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话事人 > 第730章 箕封异代恩光旧

大明话事人 第730章 箕封异代恩光旧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1:26

第730章 箕封异代恩光旧

王京汉城被拿下后,汉城周边的京畿道各地自然传檄而定。

此后一段时间,初入朝鲜国、战功还不多的李昫第四兵团一万五千人继续从汉城南下。

接连“收复”了位于京畿道正南方的忠清道、全罗道。

同时留在东线的麻贵第二兵团也传来了消息,东海岸江原道的倭寇岛津兵团全线撤退,麻贵兵团已经南下收复了江原道。

到此为止,连带去年收复的北三道,天兵已经收复了朝鲜国八道里的七个道。

而倭寇确实如同天帅所判断的,已经放弃其他地方,全部撤退到庆尚道,七八万倭寇聚集在南海岸一带龟缩守据。

大名鼎鼎的釜山就在南海岸,这里与倭国对马岛隔海相望,本就是倭寇侵朝的登陆点和前进基地。

而且倭寇在南海岸据守,因为距离本土非常近,粮草供应也就非常便利,不再有千里转运的烦恼了。

在朝鲜国这种用布条当货币的穷地方打仗,连倭寇也一样头疼粮草问题。若非如此,汉城倭寇也就不会想着撤退。

现在剩余倭寇放弃各道,快速撤退到南海岸,又重新换成天兵方面开始头疼粮草问题了,颇有此消彼长的意味。

一方面,从汉城到南海岸将近千里,意味着大明天兵的后勤线又要拉长千里,不得不又要新建供给体系了。

原来从新义州、平壤转运的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战局,需要更多依靠海上运输。

幸亏去年出征前对此就进行了部署,安排了天津卫和山东登州两条航线,还组织搜罗和新建海船,今年应该能发挥出巨大效应。

另一方面,朝鲜国本土真的就是一点都指望不上。

现在又正处于青黄不接的传统春荒期,朝鲜国本土更是不可能刮出多余粮食了。

而那些维持会、忠义救**之类的地方军政组织,反而要暂时依赖大明天兵后勤体系输血。

也就是说,大明不但要承担官军供给,还要兼顾朝鲜本土很大一部分地方财政功能。

去年出征之前,林天帅就和朝鲜国算过,说一年需要八十万石军粮,绝不是虚报唬人。

就算出动十万天兵,一年也真吃不了八十万石,顶多也就三十万石。

剩下的绝大多数开销,其实都是运输成本,以及维持地方稳定的开销。

随着收复地区越来越多,刚舒缓了两三月的林天帅,又一次开始为粮食焦虑。

现在从各处发来的报告里,涉及最多的内容就是粮食。

财政紧张时的账目真不能细算,越算越让人暴躁。

到处都在张手要粮,此时此刻的林天帅感觉自己并不像是个大军统帅,反而像是后世那种辖区内有一堆破产企业的地方主官。

又一次体验到了诸葛武侯北伐的感觉,难怪诸葛武侯六出祁山过程中最大问题其实是搞粮食。

若不是还有开采铜矿这个信念支撑,以及今后的对倭国“转口”贸易理想,林天帅真想甩手不管。

反正林天帅暂时不看军事地图,改看账本了。

这日,林天帅的老相识、朝鲜维持总会第一副会长兼平安道维持会会长尹卓然风尘仆仆的从平壤城赶到汉城。

他刚走到西阙前厅门外,还没进屋就听到了天帅的怒吼。

“一年只能输送七次,不可能,绝对不准!给我提高到十次!

我不想听到不行的理由,我只要更多军粮!”

还有另一个人在据理力争,对天帅大声说:“海上航行要看风向、看海流、看海岸线,还要检修船只!靠的是技术,而不是靠嘴皮子就能在海上平趟!

组织船队从山东登州往朝鲜国中南部运粮,要沿着辽东外海岛屿、以及朝鲜国西海岸航行十几天!

又不是海面上画个直线就能把船开到,一年往返极限就是七个周期!怎么可能往返十次?”

尹卓然惊讶的对门口守着的崔五魁问道:“什么情况?”

