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色莫斯科 > 第949章 广播

红色莫斯科 第949章 广播

作者:涂抹记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1:39:46

第949章 广播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红色莫斯科正文卷第949章广播当天傍晚,崔可夫的副官克利莫夫大尉带着几名穿着便装的陌生人,来到了位于马马耶夫岗的师指挥部。

克利莫夫抬手向索科夫他们敬了一个环礼后,报告说:“上校同志,我奉司令员同志的命令,护送从莫斯科来的瓦尔特·乌布利希同志到您这里。”

瓦尔特,一听到这个名字,索科夫立即想起自己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心里暗想这位瓦尔特·乌布利希,莫非也是南斯拉夫人吗?

想到这里,他一边伸手和乌布利希握手,一边笑着问:“您好,乌布利希同志!我想问问,您是南斯拉夫人吗?”

“不。”乌布利希摇着头回答说:“我不是南斯拉夫人,我是德国人,德国反***同盟和‘自由德国’全国阵线的领导人。”他用手指着身后几位穿着便衣的人,向索科夫介绍说,“他们都是德共的干部,刚和我一起从莫斯科赶到这里。”

“您好,乌布利希同志。”阿尼西莫夫在和乌布利希握手时,好奇地问:“我能问问,你们到这里的目地是什么?”

“可以。”乌布利希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们到这里来的目地,是在战场上对那些受到蒙蔽的德军官兵进行反对法喜寺侵略战争的宣传工作,号召他们调转枪口,对准把我们国家和人民带入战争泥潭的希特勒。”

听到乌布利希这么说,阿尼西莫夫不禁眼前一亮,他扭头看了一眼索科夫后,又面向乌布利希说:“乌布利希同志,我们师也一直在对敌人进行宣传,不过所起的作用有限。如今有了你们支持,我相信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乌布利希听阿尼西莫夫这么说,脸上露出了惊诧的表情:“什么,你们早就对敌人展开了政治攻势?”

“没错,乌布利希同志。”索科夫笑着插话说:“我觉得要在战场上打败敌人,除了采用军事手段外,还可以采用政治手段,来动摇敌人的军心,瓦解他们的士气。我们师里懂德语的指战员虽然不少,但如果能得到你们的大力支持,那么我相信一定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师长同志,天已经黑了。”乌布利希等索科夫一说完,便接着说:“您能否安排我们对德军阵地进行广播?”

“政委同志。”索科夫没有立即答复乌布利希的请求,而是扭头问阿尼西莫夫:“你们的高音喇叭,对面的德军阵地能听到吗?”

“可以的,师长同志。”阿尼西莫夫点头回答说:“敌人的阵地和我们只相距两百米左右,如今三个团的前沿安装了十八个高音喇叭,我们广播的内容,对面阵地上的德国人能听得清清楚楚。”

“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乌布利希听阿尼西莫夫这么说,不禁连声叫好。他转头望向索科夫,问道:“上校同志,不知你们的广播室在什么位置?”

阿尼西莫夫没有说话,而是望着索科夫,等待他的命令。索科夫思索了片刻,觉得不应该打击乌布利希他们的积极性,便微微颔首,对阿尼西莫夫说:“政委同志,既然乌布利希同志希望立即对阵地上的德军进行宣传,那你就带他们去广播室。”

等阿尼西莫夫和乌布利希他们离开后,索科夫吩咐西多林:“参谋长,给恩斯特打个电话,让他到师指挥部来一趟,我有事情找他。”

“您找他有什么事情吗?”西多林好奇地问。

“待会儿把这个广播打开。”索科夫用手指着挂在门上方的广播,向西多林解释说:“我想听听乌布利希同志对德军士兵说了些什么。”

搞明白索科夫的意图后,西多林立即给恩斯特打了电话,通知他立即赶到师指挥部来。打完电话后,西多林还打开了广播的开关,这样就能听到乌布利希他们在广播室里所说的一切了。

恩斯特很快出现在索科夫的面前,他抬手敬礼后,有些拘束地问:“师长同志,不知道您找我有什么事情?”

