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色莫斯科 > 第2626章

红色莫斯科 第2626章

作者:涂抹记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1:39:46

第2626章

围困和搜捕英国使馆的闹剧还在持续时,有个意想不到的人前来找索科夫。

看到此人出现,索科夫不禁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赫鲁晓夫同志,怎么是您?”按照索科夫的想法,莫斯科即将展开重大的会议,赫鲁晓夫此刻应该忙着开会的事宜,怎么会有时间来拜访自己呢?

“米沙,我想和你谈谈。”

雅科夫听赫鲁晓夫这么说,连忙拉开了值班室的房门,对两人说道:“我出去走走,你们慢慢聊。”

等房门重新关上之后,索科夫心里暗想,难道自己元旦说的那番话,对赫鲁晓夫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他是专门来找自己算账的?

没等索科夫开口,赫鲁晓夫就抢先说道:“米沙,我是前来向你表示歉意的。”

索科夫听后不由一愣,赫鲁晓夫向自己表示歉意,难道是太阳打西面出来了?

“赫鲁晓夫同志,您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索科夫试探地问:“难道是因为我元旦和您说的那番话吗?”

赫鲁晓夫点点头,自顾自地说道:“自从去年年初,我完成了史达林同志交给我的任务,恢复了华沙城的市政公益设施之后,便重返了乌克兰。我把手头的工作梳理了一遍后,便把恢复乌克兰工农业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

乌克兰经济恢复工作的问题很多,尽管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进行了差不多一年时间,但距离史达林同志提出的要求依旧很遥远。他对乌克兰这一粮仓的期望是,为战后的国家提供足够多的粮食、肉类和其他农产品。但我们的实际水平呢,只相当战前的25%。

我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常到乌克兰各地巡视察。7月,我视察了南部各州;秋天,我又在西乌克兰和原喀尔巴阡山下的乌克兰度过了几个星期。

在我的不懈努力下,随着疏散物资的回迁和人们陆续地返回车间与家园,也由于战争激发出的空前高涨的爱国主义热情,各项重建工作迅速取得了进展。到1945年10月,乌克兰的煤炭产量已恢复到战前的40%,钢为23%,生铁30%,锰54%,有4000多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和3000多个手工合作社恢复生产。农业播种面积达到战前的71%,粮食和甜菜产量分别达到战前1940年水平的80%和50%。”

“真是很不错的成绩啊。”索科夫不失时机地夸奖了对方一句。

“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赫鲁晓夫接着说道:“虽然我尽了最大的努力,但1945年的粮食征购计划仍未完成,因为数万顷的谷物和玉米直至11月份还没收割,我们既缺人力,又缺机器。为了补救去年出现的问题,只有加强今年的春播,但我们却面临着农庄里缺少机器、马匹和耕牛的情况。有人建议,可以临时使用奶牛进行播种,但如此一来,肯定又会影响牛奶的产量,从而导致市面上奶制品的数量大幅度减少。”

索科夫听到这里,意识到赫鲁晓夫也发现今年可能会出现粮食危机,便试探地问:“赫鲁晓夫同志,您打算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我听朱可夫元帅说,你曾经向他建议,把关押在西伯利亚的几十上百万的德军战俘,遇到乌克兰地区,协助我们开展新一年的生产。”赫鲁晓夫望着索科夫问道:“这事是真的吗?”

“没错,赫鲁晓夫同志,我曾经向朱可夫元帅提出过这样的建议。但令人遗憾的是,被他直接否决了。”

很明显,赫鲁晓夫是从别的途径获知此事,因此他知道的情况并不详细:“为什么?朱可夫元帅为什么会否决你的提议?”

索科夫见赫鲁晓夫似乎对此事知之不详,便向他解释说:“朱可夫元帅说,一旦把这几十万德军战俘从西伯利亚调过来,首先会给原本就吃紧的铁路运输增加压力;其次,这些战俘到达乌克兰地区之后,还要为他们修建专门的战俘营,抽调专门的部队来看管他们,这是一种人力方面的浪费;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随着这些战俘的到来,还必须抽调大量粮食来养活他们,从而加剧乌克兰地区的粮食供应紧张问题。”

听完索科夫的讲述,赫鲁晓夫陷入了沉思之中。他的脑子里在考虑索科夫的提议,把关押在西伯利亚的德军战俘调到乌克兰地区,协助当地的居民开展春耕,究竟是对还是错?

