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读档失败的大鬼斩役物语 > 11区人民与舞台情结

读档失败的大鬼斩役物语 11区人民与舞台情结

作者:天河優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14:01

11区人民与舞台情结

——探秘acg真人舞台剧的兴起

爱玩网原创内容,作者熊猫命,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世界独一份

日本发达的acg(动画、漫画、游戏)产业不仅仅衍生出了广受世界各地外玩家喜爱的各式玩具、数不胜数的活动以及依附在这个产业之上的杂志以及各类专著,还有一种充满日本特色,但站在外国人的角度去看,又会多多少少感到有些莫名其妙的事物,那就是真人化的舞台剧。

有好事者专门在wiki百科里建立了一个条目,名叫“动画·漫画·游戏演剧化作品一览”,截至2015年6月,该条目总共收录了110余部作品,考虑到这些只限于作为商业剧进行了公演的剧目,因此实际存在的作品数量很可能远超这个数字。

最新一部此类舞台剧应该是在2015年5月2日至6日公演的《噗哟噗哟!onstage》,从名称就能看出来这出剧改编自世嘉公司的同名游戏,也是该系列首次改编成舞台剧。而另一款影响力远大于“噗哟噗哟”的知名游戏系列“生化危机”也在7月底宣布舞台化,预计2015年10月正式公演,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那么日本受众为什么会对acg舞台剧这种略显“奇葩”的形式情有独钟呢?

历久弥新的观剧传统

说到对舞台剧的热衷,就不得不提狂言、能剧、歌舞伎、人形净琉璃四大传统戏剧在日本社会的地位。

这些传统戏曲在日本的发展既不同于国内京剧、地方戏的一片凋敝,其地位也有别于在欧洲上流社会十分流行的歌剧,或是在美国以百老汇剧场为代表的现代音乐剧。老一辈观影者对其持之以恒的支持自不待言,同时它们也因为日本政府对传统文化的格外保护,而在文化界具有相当的社会地位。传统戏剧表演者同时也可能是电影、电视剧明星或是知名主持人、流行歌手,从而拥有年龄层跨度巨大的粉丝群。

其中十一代目市川海老藏就是一位典型的跨界名星。出生歌舞伎名门的他继承了代代相传的“名迹(称呼)”市川海老藏,除了在《劝进帐》等歌舞伎传统剧目中表现出色,颇受戏迷好评以外,还曾多次参演电影、电视剧。例如在2006年的《没有出口的海》中饰演主角并木浩二、2003年在大河剧《武藏musashi》饰演男主角宫本武藏等,属于日本的准一线艺人,也同时被视作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言人。

从日本各大媒体对2010年年底“市川海老藏暴行事件”连篇累牍的报道也能看出,这位艺人的影响力早已跳出了传统戏曲文化领域,成为一名受到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明星。

这种传统与流行的交融首先扩大了他们个人的影响力,其次这些人的个人魅力也为传统戏剧院带来了持续不断的关注度和人气。笔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几乎每天都会经过福冈市最大的舞台剧专用剧场“博多座”,凡到公演日门口人流如织,还有不少粉丝挤在剧场后门希望一度偶像的风采。其中既有风姿绰约的老妪,也不乏衣着靓丽时尚的年轻人。可以看做是传统戏剧、舞台剧及其表演者在日本社会地位的一个缩影。

从传统到现代

现代商业社会中,始终没有断绝过的“现场观看表演”习惯很自然而然地从传统戏剧延伸开来,除了像前文一样扩展到大众文化娱乐领域以外,各种现代戏剧也因此受益。再配合日本企业雄厚的财力以及纯熟的包装技巧,一个又一个代表着高端品位的剧团品牌就此诞生,例如关注日本演剧界的玩家一定听说过的宝冢剧团、imagine-musical等等。

随之而来的便是演出市场的拓展问题。传统戏曲门槛太高,没有金刚钻揽不了这瓷器活;经典舞台剧目几乎年年都在演,比如《歌剧院魅影》、《悲惨世界》等等,已经很难再弄出新意;纯原创的剧本能不能火则全凭运气,对主办方来说风险太大,也缺乏营销亮点;日本发达的产业尽管提供了不少可供改编的题材,但由于作品的受众年龄往往偏大,在消费上更趋于理性,有可能导致“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发生。

于是近乎无穷无尽的acg资源以及这背后消费力惊人的年轻消费者便进入了众多舞台剧厂商的视野。

名为acg舞台剧的捷径

首先比起原创剧目,acg改编作品的好处多多。

世界观、基本故事架构、人物设定,甚至连服装、主要台词都是现成的,这样就省去了剧本创作过程中的很多麻烦。哪怕是配有插图的小说,在改编时还是需要想象主人公的外貌、穿着或是肢体动态,而acg作品连服装配色都不必细想。

