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话事人 > 第460章 大恩人

大明话事人 第460章 大恩人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31 21:46:27

第460章 大恩人

于是厂公张鲸又从东厂衙署回了宫里,准备面见天子进谗言。

时值暮春,天气晴好,万历皇帝携皇贵妃郑氏在西苑游赏。

兴之所至,皇帝又与贵妃喝点小酒,召供奉倡优来演舞唱曲。

见张鲸空着手来见驾,万历皇帝酒盅都懒得放下,问道:“尔有何事?”

张鲸奏道:“昨夜有人在西城屡次乱射鸣镝,众官惊疑,议论纷纷,还有官吏被打伤。

有目睹者称,为首者身形魁伟,疑似为状元林泰来”

万历皇帝又直接问道:“可曾抓住了人?”

张鲸奏对说:“此人已经逃窜出城,故而奏请派缇骑赶赴宣府,或者将林泰来召回问对。”

皇帝叹口气,没抓住人你来说个卵子?果然在特务业务能力方面,对张鲸不能指望太多。

旁边郑贵妃突然插话说:“那林泰来可恶至极,在宫外屡屡欺辱妾身父兄。”

万历皇帝脸色逐渐冷淡下来,对张鲸说:“尔好生去办东厂的差事,休要多管闲事呵。”

张厂公:“???”

那林泰来都在京城官员住宅区乱射鸣镝了,还叫闲事?

然后万历皇帝也没搭理郑贵妃的话,又吩咐供奉倡优道:“接着奏乐,接着舞!”

要知道,万历皇帝心里不但在防下一个张居正,还在防下一个冯保,同样也在防下一个李太后。

童年的阴影,可以影响到人的一生。

历史上万历皇帝摆烂的三十年里,纵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强势权臣,可也没有出现强势权阉。

从某种角度来说,若非如此,又怎么会有东林党势力发展壮大的空间和机会?

而郑贵妃虽然宠冠后宫,是大臣们名义上的宠妃大反派,但对朝廷政务也丝毫没有干涉能力,甚至连宫里高级太监的任用都无法插手左右。

在此刻,张鲸心中只有愕然了,但一个字也不敢再多说。

自己这是进谗失败了?这就是君威莫测?

不对,这根本不是进谗言,自己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啊!

那林泰来就是私自回京了,就是打人致残和乱射鸣镝了!皇爷你怎么也学外面那些大臣,假装不知道?

厂公张鲸所不清楚的是,关于林泰来是什么样的人,宣府镇监枪太监早对万历皇帝密奏过了。

这份秘密奏疏里云:钦差林某唯恐乱兵在行辕大肆劫掠,竭力安抚乱兵之余,暂时将巡抚许某的私囊银两运出,共计约二万余,秘密寄存在防守稳固的太监府火器库

官场没有秘密,户部的王司徒终于可以确认,这次还是要感谢林妹夫大恩人。

昨晚那个在西城乱射鸣镝的、不知名的高大骑士,应该就是林妹夫本尊。

林妹夫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的潜回京师,吏部、兵部两位尚书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改变态度。

就是不知道林妹夫到底怎么变的戏法,一夜之间就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其中具体细节,怕是只有收到鸣镝的当事人才清楚。

下午的时候,王司徒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早早下班回了家,准备关起门来小酌几杯,自家人庆祝一下。

儿子升为巡抚,确实是大喜事,不仅仅是职位提升这么简单。

巡抚和地方序列官员完全是两种性质,成为巡抚意味着从地方序列直接迈入了朝廷高层序列,可以称作封疆大吏了。

更重要的是,老王家下一代传承真正接续上了。

在自家附近,王司徒遇到了住在隔壁宅邸的通政司左通政徐申锡,就是那个姓名最炸裂、串联了申时行王锡爵两位阁老的徐申锡。

“恭喜司徒公!你们新城王家俊杰辈出,又要多出一位大郡郡守了!”徐通政诚心诚意的对王司徒道喜。

王司徒心中得意,正要谦逊一番,说几句“小儿辈运道好”之类的话。

但他忽然又觉得,似乎有什么不对?大郡郡守是什么鬼?

