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色莫斯科 > 第2480章

红色莫斯科 第2480章

作者:涂抹记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1:39:46

第2480章

红色莫斯科正文卷第2480章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索科夫过上了睡觉睡到自然醒的幸福生活。

每天起床洗漱完毕后,就到外面的咖啡馆去吃点东西,吃完之后散着步回来。找本书翻上几页,然后就坐下来开始写《围困》。用手写的速度,的确无法与后世用电脑打字的速度相提并论,每天写作六七个小时,也不过万把字,一周时间就写了不到八万字。

这天刚起床,就听到有敲门的声音,索科夫以为是阿西娅忘记了什么东西,专门回来取。结果打开房门一看,站在门口的人居然是雅科夫:“雅沙,怎么会是你,你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

“还能是哪里。”雅科夫一边往屋里走,一边说道:“自然是从弗拉基米尔来的,那里的拍摄工作完成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要转移到别的地方,继续新的拍摄工作。我暂时没有什么事情,就先回了莫斯科。”

“你是坐清晨的火车回来的吧?”索科夫关切地问:“到了莫斯科,有没有回家瞧瞧,没准你的妻子孩子都很想你呢。”

雅科夫呵呵一笑,随后说道:“其实我前天晚上就回来了,不但回家看了妻子和孩子,甚至还去了我父亲那里,把你的那份手稿交给了他。”

得知雅科夫居然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本书的手稿,交给了史达林,索科夫不免紧张地问:“不知你父亲看了这本书之后,说过什么没有?”

“他说这是一本好书,应该尽快出版发行,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雅科夫笑着说道:“我就是遵照他的命令,专门过来见你的。本来我不想太早打扰你和阿西娅的二人时间,准备再等两天过来找你的,没想到我父亲一大早就给我打来电话,让我来见你。”

索科夫听后干笑两声,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雅沙,其实这事你打个电话就行了,用不着专门跑一趟。”

“除了书的事情,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雅科夫说着,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白信封:“这是给你的。”

如果在国内看到白信封,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公司给的解雇信,二是送白事的礼金。但在俄罗斯,白信封却是另外的意思,通常是用来装贺卡或者请帖的。

正是因为了解俄罗斯的这种风俗,索科夫在接过信封时,还调侃地问:“雅沙,难道你又要结婚,专门给我下的请帖。”

“请帖倒是请帖,可不是什么结婚的请帖。”雅科夫正色说道:“看看吧,这可是无数人都求之不得的请帖。”

索科夫打开信封,从里面抽出了请帖,打开一看,整个人都呆住了:“什么,这是为了庆祝伟大的十月革命节28周年阅兵仪式的请帖?这是给我的吗?”

“当然是给你的。”雅科夫笑着说道:“喏,上面写着你的名字呢,这份请帖是我父亲亲自签发的,编号是77号,这可是最吉利的号码,说明我父亲很器重你的。另外,请帖上还注明,可以携带一名家人前往。也就是说,阅兵的当天,你可以带阿西娅一起去。”

索科夫穿越前,就在俄罗斯待了十来年,来到这个时代后,又渡过了四年漫长的岁月,自然懂得俄罗斯的风俗习惯,“7”在这个国度是最吉利的数字,能给自己一份双“7”编号的请帖,同时还允许自己带妻子一同前往,由此可以看出史达林对自己的看重。

“今年6月24日不是在红场举行过胜利大阅兵吗?”索科夫有些好奇地问:“怎么十月节还要再阅一次兵呢?”

