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话事人 > 第696章 人生如戏

大明话事人 第696章 人生如戏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1:26

第696章 人生如戏

在咸兴北城外来回晃荡,感觉自己像个街溜子的参将杨登山听着从南城方向传来的隆隆炮声,有点不爽的看了眼不远处的林姓经略大臣。

先前打平壤的时候,经略公你不是挺猛的吗?不但身先士卒,还带着手下立了功。

怎么到了咸兴城下,就开始摆烂了?

关键是经略公你自己摆烂不要紧,还把他杨某人带到北城一起摆烂,这就过分了啊。

南城麻总兵那边好几个纵队将官都是来自宣府的老兄弟,一起并称宣府四猛将。

如果别人在南城破城立功,而他杨某人又无所事事,还能抬得起头么?

其实也不能怪杨参将碎碎念,实在是林经略现在的样子也太抽象了。

他在军前没骑马,甚至不是步行,而是坐在一顶大辇上,由八个强壮军士扛在肩膀上。

身上也没披甲,穿着华丽宽大的麒麟服——就是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内甲。

头上所戴乃是累赘的梁冠,只有在大朝会穿礼仪朝服时才会戴的那种冠帽。

尤其是在这大冬天,林经略手里还拿着一柄金色的折扇,整个形象极其华而不实。

在林经略的两侧,则有军士高举着十六面加大款的高脚牌,上面用金字写着林经略各种成就、名号、官职。

在每面高脚牌的后面,又有骑士举着随风飘扬的七色旗帜,远远看去,堪称视觉盛宴。

只是在本该严肃紧张的战阵里,这一切显得非常违和,让杨参将内心吐槽到无力。

唯一可以庆幸的就是,林经略还知道在倭兵火铳的射程之外摆姿势。

反正杨参将理解不了,林经略这样孔雀开屏似的,到底是想干什么?难道是为了吸引敌军主动出城来打?

不得不说,这场面就像是一个涂脂抹粉的小白脸在一群直男面前搔首弄姿,确实挺贱的,相当之讨打。

不过战争不是儿戏,敌军总不能因为看不惯己方犯贱,就丧失理智、完全不顾劣势冲过来打吧?

再说还有文化隔阂存在,敌军能看得懂经略公你在干什么吗?

只见林经略将手中折扇轻轻一挥,便有上千军兵在数十楯车的掩护下,靠近了城墙。

但这些军士却都没有动手攻城,只是每个人都背负着一包土,将土堆积在城墙根下后果断就撤退。

杨登山摇了摇头,这种堆土攻城的法子多见于理论上,现实中受制于各种条件,哪有这么好用?

首先,己方人数上并没有足够大的优势,尤其在北城这边总共只有八千兵力。

其次,就算能成功堆起一处土山,也会使得全军密集围绕这处土山攻城。

但倭兵火铳犀利,远程火力并不弱,很克制密集进攻。

所以林经略趁着倭兵主力在南城,堆土山于北城的策略看似有智慧,其实可行性并不强。

杨参将很想劝劝林经略,但他跟林经略实在不熟,便又找到经略标营中军官达云,委婉的说:

“经略公今日部署似乎不太妥当,阁下也是身经百战的将官,应当能看得出来。”

达云纠结了一会儿,答道:“某跟从经略公七战七捷.啊不,算上平壤应该是八战八捷,其中两次先登破城,三次斩敌主将。

比今天更加匪夷所思的事情,都遇到过很多次,故而先不要妄加揣测、大惊小怪了。”

杨登山久久无语,亲眼所见如此离谱的事情,反倒成了自己大惊小怪?

孙子说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也,战争不是儿戏!

所以不要拿文官那套只求媚上、罔顾事实的作风习气来作战啊!

杨登山别无他法,只能将北城这边情况告知于南城方向的麻贵。

此时在城墙上,倭军守将锅岛直茂也在仔细的观察着林经略摆出的华丽场面。

今天是锅岛直茂第一次亲眼看到大明天兵,也搞不懂远处明军正中央那被抬在肩辇上的华丽大帽宽袍人物、还有他周围遮云蔽日的旗牌是几个意思,这到底是“神官”还是“总大将”?