好大儿王象干要升为巡抚了,这叫封疆大吏!说成知府不是贬职吗?

难道徐通政一直对老王家心怀恶意,今天终于忍不住暴露了?

想到这里,王司徒不怒自威,淡淡的问道:“烦请徐通政解释解释,从三品参政如何升为四品知府?”

徐通政一脸懵逼,疑惑的说:“什么从三品参政?我说的是九江关税使王之都啊。

今天通政司收到了奏报,有逆贼刘汝国上月在湖广、南直隶、江西交界处聚众上千造反,本月已经被平定。

九江关税使兼巡江佥事王之都捕获了三十多个逃窜反贼,算是立了军功,肯定要升官嘉奖了!”

王司徒:“.”

今天是个啥日子?祖坟青烟不会已经变成大火了吧?

王之都这小老弟守着江上税关,还能捞出一把军功?

三十多个反贼沿江逃窜,然后就被王之都顺势拦截住了?这军功和天上掉馅饼有什么区别?

忽然王司徒又想起,王之都去九江关,其实是林妹夫强烈要求的,似乎是为了湖广和苏州之间的大米生意。

而且当时听说那边地处各省交界,盗匪甚多,还有个叫梅堂的反贼起事。

为了安抚王之都,所以又给加了一个巡江差遣,结果现在就立了军功。

想到这里,王司徒不由得疑神疑鬼,难道当时林妹夫已经预见到,后面还会有军功,所以才如此安排王之都去等着掉馅饼?

听说这次造反的刘汝国,就是前年贼首梅堂的旧部。

但无论如何,还得感谢林妹夫安排了王之都,这可真是老王家的大恩人啊!

就是现在又要开始操心小老弟王之都的下一步安排了。

按照官场规则,应该是大知府或者按察副使,但究竟哪条道路更好,真是一个幸福的烦恼。

王司徒回到家中坐定,等到好侄儿王象蒙从都察院下班回来,就招呼着一起喝酒。

今天喜事这么多,不喝就不尽兴。

不过王象蒙略有心事,对王司徒说:“如今我监察御史的任期又满了,要考虑往外升了,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比较好。”

王象蒙是万历八年的进士,万历十一年被行取为监察御史,按三年一任算,到今年万历十七年正好满两任六年。

御史在官场的品流很高,当了御史再外调必定升官,只是升多升少的问题。

虽然这也是好事,但让王司徒有点脑壳疼,怎么事情都撞到一起了?

小老弟王之都要升,好大侄王象蒙也要升。 只运作一个还好,但如果同时运作两个,未免就招人瞩目了。

再加上好大儿王象干升巡抚,王家三个人一起升官,那就很容易被眼红非议。

斟酌了一下后,王司徒试探着对王象蒙说:“要不你再当一任御史?熬满九年?”

王象蒙借着酒劲叫道:“三年又三年,人生能有几个三年?

如今我已经是九层大圆满御史了,不需要再熬三年了!应该去破境了!”

王司徒疑惑不已,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虎狼之辞?

王象蒙打了个酒嗝,主动补充解释:“都是跟林泰来学的词。”

一般来说,官员三年一个任期,六年小满,九年大满。

对御史来说,六年就是资深御史,九年就是真正的大圆满了,可以直接越级飞升。

王象蒙虽然只当了六年御史,但三年前在林泰来协助下,挨了一顿廷杖,这对言官加成十分巨大。

故而王象蒙明面只是六年后期,但加上廷杖,实际上已经相当于九年大圆满了。

九年大圆满御史外调的话,京官已经很难有位置了,只能外放为四品,这又和小老弟王之都完美撞车。

王司徒脑壳又疼了,下意识的说:“毕竟你还年轻.”

王象蒙反驳说:“我马上要四十了!”

王司徒诧异的算了算,王象蒙真这么成熟了?平常看不出来啊。

想想也是,王象蒙中进士都九年了,王司徒不由得叹口气说:“你也要感谢林九元,让你少而奋斗了好几年!”

酒意上头的王象蒙说:“二伯你又何尝不是?若无林九元,当初伱也坐不上户部尚书的位置。

还有在苏州的之猷叔父,若无林泰来,他又怎么可能升到苏州去,然后还能安安稳稳的熬功绩?”

