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色莫斯科 > 第2438章

红色莫斯科 第2438章

作者:涂抹记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1:39:46

第2438章

第2438章

“没错,你猜得没错。”索科夫赞许地说道:“的确是这个意思。”

“将军同志,”正在开车的沃文扭头对索科夫说道:“您还担心交警拦您的车吗?”

“如果我穿的是便装,肯定会担心被交警拦下来盘问半天。”索科夫笑呵呵地对沃文说道:“但此刻我穿在身上的这套军服,就是最好的通行证。”

“嗯,您说的没错。”沃文继续说道:“城里的交警还好一些,看到挡风玻璃上的通行证,就会主动放行。而郊外执勤的交警,有些却会故意刁难人。不瞒您说,我去年有一次从弗拉基米尔回来,经过一个交警检查站时,被他们拦下盘问了半天。我拿出了证件和特别通行证,依旧不好使。”

轿车又往前开了一段距离,索科夫看到前方的路中间,站着一名交警。交警见有车过来,便用手里的指挥棒朝路边指了指,示意靠边停车。沃文低声地骂了一句,但还是按照交警的指示,把车停在了路边。

看着交警走过来,索科夫连忙摇下后排的车窗,探出头问对方:“交警同志,让我们停车,是有什么事情吗?”

交警虽然刚刚就看到了挡风玻璃上贴着的特别通行证,不过他心里却认为这是某位首长的司机,利用周末的机会把车开出来兜风,所以专门拦下来准备进行检查。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后排居然坐着一位将军,交警被吓了一跳,连忙举手敬礼:“您好,将军同志。对不起,我不知道您在车上,我不应该拦您的车。”

交警有些语无伦次地说完这几句后,便朝沃文做手势,示意他可以开车离开这里了。

轿车继续沿着公路前行,沃文感慨地说:“将军同志,既然今天没有您的话,交警肯定会在仔细检查完我的证件之后,反复盘问我开车到郊外来的目的。甚至还有可能打电话进行核实,确认无误之后,再放我离开。幸好您坐在我的车里,他才不敢过于刁难我。”

接下来的路途,路不好走不说,沿途都没有看到几辆车,索科夫心里开始暗自嘀咕:“要是车辆在半路抛锚,而沃文又没有能力把车修好,那么不知要在这里等待多长时间,才能等到路过的车辆。”

“米沙,”阿西娅忽然小声地说道:“这一段路好荒凉啊,万一我们的车出点什么问题,那可怎么办啊?”

虽然阿西娅的声音比较小,但沃文还是听到她说的话,连忙安慰她说:“别担心,就算是抛锚了,我们也可以到附近的车辆维修点去求助,让他们来帮助我们修理车辆。”

“车辆维修点?”索科夫有些纳闷地说:“沿途我都仔细地观察过了,没有发现有什么维修点啊?”

“是这样的,将军同志。”沃文向索科夫解释说:“从离开城市开始,每隔五十公里,就有一处车辆维修点,就是为那些抛锚的车辆服务的。您想想,这条路这么荒凉,假如沿途不设立车辆维修点的话,一旦车辆出了问题,可怎么办?如今战争已经结束,车辆抛锚无非耽误点时间,不会带来什么不良的后果。可如果是战争期间,车辆在行驶途中出了问题,得不到及时维修的话,就有可能误事,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

“间隔五十公里,设立一个车辆维修站,距离可真够远的。”索科夫说道:“若是车辆真的抛锚,你至少需要走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去求助,这样耽误的时间会相当长。”

“没办法。”沃文颇为无奈地说:“车辆抛锚的情况又不是天天出现,假如沿途的车辆维修站设立过多,不免有些浪费,我觉得每隔五十公里设一个点,就算很不错的。而且再往前走一段距离,就有火车的轨道从林间穿过,我们可以到车站去求助,他们同样可以提供人手帮我们修理车辆。”

“哦,前面的森林里有火车通过?”索科夫听沃文这么说,忍不住好奇地问:“不知火车的目的地是什么地方?”

