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话事人 > 第769章 匆匆那些年(上)

大明话事人 第769章 匆匆那些年(上)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1:26

第769章 匆匆那些年(上)

时间已经是万历二十二年下半年,京师朝堂上的国本议题忽然又热了起来。

新上任的礼部尚书赵用贤上疏,请求册立东宫。

首辅赵志皋看到这情况,心里不太有底,以密信询问在苏州安居的林泰来。

当密信抵达苏州的时候,林泰来正站在院中,仔细察看几条藤蔓,仿佛观摩什么珍宝似的。

一群妻妾儿女站在旁边莫名其妙,本来说好今天一起出门秋游,但林泰来突然收到了这几根藤蔓,然后就不走了。

说起这几条带着沙土一起送来的藤蔓,来头倒是不小,乃是林泰来一手提拔的福建按察使徐贞明送过来的。

据说林泰来派徐贞明去福建做官,主要有两项任务,一项是海贸,另一项就是寻找一种植物。

察看完毕后,林泰来心满意足的说:“终于看到了番薯藤啊。”

从福建赶过来的徐贞明家仆介绍说:“我家老爷在福建全省搜罗了几年,才寻找到番薯这个作物。

大概就在近年,有福建乡人在吕宋见到此物产量甚大,便将番薯藤偷偷从吕宋带回福建,并且开始种植。”

林泰来大加赞赏道:“好物产!应当快速推广,尤其该在北方推广。

虽不能长期当主食吃,但仍可大为缓解粮食压力。

待我先以通信司江南行司的名义,献给皇上!”

门客钱世扬见林泰来还没出门,就来禀报说:“冯梦龙求见。”

老苏州人都知道,林侯爷在“学术”方面有两个名义上的弟子。

一个是苏州文艺半壁江山文家的未来希望文震孟,另一个是林氏集团首席医士冯太医的儿子冯梦龙,今年都是二十一岁。

林泰来只得又暂时推迟了出门时间,在大门好奇的对冯梦龙问道:“今日怎么突然来见我?”

冯梦龙讷讷的答道:“马上要启程去南京参加今年秋闱,特来辞别”

林泰来不由得心生感慨说:“不知不觉又到了乡试之年了吗?我两次南京打拼乡试的过往,仿佛还历历在目啊。”

冯梦龙有点不好意思的问道:“老师知道本次南直隶秋闱的主考官是谁吗?”

林泰来没好气的说:“三年前你若来这样问我,何至于今年还要去参加乡试!”

冯梦龙说:“三年前想着凭自己本事试试看若老师知道今年主考官是谁,就要烦请老师写封信。”

林泰来答道:“我不知道!我人在苏州,哪里知道京城会派谁去南京?”

冯梦龙有点失望,看来这次还是帮不上忙了?

随即又听到林泰来说:“不过我还是可以写信,你拿着我的书信去南京就行!”

冯梦龙愕然道:“老师不知道主考官是谁,怎么写信?”

林泰来傲然道:“按照朝廷法度,两京乡试主考官必定从六品以上词臣中选择。

反正我的书信不写收信人,无论是谁来当主考,你只管把我的书信给他就行!”

冯梦龙:“.”

他这样的底层出身做题青年,对顶级权势的影响力真是一无所知。

随后又想起什么,冯梦龙又道:“主考官抵达南京后,会立刻锁入贡院,外人完全接触不到,如何送信?”

林泰来耐心指点说:“贡院都是从南京各卫抽调官军看守,所以你先去拜访魏国公,让魏国公帮忙把我的书信捎进贡院!”

冯梦龙恍然大悟,千恩万谢的拜别而去。

林泰来看着冯梦龙的背影,忽而若有所思,自己这些手法以后不会被写进话本小说里吧?

等晚上游玩回来后,白秘书便来请示说:“如何给首辅拟回信?”

林泰来随口指示道:“说说江南今年收成大概不错,其他就不必提了!”