王司徒:“.”

当上了户部尚书的自己,即将升任巡抚的王象干,升到苏州的王之猷,捞到军功的王之都,九年大圆满的王象蒙.

想至此处,王司徒突然有点麻了,他发现了一个华点!

好像似乎仿佛林九元是王家所有在职官员的大恩人!王家全家都要感激林九元!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这比天还高、比海还深的恩情,王家拿什么去报答林九元?

此时此刻,王司徒又想起来了,三年前小妹王十五说过一句话——他日王家变成林氏附庸,你们别后悔就行,反正嫁入林家的我又不吃亏!

当时王司徒只觉得这是笑谈,算上去年已故的象字辈老大王象坤,王家同时一门六进士为官。

如此鼎盛的王家,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二十来岁官场新人的附庸?

但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句话,似乎像是先知的预言。

作为新城王家当代掌门人,王司徒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忽然看到王象蒙站了起来,摇摇晃晃的往外走,口中道:“侄儿我回房安歇了!”

王司徒说:“你的事情还没有商量,怎么就要走?”

王象蒙随便指了个方向,也不知道是不是西北,醉醺醺的说:“与其自己琢磨,我看还不如派人去宣府送信,问问林姑丈的意见!”

王司徒久久无言,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大势,但自己却没有力量去扭转。

当别人的恩情大到根本还不起的时候,还能有什么办法挣脱这个束缚?

人已经不在京城,但却留下了无数都市传说的林泰来,出了京城后直奔居庸关。

一直出了居庸关,这才彻底放下心来,终于敢公然亮相了。

因为居庸关外就是宣府镇镇区,只要他这个钦差的双脚踩在宣府镇镇区,那就没有违规。

找了家最近的驿站,林泰来亮出了钦差身份,勒令管理驿站的百户官不许泄露自己行踪。

然后就带着十多个随从,关起门来足足休息了一天一夜。

毕竟从宣府城长驱京城,折腾一夜后又急速返回宣府,纵然是铁打的人也会万分疲倦了。

等状态缓过来后,林泰来就不着急了,距离宣府镇城还有二百多里地,晃晃悠悠的慢慢走着,走到哪就是哪。

等抵达宣府镇城后,林钦差却没贸然进城,只停留在南城门外的南关外城,然后派人去城里传唤王参政。

听闻林姑丈归来,王参政立刻放下公务,来到南关会见。

“幸不辱命,应该可以了,除非首辅背叛我。”林泰来淡淡的装逼说。

王参政大喜,不过还是疑惑的问道:“你怎的不进城?”

林泰来还是淡淡的说:“宣府镇区这么多城堡,我不能只在镇城逗留巡视吧?

我正在考虑,要不要转道其他城堡进行巡视。

啊,我忽然想问问,那个疯批.三娘子还在宣府城里么?”

王参政目睹过林姑丈嘴贱先撩、撩完了又玩不起的全过程,此时答话说:“我有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小姑丈先听哪个?”

“先好后坏!”林泰来不纠结。

王参政说:“好消息就是,三娘子已经离开宣府,返回边墙去了。”

林泰来立刻向着城门纵马而去,“那还能有什么坏消息?进城!对了,城中可有妓女否?”

王参政追在后面说:“坏消息就是,宣府镇对面的北虏右翼喀拉慎部一个头领白忽台袭了都督同知封号。

而北虏方面指名要你去张家口堡边墙外,主持册封白忽台为都督同知的典礼。”

喀拉慎部是北虏右翼里影响力最大的部落之一,该部的老领主老把都乃是老顺义王俺答的弟弟。

当初北虏最开始接受册封时,俺答被封为顺义王,在顺义王之下封了两个都督同知,其中一个就是喀喇慎部的老把都。

所以对喀喇慎部相关头领的册封,朝廷向来都是很重视的。

林泰来就是感觉莫名其妙,“这种册封典礼跟我有一文钱关系吗?这不是你们巡抚或者总督的工作吗?“

王参政憋着笑说:“这是三娘子在离开宣府之前,亲自向朝廷提出的请求。”

林泰来:“.”

这是要干什么?难道还想强抢民男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