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色莫斯科 > 第2442章

红色莫斯科 第2442章

作者:涂抹记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1:39:46

第2442章

第2442章

听到爱森斯坦吩咐吧报务员的话,索科夫的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如果对方对自己不理不睬,那么自己所说的这番话,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既然他给导演组打电报核实,那么自己的身份很快就能得到证实。只要对方了解了自己的真实身份,那么肯定会同意自己参加这部电影的演出,没准还能多给自己几个镜头。

索科夫之所以有这样的自信,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发挥了远胜过他人的作用。比如说,在历史上曾经战绩辉煌的近卫第13师,却因为被他的近卫第41师抢了风头,结果在战场上表现平平。而那座世界闻名的“巴甫洛夫大楼”,也因为他的缘故,变成了“瓦西里大楼”,让狙击手瓦西里以另外的形式而出名。

和索科夫相反,阿西娅却显得格外担心,她不时低声地问索科夫:“米沙,这能行吗?爱森斯坦能同意你在电影里,扮演合适的角色吗?”

索科夫伸出一支手臂,揽住了阿西娅,笑着说道:“阿西娅,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你也是参与者之一。你觉得我所指挥的部队,在整个战役中发挥的作用大吗?”

对于索科夫提出的问题,阿西娅使劲地点点头,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这是肯定的。”

见阿西娅对自己如此信任,索科夫的心里多少有些意外,“你就这么信任我?”

“米沙,”阿西娅把头靠在索科夫的怀里,柔声说道:“我这么说,并不是因为你是我的丈夫,而是别人对你的评价。”

“别人对我的评价?”索科夫很好奇自己在别人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便好奇地问:“他们是怎么评价我的?”

“你也知道,我曾经在武器装备部当过一段时间的军医。”阿西娅解释说:“因为职业的缘故,我能接触到不同的人。而他们并不了解我的身份,所以在谈论某些事情时,用不着有什么顾忌。我曾经听一位将军说,假如德国人占领了马马耶夫岗,那么他们就可以在山岗上架设火炮,或者构筑防御工事,用火力封锁伏尔加河的渡口,从而彻底切断城内与城外的联系。

米沙,虽然我只是一名军医,但很多事情还是了解的。别看我们打赢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但其中的凶险,没有参与过战役的人,是根本无法了解的。城里的守军虽然表现得英勇顽强,可要是被敌人切断了兵源和弹药物资的补给,是根本守不住城市的。而你指挥部队守在了马马耶夫岗,就确保了城市的生命之路的畅通。”

“将军同志,”库拉克中校走到了索科夫的面前,先是看了一眼站在远处的爱森斯坦,随即压低嗓门歉意地说:“那位副导演是一个固执的人,非常不好说话,假如他有什么得罪您的地方,您可千万别介意啊。”

面对库拉克的示好,索科夫微微点了点头,随即说道:“有才能的人,通常都有一些怪毛病。放心吧,我不会和他一起计较的。”

刚刚通过和阿西娅的交谈,索科夫回忆起了关于爱森斯坦的资料。谢尔盖·爱森斯坦1898年1月23日出生在俄罗斯的里加,毕业于圣彼得堡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系,是著名的导演、编剧、制作人、演员、作家、剪辑师。

1923年,他执导了个人的第一部短片《格鲁莫夫的日记》。1924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罢工》。1925年,执导战争电影《战舰波将金号》,这部电影在1958年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上,被国际影评家评为电影问世以来12部最佳影片之首。

1928年,为了纪念十月革命十周年,执导了剧情电影《十月》。1934年,为了纪念苏联电影15周年,撰写了文章《五年规划巧1924-1929》。1938年,执导战争电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他凭借该片被苏维埃芭术委员会授予国家奖章。1939年,被授予“苏联电影20年”贡献勋章。1944年,执导传记电影《伊凡雷帝》。1948年,撰写了个人最后一篇文章《彩色电影》。

1946年2月2日,谢尔盖·爱森斯坦在克里姆林宫医院做心肌梗塞手术。1948年2月11日,谢尔盖·爱森斯坦因心绞痛而死于拍片现场,终年50岁。1958年,由他执导的传记电影《伊凡雷帝2》上映。1979年,由他执导的纪录片《墨西哥万岁》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金质奖。

正是因为了解了爱森斯坦这非凡的一生,因此索科夫表现得如此大度。他冲着库拉克问道:“你认识爱因斯坦吗?”

“爱因斯坦?!”听到索科夫所说的名字,库拉克点了点头,用肯定的语气说道:“当然知道,他是一个了不起的物理学家。虽然出生在德国,但由于他的犹太人身份,30年代就移居到美国。据说前几个月,美国用来轰炸岛国的超级炸弹,就是根据他所发明的理论而研发出来的。”

索科夫听库拉克说完之后,笑着说道:“中校同志,既然你知道爱因斯坦,那么自然是见过他的照片。你不觉得爱森斯坦同志的发型,和爱因斯坦很相似吗?”

听索科夫这么说,库拉克仔细琢磨了一下,随后点头赞同地说:“将军同志,您说得没错,他们两人的发型的确都是一样。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有点小脾气,应该是可以的。”

“将军同志,”这时沃文要跑了过来,对索科夫说的:“爱森斯坦同志请您过去一下。”

“这么说,是导演组的回电到了?”索科夫从沃文的态度上,猜到了爱森斯坦请自己过去的原因。

“是的,导演组的回电的确到了。”沃文解释说:“爱森斯坦同志说话对您说。”

“爱森斯坦同志,”索科夫来到爱森斯坦的面前,面带笑容地问道:“导演组的回电,是否说明了我的身份?”