赵首辅看到回信内容后,自然就明白了,静观其变随大流,不用当出头鸟的意思。

对阵双方是急需恢复声势的清流党人和万历皇帝,咱们林党只管看热闹。

随即礼部尚书赵用贤充分发挥出炮灰的作用,连上八封奏疏请求立储。

这样直接把国本之争推向了**,也是时隔两三年后的又一次新**。

万历皇帝意料之中的大怒,将礼部尚书赵用贤罢免。于是赵用贤“功成身退”,彻底离开了朝堂。

而后礼部郎中于孔兼、工部郎中岳元声、刑科给事中王如坚、礼科给事中张贞观、兵科给事许弘纲、光禄丞朱维京等官员纷纷上疏,声援赵用贤并请求立储。

内阁也被逼的没法,随大流请皇帝册立东宫。

万历皇帝回应道:“昨读《皇明祖训》,祖制立嫡不立庶。

今皇子皆庶也,而皇后年尚少,今后倘若有出当如何?

可将皇子三人并封王,数年后若皇后无出,再行册立。”

又是先“三王并封”,然后再看皇后生不生嫡子这种老调重弹的话。

大臣们都知道,万历皇帝根本不亲近皇后,皇后哪有机会生嫡子?

所以“先把庶子都封王,而后再看是否会有嫡子”这种说法,其实就是糊弄人和拖延时间。

岳飞十八世孙、工部郎中岳元声上疏反对说:“陛下欲引亲王入继之文,为立储之例乎?”

这意思就是,陛下好端端的不直接立儿子为太子,却先让儿子当亲王,以后再由亲王立为太子,难道要引用皇家大宗绝嗣,小宗亲王入继的条例吗?

就这么一句阴阳怪气的话,把万历皇帝整得大破防!

直接下旨要将岳元声等三人充军戍边,在群臣劝说之下才改为了罢官。

一直吵到了十一月,万历皇帝在寝宫暖阁召见首辅赵志皋。

“若林泰来在朝,彼辈安敢如此肆意欺天!”万历皇帝对首辅说。

这里没有别人,皇帝说话就很随意。

但以赵志皋的性格,却不可能跟着放飞自我,中规中矩的说:“陛下还是早定国本,以安中外人心。”

万历皇帝也被搞得很疲惫,眼看着皇子年纪渐长了,拖延借口越来越难找了。

便无奈的说:“先生可去向外朝宣示,明年开春后,使皇子出阁听讲。”

赵志皋大喜道:“陛下圣明。”

先让皇长子出阁学习,也算是一种隐形的地位确立了。

事情总要一步一步的解决,执拗的皇帝能开始让步就是好事。

作为首辅的他也烦透了国本之争,早解决早轻松。

但万历皇帝还想幺蛾子,又道:“皇长子、皇三子岁数相差不多,可以一并出阁听讲。”

刚大喜完的赵志皋差点就想甩袖子辞官,皇帝你这样假装“让步”除了自欺欺人,有什么卵用吗?

要让步就不能痛痛快快的让步?“两个皇子一起学习”和“三王并封”有什么区别?

赵首辅尽职尽责耐心的劝解说:“明年皇长子十四岁,皇三子十岁。

这年纪对皇长子而言已经太迟了,对皇三子而言却正好。

所以教学之缓急完全不同,岂可共同学习?”

万历皇帝叹口气,连骑墙的首辅都不同意,外朝更可想而知。“那明年就使皇长子单独出阁读书。”

赵志皋又试探着问道:“皇长子出阁听讲,不知当著何等冠服?不妨先行冠礼,以定服色。”

万历皇帝不耐烦的说:“不用行冠礼了!明年皇长子先以亲王常服出阁听讲就是!”

皇帝的旨意传出后,朝廷就暂时安静下来,今年这次国本之争总算迫使皇帝让了一小步。

转眼到了第二年,也就是万历二十三年,这也是一个大比之年,三辅张位积极的争来了主考官机会。

林泰来建议自己的“弟子”别参加考试,于是文震孟和冯梦龙都听从了意见,没去赴京赶考。

只有文震孟的父亲文元发问了句:“这是为何?”

林泰来又娴熟的运用了自己的相人之术,指点说:“我看这个张位一脸扑街气质,难道你希望令郎有这样一个座师?”

