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色莫斯科 > 第2463章

红色莫斯科 第2463章

作者:涂抹记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1:39:46

第2463章

第2463章

索科夫心里忽然涌起了一种不好的预感,觉得卡丽娜今晚就是有意想把自己灌醉似的。虽然他一再拒绝对方敬酒,可每次对方看到他不愿意端起酒杯,就满脸不高兴,还嘟囔着说:“米沙,我是提前向你表示祝贺,你不愿意接受我的这番好意吗?”

明知道自己的酒量不行,但听到卡丽娜这么说,只能硬着头皮把杯子里酒喝下去。每次他的酒杯刚放下,卡丽娜就拿起酒瓶又给他满上。索科夫见状,苦笑着问:“卡丽娜,你在单位上,肯定是经常参加接待工作吧?”

卡丽娜望着索科夫,有些诧异地问:“米沙,你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看到你不但酒量好,而且特别会劝酒。”索科夫哭笑不得地说:“除了经常负责接待的人,我想不出从事其它工作的人,能比你做得更好。”

“没错,米沙,你说的没错。”对索科夫的这种猜测,卡丽娜表示了认同:“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接待,这一点你没有看错。不过我今天请伱喝酒,是为了两件事。”

“两件事?”已经有了几分醉意的索科夫纳闷地问:“哪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你帮助列娜,获得了她两个儿子的抚恤金。”卡丽娜再次端起酒杯,对索科夫说道:“要知道,我曾经陪她去过很多次民政局,但最后都是无功而返。但今天你一出马,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就冲着这一点,我要敬你一杯。”

索科夫无奈只能端起酒杯,对卡丽娜说:“其实局长也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他之所以迟迟没有为列娜办理抚恤金的事情,是有很多顾虑。”不等卡丽娜问起,他便主动说道,“虽说大家的心里都清楚,列娜的两个儿子是牺牲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甚至有可能被德军的炮火炸成了碎片,所以连尸首都找不到。但谁也不没有亲眼看到他们牺牲,如果贸然发放他们的抚恤金,要是某一天却发现,其实两人没有牺牲在战场上,而是成为了德军的俘虏,到那时经手此事的人员,恐怕都会受到处罚。”

“你说的没错。”对索科夫的这种说法,卡丽娜表示了赞同:“这几个月内,我接待了很多烈士的家属,他们都告诉我,说自己的亲人牺牲在战场上,但因为被宣布为‘失踪人员’,而得不到任何的补偿。他们也曾经多次前往民政部门,希望能有一個说法,结果都遭到了列娜同样的命运。我很好奇,你到底给局长说了什么,他居然会同意破例给列娜发放抚恤金?”

“米沙,事情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简单。”卡丽娜摇着头说:“在1944年的时候,一个东方营被我军歼灭,在抓获的俘虏里,就有这家人的儿子。”

卡丽娜听后缓缓地点点头,随后说道:“你可能听别人说过,我的父亲在莫斯科担任着一个区级领导的职务。他所管辖的区民政局,以前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是的,的确还活着。”

“那你的父亲有没有受到影响?”索科夫试探地问。

“米沙,我想问问。假如某一天,列娜的某个儿子忽然冒了出来,又该如何处置呢?”

“什么?”索科夫听到这里,吃惊得眼珠子差点掉下来:“他居然到东方营里当伪军去了?”

“既然还活着,那也没啥了不起的。”索科夫有些不以为然地说:“把烈士证退回去就是了。”

“那后来是如何处置的呢?”

索科夫知道卡丽娜不会无缘无故说起此事,后面肯定有巨大的反转,连忙追问道:“那后面出了什么事情,是不是发现这家人的儿子还活着,闹了一个大乌龙?”