“刚刚来了几个你的同胞,他们此刻正在广播室里,准备向对面的德国人喊话。”索科夫向恩斯特解释说:“我想让你给我翻译一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过了不久,广播里传出了一个女歌手温柔的歌声,索科夫听出是一首德文隔,旋律很好听,但听不懂是啥意思,便好奇地问:“恩斯特,广播里放的是什么歌曲啊?”

“是《莉莉·玛莲》,师长同志。”

“《莉莉·玛莲》?”索科夫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名字,不免意外地问:“是什么意思?”

“这首歌的故事故事还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学音乐出身的恩斯特,仿佛被这首歌迷住了,他眯缝着眼睛,望着门上的广播,自言自语地说:“1915年4月的柏林,一个大雾弥漫的夜晚,一名被征召到俄国前线的汉堡诗人、年轻的军官学校学生汉斯·莱普正在一个兵营外站岗,路上的街灯在浓雾中闪烁。

上岗之前,莱普刚刚离开一个叫莉莉的漂亮姑娘。此刻,他正思念着心上人,路灯下走来了海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玛莲,她与莱普是在一家艺术画廊相识的。玛莲挥手向莱普致意,正在这时,巡岗的军官走了过来,莱普只得眼巴巴地望着玛莲消失在浓雾中。夜里,莱普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海里徜徉着莉莉和玛莲的身影,于是,他写下一首用她们的名字组合起来的诗。诗的原名为‘提灯下的女孩’,后来出版时改为《年轻哨兵的歌》。

诗中讲述的是一名战士在营房外的灯光下与心上人莉莉·玛莲告别的故事。战士渴望着爱情,但军号已经吹响,恋人只能依依不舍地分离,他不禁在想:走上战场的我,命运将会怎样我的灵魂还能像现在这样拥抱她吗?

被送到俄国前线的莱普再没能见到莉莉和玛莲,大约20年后,他将《年轻哨兵的歌》收入自己的一本诗集,柏林作曲家诺贝特·舒尔策看到了这首诗后为它谱了曲,并改名为《莉莉·玛莲》。”

“真是一个浪漫的故事,”西多林感慨地说了一句后,向恩斯特提出请求:“能给我们说说歌词大意吗?”

“在军营之前

在大门之前

有着一盏灯

至今依然点着

我们要在那里再见一面

就站在那座灯下

再一次,莉莉玛莲

再一次,莉莉玛莲

再一次,莉莉玛莲……”

索科夫听完恩斯特翻译完歌词大意,微笑着点点头,说道:“这是不错的一首歌曲,一点都比俄罗斯的《喀秋莎》差。”

正说着话,音乐已经戛然而止,广播里传出了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德国国防军第六集团军的官兵们,你们是否还在等待曼斯坦因的救援,还为他所承诺的那句‘不要放弃,我会来救你们的’的话所鼓舞。我在这里遗憾地告诉你们,你们都受骗了。曼斯坦因的部队在近期的战斗中,再次遭受了失败,在苏联红军的猛烈打击下,他们足足后退了200公里,离你们越来越远了。……

突入的科捷利尼科沃的一个坦克师和一个步兵师,已在红军的猛烈攻势下,全军覆没了。

你们的上级之所以向你们隐瞒这样的消息,是因为他们担心你们知道了自己的处境后,会彻底丧失斗志。他们想让你们一直生活在幻想之中,继续为他们殊死地进行防守,并战斗到最后一颗子弹。……”

伊万诺夫听着恩斯特的翻译,忍不住好奇地问索科夫:“师长同志,您觉得德国人听到这些宣传,会主动放下武器向我们投降吗?”

