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 > 第111章 猴子又立大功

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 第111章 猴子又立大功

作者:易宿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01 21:59:20

响鼓不用重锤,张震和林诗瑶配合三言两语就把冰山美玉收入了旗下。

商量定了给她一成股份,工资福利另算。

草签了合同,仨人各有所得,皆大欢喜。

张震时间紧张,不能留下等着办理各种手续,将一百万交给林诗瑶,翡翠交给了冯宝美,那些琐事就拜托她们二位了。

第二天按照约定,张震又去了林府,和林佳城交流了一上午古董。

当天下午,与林诗瑶告别,就乘船离开了香江。

这次香江之行,可谓收获颇丰,除了白套路了八十万美刀,还搞到了龟壳、古玉辨、九叠篆字皇宋通宝。

重要的是,获得了林家的友谊和有了自己的珠宝公司,为将来在这边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张震心里,最重要的收获其实是得到了两个人才。

对于他来说,什么珍贵宝物,都不如人才重要。

那些徒弟也是如此,在他心里的地位超过了任何的珍宝。

凌晨到达光州,几个徒弟和老郭叔侄都来迎接,场面非常热闹。

张震先询问了那些货,老郭保证今天就能发货,三天后能到泺南。

另外还告诉他昨天周向学已经来店里报道,今天就能见到这人来上班。

老郭对这位周经理的专业和素养非常佩服,认为有了这种职业经理人,公司业务肯定会蒸蒸日上。

最后张震问了一句,佛头的信和胶卷寄出去了么。

老郭前天已经办了这件事,估计现在信已经快到泺南了。

吃过早茶后,直接来到店里,几个徒弟立刻开始献宝。

将东西都摆在了玻璃柜台上,展示他们在串货会上买到的宝贝。

这次张震目的是锻炼徒弟们的眼力,和独立做主的能力,根本没指望他们能收到什么宝贝。

可是他目光扫过那些东西之后,却让他大为惊讶,好东西不少啊。

张震拿起一只将军罐问道,“这是谁收的?”

猴子脸色紧张的说道,“我,我的,师傅东西不对么?”

张震笑道,“东西没错,可你竟然敢收瓷器,胆子不小啊!”

猴子得意笑道,“您确实没怎么讲过瓷器,可俺看见这东西就挺喜欢,价钱也不贵才要八百块,俺就买了,就算东西不对,大不了俺自己赔。”

这些孩子兜里都不少钱,张震这次让他们只管放开胆子下手,万一赔了也不责怪。

所以他们胆子都大了不少。

张震点头道,“直觉不错,这是清中期嘉庆朝的将军罐,虽说是民窑但八百块很值,你还收了什么,拿出来让我看看。”

猴子指着一只三寸多的杯子道,“还有这个,俺看着喜欢,就买了,就是价钱贵了点,那人死活要两千,磨叽半天一千五拿下,师傅您看看对吗?”

这只杯子色彩非常艳丽,在灯光下呈现出厚重沉稳的牛血红,让人看一眼就无法挪开视线。

张震拿起来仔细看了片刻,拍着猴子肩膀道,“以后我给你开小灶,多学学瓷器相关知识,你很有这方面天赋!”

猴子脸上露出兴奋之色,眉开眼笑地说道,“俺就喜欢瓷器,谢谢师傅了,这东西到底是不是郎窑红?”

房间里对古董了解最少的人就是郭晓仪,她好奇地问道,“张总什么是郎窑红?”

张震举着杯子对徒弟们道,“清代自康熙朝中期开始,就非常重视瓷器,因为这东西是除了丝绸、茶叶之外的最大出口产品,同时宫廷和民间也需求量极大,所以就专门派驻了官员督造瓷器,官名督陶官。

清代历史中有四大督陶官,第一位名叫臧应选,他那个时代的瓷器被称为臧窑,第二位是康熙末年任职的名叫郎廷极,他做督陶官任期内所造的瓷器被称为郎窑,其中这种红最难烧制,后人称之为郎红!”

猴子听得入迷,催促道,“师傅您再讲讲郎红的特点!”

张震把杯子放平让大家都能看清釉面,“你们看,郎窑红,是华夏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色彩绚丽,红艳鲜明,如初凝的牛血般鲜红,有“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的特征,是瓷器中的绝品。

你们记好了,真正的郎红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

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接近黑红色,这也是特点之一。

另外工匠在制作过程中,为了流釉不过底足,会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红制作独特技法,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

烧制郎红需要1300c以上的高温,还有一定的运气在里面,往往十不存一,所以更显珍贵。

这只杯子虽说个头小,但也算得上是宝贝了。”

张震还有句话没明说,这件东西要是放在十几二十年后,至少值大几百万,甚至上千万。

这是他拥有的第一件郎红,立刻十分郑重地收好了。

猴子算是立了一大功,直接奖励一万块。

高兴得他直跳脚。

众徒弟们羡慕的眼睛都红了。

老郭叔侄也惊叹于猴子的运气,和张震的豪爽,感觉跟他合作十分值。

张震再看剩下的东西,虽说都是真货,但以民俗小件居多,比刚才两件瓷器可差远了。

里面有两件玉器,还算是中上品但价值超不过那件垂蕤。

张震不用问就知道,这是石蛋收的,他最喜欢的就是玉器。

果真石蛋拿起玉器来献宝,张震夸奖了他几句,让他把精力放在翡翠上,等以后再研究古玉。

这时候大头从桌角边一个小袋子里拿出几枚银圆,递给张震,“师傅您看,我收到了这个!”

几个徒弟立刻笑了起来,“咱们来卖银圆啊,你倒好还收了这么多。”

大头一翻白眼,“一边玩去,俺让师傅看看,这东西不简单。”

张震看了一眼,拿起其中一枚币面上印着一位清代帝王头像的银圆道,“这东西你怎么看的?”

大头道,“俺一开始以为是臆造币,可一看是老东西,可师傅没讲过,笔记里也没有,俺就买了,东西不贵,才要一百,师傅这不是臆造币吧?”

张震哈哈笑道,“它确实不是臆造,而是清光绪初期,在四川造的卢比!”

大头懵了,惊讶道,“怎么清朝还造卢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