崔五魁苦笑道:“大帅正在接见山东那边的人,商议海运事宜。”

尹卓然又问:“我不是问这个,我想问的是何人如此勇猛,竟敢与天帅据理力争?”

就尹卓然所知,最近半年跟天帅据理力争的人,基本都坟头草三尺高了。

崔五魁答道:“此人乃是我国山东登州卫世袭指挥佥事戚祚国,另一个身份是戚少保次子。”

尹卓然恍然大悟,难怪敢和林天帅讲理呢,这年头就是讲理也要看身份资格的。

难怪崔五魁站在门口了,这哪能插得上话?那他尹卓然也不必进去了,先在门口等着。

崔五魁也跟尹卓然闲谈八卦说:“我猜山东方面肯定是知道天帅不好伺候,所以派了戚少保次子这么一个人过来,让天帅不好太苛责。”

里面的吵架声音平息后,就看到林天帅礼貌的将一个中年将官送了出来,出自戚家军的吴惟忠、戚金等人在旁边亲热的陪着说话。

林天帅送走了登州卫世袭指挥佥事戚祚国,瞥见尹卓然,疑惑的问道:“你不在平壤城善后,跑到汉城作甚?不会也是来要粮食的吧?”

尹卓然连忙答道:“有一件极为重要、关系到长治久安的大事,需要向天帅禀告!”

心情不大美丽的林天帅恶狠狠的说:“你若敢忽悠我,我就把你送回李朝小朝廷!”

进屋落座后,尹卓然禀报道:“在下欲在平壤城重修一座大庙.”

“什么!”林天帅声音都高了八度,怒斥道:“在钱粮如此吃紧的时候,你怎么敢想修庙?本帅连李朝的宗庙都没管!”

尹卓然真害怕天帅一怒把自己砍了,连忙叫道:“听在下说完,要重修的乃是箕子庙!”

箕子?林天帅冷静了下来,心里盘算起来。

当年武王伐纣灭商之后,纣王的叔父箕子逃到了朝鲜北方,建立了箕子朝鲜,这也是半岛历史上的第一个政权。

尹卓然继续解释说:“毕竟平壤城乃是箕子旧都,在这重修箕子庙理所应该。

借着箕子,可以大肆宣扬朝鲜国本为中原分支,至少北方是。不管认祖归宗还是接受分封,都是完全符合法理的。

以天帅对未来的构图,箕子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符号,毕竟从中原过来的箕子算是朝鲜第一个国君!

所以说重修箕子庙关系到长治久安,这没错吧?”

林天帅频频点头道:“倒也有几分道理。”

尹卓然又试探道:“所以这钱粮当然,还要劳驾天帅为重修箕子庙撰写辞赋,刻录大碑永久保存。”

“唉!”林天帅无力拒绝,“暂时要多少钱粮,说个数吧。”

不得不说,尹卓然这个朝奸太踏马的合格了,居然主动开始帮忙进行文化洗脑了。

这时候,林天帅又收到了一封从开城发来的书信。

粉色的纸笺上写着一首汉文诗:“事随流水远,愁逐晓春生。野色开烟绿,山光过雨明。

帘前双燕语,林外数莺声。独坐无多兴,伤心妆不成。”

原来是表达思念的情诗啊,对此林天帅感觉还是挺新鲜的。不得不说,金顺嫔还是挺会撩人的。

于是林泰来离开了汉城,带着亲卫营又返回开城。

天帅最近火气很大,需要减压。

在事后贤者时间,顺嫔有点担忧,以笔询问:“顺和君的分封还是没有下来,不会出现什么变数了吧?”

现在大势已定,北方已经完全进入重建节奏。如果没有来自天朝的册封,顺和君的身份就总差点意思。

林泰来答道:“据我所知,在宽甸堡的李朝小朝廷非常激烈的反对,我大明朝廷又有点顾忌脸面,故而可能还在纠结。

尤其现在收复了王京汉城,李朝小朝廷君臣更坐不住了,闹得厉害,听说又给大明写血书了。”

顺嫔用吴语方言恳求道:“奴家求天帅更用些力。”

林泰来没经住恳求,再次用了把力气,等再次贤者时间时,就获得了新主意。

“第一,让顺和君也别闲着,直接给皇上写表文,在皇帝面前表现表现。”

顺嫔犹豫着说:“这不合规矩吧?”