“弗拉基米尔。”沃文回答说:“火车可以通往弗拉基米尔,如果你们想去弗拉基米尔的话,就可以乘坐火车前往。”

阿西娅看到索科夫似乎对这一点很感兴趣,便在一旁说道:“米沙,其实很多人坐火车去弗拉基米尔,就是为了去苏兹达里参观。”

“苏兹达里?”索科夫把这个地面重复一遍后,不解地问:“那是什么地方?”

“米沙,亏你还是莫斯科人,居然连苏兹达里都不知道。”阿西娅调侃了索科夫一句后,向他介绍说:“苏兹达里距离弗拉基米尔约30公里,整个城市建在波克隆那亚山丘上,建城时间比莫斯科还早100多年。七世纪的上半叶,苏兹达里已成为罗斯托夫——苏兹达里公国中最繁华的城市。

它曾经是苏兹达里大公国的首都所在,直到十二世纪,迁都到金环上的另一个城市——弗拉基米尔。十三世纪由于鞑靼人的入侵,城市遭到了严重破坏。到十六世纪基辅落入立陶宛人之手后,这里又一度成为俄罗斯东正教的首府。

这座城市宗教的地位很高,城内拥有50多座教堂、5座修道院。当地的农民,僧侣、工匠根据俄罗斯童话中的描述,在田野上建造起一座座白色的房屋,这些房屋如同一颗颗珍珠,构成了童话世界的风貌。每年12月底1月初的‘俄罗斯之冬’节日期间,苏兹达里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来客,人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乘着雪橇,载歌载舞,所以这座城市还享有‘童话城市’的美称。”

听到这里,索科夫忍不住插嘴问道:“不知城里有什么著名的景点?”

“最值得一看的,肯定是建于1222-1225年的基督诞生大教堂,它是城中几十座教堂中最古老的教堂,蔚蓝色圆顶已成为苏兹达里的标志。”阿西娅继续说道:“苏兹达里也有克里姆林宫,不过和莫斯科相比,这里的规范就显得小而老旧多了。整个克里姆林宫位在高耸的山丘上,一旁有石头河蜿蜒流过,地势颇为显要。”

索科夫呵呵地笑了起来:“阿西娅,听你所描述的苏兹达里如此好,我都忍不住想去瞧瞧了。”

“将军同志。”没等阿西娅回复索科夫,沃文就插嘴说道:“假如您想去的话,等我们从水晶城回来,我可以多绕一段路,直接前往苏兹达里。”

对于沃文的提议,索科夫思索了片刻,还是摇头拒绝了:“算了,我们今天是去水晶城买水晶的。如果要去苏兹达里参观,完全可以另外找一个时间。”

阿西娅本来想附和沃文,从水晶城回来的路上,专门去一趟苏兹达里,但此刻听索科夫这么说,她也不好再坚持什么,反正只要索科夫留在莫斯科工作,那么以后出来游玩的时间多着呢。如果有可能,到时还能带上孩子一起。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轿车终于驶入了水晶城。

进城前,沃文看到路边有个交警检查站,便把车开了过去,停在检查站的门口。

车停稳之后,沃文摇下车窗,冲着站在门外的一名交警问道:“喂,民警同志,我想问一下,什么地方可以买到水晶?”

“你要买水晶啊。”交警得知沃文要买水晶,态度热情地指着道路说道:“沿着这条路往前开,看到第一个岔路口时向右转,再开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一个篱笆墙围着的市场,那里就是卖水晶的地方。不过市场到12点就关门了,你要买水晶的话,动作就要快点。”

按照交警的指点,沃文开车来到了水晶市场外,他把车停在市场外的空地后,请索科夫下车:“将军同志,到地方了。您如果要买什么水晶制品,那就进去瞧瞧吧。”

索科夫扶着阿西娅下车时,沃文专门提醒他说:“将军同志,我就在车里等您。如果您买的东西多,可以让店家的伙计提供小推车,把东西直接送到我这里来,我好提前放进后备箱。”

“好的好的。”索科夫本来还担心,要是买的水晶制品过多,怎么拿回来,此刻听沃文这么一说,才知道店铺还提供送货的服务,便点着头说:“买的东西凑够一车,我就让伙计把东西送到这里来。”

“将军同志,我的后备箱面积有限。”沃文委婉地说:“如果东西实在太多,可能放不下。”

“放心吧,我心中有数。”

索科夫和阿西娅进入市场之后,阿西娅开口问道:“米沙,你打算买点什么水晶制品?”