“米沙,难道你不知道,我国每年都有两次阅兵。”雅科夫用奇怪的眼光看了一眼索科夫后,继续说道:“一次是五一,而另一次就是十月节了。今年的胜利节阅兵,我们都没有能参加,这次参加阅兵,算是对我们的一种弥补吧。”

“是啊,是啊。”索科夫点着头说:“阅兵的时候,我们几人还被关在莫斯科郊外的疗养院里,过着基本与世隔绝的日子,错过这个盛大的节日,真是太令人遗憾了。我多么想亲眼看到德国人的军情,被我军的战士扔在列宁墓前的那一刻啊。”

“哎,没办法,当时情况特殊嘛。不光你和阿西娅被关在疗养院里,我和卢金不也在里面陪你们么。”

“对了,听你说起卢金,不知他最近怎么样了。”索科夫感慨地说:“离开远东的时间也不短了,如今还真怀念卢金这位搭档。”

“我听到一个消息,是关于卢金的。”雅科夫说道:“据说他很快也会从远东方面调回来,到敖德萨担任军区的副司令员,同时还能获得一枚勋章。”

“可惜卢金同志残废了。”得知卢金即将担任的新职务,索科夫不免有些遗憾地说:“假如他不是负伤被俘,又在德军的战俘营里被截肢,以他的能力,完全能担任更高的职务。”

“你说的没错,在战争爆发后不久,他所指挥的部队曾经给敌人造成了不小的损失。”雅科夫对索科夫的这种说法表示赞同:“假如当初在维亚济马战役开始前,科涅夫调走的人不是罗科索夫斯基而是卢金,那么我们现在也许要称呼他为卢金元帅。可惜,历史没有假如,他最终只能保留他原来的中将军衔,根据我的判断,没准他将来就会以这个军衔退役。”

“是啊,挺可惜的。”索科夫说道:“这次远东战役时,卢金副司令员的指挥才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展示,如果我将整个集团军交给他来指挥,没准能取得更大的战果。”

雅科夫听后只是点了点头,忽然问出一个让维克多尴尬的问题:“对了,你回莫斯科的事情,为什么不告诉卡丽娜呢?结果你走的第二天,她就跑过来找我,问你怎么不见了,是不是出什么事情了?因为没有你的消息,她整夜都没有合眼,一直担心你的安危!”

“我给她写了一个便条,难道她没有收到吗?”

“便条,什么便条?”雅科夫反问道:“你写的便条,是托谁交给卡丽娜的?”

“还能是谁,当然是科帕洛娃了。”索科夫理所当然地说:“她当时正好要去市政大楼里采访,我想到她肯定能见到卡丽娜,就托她把便条转交给卡丽娜。难道是她忘记了?”

谁知雅科夫听后,却哈哈地大笑起来:“米沙,你真是够糊涂的。”

“为什么这么说?”

“你想想,你和科帕洛娃是什么关系,和卡丽娜又是什么关系?”

“朋友,都是朋友。”索科夫慌乱地回答说:“我和她们两人都是朋友。”

“拉倒吧。”雅科夫的脸上露出了我都明白的神情,继续说道:“你和卡丽娜的那点事情,难道我不知道?别忘记了,你离开的前一晚,我去找你,结果听到你的房间里地动山摇,我不好打扰你,便直接回了自己的房间。”

说到这里,雅科夫猛地站起身,冲进卧室瞧了瞧,随后出来对索科夫说:“谢天谢地,幸好阿西娅不在,否则刚才的这些话被她听到了,你们两人非吵架不可。不过有件事我想问问你。”

“说吧,什么事情?”

“卡丽娜知道你结婚了吗?”

雅科夫的话把索科夫问住了,他想了想,随后缓缓地摇摇头,说道:“她从来就没有问过我,我自然也不会主动告诉她。想必,她应该不知道我结婚的事情吧。”

“那就麻烦了。”雅科夫表情严肃地说:“万一她哪天跑到莫斯科来找你,想要嫁给你,却发现你早就结婚,甚至孩子都快出生了,我难以想象到时会发生什么事情。”

“是啊,这事情挺麻烦的。”听雅科夫这么说,索科夫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便向他求助道:“雅沙,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没有,我什么办法都没有。”雅科夫摇着头说:“我对这种事情也是外行,给不了你什么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就在索科夫局促不安时,雅科夫看到了桌上的本子和笔,眉毛往上一扬,随即问道:“米沙,你又在写新书?”

