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话事人 > 第694章 七日行军

大明话事人 第694章 七日行军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1:26

第694章 七日行军

第694章 七日行军

打发走了柳成龙,林经略不由得暗自感慨,这个世界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虽然林泰来上辈子对朝鲜国古代历史没半点兴趣,基本不怎么关注,所以对见到过的朝鲜国李朝官员都不甚了解。

但他有一点敢肯定,目前能接触到自己的这些朝鲜李朝官员,在朝鲜国历史上起码也是能留下“列传”的人物,结果实际能力和品格都不过尔尔。

就李朝这么一个草台小朝廷,在历史上居然维持了五百二十年时间。

更巧合的是,这李朝生于大明第一个皇帝洪武年间,亡于大清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年间,看起来很有寓意。

不但比大明多活了一倍时间,还险些把大清也熬走,年数超过了中国历代绝大多数王朝。

在踏上征程之前,林经略还吩咐摆设香案,杀“三牲”,然后默默的对上天祷告了一番。

林泰来这番举动,让左右亲近人物看得一愣一愣的。

因为他们都清楚,可能林九元自身就是神仙下凡的缘故,所以平时并不拜什么神佛,甚至偶尔还有不敬之语。

却不料今天亲眼看到九元真仙居然对着上天烧香祷告,真是多年来的第一次。

别人不敢乱问,但左护法张文这样的多年亲随老兄弟顾忌比较少,问了声:“坐馆这是祈祷什么?”

林泰来叹了口气,“说起来也是无奈,我掌控不了风雪雨水等等自然天象。

故而只能向上天祈祷,未来数日千万不要下雪,不然如何山区行军?”

左右愕然,这是啥意思?只是不能掌握自然天象?其他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大概这就是林经略目前最担心出现的事情,以这时代的组织力度和后勤能力,一旦下大雪,大军很难顺利完成数百里陌生山区的行军。

此时林泰来话音刚落,就从不远处的法兴寺突然传来连续九声庄严的钟鸣。

而后林经略就让包装好的“惟政大师”以东国高僧身份,上台宣讲。

“今有加藤恶鬼作乱人间、屠戮百姓,所以天帅九元真仙率领大军前往东海消灭恶鬼!

但讨伐加藤恶鬼之前,我等都要接受神佛的考验,进行七日苦难行军!

这种磨砺也是一种修行,能够消除罪业,再加参加讨伐加藤恶鬼一样,可积累功德善果,并福荫子孙、保障来世!”

甭管大师的精神灌输效果怎么样、到底有多少人会相信,林经略真是把所能想到的招数都用上了。

在没有更先进的思想之前,也只能暂时借用迷信手段忽悠一下军心士气,将艰苦的山区行军比喻成消除罪业的修行和考验。

随后随着林经略的一声令下,以董一元三兵团一万人为前锋,经略标营六千人居中,麻贵二兵团一万七千人在后的大军一头扎进了茫茫的大山中。

朝鲜国北部五分之四的地方都是高原和山区,这次林泰来东西横穿山区,预计里程在四百里到五百里之间。

又是在十月下旬,已经开始进入冬季,让过程就更加艰难。

吃饭还好,蒸饼之类的干粮带了三十日份额的,勉强可以果腹,想多吃点暂时也够用。

棉袄也能保证人人都有,从林泰来接手朝鲜事务开始的两三个月时间里,最操心的事情除了军粮就是棉袄。

行军两日后,发现遇到最大的困难的是柴火问题。

朝鲜国北地虽然多山,但都是石山,山林本就不算茂密,又正逢冬季,可取用烧火的木材就更少了。

三万多大军每日夜晚扎营住宿所用柴火不是小数目,在附近砍柴经常不足用。

这日傍晚时候,林泰来正在通过崔五魁翻译,与惟政大师讨论如何派朝鲜探子打听军情。

却见前锋大将董一元来到中军主营,向林经略禀报道:

“先前军门吩咐过,要尽力维持军纪。方才时候,因为军中柴火实在不敷使用,有辎重营军士擅自拆了附近村落的几间屋子,以此为木柴烧火。”

本来以这时代的习气,大军过境,军士犯点事也惊动不到林泰来这级别。

但是一来林经略前面强调过军纪,二来柴火问题实在令人头疼,如果解决不了柴火问题,很可能造成很多非战斗减员。

所以董一元就向林经略禀报,看看林经略是个什么态度。

林泰来抬眼远眺,看了看光秃秃的山峰,心里也是无可奈何。

他当然明白,董一元前来禀报的意思就是,能不能继续这么干?