与此同时,这次皇帝终于没有出尔反尔,二月份皇长子出阁讲学,大臣们终于亲眼看到了皇长子。

礼部侍郎冯琦呈进皇长子仪注,但皇帝以未册立为理由,没有给皇长子安排侍卫仪仗。

本来万历皇帝还寻思着,把林泰来召回朝廷。

不过看着苏杭织造局进献的十万两白银,万历皇帝陷入了沉思。

既然林泰来喜欢住在老家,那就多呆几年吧,反正朝廷除了闹国本和吵矿税,也没什么大事。

比起原本历史时空,国库这几年的财政状况好多了。

宁夏平叛和朝鲜抗倭两场战争,林泰来大概为国库省了二百万两银子,而且每年还多了四十万两进项。

所以户部尚书于慎行在国库亏空方面的压力小多了,结果工作上主要压力就成了反对万历皇帝为了赚钱乱派矿监、税监了。

对于尚书而言,与其说这是经济或者财政压力,不如说是道德压力。

可以说,皇帝派出的经济类太监品种十分丰富,听说这里有矿就派人去开矿,听说这里有某某物产就派人去收物产税。

全天下的人都反对皇帝直接派太监直接到各地搞经济,最后压力全都在于慎行这户部尚书身上了。

有清流党人直接指责于尚书说:“巨珰出领矿税,虐民凿利,大司徒不能辅导,致使刑余之人播恶。”

言外之意就是,于尚书你干不了就辞职吧,别挡路。清流势力占了两个户部侍郎,一直没地方升!

于尚书没奈何,又不想辞官以避人言,上疏劝阻万历皇帝说:

“前有乐浪铜山,后有苏杭织造,皆可坐得巨利,何必再派矿监税监四出扰民?”

万历皇帝看完之后,留中不发。

反正在皇长子出阁讲学后,朝廷在国本问题上又暂时消停了下来。

而后朝廷确实没大事,不过首辅赵志皋幼子返回浙江老家,路过苏州拜见林泰来时,带来了赵首辅的口信说“三辅张位结党成势”。

林泰来给赵志皋写信回复说:“自有天收,随他去吧。”

万历二十三年对林泰来还有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妻子的兄长们守制结束。

原户部尚书王之垣已经六十八岁高龄,不想再出山折腾了,就此留在老家教导后辈子孙。

原按察副使署苏州府王之猷正值壮年,而且资历攒够了,直接被起复为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兼漕运总督。

等万历二十三年过去,乐浪铜山和江南海贸这两大项,给万历皇帝内库带来了三十万两白银收入,占到当年内库现银收入五分之一。

再对比另一边,派出的十几个矿监税监大肆兴师动众之后,最后拢共献上几万两银子,万历皇帝又一次陷入了沉默。

而后皇帝下旨,将兵部通信司从兵部剥离出来,成为独立衙署。

并且主官提升到四品,改名为通信使,首任通信使王之都。

时间到了万历二十四年,朝廷依然平稳,不过在西南贵州地方,播州宣慰司土司杨应龙肆虐苗地。

久不在朝廷指手画脚的带方侯、翰林院侍读学士、通信司江南行司通信使林泰来突然上疏,请朝廷派大军剿除播州杨氏。

这引起了一些人的高度警惕,认为这是林泰来有了回朝念头,所以投石探路。

清流党人攻击林泰来小题大做,有借机拥兵自重之心,大学士张位亦赞同。

显而易见,一旦动用大军就要花钱,万历皇帝有点舍不得。

而且皇帝也没觉得,播州杨氏这样一个偏远地方小小土司是多大的问题。

于是万历皇帝最后采纳了张位的意见,只令西南各官对播州杨氏严加约束和抚慰。

林泰来收到朝廷的回复批文后,只能摇摇头。

正所谓,不听穿越者,吃亏在后头!

然后林泰来暂时放下了朝廷方面的事情,“啊”的大叫一声,仰头就倒!

早有准备的左右家丁和门客七手八脚的扶住了林泰来,一起安慰道:“君侯节哀啊!”

不要误会,林泰来同样也刚收到从徽州报来丧讯,万历十七年会试主考官、原大学士许国去世。

林泰来两眼无神望天,捶胸顿足的哀叹道:“数年来一直勤于王事,好不容易近期稍有空暇,正要前往徽州拜见问安,不想就与老恩师天人永隔!”

左护法张文暗自吐槽,差不多就行了,大家扶着你这二百多斤身板很累的!

而后张文又询问道:“是否要前往徽州吊唁?”

林泰来毫不犹豫的答道:“身为首席门生,当然要去!”

随后又仔细吩咐说:“速速点齐五百兵马.啊不,五百家丁与我一起出发!

毕竟徽州那地方有点凶险,对我仇恨比较大,不可不防。”

左右众人:“.”

君侯你这是去吊唁,还是打地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