“是的。”卡丽娜点了一下头,继续说道:“你说他如果是在我军的其它部队服役,就算被上级发现搞错了,充其量就是收回烈士证,抚恤金也不见得会让他家退还。谁知他居然跑去投靠了德国人,甚至还当上了伪军。”

“如果列娜的某个儿子突然活了过来,他的烈士称号肯定不会保留,但发放的抚恤金也不会追回。”

索科夫没想到自己居然提起了让卡丽娜不高兴的事情,连忙向她道歉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请原谅我的鲁莽。”

卡丽娜微微颔首,随即苦笑着说:“本来他可以调到市里去工作的,但就是因为这件事,上调的事情黄了不说,甚至还被降了一级,继续留在区里工作。”

“是这样的,区里的某位居民的儿子,在战争爆发后一周就参军离开了莫斯科。”卡丽娜说道:“在1942年7月时,他的母亲送到了区民政局送来的阵亡同志,说他的儿子在解放哈尔科夫的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不但给他家发放了抚恤金,甚至还颁发了烈士证。”

“对于叛徒,还能怎么处置,自然是枪毙了。”卡丽娜有些忿忿不平地说:“他的家人也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而当时为他办理烈士证和发放抚恤金的工作人员,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索科夫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快点说来听听。”

“也没说什么。”索科夫的脑子里努力回忆自己和局长曾经说过的话:“我就告诉他,虽说我们找不到证据,说这些人是牺牲在战场上。但我们同样也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成为了德国人的俘虏,因此完全可以认定他们已经牺牲,给他们的家属发放抚恤金也是理所当然。局长可能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同意给列娜发放抚恤金。”

“没关系,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卡丽娜拿起酒杯给索科夫倒酒,继续说道:“米沙,我仔细看过你写的书,真的是非常棒,拿个史达林文学奖应该没有问题。不过你恐怕在弗拉基米尔待不了多长时间,等你离开之后,我恐怕就再也见不到你,更谈不上为你祝贺的事情,所以提前向你表示祝贺,我们今天是不醉不归。”

见卡丽娜盛情难却,索科夫只能舍命陪君子,继续陪她喝下去。好在红酒的味道还不错,索科夫又一连喝了五六杯,很快就变得醉眼朦胧。当卡丽娜再次倒酒时,不胜酒力的索科夫已经趴在桌上睡着了。

索科夫在迷朦中,隐约听到卡丽娜叫了他几声,然后就昏昏沉沉的什么也不知道了。

接下来,他觉得做了一个很美好的梦。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终于再次睁开眼,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床上。

他望着天花板,心里在暗自琢磨,看来自己昨晚真的喝断片了,连怎么回到床上都不知道。他担心昨晚喝得太多,要是吐一地那就麻烦了,要趁着阿格尼他们来之前,把房间收拾干净。

谁知他刚坐起身,就摸到身边有一只光滑的手臂,顿时把他吓了一跳。低头望去,只见旁边躺着一个人,被长发遮挡着的脸露出一侧,让他看清楚这居然是卡丽娜。

索科夫冷汗都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自己怎么和卡丽娜在一起的?

他连忙翻身下床,穿好靴子跑进了旁边的浴室,准备洗漱一番。

就在索科夫钻进浴室后,卡丽娜也睁开了眼睛,望着浴室的方向淡淡一笑,随后下床开始收拾昨晚扔得乱七八糟的酒瓶。

等表情狼狈的索科夫从浴室里出来时,发现卡丽娜已经不见了踪迹,而原本扔在桌上的酒瓶也不见了踪迹。索科夫以为自己刚刚是产生了错觉,狠狠地扇了自己一个巴掌,感觉到剧烈的疼痛,原来自己所看到的不是错觉,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索科夫在屋里来自地走动着,心里琢磨该如何处置此事。他不知道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卡丽娜有没有生自己的气,自己是否应该去向她道歉。

就在他六神无主之际,忽然传来了敲门的声音。他以为是卡丽娜回来了,连忙快步过去打开了房门。

但打开门之后,他却意外地发现,站在门外的人居然是编剧维尔纳:“编剧同志,您有什么事情吗?”

“您好,将军同志。”维尔纳招呼索科夫说:“本来说好昨晚到您这里来看书稿的,但临时有事走不开。趁着上午有点时间,我想先看看您的书稿,不知行不行?”