在这种季节,如果房屋被拆了当柴火,那居民还怎么过?

可是又如果连大军自身生存都遇到威胁,还能对将士有更多道德要求么?

能趴在雪地里冻死也不犯规的军队,并不属于十六世纪末这个时代。

想了想后,林经略下令说:“如果将士实在无柴火可用,就听其自便吧!”

无论如何,也该先保证大军的军心和生存,不然拿什么去打倭兵?

自从规划东进开始,已经克服如此多困难了,不能因为一个柴火问题而前功尽弃吧?

然后林经略又悲天悯人的说:“若对沿途山村屋舍有所损毁,就以我私囊来赔偿!

我随身携带着若干银两,每毁损一间民众屋舍,我个人赔偿五钱银子,算是对民众聊表歉意。”

董一元:“.”

听说朝鲜国人根本不认银子,银子就不是货币,更别说山村里的村民了。

再说大冬天房屋被拆了,在山里拿着不能当钱用的银子也活不下去啊。

所以林天帅你这五钱银子,是不是有点多余?

“没别的事情就滚吧!”林经略对董一元喝道。你这没半点政治头脑的武将,懂什么叫作秀么?

政客作秀从来不是真正为了作秀对象,而是给别人看的。

事情既然要做下了,能挽回一点影响就挽回一点。

赶走了董一元,林泰来好像才注意到,旁边还有个“外人”,朝鲜国的惟政大师一直没走。

崔五魁低声请示说:“刚才惟政大师询问发生何事,是否要告知他?”

林经略指示说:“这种事终归是瞒不住的,你就如实告诉他吧。”

惟政大师听了崔五魁的翻译后,低头默默无语。

林泰来试探着问道:“本部院是否有伤天和?”

惟政大师低头念了几句经文,然后才开口说起来,崔五魁同步翻译着。

“佛家也有相应典故,那就是‘一杀多生’,杀一人救多人也。

杀生虽为罪恶之业,然杀一人,得生多数之人,则却为功德。

瑜伽论第四十一曰:如菩萨见劫盗贼为贪财故,或复欲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复欲造多无间业,我宁杀彼堕那落迦,终不令其受无间苦。

林天帅便如此思维,以怜悯心而拆其房屋,所为征伐倭鬼。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林经略终于能亲自感受到,什么叫“自有大儒为我辩经”了。

不过他还是疑惑的看着崔五魁,质问道:“这么一大段,到底是惟政大师说的,还是你听不懂惟政大师的朝鲜话,自己编出来的?”

崔五魁:“.”

经略公你到底是太高看他,还是太小看他?

在大山里钻了七天后,林经略率领的大军终于陆陆续续的走出了山区,东海岸已经遥遥在望。

更可喜可贺的是,非战斗减员很少,七日苦难行军圆满结束!

一方面得益于准备较为充分,另一方面还要感谢天公作美,没有下大雪。

还有就是大明边军多年积攒的家底雄厚,畜力充沛,极大减轻了行军负担。

赶赴朝鲜国参战的大明官军,兵员和马匹数量比例基本上能达到一比一的地步,骑兵占比在百分之五十。

无论对于朝鲜国还是倭寇,这几乎都是不可想象的国力。

看着前进方向的地势渐渐平缓,而且没有遭到任何阻击,林经略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

这说明他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三分之二,只剩下了三分之一需要去完成!