“成建制的投降,我觉得不会。”索科夫的心里很明白,别看德军此刻看似穷途末路,但他们依旧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完全能挡住苏军的进攻,直到友军赶来为自己解围为止。但索科夫觉得经过这番广播,对德军士兵肯定还是会产生一些影响,成建制的投降不至于,但零星的投降恐怕还是会有的。“我觉得可能有少数的德军官兵,听了这个宣传后,会趁着夜色来向我军投降。”

说到这里,索科夫忽然意识到已方的阵地前方有铁丝网和雷区,趁着夜色投降的德军,没准会被地雷炸死,连忙吩咐西多林:“参谋长同志,立即给前沿的三位团长打电话,命令他们派出懂德语的战士,前出到阵地前方。一旦发现有趁着夜色来投降的德国兵,就领着他们穿过雷区进入我们的阵地。”

“师长同志,”听到索科夫的这道命令,西多林迟疑地说:“假如德国人采用假投降的方式,混入我军阵地,那又该怎么办呢?”

“这好办。”西多林所担心的问题,索科夫早就考虑过了:“每个过来投诚的德军官兵,在进入我方阵地之前,必须交出身上的所有武器。这样就算有假投降的士兵,只要被我军缴械,进入我方阵地后,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西多林赞许地点点头,说道:“我立即通知前沿的三位团长。”

和帕普钦科中校待在一个指挥所里的别雷上校,听到西多林传达的命令后,饶有兴趣地对帕普钦科说:“中校同志,既然师长说今晚可能会有敌人来投降,我们不如去看看,是不是真的会如他所说的那样。”

两人来到前沿的一个指挥所,别雷站在瞭望口前,举起望远镜朝对面的德军阵地望去。在皎洁的月光下,别雷看到对面的战壕里冒出了不少的钢盔,看样子是隐蔽在战壕里的德军官兵,探头出来想听清楚广播里说的是什么。

看到越来越多的德军官兵冒出头来,别雷放下手里的望远镜,扭头对帕普钦科说:“中校同志,看来对面的敌人都被惊动了,都探出头来看热闹了。”

帕普钦科望着对面,冷笑地说:“可惜师长没有命令我们射击,否则我们的机枪同时开火,至少能打死好几十个敌人。”

别雷听后,呵呵一笑:“中校同志,你不要目光这么短浅嘛。假如你真的开枪了,那么正在对敌人进行广播的同志,不就白辛苦了吗?不要着急,再耐心地观察一阵,没准真有德军放下武器向我们投降呢。”

“上校同志,您不会认为,就凭这个广播说的这番话,就会德国人向我们投降?”帕普钦科用怀疑的口吻问道。

“我不清楚。”别雷如实地回答说:“我们对敌人的广播天天都在进行,但一直没看到有一个德国兵跑过来向我们投降。既然今天是索科夫上校这么说,那我觉得会有奇迹发生也说不定。”

正在不停广播的劝降宣言,不光吸引了德军士兵的注意,也引起了德军指挥官的警觉。几名戴着大檐帽的军官出现在战壕,他们把手枪高高地举过头顶,在战壕里来回地跑动着,把那些正在听广播的士兵赶回掩蔽部。

“看到了吧,中校同志。”见到这一幕,别雷笑着对帕普钦科说:“敌人的指挥官已经慌神了,深怕自己的士兵被我们的广播所蛊惑,都从藏身的地方跑出来了。”

“我们和敌人的阵地只相距两百多米。”看到那些来回跑动的军官,帕普钦科忍不住对别雷说:“只要找两名狙击手,就可以干掉德国人的这些军官。”

“不行,千万不能找狙击手。”别雷被吓了一跳,他连忙制止帕普钦科:“你让狙击手干掉德军军官,倒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假如德国人利用这件事大做文章,告诉他们的士兵,我们进行广播,就是为了把他们从藏身处骗出来,然后让狙击手狙杀他们,到时就会让进行广播的同志所做的一切,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原本还想让狙击手来干掉德军指挥官的帕普钦科,听别雷这么提醒,立即意识到自己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连忙向别雷道了歉,随后叫来三营长,吩咐他说:“少校同志,你待会儿派几名同志穿过雷区,潜伏在雪地里,接应那些可能过来投诚的德国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