“当然可以,编剧同志。”索科夫说这话时,还有些心虚地朝走廊上看了一眼,深怕卡丽娜此刻从什么地方冒出来,自己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的。等维尔纳进入房间之后,他忙不迭地关上了房门,带着对方来到了桌边,指着桌上的手稿说:“都在这里,编剧同志,您可以慢慢看。”

维尔纳点点头,在桌边坐下,拿起桌上的书稿,就浏览起来。

而索科夫并没有坐下,只是不停地用目光望向房门,生怕下一刻卡丽娜就会敲响房门,进来和自己理论。

“将军同志,”维尔纳看了几眼稿件后,发现索科夫还站在旁边,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便忍不住好奇地问:“您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如果您有事的话,我可以换个时间再来!”

“没事,没事,我没事。”索科夫慌忙回答说:“我只是在等速记员和抄写员的到来,你继续看书吧。”

维尔纳是知道爱森斯坦派了四名速记员和抄写员过来协助的事情,因此对索科夫的这种说法深信不疑,他点点头,继续低头看手里的稿件。

他看手稿的速度很快,短短十来分钟时间,他就看了三分之一的稿件。看到这里,他抬起头,冲着索科夫说:“将军同志,我原以为您所谓的写小说,就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以您的水平,写出来的东西肯定是没法看的。但刚刚看了您的稿件之后,我发现自己错了,而且还错得很离谱,您不但会写小说,而且写得还非常精彩。”

为了化解眼前尴尬的局面,索科夫随口问了一句:“编剧同志,您觉得这本书够出版水平吗?”

“岂止是达到了出版水平,而且还属于畅销书的水平。”维尔纳对索科夫说道:“伟大的卫国战争刚结束不久,大家对这场战争还记忆深刻,您在此时写出了与战争有关的题材,应该是非常受欢迎的。更重要的是一点,你书中的人物,就是一群普通的女高射机枪手,切入点选择得相当棒。根据我的经验,这本书出版后不久,就会被人改编为话剧,然后到处进行演出……”

索科夫的心里很清楚,堪称苏联战争题材文学的里程碑式作品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69年在《青春》杂志上发表后,很快就被改编为了话剧和歌剧。1972年,导演罗斯托茨基又把它搬上了银幕,并由他和小说原作者鲍里斯·瓦西里耶夫共同编剧。 1975年,鲍里斯·瓦西里耶夫因这本书获得全苏儿童文学一等奖和苏联国家奖金。

此刻听到维尔纳这么说,索科夫还故意装出一副惊喜的表情:“真的吗?编剧同志,您说的都是真的吗?您真的认为,这本书不但可以改编为话剧,甚至还可以搬上银幕?”

“没错。”对索科夫的这个问题,维尔纳给予了肯定的答复:“说实话,当初爱森斯坦同志让我来看你的书,并在合适的情况下,将其改编为电影剧本时,我的心里是非常抵触的。我可不认为一位指挥千军万马与敌人作战的将军,能写出什么脍炙人口的作品,我甚至在想,等看到你的书之后,象征性地夸奖几句,然后再回去找爱森斯坦同志,推掉了这个见鬼的差事。”

面对维尔纳的赞誉,索科夫自然不能表现得太过于骄傲,相反他还谦虚地说:“编剧同志,您真是过奖了。我也是第一次写书,都是瞎写的,如果有什么写得不好的地方,还请您多多指教。”

“西蒙诺夫同志在去年写了一部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小说,叫做《日日夜夜》。”维尔纳说道:“如果您有时间,可以去看看这本书。西蒙诺夫作为随军记者亲临了许多战斗,对战争中战士的生活和战斗经历非常了解,因此他在本书中,通过塑造沙甫洛夫、马斯林尼可夫和孔纽科夫等众多红军官兵英勇作战的生动形象,向读者展示了苏联人民和军队反法西斯斗争的伟大壮举,生动地反映了这场波澜壮阔的战役。”

听维尔纳提到了西蒙诺夫,索科夫的脑子里不禁联想到了他的妻子瓦莲京娜·谢罗娃,据说她和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不过这种事情,他只是听其他的指挥员闲聊时提到过,具体是不是事实就不得而知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