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话事人 > 第703章 躺平任嘲谁不会啊

大明话事人 第703章 躺平任嘲谁不会啊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1:26

第703章 躺平任嘲谁不会啊

东朝房里安静了好一会儿也没人说话,这种情况在人数众多,经常导致七嘴八舌的廷议中是很少见的。

如果要打个比方的话,那就是大司马叶梦熊的反应把天给聊死了。

清流势力的目的只是想获得斗争筹码,所以才会拼命给林泰来扣上大帽子,什么五大罪状三大暴行之类的,怎么严重怎么说。

这在所有人看来,都是很正常的操作,也是党争中司空见惯的手法。

按照正常套路,林党那边的人应该拼命为林九元辩解和开脱才对。

然后大概率是林党做出一定让步,双方达成妥协,对林九元的过错轻轻放过。

谁知道在场林党中官职最大的人物叶大司马根本没按常理出牌,直接“躺平任嘲”了。

难道是叶大司马进入朝廷工作的时间太短,对朝堂中一些固定套路的掌握还不熟悉,所以才会导致这种下不了台的局面?

别看清流势力代表钱一本叫的如此凶猛,他的同党起哄得如此热闹,但是清流党人是绝对不可能提出从重处置林九元的。

现在林九元九战九捷、三次先登的战功就好比刚打完朱仙镇的岳武穆,如果今天敢提出撤林九元的职,明天舆论形势就敢“天日昭昭”。

别忘了林九元还是文坛准盟主,手里也有舆论工具,与印刷业也是关系密切。

但如果对“五大罪状三大暴行”只提议“罚酒三杯”,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大司马叶梦熊看着对家一张张宛如便秘的脸,暗道自己莫非误打误撞掌握了辩论的诀窍?

难怪组织上没有给自己预案,原来根本不需要什么发挥,直接掀桌就行。

于是叶大司马又反过来咄咄逼人的说:“为何尔等不说话了?

既然尔等认为林九元有罪过,那就请拿出一个处分章程!

如果还是无人提议给林九元定罪,就只能认为林九元并没有过错了!”

清流党人暂时只能面面相觑,几个智囊型人物正在急速构思如何化解困局。

在这时候,翰林院编修周应秋忽然从人群里挤了出来,原本他的位置比较靠后。

对这个只在朝廷混了三年半、还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朝臣们要么没见过十分陌生,要么见过并且印象极其深刻。

怎么说呢,如果林泰来有一天会被推到菜市口斩首,周应秋肯定是陪着一起被砍的。

别人说九元真仙星宿下凡,或多或少是调侃,而周应秋似乎是真相信。

前面三年周应秋只是在翰林院学习的庶吉士,还没资格在廷议发言,今年转正为编修了,便开始抛头露面。

正在被迫对线的叶大司马看到周应秋过来,就主动让开了一个身位。

周应秋盯着钱一本,淡淡的说:“如果没人给林九元定罪,就说明林九元没有过错。那么弹劾攻讦林九元,就等同于诬陷。

诬陷领兵出征大臣这种行为,在我看来,又约等于通敌叛国。

朝廷对这种行为不能姑息纵容,必须要严厉打击!

不然任由群起效仿,就是对千千万万远征的将士不负责任!”

群臣闻言哗然,这个姓周的朝堂新人当真够狠够辣!

叶大司马还只是挤兑对家而已,这姓周的却直接把对家往通敌卖国上面靠!

卧槽尼玛!钱一本顿时大惊失色,别人不知道自己身份,你周应秋难道不知道?

林泰来出征之前专门交待过,让自己与周应秋单线联系,你周应秋还有没有政治信誉?

正当这时候,忽然从窗口传来一个声音:“容许在下说几句否?”

众人转头看去,却见朝鲜国使节尹卓然不知何时,已经在外面扒在了窗框上,脸朝着里面看。

周应秋毫不客气的呵斥道:“滚下去!我大明廷议,哪有你说话的地方!

容许你在午门外哭阙已经是莫大恩典了,安敢得寸进尺!”

尹正使不肯退下,又道:“毕竟涉及到敝国之事,在下只说几句!

林九元公为拯救敝国,虽然行霹雳之手段,但却是秉着菩萨心肠。

固然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恳请上邦朝廷万万不可重罚,以免寒了人心啊!”

