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 第91章 新思路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第91章 新思路

作者:黑夜码字大师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1:47:54

第91章 新思路

离开水面的阻力后,飞机的速度提升得非常快,当离开江面两边的山峰后,王建昆在驾驶舱内操作一番,把浮筒收起,然后飞机的加速度又变快了,短短的十多秒钟就达到了400多公里每小时。

待飞机高度达到600多米后,王建昆压了下机头,让它的爬升速度降下来,因为现在的云层高度很低,大概不到1500米,如果飞到云层之上,王建昆可能会迷失方向。

虽然飞机上安装有子午仪导航,但是它不是能够实时工作的,要每隔几分钟发射和接收数据,这期间就有可能跑出这片的安全试飞区。

目视着飞机即将到达试飞区边缘,王建昆偏转飞机让其盘旋上升,待飞到1300多米时就改平机身,让其平飞绕圈。

此时头顶上就是触手可及的云层,压迫感十足,所以王建昆不敢多抬头看,而是仔细的感受着气流流经机身的变化,并将其投射到脑海里记录下来。

这款飞机是理论计算的产物,之前的模型也就飞到500公里的时速,所以目前绕圈还是以500公里的时速飞的。

待熟悉了一段时间飞机操作后,王建昆准备测试更高的速度,随着油门的加大,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得越来越大,飞机速度也达到550,600,650,700,750,到800公里每小时的时候王建昆就不得不暂停加速,让飞机保持这个速度飞一会。

因为再超过这个速度转圈,飞机必须倾斜一个较大的角度,王建昆怕这样开会出危险,于是调转机头直线加速,因为是一个10公里左右边长的类正方形空域,所以加速到最高速960公里每小时,开了不到10秒就开始减速了。

待减速到800公里每小时就又掉头冲刺加速再减速,来来回回10多次后,王建昆测试出这款飞机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980公里每小时,比设计最大速度高了20公里每小时。

最大速度测试出来后就测试其油耗情况,于是改用巡航速度900公里每小时,让机身倾斜一些飞,因为他跟智子沟通后知道这个速度这个角度不会有风险,就是油耗可能会高一些。

测试了10分钟后王建昆就降低航速准备降落了,因为按照大致的测算,满油情况应该可以飞行2800公里,这个距离已经够王建昆后续的使用了。

其实对于王建昆来说,飞机是可以无限续航的,因为他只要耗费精力将飞机尾气中的碳氢元素再回收回来制造成燃油就可以了,只是那样做非常没必要,不过紧急情况还是可以用下的。

降落过程虽然惊险,但是王建昆也安全的完成了,就是可能下降速度没控制好,速度太快冲击力过大导致连接浮筒的连接杆有了裂纹。

于是下降完成后不得不把其修补起来,经过2个多小时的测试,这款飞机的数据已经全部收集完成了,王建昆让智子赶紧重新计算修改,将一些地方改进改进,看能否再次提高其性能。

在智子计算的时候王建昆来到山洞加热带来的肉包子,然后美美的吃了5个,小憩了半个小时。

然后起来按照智子修改后的图纸改造了这款Y-1,改造后的机翼后掠角增大了3度,翼展小了一些,翼面积也小了一些。

按照智子修改完后模拟计算的数据,其最大速度能达到1050公里每小时,不过载重量会减小500公斤。

不过这样也满足王建昆的需求,毕竟这款飞机就两个用途,一个是让他有一款亚音速飞机训练,第二个是作为去往太平洋小岛的交通工具。

因为之后的超音速战斗机肯定是不能在这测试的,得跑到人迹罕至的小岛上去才安全。

刚才飞机达到900公里就已经要倾斜飞了,到时候超音速战斗机试飞还没到超音速就冲出试飞区,肯定会引起大量人的注意。

所以在这地方建陆地机场的方案是行不通了,得到空间更大的地方去才行。

于是下午的时候王建昆就安心的试飞Y-1飞机,起降训练进行了5次,然后最高速也飞到了1050公里,方法是先盘旋到云层下边缘1400米的高度,然后俯冲加速,达到1050公里每小时后保持了几秒钟再赶紧减速调转方向。

在这片小小的区域里飞总感觉不尽兴,所以飞过最高速后就不再飞了,把注意力放在了熟悉起降操作上。

晚上回到了地下基地,王建昆收到了小舅的回复,然后赶紧用电台联系他,这次倒是很快接通了。

“舅舅,晚上好啊,根据地的事情怎么样啊?”

