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话事人 > 第227章 众生百相

大明话事人 第227章 众生百相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31 21:46:27

第227章 众生百相

第227章 众生百相

公堂审案格局是这样的,主官坐在最里面的公案后面,下首旁边有值堂刑房书吏,然后再往下两边是皂班衙役。

至于原告或者被告,如果是普通百姓连公堂都进不得,只能在门槛外月台上;但有一定身份的人,则能进门站着。

所以此时此刻,林大官人和申二爷都在府衙大堂的门里面站着。

而到场的两个原告,陆家管事陆其耀、校书公所总管徐元景则在公案前方。

从外面甬道上传来喧哗声音时,距离门口近的林泰来和申二爷两位,肯定比最里面知府先听清楚。

林泰来仿佛听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脸色大变,扭头就对朱知府催促道:“判!快判!”

这时候,有个想巴结林泰来的小吏,飞快的跑了过来,大踏步跨上了台阶。

然后站在门槛外对林泰来叫道:“祝贺林解元!张四维他.”

但那人才说了个名字,林泰来便已经挥出一记铁拳,直接把人击飞了。

“肃静!谁敢大呼小叫扰乱公堂?”林大官人像个门神一样站在门槛,威风凛凛的吼道。

朱知府停住了准备在判决书签押的笔,很敏锐的感觉到有一丝丝不对劲。

但有的时候,历史大势所趋便如大江浩浩汤汤,纵然有霸王之勇也阻挡不住。

转眼间又有五六个人来到大堂外,就连朱知府的私人幕僚钱师爷也惊慌的跑了过来。

并扯着嗓子对着大堂里面大喊:“张凤磐死了!张凤磐死了!”

钱师爷还怕喊“病故”的话,里面知府听不清,直接很无礼的喊出“死了”。

朱知府终于听明白了是什么消息,这是自家师爷喊出来的,也假不了。

他手腕颤抖了几下,手里的笔直接掉落在了地上,这判决书是没法签了。

林大官人竭尽全力,也未能阻止消息传进大堂。

他空有一身武功,此时也只能闭目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也许是自己太贪心了,临时起意的想在判决书上最后坑知府一次。

但很可惜,不可能每个坑都能挖成功的,在同一个人身上薅羊毛总会有极限的。

官方邸报上明明白白写着张四维病故,消息确证无误后,被林大官人定性为“张四维爪牙黑据点”的府衙瞬间就炸锅了。

韩同知、张通判两个“张四维爪牙”根本坐不稳了,一起往大堂赶。

虽然他们也不知道,天塌了以后还能干什么,但下意识的先去找知府这个高个子。

两人还没走进大堂,他们就听到了“哈哈哈哈”的嚣张大笑声音。

“真乃小人得志!”两人心里一起大骂林泰来。

但除了心里大骂,似乎已经对林泰来没有任何办法了。

两人站在大堂门口,向里面看去,那位胆敢站在府衙大堂当中放肆大笑的好汉不是别人,正是.申府二爷。

林泰来看了眼申用嘉,你申二爷老老实实站在旁边当背景龙套就行了,突然这样大笑不觉得很突兀吗,而且还严重干扰别人表演。

等申二爷收起了笑声后,林泰来就朝向朱知府,准备说话。

但申二爷却一把推开了林泰来,大步走到公案前方。

又当着朱知府的面,伸手就将公案上堆叠的案卷抓了起来。

然后三下五除二,把案卷全部撕得粉碎,狠狠的丢在了地上。

在世人眼里怂了有一段时间的申二爷冷不丁就嚣张了起来,把公堂里众人都看呆了。

其实申二爷这个行为,对主审官而言就是莫大的羞辱,朱知府暴怒道:“你竟敢毁损官府刑名案卷,罪不可赦!”

申二爷没理睬朱知府,转身就走到今天到场的两个原告之一陆其耀身前,直接左右开弓,两个耳光扇了上去。

这耳光打得很突然,陆其耀都没有来得及躲开,结结实实的挨了两下,下意识捂住了脸。

申二爷一边揉着手掌,一边斥道:“只是收了你们陆家四个店铺,赔偿横塘镇纵火损失,这很多吗?