听到尹正使的发言,很多人暗自松一口气,这些话相当于在僵局里打圆场了。

不得不说,这个朝鲜国使节看起来还是挺懂事的。

毕竟作为受害方的使节都主动谅解了,那自然也就皆大欢喜,各有台阶下了。

林九元有没有大罪,已经不重要了,反正受害者都原谅了。

尤其是起了高调的钱一本,终于能在肆无忌惮的攻击林泰来之后暂时全身而退。

钱一本转头久久看着尹正使,表情仿佛十分复杂,演技混合着愤怒不甘、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等要素。

最后钱一本回过头来,无奈的冷哼道:“既然朝鲜国大度,那就不必追究罪过了,请朝廷给林泰来进行文书训诫即可!”

周应秋不屑的冷笑了几声,看着钱一本的目光里充满着鄙夷,这是技术型玩家对氪金玩家的鄙视。

但是周应秋却没再说话,某些特定场合,技术性玩家也要为氪金玩家服务,保证氪金玩家的游戏体验。

清流党人无可奈何,针对林泰来过错的攻势,就这么轻而易举被化解了。

己方什么好处都没得到,更没有完成以此为筹码的战略预想。

主持廷议的于尚书又开启了另一个议题,或者说这个议题才是今天的主菜。

“有人上奏,可以破例迁左都御史孙丕扬为吏部尚书,皇上将此奏议下发廷议。”

户部右侍郎杨俊民率先说:“有何不可?若在惯例中推举,朝廷中没有各方面都合适的人选,那就只能破例了,总不能长久空缺吧?”

作为一个回合制游戏,清流势力加山陕同盟旗帜鲜明的表态了,下面就轮到对家出招了。

很多朝臣还是按照老惯例,齐齐看向林党势力最大的那个官员。

但大司马叶梦熊却毫无自觉,看向了周应秋。

叶大司马很清醒,各人的天赋点不同,有的人可能更适合这样场面。

不是每个年轻人面对一干朝堂大佬,都敢侃侃而谈,甚至还要针锋相对、顶嘴驳斥的。

脸皮厚、心脏大、后台硬、反应快、嘴皮利,几大优点缺一不可。

周应秋心内暗叹一口气,向前一步,站在了叶大司马前面,疑惑的说:“孙丕扬?总是听到这名字。”

众朝臣有点无语,姓周的你这话是想表达什么意思?表示你的无知,还是对朝廷人物的生疏?

随后周应秋说:“怎么就没有合适人选?又何必要破例?我举荐南京吏部尚书王弘诲!”

众人只感觉,这年轻人脸皮确实够厚。

虽然理论上参加廷议的人都可以发言和推荐,但你这样一个新人这样不觉得冒失吗?

当即就有礼部左侍郎赵用贤站出来,反驳说:“第一,孙公乃是嘉靖三十五年登科,王弘诲只是嘉靖四十四年的,无论资历名望功绩比孙公所差甚远。

第二,王弘诲一直在南京为官,多年未到京师,根本不熟悉朝廷状况,如何能骤然为天官?

放眼满朝,确实只有孙公最为合适做天官,所以才有破例之议。”

周应秋高声道:“孙丕扬,孙丕扬,又是孙丕扬!好像有个孙丕扬,就能包揽一切!”

最开始发言的杨俊民不满的呵斥道:“孙公乃是科名老前辈,做人要知尊老敬老,对老前辈放尊重些!”

周应秋抬了抬眼皮,“你就是新科状元韩爌的姻亲世叔?他欠教坊司乐户八两银子,你要补上?找到了苦主没有?”

杨俊民:“.”

卧槽尼玛!有本事你在山西这样说话,让你活三天就算输!

赵用贤对周应秋厉声斥责说:“朝廷不是你撒泼的地方!有理说理,无理就滚出去!”

周应秋便又说:“那就不打岔了,单说这个孙丕扬吧!

先前三年我在翰林院学习,不能参与朝政,但是正所谓旁观者清,冷眼旁观之余也看出了一些状况!”

主持人户部于尚书好奇的问:“什么状况?”

周应秋就接着答话说:“两年前刑部尚书出缺,有些人力推孙丕扬上位;

两三个月前左都御史出缺,有些人力推孙丕扬上位!