其实在他们倭国国内,也有类似气质出阵的人物,但早就不流行了。

于是锅岛直茂将正在城中的朝奸头目鞠景仁喊了过来,指着城外问道:“这是何意?”

鞠景仁本为朝鲜国咸镜道最北端的会宁地方官吏,在加藤清正攻到会宁时,此人绑了两个朝鲜国王子以及几位陪臣,投降了加藤清正。

这段时间鞠景仁恰好来到咸兴府,帮着锅岛直茂管理地方。

如今上了城头,听到锅岛直茂的询问,鞠景仁也眺望了一会儿,通过翻译答道:

“听闻明国与我国近似,以文臣节制武将,大军最高元戎往往为文臣。

故而看这种排场,肩辇上之人必定是明军中那个总督大军的文臣。”

鞠景仁也是个对大明体制半懂不懂的人,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出了解释。

锅岛直茂陷入了沉思,大明文臣都是这样出阵的么?这到底是有多么自大,多么轻视敌人?

远处明军主将的这种排场,真不像是准备打仗,反倒有点像是国内的那些公卿的做派。

在三十年前,国内也有这么一个人喜欢这样出阵。

他出身高贵,他号称东海道第一弓取,他是当时最强的大名。

他喜好风雅,即便出阵行军,必定也是摆出公卿出行的排场。

最后他在大军中死于少数敌人的奇袭,结局成了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这位明国主帅的气质,怎么看怎么像那位今川义元公啊。

想到这里,锅岛直茂又看了看运土到城下的明军士兵,不由得冷笑几声。

从不着急动手直接攻城,先让士兵堆土的策略来看,这位明军主帅必定是一个喜欢显摆智慧的文人或者儒将。

但凡这样的人物,多多少少也会有几分刚愎自负,给人以可趁之机,就看自己能不能抓住了。

这时候,在南城攻城的麻总兵收到了杨登山的禀报,心里不由得莫名感动。

林军门果然是一个重信践诺之人,说不抢功就不抢功,同时还如此尽职尽责、花样百出的帮忙牵制守军注意力。

那么自己督战的南城这边,明天就要更加一把力了!

今天只是试验性的攻城,测试下火炮精度,以及敌军防守的强度而已,所以本来也没指望今天就成功。

而明天,才是真正开始攻城的时间!

虽然自己兵力优势没有李如松打平壤那么大,但也该在三天之内结束战斗!

看着天色已晚,麻贵便鸣金收兵,让各纵队回营休整。

在北城方向,林经略也下令收兵回营,并且传令说,今晚改善伙食,篝火要搞得多多的!

中军官达云苦着脸回应说:“都是干粮,哪有什么可改善的伙食?”

林经略无奈的叹口气,又下令道:“那就把篝火搞得多多的,假装改善伙食!”

标营三将副总兵达云、参将吴惟忠、游击叶邦荣,还有前来支援的参将杨登山,共聚在中军大帐中,一起啃着醋浸的蒸饼,喝着从永兴搜刮出来的劣酒。

林经略笑道:“吃饱喝足了就去睡觉,到了四更天就起身!”

众将疑惑不已,四更天起来作甚?敌人在城里,就算想凌晨偷袭也够不着啊。

林泰来忽然问道:“你们可了解,日军守将锅岛直茂生平最得意的一战?”

众将面面相觑,就差反问一句“在下能去哪儿知道?”

林经略显然也没指望别人能回答,径自说:“当年他还是个家臣的时候,主家曾经被大友家数万联军围攻本城,而主家兵力只有五千人。

锅岛直茂力劝主公不可投降,并建议以精兵奇袭敌军大营。

而后锅岛直茂掩护主公,以数百精兵在拂晓时分出动,以奇袭大破数万敌军。”

众将对此没太大感觉,这不就是“百骑劫营”或者“八百破十万”的山寨版么?