听说伱们陆家在苏州还有十几处店铺,能留给你们就是看在乡亲脸面了,别踏马的不知足!

四处重要,还是十几处重要?劝你们陆家的人用用你们的猪脑,仔细掂量好轻重!”

陆其耀回过神来后,捂着脸叫道:“撤诉!我们撤诉!不告了!”

申二爷再次转身朝向校书公所总管徐元景,同样一个大嘴巴子抽了上去。

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的徐总管其实能躲开,但还是没动,同样结结实实的挨了一下。

“滚!”对徐家申二爷就完全不讲理了,直接就骂:“如果你们徐家的傻叉们觉得申府和社可以随意冒犯,那就割席断交!

我倒要看看,过了今年后,虎丘徐家还能不能存在!

别以为我申家祖先曾寄于徐家篱下,现在就一定要念这个香火情!”

徐总管连忙也叫道:“我也撤诉!撤诉了!”

申二爷又扔下了徐总管,睥睨四周说:“还有谁?还有谁?”

没有人回应,申二爷踩着地上被撕碎的卷宗,又看向朱知府说:

“既然原告都撤诉了,那么卷宗也没用了,留着也无用,正好注销掉!”

被推开的林泰来:“.”

当惯了主角,猛然被抢戏,变成了配角,心情有点尴尬。

高长江凑了过来,低声道:“这申二爷竟然比坐馆你还嚣张,我实在看不下去!”

沦为配角的林泰来无聊的抱着胳膊,吐槽说:“谁让他有个好爹。”

高长江很细致的分析说:“申二爷的嚣张方式实在太不讲理了,毫无道理可言,简直就是纯粹的发泄情绪,技术含量很低。”

林泰来却说:“其实我们这位盟主的演技还是有进步的,起码学会了瞪眼,还有情绪爆发,不再是面瘫了。”

然后林泰来又叹道:“其实他今天情绪爆发也可以理解,毕竟他最近一直很压抑。”

内阁制度刚草创的时候,阁臣之间其实区别不是很大,名义上的首辅与其他大学士相比也就是排位顺序比较靠前。

但自从正德朝的杨廷和之后,首辅与群辅之间的差距就越拉越大,内阁政治上进入了强势首辅的时代。

所以如果张四维回朝重当首辅,而申时行从首辅退到普通大学士,那权力缩小的不是一点半点。

折射到申府二公子身上,那落差肯定也不是一般的大,可想而知申二心理压力也不会小。

更别说这段时间,申二爷总感觉外人都在议论自己是怂逼,还没有林泰来有英雄气概。

所以现在必须狠狠嚣张一下,让全城人都知道,申府二爷仍然是申府二爷!

教训完了知府后,申二爷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往外走。

但路过林泰来身边时,他拍了拍林泰来的肩膀,淡淡的开口道:“我作为盟主,已经帮你把案子摆平了,你不用再担心了。

还有,以后你做事要多多注意影响,不要总是闹到公堂上啊。”

林泰来:“.”

申二爷勉励完盟友,继续往外走。

林泰来却叫住了申二爷,质疑道:“你这就要走?”

“还有什么事情?”申二爷不明所以。

林泰来说:“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有明确的利益目标,不是单纯的为爽而爽。

如今你在府衙爽完了,但真正的目标呢?到手的新增收益呢?”

申二爷陷入了迷茫,这都是什么意思?

林泰来举了个具体例子:“比如我们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就是让府衙把济农仓让出来。

现在济农仓还在府衙手里,你这就要走?你为何不去劝说知府,把济农仓要过来?”

申二爷向公堂里面看了一眼,冷哼道:“你这是为难我申二爷,朱太守肯定不给。”

林泰来便叹道:“关键时刻,还是要我出面啊。我这就去里面,把朱太守劝服了。”

正在这时,“捉拿”林泰来到府衙的那位年把总,带着一帮军士出现在大堂外。

林泰来紧紧盯着年把总,难不成还想狗急跳墙?