礼法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如果违反了,给别人的印象就会变差。

要是顺和君主动求分封,那立刻会被千夫所指。

林泰来指点说:“当然不要提分封之事!就奏称发起重修平壤城箕子庙,请皇帝陛下赐匾额!

同时再加一些对大明援助朝鲜国感恩戴德的文辞诗歌之类,以此直接打动陛下。”

顺嫔物理意义上的蛇口随棍上,含糊不清的说:“天帅帮忙代笔,世间还有谁比你更懂诗词?”

又是一个贤者时间,林天帅文思如泉涌,提笔写了一首七律。

“寰宇天开万历辰,殊方建节借亲臣。

箕封异代恩光旧,汉诏重熙景命新。

辽海月明秋出塞,鸭江星动夜通津。

波平到处惊相讯,为报中朝有圣人。”

文化人之间的沟通,当然不能那么直白,所以尹卓然说得对,“箕子”这个符号确实很有价值。

“箕封异代恩光旧”,顺和君拿箕子来当说辞给皇帝写表文,就足够表达出政治隐喻以及投靠中原的心思了。

毕竟箕子建都于北方平壤,主要地盘也在北方。

随即林泰来又道:“想最终彻底打动皇帝,还有第二点促成主意。不过不用你们做什么,我自己安排了就是。”

说完了后,林天帅又写了封密信给咸镜道的镇守参将杨登山。

信里只说了一件事——无论用什么办法,给我弄几百斤铜矿石,以朝鲜国贡品名义打包送到京师!

林天帅就不信了,先搞点铜矿石直接摆在万历皇帝面前,万历皇帝还能不心痒?

杨登山收到密信后,稍微犹豫了片刻,因为新发现的矿场还没有开始采矿。

不过甲山郡素来有产铜的传统,在其他一些老矿场搞出点矿石也能应付过去。

正当林天帅在开城一边泄火一边办公时,忽然又从南边传来了消息,倭国请求与大明议和。

现在战争走向已经与原本历史完全不同了,背景情况也大相径庭,林天帅也不再有什么先见之明。

所以林天帅现在也不能确定,这是倭寇的缓兵之计,还是真想议和并安全撤兵。

按照林天帅的本心,肯定还是想着继续打下去,全歼倭寇收取全功。

而且天帅本能的就不相信,倭寇能有这方面的诚意。

但是战或者和是倭国与大明之间的外交问题,决策权大部分归于朝廷,林天帅并不能百分之百的做主。

林天帅还是有点担心,朝中某些人会以“节省钱粮”之类的理由主张议和。

于是又将小西行长叫了过来,先打了一下鸡血,“小西摄津守!你大大有用的时候到了!

这次我决定,给你一个向大明皇帝陛下写奏疏的机会!”

小西行长满怀期待的说:“请天帅尽情的吩咐在下!”

难道又有自己发挥作用的机会了?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两国之间的议和发挥巨大作用,然后带着议和功劳回到国内。

林天帅瞥了眼兴奋的小西行长,“你要以倭国高官的身份,向我国朝廷进言!

就说倭国以及太阁秀吉绝对不可能有诚意议和,所谓议和请求必定是缓兵之计!

要让朝廷诸公都明白,只有倭人才最懂倭人,你说的就是对的!”

小西行长:“.”

没想到居然不是让自己促成和议,而是让自己反对和破坏和议。

小西行长是真心爱和议的,但是他又不能反抗天帅的命令,否则随时有性命之忧。

最终小西行长只能满怀幽怨和无奈的低头答应道:“嗨依!”

而后林大官人又画了张草略地图备用,图上有朝鲜国南海岸与倭国九州、西国地区的标识。

尤其重点标识了石见银山,还特别注明年产白银一百万两。

而且从地图上就能看出,从朝鲜国南海岸跨过海峡,就能抵达石见银山,距离并不远。

虽然林天帅暂时不准备拿出这张地图,因为后果不太好掌控。

但如果朝廷有奸党想议和,那这张地图就会出现在万历皇帝面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