“您说得没错,索科夫将军。”得知了索科夫的真实身份后,爱森斯坦对索科夫的态度热情了许多,他搓着双手说道:“根据您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出色表现,您的确应该获得一个合适的角色。”

“这么说来,我可以本色出演了?”

“等一等,将军同志。”爱森斯坦歉意地说:“我很遗憾地告诉您,您的名字的确会出现在电影里,但确实其他人扮演您。”

索科夫一听,不禁一愣,随即反问道:“爱森斯坦同志,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能说清楚一点吗?”

“是这样的,将军同志。”爱森斯坦有些尴尬地说道:“在我们即将拍摄的电影里,保卫马马耶夫岗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剧情,带着部队保卫高地的指挥员,大概只会有一分多钟的镜头。正是因为对这个角色的描写不多,以至于我刚刚根本没有把您和这个角色联系到一起。”

“啊,只有一分多钟的镜头。”索科夫身边的阿西娅听后,脸上不禁露出了震惊的表情:“要知道,马马耶夫岗每天都要承受德国人的炮击和轰炸,以及无休无止地进攻。我至今还记得,守军的子弹打光之后,和冲上来的敌人拼刺刀,打白刃战。当时的战况异常惨烈,我们和敌人之间的伤亡比达到了一比三。也就是说,我们每消灭三名敌人,就要牺牲一名战士。”

爱森斯坦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了震惊的表情。虽说他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期间,每天都听情报局的战报,但战报里的内容都很简单,无非就是某某将军的部队,成功地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消灭了多少多少敌人,缴获了多少多少武器之类的。至于我军部队是如何和敌人战斗的,都是简单的一句话带过,根本不会介绍战斗的细节。以至于爱森斯坦还不知道,当年索科夫的部队为了守住马马耶夫岗,居然还与来犯的敌人拼起了刺刀。

而索科夫的反应却出乎大家的预料,他的脸上依旧带着笑容,丝毫没有受爱森斯坦这番话的影响。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就算是威名赫赫的朱可夫,在这部电影里都被直接无视掉了,更何况是自己这样一个小小的师长。他还记得,在49版的电影里,所见到近卫第13师师长罗季姆采夫将军,是一个身材高大的英俊帅小伙。而在后期的版本里,所出现的罗季姆采夫,确实一个身材中等的胖子。而见过罗季姆采夫的索科夫,自然明白,后来翻拍的电影版本里的罗季姆采夫,才符合他本人的形象。

想到这里,他试探地问爱森斯坦:“爱森斯坦同志,我想问问,导演组打算让谁来扮演我呢?”

爱森斯坦听到这个问题,满脸苦涩地回答说:“索科夫将军,我刚刚已经说了,关于您的角色在电影里出现的时间,只有一分多钟。对于这样的一个角色,所使用的演员自然不会是太出名的。”可能是担心索科夫不高兴,他还特意强调说,“不过您放心,就算是普通的演员,但他的外形绝对不会对不起观众。”

索科夫听完后,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只要演员别长得太丑就行,我不想在所有观众的心目中,留下一个不好的形象。”

“这一点您可以放心,我们所使用的演员,在外形上绝对没有问题。”爱森斯坦说完这番话之后,又试探地问索科夫:“索科夫将军,导演组大概还需要一个小时才能赶到这里,如果您愿意的话,我可以把剧本给您瞧瞧。”

得知导演组要等一个小时之后才能到达,索科夫原本觉得时间太长了。但听到爱森斯坦说可以让自己看看剧本,立马就改变了主意。他觉得像《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样的大片,所使用的剧本肯定不简单,一个小时的时间没准还看不完呢。

当他从爱森斯坦的手里,接过《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剧本之后,就找了个地方坐下,耐心地阅读起来。

通过阅读剧本,索科夫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1949年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存在的问题是一目了然的。影片里季基所塑造的史达林形象高大无比,整个电影里,只有最高统帅本人在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总是他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如有神助地不断作出指示,确定决策,部署兵力,调动部队。

包括华西列夫斯基在内的所有将领,在电影里就是工具人的存在。每次都是史达林通过面对地图苦思冥想,然后就想出了一个个锦囊妙计,然后通过身边的工具人落实到战场上,从而取得了这场战役的最后胜利。

虽说后世的那部《斯大林格勒大血战》,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索科夫依旧觉得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导演奥泽洛夫拍摄新版《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的后期,没有钱了。他在无奈之下,不得不向美国华纳兄弟公司求助,得到了拍摄资金。但好莱坞的传统向来是得寸进尺,要求在影片里加塞美国演员,奥泽洛夫百般不愿,但钱能通神,两相权衡,最后不得不让出了第一号男主角崔可夫,由美国演员鲍沃斯·布斯出演。

即将拍摄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里,没有塑造出一个生动的士兵形象,其实对比电影剧本,里面还是刻画了各式各样的士兵形象与普通人的形象,包括一个当地的老太太,都描写得很是生动,但到电影里一概不见了,全是写意式的士兵雕像式的存在,看上去刀砍斧削的士兵剪影,看不见一丁点真实的人的内心,所以,电影里的战争场面,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不得不说是电影的缺陷所在。

索科夫合上剧本,对爱森斯坦说:“爱森斯坦同志,剧本我已经看完了,写得非常不错。我相信这部电影拍摄出来之后,一定能闻名世界。”

听到索科夫的夸奖,爱森斯坦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