现在不过才过了两三个月,吏部尚书病重,有些人宁可破例还是要力推孙丕扬上位!

我这个新人虽然不懂规矩,但还是纳闷了,朝廷除了孙丕扬就没有别人了?

不就是嘉靖三十五年登科的前辈么,怎么每每遇到空缺,就必须推举孙丕扬?

是不是可以认为,朝廷所有官职都可以任由孙丕扬选择?

如果内阁辅臣比如次辅、三辅、四辅再没了一个,是不是还要必须推举孙丕扬上位?”

人群里有促狭的人叫道:“如果只是次辅、三辅、四辅没了不好说,但若是首辅,那孙丕扬就必须上了!”

众人:“.”

这姓周的新人真的是.刁钻,说出来的话十分不好接。

如果先前对林泰来攻讦成功,对家还能以此为筹码,压制周应秋大放厥词。

更可怕的是,林党当初也不是没有表现过刁钻,但往往都是拿着纸条边看边说。

而这个周应秋没有任何参考答案,似乎完全是自主发挥出来的刁钻。

到底是天生如此,还是有意识的学习出来的?亦或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趁着别人还没想好怎么应对时,周应秋又找上了孙丕扬本人,直接问道:

“阁下才做总宪不久,今日却完全不顾常例,又觊觎天官,莫非这就是得陇望蜀的典故?”

被扣上一个“得陇望蜀”标签的孙丕扬被臊得脸面挂不住,长叹一声“罢了”,转身就要离开。

但是杨俊民却一把扯住了孙丕扬的衣袖,劝道:“孙公勿要受激将,不可意气用事!”

做人不能太自私,组织需要你顶上去时,不能以个人情绪左右行为!

而后杨俊民对周应秋说:“就算是得陇望蜀,又怎样?

孙公的资历声望功绩在这里摆着,值得朝廷破例,难道害怕被讽刺得陇望蜀就放弃正确人选?

如果你认为不可,请拿出一个资历名望超越孙公的人选!

至于你周应秋刚才推举出的王弘诲,简直就是开玩笑!”

然后立刻有清流势力言官出来配合,连续罗列了王弘诲七八条毛病。

显然针对林党推举的王弘诲,也是有着准备充分。

其实杨俊民那些话很有点像是刚才大司马叶梦熊的风格,躺平任嘲谁不会啊?

得陇望蜀又怎样?随便你怎么讽刺,只要不在乎脸面和名声就无所谓!

周应秋看向人群某个方向,给了一个眼色。

然后便见林党的骨干御史王禹声冲了出来,对孙丕扬质问道:

“孙总宪!左都御史官职何等重要,你定要放弃不顾,不惜坏常例也想去做天官么?”

孙丕扬无奈的回答说:“我只是大明的臣子,朝廷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这个回答算是合格了,没有露出破绽。

王禹声仿佛很气愤的环顾左右说:“那我要弹劾左都御史孙丕扬不安于位,希图幸进,热衷钻营!”

当事人孙丕扬不好表态,但杨俊民却不屑的说:“随意你弹劾!”

只要能把孙丕扬送上吏部尚书宝座,一切都是值得的!遭受弹劾又算得什么?声誉受损又算什么?

反正当上吏部尚书后,仕途基本也就到头了,无所谓名声不名声了!

本来还想同时也保住孙丕扬的名声,但没拿到什么筹码,只能在名声和实惠之间暂时先保住实惠了!

杨俊民又强调说:“如果没有比孙公更合适的人选,那就应该奏请皇上破例!”

就在此刻,很多人的眼角余光注意到,窗户那边忽然又有人影晃动。

本来大家还以为,又是来自朝鲜国的尹正使扒窗户。

有脾气火爆的官员就想呵斥几句不懂规矩,但是转过头后,却目瞪口呆。

还没辞官的吏部尚书王世贞王天官,像个孤魂野鬼一样站在窗户外面,笑眯眯的看着屋内!

卧槽!就算是不信鬼神的官员,此时也像是受到了巨大惊吓!

难道王天官已经死了,鬼魂靠着执念飘到了他最喜爱的东朝房?

复读机御史王禹声再次上线,指着孙丕扬说:“我要弹劾你不安于位,希图幸进,热衷钻营!”

孙丕扬两眼发直,好像也失去了魂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