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读档失败的大鬼斩役物语 > 为了你将来可以不那么辛苦

为了你将来可以不那么辛苦

文/名字里都有个狐

跟我一起加班到晚上八点的同事在电梯里边疲倦的揉着眉心边跟我讲他女儿的事情。他的女儿三岁了,一次发脾气说,你不就是想赚钱吗?你不要上班了,每天带我出去一趟,总会捡到一分钱的。你不把它交给警察叔叔,不就有钱了吗?这样你还能陪我玩。

接下来,他又讲了另外一件事,买房子的时候,钱不趁手,车位没有买。现在租着小区里的临时车位,刮风下雨都挺心疼爱车,有时候还会被人用钥匙划伤,或者被来往的摩托车、其他各种车刮伤,很头疼。现在住的小区已经没有车位出售了,他在家里讲了想在附近其他小区想办法买个车位,如果买不到,就想办法再买一套房子的事情。

他的女儿插嘴说,爸爸,你要什么样的车位?我用乐高给你搭一个。听着女儿童趣十足的话,他笑着说,要一个很大很大的车位,要能放得下车的。女儿说,那你再给我买一份乐高积木,我就可以搭一个很大很大的了。

女儿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笑了很久,之后却是长长的无奈。女儿还小,不知道人生的艰难,才会说出这样幼稚可爱的话语,但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事情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另外一个同事,儿子五岁了,每天都会醒很早,跟她一起吃早饭,帮她拿拖鞋,送她到门口,问,妈妈什么时候下班?她通常会报一个时间。到那个时间,儿子就一遍遍朝门口张望,等着她回家。有一次临时需要加班到很晚,回去看见儿子已经睡着了,衣服却还没脱。她生气的问保姆阿姨,为什么没给孩子洗澡脱衣服?阿姨说,他坚信睡觉前你一定会回来,就硬撑着不肯睡,困的撑不住了才睡着。不想惊醒他,才没脱衣服,怕一醒就又不肯睡觉,一定要等妈妈回来。

同事听着心里一酸,第二天跟儿子说,让他下次早点睡觉不必等妈妈。儿子很委屈的嘟囔,反正也等不到,不如早点起床,送妈妈上班。她这才明白,为什么小家伙早上根本不用叫,很早就自己爬起来了。

两个同事,结婚前活的都很潇洒,工作不开心或者压力太大,会辞职一段时间调整。自从结婚后,特别是生完小孩,基本上就在一到两家单位稳定下来了。顶多就是年假的时候多休一段时间,带着家人和孩子出去玩一趟。

两个同事都曾经想过,夫妻俩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在家全职带小孩,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想法。虽然到了三十多岁的年龄,一般都会做到中层,工资已不算低,一个人上班足够一家人的开销,不过是少花点罢了。然而却还是坚持两个人赚钱,共同养家。

主要考虑这么几点:一是害怕不上班与社会脱节,夫妻之间逐渐没有共同话题;二是上海生活成本实在高,心疼一个人赚钱养家,生活压力会比较大;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没有孩子,夫妻俩的生活或许可以“省着点花”,但有了孩子,却怎么都不肯在孩子身上省。

举个例子来说,现在养孩子,都讲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很多孩子五岁之后,就开始旅游了。一开始是国内游,年龄大点就出国游。我很多同事的小孩,**岁就已经游遍欧洲十多个国家了。先不说学习成绩怎样,起码英语都讲的好,性格也大方。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工作在同一个公司,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每年出去两趟,自己的孩子只能在家里过寒暑假,想想都会很辛酸。

这些不是攀比,这只是父母的心。或许有的人会说,牺牲了平时陪孩子的时间,是多少个出国游都比不上的。不能随叫随到陪孩子玩,不能每天陪着孩子一起入睡,同事心里会有遗憾吗?当然会有,但这个遗憾,相对孩子的未来来说,只是小事情。

我曾经听说过另外一个朋友的故事。年轻的时候发誓,此生只嫁自己爱的人,将来有了小孩,绝不逼迫孩子上各种培训班。结婚之后经济拮据,很多年都喘不过气来。孩子大一点,每年寒暑假挤公交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一天起码上两到三个培训班。有的培训班离家特别远,单程公交就得两个小时,来回一趟汗流浃背,恨不得直接瘫在床上不肯起床,却还是坚持给孩子煮饭,做家务,非常辛苦。

再问她的时候,她说,父母没有大本事,没办法给孩子一个非常好的未来,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让孩子掌握更多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技能,这样才能在成年以后少走些弯路。

听起来是不是很残酷?是不是觉得没有必要?是不是认为孩子很可怜?最可怜的是父母心。这些父母,并不奢望孩子能出人头地,成龙成凤,唯一的希望,不过是将来能够在这个险恶的社会多一些生存的资本,能够成为一个不那么辛苦的普通人。