想了一阵后,赫鲁晓夫依旧没有想出理想的答案,便讪讪地说:“这件事关系重大,我要亲自向史达林同志汇报,听听他的看法。”

索科夫点点头,附和道:“赫鲁晓夫同志,我觉得抽调德军战俘来协助乌克兰地区的春耕生产,是完全有必要的。假如觉得几十万战俘的调动,会加剧铁路部门的运输压力,会给当地的粮食供给产生不利影响,那我们可以只抽调一部分战俘,比如说三到五万人,这样造成的不利影响就能就降到最低。”

“米沙,你说得很有道理。假如一下子调几十万上百万战俘过来,有可能会成为乌克兰地区的不安定,毕竟境内的那些敌对势力还没有完全清除。”赫鲁晓夫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若是他们袭击我军的战俘营,把关押在里面的战俘都放出来,那么这些人将会导致乌克兰地区变得更加混乱。因此先抽调三到五万战俘,过来协助当地农庄的庄员们开展春耕,我觉得还是可取的。”

见赫鲁晓夫赞同了自己的意见,索科夫又趁热打铁地说:“赫鲁晓夫同志,我还是那句话,从种种信息来分析,乌克兰今年将会遭受大旱灾,从而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度减产。若是完不成上级下达的征粮任务,恐怕会对您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我觉得今年春耕时,应该着重栽种耐旱的土豆和玉米,以确保今年不会出现严重的粮荒。”

“嗯,你说的话,我会考虑的。”赫鲁晓夫的态度和元旦那天比,已经好了很多,他点着头说:“等我去见史达林同志的时候,我会和他商量此事的,希望他能同意这个方案。”

索科夫听赫鲁晓夫这么说,并没有什么如释重负的感觉。虽然自己已经把能提的建议都提出来了,但史达林是否会同意,就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

赫鲁晓夫又聊了几句,便起身告辞了。

赫鲁晓夫刚离开,雅科夫就打开房门走了进来,好奇地问:“米沙,你和赫鲁晓夫同志都聊了些什么?”

“还能是什么,当然是元旦那天提的事情。”

“什么,你又提起了此事?”雅科夫有些吃惊地问:“他没生气吧?”

“没有。”索科夫摇摇头说:“我感觉他对我当时的提议,也有些心动,否则今天也不会特意赶过来。”

索科夫不想说太多,便及时地变换了话题:“外面的情况怎么样?”

“别济科夫中校带人拉来的帐篷,已经在使馆的空地上搭建好了。”雅科夫说道:“帐篷里不但有取暖的炉子,也有睡觉用的褥子。别济科夫中校和商量好了,把所有人分成三批,轮流进行取暖和休息。如此一来,别说让我们在这里待两三天,就算是十天半个月,也没有多大的问题。”

“外面的天气冷,别让战士们冻伤就好。”索科夫继续问道:“对了,使馆里的情况如何,在里面搜查的内务部队出来了吗?”

“还没有。”雅科夫摇着头说:“这么大的一个使馆楼,如果让我带人去搜,就算搜得再仔细,充其量个把小时就完事了。如今内务部队的人在里面搜索了四五个小时,却还没有出来,真是想不明白,到底有什么可搜的。”

“只要英国人不低头,那么在使馆内的搜捕就不会停下来。”索科夫对雅科夫说:“搜过的房间,可以再搜。如果使馆内的人问起,他们可以解释说,怀疑有可疑分子从其它的路径,悄悄潜入了搜索过的房间。重新搜查,就是为了将这些狡猾的敌人都揪出来。如果按照他们的搜查法,搜到明天早晨都没问题。”

“那使馆的人不会反抗吗?”