“酒具,肯定是要买的,送给你的父亲做礼物。”索科夫若有所思地说:“另外,果盘、花瓶之类的水晶制品肯定要买几个,我们自己的家里用得上。”

“好,都依你,你说买什么,我们就买什么。”

索科夫后世来过一次水晶城,买了一堆水晶酒具回去送人。但出于成本的考虑,他买的都是很普通的白色水晶,那些红水晶、绿水晶和黄水晶的制品,则一件都没有买过。

“米沙。”两人刚走了两个摊位,阿西娅就停下了脚步,指着柜台上的一排小巧的水晶鞋说道:“你瞧,这些水晶鞋真漂亮。”

索科夫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了一排五颜六色的水晶鞋。这些水晶鞋只是装饰品,只有一寸多长,人肯定穿不了,都是放在家里做摆设的。

从阿西娅脸上的表情,索科夫知道她很喜欢这些水晶鞋,便直截了当地问:“阿西娅,你喜欢哪一个水晶鞋?”

“这里只有白色、紫色、红色、黄色和绿色五种,”阿西娅一手拿起一个水晶鞋,仔细地端详起来,“我都想买。”

“姑娘,”索科夫冲着店里的女店员问道:“这水晶鞋怎么卖的?”

“白色的水晶鞋,5戈比一个。”女店员回答说:“其余四种颜色的水晶鞋,15戈比一个。”

索科夫听后不禁纳闷地问:“姑娘,为什么白色水晶鞋的价格,只有其它颜色的三分之一呢?”

女店员咧嘴一笑,随即向索科夫解释说:“彩色水晶的价格,本来就要比白色的水晶贵。这里价格差异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白色的水晶鞋,是用玻璃做的。”

“哦,原来是这样。”搞清楚怎么回事后,索科夫扭头问阿西娅:“阿西娅,白色的水晶鞋是玻璃做的,你还要吗?”

“要,当然要。”阿西娅使劲地点点头,用肯定的口吻说:“虽说是玻璃做的,但看起来还是很漂亮,我们把这五种颜色的水晶鞋都买了吧。”

对于阿西娅提出的请求,索科夫自然不会拒绝,他冲着女店员说:“这五种颜色的水晶鞋,我们都要了,麻烦您帮我们装起来。”

女店员拿出一个纸盒和一张报纸放在柜台上,把报纸撕开后,将水晶鞋一个个地包好,然后小心翼翼地转进了盒子里。把水晶鞋全部装好之后,对索科夫说:“将军同志,一共是65戈比,请您付钱吧。”

索科夫很爽快地付款后,拿起盒子,牵上阿西娅的手朝下一个摊位走去。

接下来的摊位,卖的基本都是各种尺寸的花瓶和果盘,两人瞧了半天,也没有看到合眼缘的商品,便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处卖酒具的摊位前。

酒具都是一个酒瓶和六个小酒杯组成,颜色以白色、黄色和绿色为主。阿西娅停下脚步,对索科夫说:“米沙,我看这里的酒具不错,不如挑两套怎么样?”

“好的。”所发看点着头说:“你看哪套合适,我们就买哪套。”

摊主看到索科夫的身份特殊,趁着阿西娅挑选酒具时,在一旁主动介绍说:“将军同志,我摊位上酒具的产地有两个,一个是弗拉基米尔,一个是列宁格勒。”

听说这些酒具里,居然有来自列宁格勒的,索科夫忍不住好奇地问:“不知哪个产地的酒具更好?”

“当然是列宁格勒。”摊主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列宁格勒的水晶制品有几百年的历史,生产厂家也是大有来头的。而弗拉基米尔的厂家,大多是三十年代成立,不管是工艺还是生产水平,都要明显逊色于列宁格勒那样的大厂家。”

听完摊主的介绍,索科夫也就拿定了主意,他对阿西娅说:“阿西娅,你听到摊主所说的了么。我们要买就买产地是列宁格勒的酒具,就算价格贵一些也值得,一分钱一分货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