进驻郑家屯,免得关东军临时发生什么变故?”

“我同意。”索科夫知道小鬼子以下克上的传统根深蒂固,万一第44军里有一群顽固的少壮派军官,不愿意让部队向苏军投降,而趁夜发动兵变,控制了第44军军部,那么将对明天的受降仪式制造麻烦。正是因为想明白了这一点,索科夫便爽快地答应了雅科夫的提议:“如今距离郑家屯最近的是哪支部队?”

“第57军252师,伊林上校的部队。”

“雅沙,你给丘马科夫打个电话,让他连夜派伊林上校的第252师,进驻郑家屯。”索科夫叮嘱道:“假如夜间发现关东军有什么异动,可以毫不犹豫地采取果断措施。”

“什么是果断措施?”

“就是向关东军发起进攻,直至将抵抗的敌人全部消灭为止。”

“明白了,米沙。”雅科夫点着头说:“我会把你的意思转达给丘马科夫将军的。”

“米沙,”卢金趁着雅科夫打电话的工夫,又对索科夫旧事重提:“关东军马上就要投降了,你打算如何安置这些俘虏呢?”

“经过这几年的战争,我国的人口大量减少,特别是远东地区,缺乏足够的人手来搞建设。”索科夫望着卢金说道:“我会向方面军司令部建议,把这些战俘都送往西伯利亚搞建设。”

“把他们都送到西伯利亚去?”卢金有些吃惊地问:“要知道,到时我们接收的俘虏可能达到几十万人,一下都涌入了西伯利亚,我担心粮食的供给将成为一个大问题。”

索科夫听后呵呵一笑,随后说道:“副司令员同志,我会把我的想法上报给方面军司令部,至于这些战俘到了西伯利亚之后,如何解决粮食补给问题,就不是我要考虑的问题了。”

“这倒也是。”卢金听后笑呵呵地说:“如果是几千万把人的俘虏,如何安置他们,倒没有多大的问题。但如今要接受的俘虏多达几十万人,如何为他们提供足够的食物,这样的事情的确不是我们这种级别的指挥员应该考虑的。”

索科夫坐直身体,将桌上的那部高频电话抓到了自己的面前,拿起话筒就开始拨号。

当听到耳机里有声音传来时,他就自报家门:“我是第53集团军司令员索科夫,请帮我接方面军参谋长扎哈罗夫大将。”

“米沙,我是扎哈罗夫。”听筒里很快就传来了扎哈罗夫的声音:“你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是这样的,方面军参谋长同志。”索科夫对着话筒说:“我刚刚和我的副司令员同志在闲聊时,谈到了如何处置关东军俘虏的问题。我觉得有必要把我的想法,向您汇报一下,希望能给你们将来在解决战俘问题时提供一些思路。”

“说说你的想法。”

“根据种种迹象表明,近一段时间向我们投降的关东军俘虏,将多达几十万人,我的想法是把这些人都送到西伯利亚去,帮我们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嗯,米沙,你的想法和我们商议的结果差不多。”扎哈罗夫说道:“你打电话来之前,我正在和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讨论此事。我们一致认为,考虑到我国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应该把这批俘虏都送到西伯利亚进行体力劳动,从事伐木和采矿的工作。”

“那真是太好了。”索科夫得知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和扎哈罗夫大将的想法与自己一致时,不由喜笑颜开:“西伯利亚一下多了这么几十万的劳动力,想必工作效率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我担心这些俘虏在工作时出工不出力。”扎哈罗夫有些顾虑地说:“到时不过是增加了几十万张嘴,不但起不了什么作用,还会增加我们的后勤补给压力。”

“方面军参谋长同志,您多虑了。”索科夫乐呵呵地说道:“假如遇到消极怠工的战俘,直接拖出去枪毙就是了。多枪毙几个,剩下的人就老实了,只能乖乖地帮我们干活。”

“嗯,你这倒是一个好办法。”扎哈罗夫听后不禁连连点头,“等我和元帅同志去总司令部开会时,我会把你的想法转述给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为他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