“他们有这个胆量吗?”索科夫不屑地说道:“我们刚对使馆进行封锁时,那些试图从楼里闯出来的英国士兵,就是想投石问路,看看我军对他们的态度如何?如果软弱可欺,他们就会以各种理由冲出大楼,甚至夺回整个使馆的控制权。但令人遗憾的是,那些英国士兵被我们的部下狠狠地揍了一顿,他们在挨打的同时,也丧失了最后的勇气。你信不信,我现在派两名战士进入楼内,对看不顺眼的工作人员拳打脚踢时,他们连个屁都不敢放,他们的胆子早就被吓破了。”

索科夫想亲眼瞧瞧帐篷里的取暖情况,便打开房门走了出来。刚走了几步,就看到使馆楼里呼啦啦地涌出一大群人,人群中能看到几名穿着白衬衣、被五花大绑的人,应该就是内务部抓捕的可疑分子。

当部队从身边经过时,索科夫叫住了那名上校:“上校同志,你们怎么收队了?”

“将军同志,”上校客气地回答说:“使馆里的可疑分子已经全部被我们抓捕,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自然要回去了。”

说完,抬手向索科夫和雅科夫敬个礼,转身随着部队离开。

索科夫看到内务部队中间,有人背着步话机,想必是他们在搜索的过程中,接到了上级发来的命令,便立即停止了对使馆楼内的搜捕行动,带着抓捕的人撤离了。

但雅科夫却没有注意到人群中背步话机的报务员,还一脸茫然地问索科夫:“米沙,真是奇怪。这位上校怎么知道应该什么时候撤出使馆楼呢?”

“喏,你看到那人背上的步话机了吗?”索科夫指着那名报务员的背影,对雅科夫说:“肯定是他们的上级,通过报话机向他们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否则怎么能撤得如此迅速呢。”

“他们都撤了,那我们呢,什么时候能撤?”

“不知道。”索科夫摇着头说:“只要上级没有给我们下达命令,我们就要继续留在这里,对大使馆进行封锁。”

而别济科夫见到内务部队撤走了,也走过来询问:“两位将军同志,内务部队都撤了,我们什么时候撤呢?”

“不知道。”索科夫回答得很干脆,“只要没有接到上级命令之前,我们要继续留在这里。对了,战士们有冻伤的吗?”

“暂时还没有。”别济科夫有些哭笑不得地说:“这支部队原本是打算派往伦敦参加胜利阅兵式的,没想到却被调到封锁英国使馆,真是太出人意料了。”

与此同时,英国大使、参赞、武官和一等秘书四人,正站在窗口朝下张望。

刚刚内务部队撤离使馆大楼时,他们的心里都不禁一阵窃喜,以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谁知站在窗口一看,进楼搜索的内务部队倒是撤离了,可外面担任警戒的部队,却依旧停留在原地,甚至还在楼前的空地上,搭建了几个帐篷,看样子是打算在这里安营扎寨。

“大使先生,”整个事件中存在感最低的参赞开口说道:“你觉得外面担任警戒的部队,什么时候能撤离?”

“我不知道。”大使摇着头说:“这支部队很显然和进入楼内的部队,不是同一个系统的。虽然我不清楚那支部队为什么突然撤离,但我有一种不好的感觉,这支部队可能会在外面停留很长的时间。”

“伦敦方面的回电中,一再强调丘吉尔先生的演讲,只代表他个人的观点,与我们国家没有关系,毕竟他如今已不再担任首相的职务。”参赞继续说道:“可是我们拿这样的答复,去回复俄国人,你觉得他们能接受吗?”

“大使先生,我们总得碰碰运气吧。”武官心有余悸地说:“若是他们迟迟没有见到我方的答复,明天再派一支这样的军队进入楼里,恐怕就会引起恐慌。”

“我们的损失情况如何?”大使问道。

“被抓走了四个人,都是以使馆工作人员身份做掩护的特工,另外还有十几名工作人员,在他们的搜捕行动中,因为不配合,而不同程度地受伤。”

“他们简直就是一帮野蛮人。”大使生气地说:“对于他们肆意殴打使馆工作人员的野蛮行为,我将向他们的外交部提出严重抗议,要让莫洛托夫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