“目前政府军应该是没有能力进攻密支那了,所以防守压力小了很多,而且你第二批导弹和火箭弹马上就要到了,到了之后我们就更有把握了。”

“那就好,之前建议你找人去学习飞行的,找了多少人了啊?”

“目前按照基本的体能要求和平衡测试要求筛选出了15个人,有4个是中专毕业的,有6个是高中毕业的,有5个是初中毕业的,怎么样,够了吗?”

“嗯,初期是够了,不过就是不知道合格的能上飞机的有多少啊,还是要加大人数,那些最后判定不能上飞机的或者飞不了超音速的,可以转做地勤,毕竟地勤人员也是需要一定的知识水平的。”

“好,现在防守压力小了,对付明家军方面也有彭将军负责,我就多花些精力把这块抓起来,等新招募进来的那批人通过基本军事训练和忠诚度筛查后,我看就能多筛选出一些人出来了。”

“香港方向和南亚方向的华人还是可以多招募一些的,要想发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你们稳定下来后,除了军事方面,其他方面比如教育也要搞一搞了,毕竟今后的战争中高科技武器会越来越多,不要到时候没有足够的人手。”

“等扛过这一波,打下明家军的地盘后,就是我们巩固基础的时候,教师,医生,研究人员等我都开始在筛选人手了,今年这几个方面都会搭建起一定规模的团队。”

“有什么需要跟我说哈,大概下个月我就可以提供一款亚音速的训练飞机和一款能够超音速的战斗机,你看人手方面赶不赶得及。”“这么快?就算是马上去俱乐部培训,一个月时间就算每天都高强度训练也差不多才完成初级飞行小时数啊,你看先缓缓战斗机的事情,下个月先来一两架你说的亚音速飞机,或者直接用你说的亚音速飞机当战斗机。”

王建昆想了一下小舅的话,知道太确实太心急了,以为别人都和他一样因为有超能力,初级教练机才飞了20多个小时就敢飞亚音速飞机了。

于是想了下回复道:“嗯,是我太心急了,你们的主要对手缅甸政府军的战斗机应该没有超音速的,用亚音速飞机当战斗机差不多也够了,只要导弹和雷达先进也是可行的。”

“是啊,毕竟现在全球都没几款能够超音速飞行的,南亚几乎都找不到,所以用亚音速战斗机用一段时间完全够了,你能提供那么先进的小型雷达和单兵导弹,那么飞机雷达和空射导弹想必也没什么问题吧?”

“嗯,雷达和导弹肯定先进一大截,那我就先不急着超音速飞机的事情了,先给你们3架亚音速水上战斗机,再给3架水上初级教练机,也省了你们建设陆地机场,你赶紧去找找看有没有一片平缓的水域,长度最好达到3公里,宽度不能低于30米。”

“你还别说,这水上飞机还真是给我们量身定制,我们根据地朗道就有一个山间湖泊,长度在5公里左右,宽度在3公里左右,平均水深也有7米多,而且四周也是低矮的小山,水上飞机在那起降肯定没问题。”

“那可太好了,这样,我把建水上飞机场的一些图纸和设备要求发到香港,你让人接收回传到你那,如果一些设备不好买,及时跟我说,我从国内发过去,等过段时间我再发两套飞行模拟器过去,等你们选拔出来的初级飞行员在飞行俱乐部培训完后就用飞行模拟器训练,然后再用水上教练机练习下水面起降,到时侯让成绩最好的飞行员来飞这三架战斗机。”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我赶紧去找人把那片湖泊围起来,把雷达和移动通信基站还有电线铺设好,等你的图纸到了就优先开建。”

跟小舅沟通完后,王建昆调整了思路,决定先完善改进这款Y-1,把其从原先的运输机型往战斗机型改。

最大速度尽量提升到1100公里每小时,巡航速度提高到1000公里每小时,航程能够达到2200公里就可以了。

空出来的燃油载重用于加强战斗设备,比如雷达要加装对地对海扫描功能,对空扫描范围要加大到200公里,能够精确引导导弹攻击8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

