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色莫斯科 > 第2491章

红色莫斯科 第2491章

作者:涂抹记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1:39:46

第2491章

维尔纳从善如流,当即就和谢柯罗取得了联系,转达了索科夫的意思,让对方加强对书的宣传工作。

谢柯罗听完后,歉意地对维尔纳说:“维尔纳,这是我的疏忽。我光是想到将军同志写的是一本好书,就算不做宣传,也能有不错的销售,但没想到第一天的销量居然如此糟糕。”

听谢柯罗这么说,维尔纳意识到对方可能已经掌握了第一天的销售数据,便试探地问:“谢柯罗,是不是销售数据出来了?”

“是的,已经出来了。”

“能告诉我,第一天销售了多少本吗?”

谢柯罗停顿了片刻,艰难地回答说:“一共销售了41本。”

“什么,才销售了41本?”维尔纳与索科夫通话时,知道《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书的销售状况非常不理想,但没想到糟糕到如此的程度,他喃喃地说道:“我的上帝啊,这么点销售量,让我如何告诉索科夫将军啊?”

“维尔纳,你有机会见到将军时,记得向他表达我对他的歉意,因为我工作上的疏忽,导致他的书销量如此之低。”

维尔纳知道谢柯罗此刻还在古比雪夫出差,便不满地说:“谢柯罗,不是我说你,你去古比雪夫出差前,肯定忘记交代手下的人,让他们做好新书的宣传工作。但凡他们搞一点宣传,书的销量也不会差到如此的程度。”

“是的是的,这都是我的错。”谢柯罗很干脆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对维尔纳说:“维尔纳,我待会儿给恰科夫斯基打个电话,让他在报纸上帮索科夫将军的新书做一下宣传,没准能对新书的销量提升能有一定的帮助。”

“我觉得让恰科夫斯基在报纸上做宣传,是非常正确的。”维尔纳说道:“他不但是一名优秀的战地记者,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作家,读者们对他非常熟悉。如果有他为索科夫将军的新书做宣传,我觉得书的销量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谢柯罗在一时间有了好几个想法,谁知还准备了后手:“除了恰科夫斯基外,我还打算联系西蒙诺夫同志,把将军的这本书给他看看,让他在合适的时候做做宣传。要知道,他的名气可比恰科夫斯基大多了。”

“西蒙诺夫?!”听到谢柯罗所提到的名字,维尔纳显得很是迟疑:“我听说他最近在感情方面遇到点挫折,整个人显得非常颓废,让他来做宣传,合适吗?”

“他能有什么感情方面的挫折?”谢柯罗不解地问:“维尔纳,伱是不是听到什么小道消息了?”

“我听别人说,西蒙诺夫的妻子谢罗娃,似乎和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之间有点什么故事。”维尔纳小心翼翼地说:“而索科夫将军又是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部下。假如西蒙诺夫对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不满,会不会迁怒到索科夫将军?”

“维尔纳,你这话的信息量有点大,我要仔细分析一下,看是否应该找西蒙诺夫帮索科夫将军做宣传。”

“我觉得有恰科夫斯基就足够了。”维尔纳说出了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假如他的推荐都无法让书的销量增加,那我们就要考虑一下,究竟是哪方面出了问题。”

“除了请恰科夫斯基做宣传外,我还打算按照索科夫将军所说的那样,让各个书店的门口挂一块黑板,上面写上《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书正在销售中,并在书店里正对门的位置,放一个书架来摆放将军同志的书。”

“嗯,如果这样做的话,书的销量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维尔纳说完这话,忽然想起了一个关键问题,便直截了当地问:“对了,那销售的41本书,都是哪些书店销售出去的?”

谢柯罗报了几个书店的名字之后,忽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维尔纳,我刚发现一件事。”

“什么事?”

“在售出的41本书里,有28本是在同一家店里售出的。”谢柯罗说道:“其余的书店就是售出一本两本,而他们直接售出28本,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那家书店叫什么名字,位于什么位置?”

等听完谢柯罗报出的地名和书店名称后,维尔纳呵呵地笑了起来:“谢柯罗,你说的那家书店,就在索科夫将军家的附近。如果我的判断没有出错的话,应该是将军去过的那家书店。没准是书店里的营业员,知道了将军的身份,专门看过那本书,才会选择购买。可能正因为如此,才会创下28本的销售记录。”

“嗯,有这种可能。”对维尔纳的分析,谢柯罗表示了赞同:“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这家书店的销售数量,和其它的书店比起来会如此悬殊。”

…………

第二天上午,还是在睡梦中的索科夫,被不断响起的电话铃声吵醒。

他担心有什么急事,连鞋都顾不得穿,就光脚走到了电话机旁,拿起了话筒:“我是索科夫!”

“您好,将军同志。”听筒里传出了库拉克的声音:“我没有打扰到您休息吧?”

“没有没有。”库拉克打电话找自己,让索科夫感到非常意外,毕竟两人之间没有隶属关系,虽说自己的军衔很高,却根本管不着他,因此他急于搞清楚对方打电话的原因:“中校同志,你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将军同志,我给您打电话有两件事。”库拉克说道:“我如今在百货商场的办公室里。”

索科夫听对方这么说,立即猜到了一种可能,便试探地问:“中校同志,是不是有新的本子送到了?”

“没错,将军同志!您真是厉害,一下就猜到了正确答案。”库拉克说道:“昨天晚上新到了一批本子,是专门给作协准备的。柳芭回家给我说起此事时,我还特意问了有没有给您留下足够的份额。”索科夫知道如今的莫斯科物资短缺,从食品到日用品,什么都缺。在后世时,写东西用的笔和稿纸,虽说还是要依靠进口,但绝对不像现在一样是紧俏货,没有一定的关系,还真买不到。有了足够的稿纸,自己就能写更多的内容,他有些迫切地问:“中校同志,不知道柳芭是怎么回答的?”