“是的,我在写一本新书。”索科夫说道:“书名叫《围困》,是以卫国战争期间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为主要内容,展示围困的惨酷与反围困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在德军兵临列宁格勒城下的872个日日夜夜中,该城军民团结一致,坚守岗位与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最终粉碎敌人妄图攻陷这座英雄城市的阴谋的故事。”

“我能看看你写的内容吗?”

“可以。”索科夫点点头,将写好的手稿递给了雅科夫:“你顺便还可以给我提提意见。”

“我父亲都对你的书赞不绝口,我又能提出了什么意见呢。”雅科夫笑着,翻开了这本书的手稿。

十几分钟后,看完了前面一章的内容后,雅科夫不禁皱起了眉头。索科夫见状,连忙问道:“雅沙,是不是看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如果有,尽管给我指出来。”

“你的主角一出场,就从列宁格勒来到莫斯科参加重要的军事会议,并在大会的台子上,当着众多的元帅、将军的面,批评我军在苏芬战争中所犯下的一系列错误。虽说在书中,我父亲支持了你主角的说法,但这样的内容出现在书里,真的合适吗?将来要想发行时,能通过审查部门的严格审查吗?”

雅科夫的话让索科夫意识到自己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恰科夫斯基这书是在1975年,庆祝卫国战争胜利三十周年的时候出版的。那时史达林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如今,甚至连电影里的史达林,也不再是算无遗策,而是屡屡出错,导致卫国战争中苏军接连出现失败。三十年后可以这样写史达林,但现在这样写,却要冒很大的风险。

想到这里,索科夫不禁皱起了眉头。《围困》这本书如何优秀,他是心里有数的。它被称为战争的三部优秀作品之一,另外两部是西蒙诺夫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的第三部《最后一个夏天》,以及邦达列夫的《热的雪》。《围困》一书尚未完稿时,电影界已为它赶拍了多集影片。最初两部片子《卢加防线》和《普尔科沃子午线》,在1975年5月初卫国战争胜利30周年前夕,与全书同时问世。1978年,《围困》一书荣获了最高文艺奖“列宁奖金”。

正是因为这部书取得了不少的成绩,索科夫才会选择这本书,如果让他现在放弃,他肯定是不愿意的。在经过一番思索之后,他拿起手稿递给了雅科夫,表情凝重地说:“雅沙,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我所写出的内容,先交给你的父亲过目。如果他说没有问题,可以自由发挥的话,那么将来要出版发行时,我想有关的审查部门是不敢给我设置障碍的。”

雅科夫并没有立即伸手去手稿,而是望着索科夫问道:“米沙,你告诉我,这本书你打算写多少字?”

按照雅科夫的想法,《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二十多万字,索科夫就选能把新书写得更长一些,充其量三四十万字就顶天了。谁知索科夫接下来的回答,却让他差点惊掉了下巴:“我打算写两百万字左右。”

“什么,两百万字左右?”雅科夫吃惊地叫道:“米沙,你真的能写这样的长篇吗?据我所知,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也不过一百二十万字,你的书要整整多出八十万字。这么长的内容,你要写多少年,如果真的不能出版,那你的心血不就白费了?”

“你说的没错,雅沙,我也担心自己花几年的时间,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书,连出版的机会都没有。”索科夫再次将手稿递向了雅科夫:“因此我想请你帮忙,把这书交给你父亲看看。如果他说没有问题的话,我再继续写下去。”

“那好吧。”雅科夫的想法很简单,假如索科夫花费几年的时间写完一部书,最后却不准他出版,这将会是一场灾难,因此作为朋友,他决定帮他一把。他接过了手稿,点着头说:“我先把你写完的内容,交给我父亲过过目,看他的意下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