儿童时期三观还没建立,他们自己并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也根本不知道兴趣在哪里。这时候,父母唯一能做的选择,就是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孩子,让孩子多接触些新的知识,引导他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即使,努力了一段时间,他还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没关系,他还年轻,还可以试。即使直到最后,他还是什么爱好都没有,起码会凭着某一项技能比如说弹琴或画画,交到一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而不那么孤单。即使,将来他长大了,不屑于我们今天为他所做的一切,也总比他责怪我们什么都没为他做要好。即使,他将来选择了一条极为艰难的道路,那也是长大以后的事情,我们只能祝福,而不能干涉,更不能因为他有可能更为艰难而不作为。

这其实,跟让孩子读好一点的大学,将来不必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不必为了生存苟延残喘,能有自己的时间发展爱好是一样的心理。

孟母择邻,不过是拳拳父母心。做人父母,哪儿有那么容易。

贱少爷还在哺乳期,我就上班了。很累,白天上班恨不得连轴转八个小时,经常还得加班,晚上回家还要哄睡。小孩子夜里睡不好,总是会惊醒,于是我也得跟着醒来很多次。经常白天很困,晚上被吵醒之后,总是忍不住想发脾气。想着他什么都不懂,而且现在的生活是我自己选择的,就又忍了下去。

无数次在即将奔溃的边缘,跟自己说,不上班了,在家里专心带小孩,等他上幼儿园了再上班也不迟。虽然这样说,但每天还是兢兢业业的工作着,并没有想真的辞职。即使经常跟丈夫抱怨工作辛苦,他脱口而出,不要工作,我赚的钱够养一家人,还是不肯辞职,还是坚持工作。

不是因为辞职之后,经济就续不上。而是担心万一孩子需要花一笔大钱的时候,我的存款跟不上。他现在还小,每日的开销不过是奶粉、辅食、尿不湿和衣服水果等,但他迟早会长大,他需要有好的教育,需要有开阔的眼界,需要有一两项不伤大雅的技能傍身。从长远来说,他还需要有自己的房子车子孩子,这些我都得替他打算。

郑板桥先生若还在世,会用大白话劝诫我“儿孙不如我,要钱做什么;儿孙强过我,要钱做什么”,这点我完全赞同,我的能力亦有限,无法帮助他未来的所有。而我对他所有的帮助,也不过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个不那么辛苦的普通人。我唯一不希望的是,有一天他需要帮助的,仅仅是钱,而我却无能为力。

我不希望有一天需要用金钱来考验亲情,这将比世间任何其他的考验都更加残酷。

或许有人会不屑的说,这是在培养孩子啃老。可是这人世间如此险恶,我真怕他一个人打拼会太吃力。在这个世界上,通常父母的终点是孩子的起点,我在哪个城市定居,我的孩子将来很大程度上就会在哪个城市长大;我的眼界能看多远,我的孩子将来就更有可能走多远。

我不富裕,且已经接近而立之年,这辈子很大程度上(或者说基本上)无法让贱少爷成为一个富二代;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过着最普通的生活。我唯一希望的是,他最好别成为穷二代。我和我的同事们,以及天下大多数的父母们,存的不过是一个心思:自己辛苦一点没关系,但愿他现在和将来,不那么辛苦。

或许有的人会说,穷人家里也会出金凤凰,孩子穷养更好。这是概率问题,是悖论,我相信真的存在,也很佩服这些人,却不愿意我的孩子亲自体会其中的艰辛。

说到底,这一切的根源不过是钱。用我同事三岁女儿的话说,你不就是想赚钱吗?一般来说,能说出这种话的人,要么太年轻,不知道钱的重要性;要么真的太有钱。我的同事们,很多在这个城市已经混到了“中产阶级”,家里有两套房很正常,普遍都请阿姨做家务照顾孩子,却还是不敢轻易放弃工作。因为无论怎样,总还是觉得钱不够花。

年轻的时候,我们这样说,不就是钱么!现在知道,钱不能决定生活品质,没有钱却直接体现生活品质。没钱精神上却很富裕,这是自欺欺人的童话,在现实社会,没有钱的人,买几本书都还要犹豫,精神生活富裕不到哪里去。而每天都在为吃什么而操心的人,人生已经沉重到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人生这么沉重的命题。

我的同事们,努力工作买房买车,也不过是为了给家人筑一个更坚强的窝。努力存钱,也不过是为了家人有需要的时候能立刻拿出来解燃眉之急。我们所做的所有努力,不过是为了让家庭的抗击打能力更强一点,能让家人生活的更有安全感一些。我们只是普通人,才因此钱多点和少点差别就更加明显。而对我们的下一代来说,我们今天所有的辛苦,也不过是为了他们能不那么辛苦。

至于错过的孩子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尽量抽出最多的时间陪伴,我们尽量共情,他们迟早会长大,他们迟早会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