年把总脸上挤出了一点讨好笑容,招呼说着说:

“林解元!我刚才去了府衙粮科,将苏州城两县济农仓今年的账册和钤印都抢了过来!

如今将东西交给林解元你,再请林解元转交给县衙。

另外在两县济农仓那里,我也安排了军兵,去济农仓守着,保证只听大官人您的号令!”

林泰来:“.”

这年把总也是个人才,自己还琢磨着威逼利诱朱知府,把济农仓放归县衙管辖,而年把总已经用最简单粗暴的实际行动,把事情都办齐活了。

“府衙粮科肯把账册钤印给你?”林大官人还是很狐疑的说。

年把总机智的说:“我到了那里就说,我是为了林解元来办事的!他们自然就配合了。”

这也算是投机取巧了,如果没有林大官人的名头,即便是被官兵包围,府衙粮科不可能如此痛快的把东西都交出来。

其实作为一名武官,在别的衙门里这么动粗乱来,肯定要承担了很大风险的。

但年把总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只要林泰来这样从府衙走出去,自己这个张四维爪牙的帽子就摘不掉了。

他所要办的,就是在府衙这个区域内,尽快做一件能让林泰来原谅自己的事情。

于是年把总就想到了,让林大官人惦记了很久的济农仓。

果然听到林泰来说:“这些账册和钤印干系重大,我拿着也不放心,你们官兵继续帮忙护送我。”

年把总这才松了口气,今天真是险些坠入深渊,所幸自己果断,又重新爬了出来。

林大官人拿着账册和相关钤印,从府衙出来后,先去了长洲县县衙。

见到袁宏道后,林泰来直接说:“障碍都扫平,三江口疏浚工程可以立项了。”

袁宏道看了看本县济农仓账册和钤印,喜悦的说:“甚好!我连三江口吊古的文章都写好了,就等开工和竣工了。”

资金到位,工程上马,以后他这个县尊就是最大受益人之一,焉能不喜。

虽然他没有借此捞钱的想法,但能借助工程留名后世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林泰来又道:“为了防止府衙再把济农仓夺回去,关于济农仓的管理问题,在下还有一些想法,要与县尊商议。”

袁宏道疑惑的说:“你又有什么想法?工程都可以让你做,此外还有什么?”

林泰来答道:“在下考证过,当初宣德朝,江南各县开始修建济农仓的时候,采取的是官民共管制度。

仓储出纳,皆由官府和本地士绅、里老代表共同监管。

只是到了后来,官府逐渐强势,济农仓就变成了完全由官府管理调度,本地绅民无从插手。”

袁宏道虽然对做官和政务不很上心,但绝对是聪明人,立刻就听出了林泰来的意思。

便主动问道:“你想恢复旧制?”

林泰来说:“遵循先例,名正言顺,有何不可?”

在大明朝官场有一个规则,遇到不知如何抉择的政务,往往就看有没有先例,有先例就按照先例办。

只要有先例,就是一种天然的政治正确。

袁宏道迟疑着说:“可是还有个问题。”

然后林泰来又赶紧说:“还能有什么问题?济农仓恢复官民共管,这肯定也是县尊的醒目政绩,必将被本地万民感念!”

袁宏道无奈的说:“本县的意思是,你又不是长洲县的县民,就算官民共管,也轮不到你来插手。”

林泰来只能说:“可以先把事情定下,人选问题慢慢考虑。”

袁宏道又问道:“两县同城一体,很多制度往往也要同步。所以关于吴县那边,你不与邓县尊商议过?”

林泰来果断的回答说:“不用跟他商议!我这个人在苏州城官场只认袁县尊!”

“对了,还有另一件事。”袁宏道转而又说:“吴江县派了人来县衙抗议,说根据古书考证,三江口应该在吴江境内,并不在长洲县。”

林大官人毫不在乎的答道:“古书上记载的又怎样?他们吴江县的声量,比得上县尊您和我们社吗?

我们说古三江口在长洲县,那么它就是在长洲县。”

今天状态完全不行啊,又是为了硬写,希望明天转好点。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