“她说这批稿纸是专门为作协准备的,肯定没有多余的配额。”库拉克笑着对索科夫说:“但如果是将军同志您需要的话,她可以从中调拨出一定的份额,比如说五十本稿签纸,还是能办到的。”

“哦,能给我五十本稿签纸?!”索科夫得知柳芭准备给自己留五十本稿签纸,不免喜出望外:“中校同志,那真是太好了。我收拾一下就出门,麻烦你转告柳芭,一定要把稿签纸给我留下来。”

“没问题,将军同志。”库拉克甚至热心地说:“如果您现在就需要这些稿签纸的话,我可以立即给您送过去。”

“不急不急,还是我待会儿过去取吧。”索科夫说到这里,想起库拉克刚刚说,给自己打电话有两件事,稿签纸是一件事,那么另外一件事是什么呢?“对了,中校同志,你说有两件事找我。稿签纸算一件事,那另外一件事是什么呢?”

“另外一件事,当然是和您的书有关。”

“和我的书有关?”索科夫不解地问:“中校同志,我不明白你的意思,你能说得明白点吗?”

щшш TTan ¢ o

“是这样的,将军同志。”库拉克说道:“百货大楼的营业员都很喜欢你写的书,所以她们不惜用手抄的方式,来传阅您的书。我今天就是想问问,您的书大概还有多长时间能出版,大家都有点等不及了。”

索科夫听后不禁一愣,随即反问:“中校同志,难道你们不知道,这本书昨天就正在进入各家书店开始销售了。”

“啊,您的书昨天就进书店销售了?”库拉克吃惊地说:“您为什么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我呢?”

听库拉克这么问,索科夫有些尴尬地回答说:“中校同志,我还以为你们都知道了呢。”

“真的可以在书店里买到您的书吗?”库拉克问道。

“是的,中校同志,肯定能买到。”索科夫特意向库拉克强调说:“我昨天专门去了一家书店,在书架上见到了我的书。”

“太好了,那真是太好了。”库拉克说完这话,就冲着旁边的柳芭兴奋地说:“柳芭,将军同志说,他的书昨天已经正式出版,摆进了各家书店,让你的营业员们快点去买,别老是用手抄书了。手抄书不但累,而且还要大量的稿签纸,留着这些稿签纸给将军同志,没准他还能写出更多的好书。”

柳芭听库拉克这么说,虽然很是激动,不过她并没有轻易地相信,而是伸手接过了库拉克手里的话筒,准备亲自向索科夫了解此事:“将军同志,我是柳芭。”

“你好,柳芭!”

“您的书真的可以在各大书店里买到吗?”

“是的,柳芭,的确可以在各家书店里买到。”索科夫还特意提醒柳芭说:“如果你的营业员要去买书,让她们直接问书店的营业员,否则很不容易找到那本书。”

“好的,将军同志,我会向她们交代清楚。”柳芭继续说道:“不知您什么时候过来取稿签纸,我可以给您提供至少一百本。”

“什么,一百本稿签纸?”索科夫听柳芭这么说,第一反应就是对方说错了,连忙提醒她说:“刚刚库拉克中校告诉我,说只能为我留下五十本,怎么一转眼就变成了一百本呢?”

“原因很简单,将军同志。”柳芭笑呵呵地向索科夫解释说:“这批稿签纸虽说是为作协准备的,但我们内部却可以留下一部分。本来有几名营业员说要抄书的,但既然您的书已经出版,能在书店里买到印刷出来的书,谁还去抄书啊。这样一来,原本准备用来抄书的那些稿签纸就节省下来了。”

“哦,原来是这样。”索科夫搞清楚怎么回事之后,连连向柳芭道谢:“柳芭,真是太感谢你!谢谢!”

“将军同志,不用这么客气。”柳芭笑呵呵地说:“如果您真要感谢我们的话,也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索科夫好奇地问。

“就是您以后写新书时,能把我们百货商场里的营业员们也写进书里。”说出自己的请求后,柳芭担心遭到索科夫的拒绝,还谨慎地问道:“不知能行吗?”

“可以,当然可以。”索科夫心里在想,如今卫国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关于战争题材的书籍肯定大受读者们的欢迎。但随着和平生活的到来,大家的思想肯定会发生改变,别的题材没准会受到欢迎,自己到时就能写写都市题材的书,把百货大楼里的部分营业员作为配角写进自己的书里。因此他爽快地回答说“没准下本书里,你和你手下的营业员们,就能被我写进书里。”

听到索科夫如此爽快地答应了自己的请求,柳芭不由喜出望外,连声说道:“将军同志,这真是太好了。假如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姑娘们,她们一定会乐坏的。”

索科夫心里开始盘算,除了军事题材,自己还可以把后世看过的一些经典影片,比如说《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火车站》、《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和《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等等,统统改编为小说,没准还能成为畅销书籍也说不定。在这种类型的小说里,加入几个百货商场的营业员做配角,那简直是太容易了。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索科夫也喜笑颜开地说:“柳芭,如果我的运气好,写出来之后能改编为电影,没准你们百货商场的营业员们,还有机会上电影屏幕呢。”

“这样一来,我们的百货商场不就出名了么。”柳芭听后兴奋地说:“真是想不到,我们这里将来还有机会出电影明星。”

说起小说改编为电影,柳芭顿时来了兴趣:“对了,将军同志,我听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书,很快就能改编为电影,不知您有没有考虑,在我们百货商场里找几个人,来扮演其中的角色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