其次,庞大的受众群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大优势。要知道现场戏剧基本都需要靠出售剧本、演员签名照等周边商品才能盈利,公演的门票收入对大多数剧团来说只占总收入的很小一部分。而acg剧目不仅能基本保证公演的上座率,可以销售的周边种类也因题材的特殊性而大幅增加。与演出本身相关的产品自不必说,与原作相关的周边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摆在公演现场售卖,这无疑能够大大提高公演的利润。

比较出人意料的是,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就连经纪公司也十分乐于让旗下艺人,特别是新人接受acg舞台剧的演出项目,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类舞台剧的设定十分清晰明白,往往不需要演员具备很高超的表演技巧就能在相对固定的粉丝群面前混个脸熟,哪怕被喝了倒彩也不至于造成太大影响,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宝贵的“练兵场”。不少演员就是靠着在acg舞台剧里锻炼出来的临场感以及表演经验,成功晋升为知名电视台的签约艺人。

另一方面,能够借舞台剧这种传统意义上比较高大上的形式扩大影响,对acg作品的原作者以及出版发行机构来说,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更何况这背后还有不小的利润前景。特别是在近年日本国内的个人消费因为各种原因持续疲软的大背景下,演出主办方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挖掘新兴市场,尚未得到彻底开发的acg舞台剧产业便成为首要目标之一。

原作粉丝能够一偿在现实生活中目睹某个2次元角色的夙愿,剧团及演职人员有了更多的片约,主办方获得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原作者也找到了在销售原著以及周边产品以外的新获利途径,而这一切好处都依托于日本民众的观剧习惯以及良好的剧场基础设施,成本和风险都得到了有效控制,显然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盈利“捷径”。

acg舞台剧现状

根据长年关注日本“2.5次元”风潮动向的资深记者高浩美观察,acg舞台剧在2014年已经迎来一大“拐点”,开始了从小范围的“奇技淫巧”向大众文化组成部分的转变,2015年更在她看来将“开启acg舞台剧的新时代”。

首先是2.5次元音乐剧协会这一民间组织于2014年3月在东京成立,acg舞台剧终于有了正式的管理单位。其次由于主办方的出资力度不断加大,“2.5次元”这一原创概念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上。与舞台剧的利润密切相关的周边商品销售额也在《冰雪奇缘》以及《妖怪手表》两大怪物级ip的带动下持续增长,就连往日无人问津的深夜剧周边也开始被不少成年观众所亲睐。更重要的是acg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主流社会”的接纳。比如著名的西武百货店以及丰田汽车在2014年都不约而同地将哆啦a梦选作代言形象,前面提到过的《妖怪手表》更是登上了“日本春晚”红白歌唱大会的舞台。现在走进任何一家便利店,第一眼看到的往往是各种acg周边产品。

如果说高浩美个人的观察并不那么可信,那么2.5次元音乐剧协会的官方统计或许更有说服力一些。作为日本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acg舞台剧特别是在近几年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甚至受到海外观众的喜爱,这实在是非常难得。演出规模的扩大最显而易见,剧目从2011年的不到30种增加到2013年的超过60种,观看人数从2011年的不到60万人猛增至160万人,这显然是原作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与舞台剧的积极发展相互配合达成的增幅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和日本的acg品牌普遍具有国际性影响力一样,受近几年日元大幅贬值的诱惑蜂拥至日本的观光客中,各类acg粉丝虽然比例不高,但足以让日本的2.5次元舞台剧从业人员注意到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例如从2015年3月开始摇身一变成为2.5d专用剧场的举行的各场演出中,就专门为方便海外观众理解而设置了英文字幕的显示屏。

acg舞台剧国际化的另一个表现是积极“走出去”,2015年1月在上海举行的音乐剧《美少女战士:小小兔登场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三天之内共吸引超过5000名观众到场,另一部知名ip《网球王子》的音乐剧也计划在2015年内登陆中国内地。类似《火影忍者》这样闻名世界作品的舞台剧,更是打算在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巡回演出。

介于“2”与“3”之间

想必稍微关注acg相关新闻的读者一定会发现,近年来此类2.5d音乐舞台剧的新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视野里,这十分符合该产业最近一段时间的发展轨迹,跟随acg市场的持续增长,作为周边产品链的一环获得了充足的增长动力。

但另一方面,acg原作粉丝中打从心底里厌恶这种表现形式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布景、装扮、演技、音乐质量,每一个元素都可能成为巨大的槽点。acg舞台剧的题材既为剧本创作提供了便利,反过来也增加了在现实生活中还原各种奇幻场景的难度。但还是有一个又一个的团体在市场潜力的感召下前赴后继。

其实类似活动迪士尼很早就进行了实践,以迪士尼乐园为依托举办大型的音乐剧演出,其质量和体量都不是日本这些acg舞台剧能够比拟的。只能说日本人又一次在这方面发扬了“螺蛳壳里做道场”的优良传统,生生在2d与3d的世界之间挤出了一片商业天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