又听到林经略分析说:“以倭人的习性,特别喜欢用偷袭这招,总想用最小代价获取最大胜利。

他们将这当成了一种玄妙的奇谋兵法,只要感觉有机会,就想赌一把试试看。”

林泰来这么说也不是瞎扯,比如在原本历史上,李如松大军兵临平壤城时,小西行长就派了八百兵凌晨去明军大营偷鸡,结果全扑街了。

众将听到这里,终于明白林经略的意思了,杨登山忍不住问道:“经略公判断,倭兵可能会在凌晨出城偷袭我们?”

林泰来忍不住叹道:“全看我今日演得像不像了,或者敌军有没有理解我的演出来的狂妄、自大、刚愎、轻敌等性格。

那锅岛直茂说不定真有路径依赖,认定出现机会后,又想靠凌晨偷袭来击破我军。”

杨登山忽然兴奋起来,情不自禁之下有些许冒犯的说:“经略公真不像是演的,连末将都信了!

如果倭兵真敢出城,那夺门破门的机会就近在眼前!”

一般在守城的时候,守军都会用木石将城门洞堵死了,以免敌军突破城门洞。

但如果守军想大规模出城,那就要暂时将城门洞道路清理出来,以方便出入。

但相应的,这也给了敌军反过来直接攻破城门的机会。

众将也都期待起来,如果这样破城,那可就轻松多了,伤亡也会减少很多。

林经略开始严肃的说:“杨参将!若出现这样机会,让你去攻打城门洞,敢不敢?”

杨登山毫不犹豫的说:“有何不敢?”

随即林泰来开始下令,“过了三更就开始全军戒备,如果到凌晨无事,天亮后再休息两个时辰。

如果今晚真有倭兵来偷袭,吴惟忠营负责防守营地,正面迎击偷袭倭兵。

叶邦荣营以骑兵绕后或者侧面包抄前来偷袭的倭兵,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全歼之。

杨登山营不必管出城倭兵,立刻前往北城门,全力攻打和夺取城门洞!

达云营跟随本部院,作为预备队和机动兵力!”

众将各自得令,然后抓紧时间休息去。

尤其以“外来户”杨登山最兴奋,看来经略公是个很公正的人,将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了自己。

对攻城战而言,破门夺门的功劳,肯定远比阻击或者包抄敌军一支分兵大。

只要能攻克并守住北城门,那自己就是首功。

至于在南城主攻的麻总兵怎么想,只要自己这宣府猛将得了大功,也一样是给麻总兵增光添彩!

中军官达云目送其他人散去后,又对林泰来问道:“这次军门真的只当预备队,放手让将官发挥?”

林经略很薛定谔的回答说:“大军攻伐,不能总是依赖我一个人啊。

如果诸将打得好,自然不用我出手;如果打不好,那我也只能无奈出手了。”

作为林军门的老中军官,达云很知趣的没问,打得好不好的标准又是什么?

“对了,准备几台钩梯车,万一能用上呢?”林经略忽然吩咐说。

达云:“.”

林军门你还说自己没想法?

在北城的城墙上,锅岛直茂重新登上城门楼最高点,仍然在观察着明军动静。

隐隐约约能看到明军营地火光通明,似乎燃起了数十堆篝火。

旁边的“顾问”朝奸鞠景仁已经知道,锅岛直茂有偷袭的想法,很保守的劝道:“稳住守城,等待加藤公回师即可,何必冒险出城偷袭?”

锅岛直茂没有正面回应,只开口说:“从这些篝火可以看出,明军的状态很松弛。

而且明军主力明明在南,但主帅却在北,这说明其将帅可能不和,彼此救援大概缓慢。

又兼明军主帅刚愎轻敌,看他白日出阵那排场,足以说明他不认为我军敢于出城野战。

面对这样的敌军,最好用的计谋就是凌晨奇袭,如此才是以少胜多之道!

除此之外,我真想不出还有什么能破敌的兵法。”

锅岛直茂心里还在想,就算坚守到加藤军回师,又有什么实际意义?

在明军骑兵的来回袭扰冲击之下,远道而来的加藤军怎么入城?

若拉开架势在城外正常野战,看样子也肯定打不过明军。

所以想来想去,奇袭破敌几乎就是唯一的胜利希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