同时没有遭受任何袭扰和阻击,这说明倭寇迄今为止,仍然没有觉察到,有大明天兵敢在冬季横跨数百里山区,从西海岸大范围的转移到东海岸。

此时林经略没有更多时间兴奋,出了山区后,马上下令按照计划,长驱数十里直奔咸镜道最南端的永兴。

突然杀出的大明官军如同天降,轻而易举的全歼了数百猝不及防的驻守倭兵,顺利攻占了永兴。

到此林泰来才真正的松了一口气,能稍微睡个安稳觉。

整个咸镜道形状狭长,碍于地形,几乎所有城市都是沿着海岸分布,完全在一条线上。

永兴之于咸镜道,就好比锦州之于东北,拿下了永兴,就截断了咸镜道倭军主力的退路,可以从容的“关门打狗”。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永兴发现了数百石大米,虽然不是很多,但也能稍微给深入敌后的大军增加一点安全感。

林经略下令大军暂时在永兴休整,并改善一天伙食,同时等待朝鲜探子回报倭军信息。

先前在大军之前,就组织了一些朝鲜国义兵和义僧先走数日,往各处打探军情。

又到次日,林经略召集麻贵和董一元两大总兵,询问各纵队体力恢复状况。

三人正一边烤火一边说话时,崔五魁领着几个朝鲜国探子,走进了大帐内。

“看来是有军情探报了,一起听听。”林泰来对麻贵、董一元说。

探子说了些话,崔五魁就翻译过来,“当前咸镜道倭军有两大股,一股驻守在咸兴府,另一股在更北的吉州对付义军。”

从永兴往北一百多里,就是咸镜道的核心城市咸兴府。

前文介绍过,朝鲜八道的名称往往是用本道两个最重要名字合并而来。而咸镜道的咸,就来自于咸兴。

这样的地方,有倭寇重兵把守,不足为奇。

而吉州则在咸兴更北面的三百里,虽然份量在咸兴道排不到前三,但位于整个咸兴道的中间,周围朝鲜义军很活跃,所以倭寇分有重兵在吉州也很正常。

在刚才的说话中,林经略已经对两大总兵透露出了下一步的安排——由董一元驻守永兴,防范来自南边江原道的倭军,而麻贵兵团则要主动出兵向北,寻求消灭倭寇有生力量。

所以麻贵对军情信息非常在意,他看了看桌案上的地图,便又对朝鲜国探子问道:“倭寇在咸兴有多少兵力?在吉州有多少兵力?”

朝鲜国探子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麻贵皱着眉头,又问道:“咸兴府主将和吉州的主将,又分别都是谁?”

朝鲜国探子又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麻贵忍不住大怒道:“这也不知,那也不知,尔等到底打探什么了?”

崔五魁帮忙解释说:“毕竟朝鲜国人与倭人言语不通,交流不畅,一时间弄不清楚也情有可原。”

林经略挥了挥手,让崔五魁将朝鲜国义务探子带了下去。

麻贵叹口气,盘算着说:“按先前情报,咸镜道倭兵总数在二万二千人左右。若再分兵,那咸兴府倭兵往多里算也就一万几千人。

我们兵团一万七千人,加上军门三标营的六千人,也不是不能打。

但是困难比较大,所以下官建议,可否固守永兴,以逸待劳,等敌军主动来攻?”

林泰来反问道:“如果不主动出击,永兴小城能容纳的下三万多大军长期坚守吗?

这里四面皆敌,连个援军都没有,我们固守的意义何在?我们的粮草又能坚持多久?”

麻贵又气恼的抱怨说:“这些本地废物,连详细情报也提供不了,打仗还要靠猜!”

林经略淡定的说:“老麻勿急,待本部院掐指一算,就能知道倭军详细情况和动向,以及主将状况了。”

麻贵:“.”

经略公啊你这是评书话本看多了,要模仿徐茂功、刘伯温之流的范儿?

听说你们苏州很流行这个,但不能拿着评书话本当军事教材啊,就算是看起来最军事的三国演义也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