机翼也要增加加强度,确保其能够挂载4枚中程导弹和4枚近距格斗弹,还有根据任务不同,还要有精确制导炸弹的挂点,左右能够各挂载一枚500公斤级的炸弹或者2枚250公斤级的炸弹。

这么一改,差不多是重新设计一款飞机了,把这些要求都给到智子,让其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前提下设计一款大小跟Y-1差不多的飞机。

周一的上午王建昆回了学校上课,此时已经是3月8号,航运船队差不多要增加运输船了,那批新学员已经培训了差不多1个多月了,据王永金和王兆伟两个船长反馈,现在已经可以独立驾驶和服务了,那么在离开国内去制造和测试战斗机前要把这两艘船交付了。

昨天晚上跟小舅聊完,给智子下达了新的战斗机要求后,王建昆决定去海上找个岛屿测试。

于是上课期间王建昆研究起了世界地图,首先排除的是大西洋和北冰洋区域,可选的地方大概就是东太平洋和印度洋了。

考虑到自己来回的方便性,王建昆当然是先选最近的。

从长江口出发,最近的深海无人岛屿就是冲绳附近的了,那地方被美军监控着,所以不能选。

然后往南就是弯弯这个大岛及其边上的岛屿,那些小岛离弯弯本岛太近,肯定会被岛上的雷达监控到,也不能选。

再往南就是菲律宾了,它是由大大小小几百个岛屿组成的国家,不过上面也有美国驻军,王建昆看了下那些小岛离大岛的距离都不是很远,到时候飞机飞上天空太容易被设在菲律宾的美军基地察觉到。

再往南就是印度尼西亚了,这也是一个千岛之国,这个国家的岛屿倒是挺适合的,其岛屿众多,无人岛屿更是特别多,而且有些岛屿之间距离还比较大,有的岛屿四周上百公里甚至基几百公里都是海。

王建昆查找一番后找了三个地方,一个是特尔纳特大岛和伯希尔大岛之间的深入太平洋的一个小岛,其西北方是上千公里的太平洋海域,之间没有岛屿,也不是主要航道,路过的船只应该很少,是个适合当做海上秘密基地的地方。

第二个就是多贝拉伊半岛西边的一个岛屿,其北方也是宽广的太平洋,不过从长江口出发,距离会远好多。

最后一个王建昆选的靠近南海最南端的一个地方,这里属于三个国家(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交界的地方,选择这里是因为今后从这里出发到小舅那最近,今后造好飞机直接从那运输过去最方便,往西南400多公里就是马六甲海峡,过了海峡离缅甸就不远了,到时候直接飞过马来西亚的领空也不是不可以。

预选的地点选好,王建昆开始考虑如何去的问题,首先到长江口这段肯定是只能坐船了。

出了长江口,有两个方案,快的就是造出Y-1运输机,运输一些很难收集到的金属到那三个地点中的一个然后再建造机场和飞机。

不过这样做有个弊端就是有可能被国内或者沿途的国家或者美军的军事基地发现,国内目前应该不会派飞机阻拦,因为已经离开领海上空了,而美军就说不定了,那是出了名的喜欢多管闲事,当时第一次出海收集铀元素就是遇到了美国海军佩里级驱逐舰来检查,幸亏当时处置得当,不然现在自己说不定怎么样了。

第二个方法是一直开船去,不过就是时间耗费特别大,毕竟有几千公里的海路,开船差不多要好几天,而且人还休息不好,毕竟不能带其他人去,全程一个人开船就不能24小时一直开了,得开一会休息一会。

王建昆计算了下,每天开18个小时,休息6个小时,全程都以30节的航速行驶,就算是到最近的一个地点,开过去预计也要7天,来回就是半个月了,还要在岛上制造飞机导弹和炸弹,还要测试这些东西,这样差不多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请这么长的假肯定要给老师和家里一个说法,另外远离大陆这么久,也没有办法联系家里,这不是一个好选择。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开飞机过去,至于被发现的问题,王建昆决定再多想想办法,看能否把美军忽悠走,或者被发现就假装坠机了,到时候在海上再重新制作出飞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