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读档失败的大鬼斩役物语 > 真人版

读档失败的大鬼斩役物语 真人版

作者:天河優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14:01

真人版

来源腾讯动漫·世界风专题

《甄嬛传》的热播让一般大众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原着——网络同名小说。时至今日,小说改编影视剧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且不说四大名着被拽出来早翻新晚再拍,金庸和古龙两位大师的武侠小说更是各路导演和新人刷名誉值的利器——不管效果咋样,只要抱住这些作品的大腿,首先就能赚足眼球。

这样看来,“小说改编”不仅能为人民所接受,范围也从传统作品扩大到了网络热门。与此相比,“漫画改编”的影视剧却似乎显得“说不出口”;因为在没有影视动画分级制度的大陆,漫画似乎总是摆脱不了“给小孩子看的”这样的印象。加上近年好男儿版《网球王子》、《一起来看雷星雨》、《灵珠》…等剧实在是不争气,让漫迷们越发觉得没有面子。

事实果真如此吗?有哪些经典影视剧是出自漫画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由于数量庞大风格各异,“漫画改编影视剧系列讨论”我们将分三个专题进行陈述。本期让我们先看看家门口——中国的漫改影视剧。

出乎意料的开始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漫画改编影视剧应该是个挺新潮的玩意,所以怎么着也应该是港台走在前头。君不见红遍大江南北的《流星花园》和f4?

还真不是,这事真是大陆先干的。第一部漫画改编的电影和新中国一年诞生,它就是1949年上映的《三毛流浪记》。

《三毛流浪记》:一个时代的印记

说起张乐平创作的《三毛》系列漫画,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对于很多70后和80后的朋友来说,三毛和小萝卜头简直是童年时“苦不苦”系列教育的两大楷模人物,和小兵张嘎、潘冬子、赖宁一起成为少儿教育“五大天王”。

三毛诞生于1935年,抗战胜利之后又在上海的《大公报》上连载,影响甚广。而这部由漫画改编的影片是赵明、严恭两位导演的**作,作品于1948年开拍。在解放前拍解放后该拍的电影,那难度可想而知了;经历了“停拍——雪藏——解放后继续”的艰辛过程后,影片最终于1949年12月公映,引起极大轰动。20世纪80年代,该部电影还参加了欧洲的一系列展映,堪称生命力旺盛,十分经典。

前人栽树,后人就跟着种。《三毛》成了影视剧改编的热门,此后分别于1958年、1980年两度再次被改编成电影;1996、1999年两度被改编成电视剧;2006年被央视改编成动画;2012年被搬上舞台改变成音乐剧。可以说,《三毛》是漫画旺盛生命力和丰富表现形式的成功范例,大陆的漫改电影有着一个辉煌的开始。

可惜却没有一个辉煌的继续。

香港人开启漫改新纪元

三毛之后,再无三毛。由于一些众所周知和众皆不知的原因,大陆的漫改电影在三毛之后沉寂了好一段,漫画改编影视剧也没有做为一种成功的模式被延续下来。等到漫画改编电影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了,这一次出手的是香港人。

1962年,出生于天津、后移居香港的王泽开始连载《老夫子》。这部描写市井小民生活百态的漫画出の版后迅速走红,并从此成为电影界百拍不厌的题材。自1965年始,《老夫子》曾经屡次被改编成真人电影搬上荧幕;直到2005年,罗家英和汤宝如还主演了《无敌老夫子新传之少林侦探社》,这已经是老夫子第8次被拍成真人电影搬上大屏幕了。一部漫画能穿越时间的长河展现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这是漫画的奇迹,也是电影的奇迹。

新的尝试——日漫港漫轮番上映

之后,在49版《三毛流浪记》去欧洲参加戛纳电影节、曼海姆电影节…等巡展的同时,香港电影又在尝试着种种新的可能,他们在1988年又迈出了全新的第一步。

1988年,日本东宝东和与香港嘉禾共同合作拍摄了电影《孔雀王》。《孔雀王》的原着漫画于1985年至1989年在《周刊youngjump》上连载,以孔雀出生的秘密为主轴,以全世界的神话为动机,是一部气势磅礴的、有宗教背景的故事。至于为何选择这样一部宗教气息浓厚、文化差异也很明显的作品进行电影化的尝试,我们不得而知。虽然影片算不上大获成功,却开启香港“由日漫改编电影”的新思路。

此后,漫画改编的电影屡屡现身大屏幕。1990年的《红场飞龙》(改编自日漫《哭泣杀神》)、1991年由徐克导演的《财叔之横扫千军》(改编自港漫《财叔》)、1992年的《力王》(改编自日漫《力王》,电影是限制级,好孩子不要看)…均由漫画改编,可谓每年都有新花样。1993年,由王晶执导、成龙和王祖贤主演的电影《城市猎人》登场了。比起前面的不断尝试和摸索,这部作品在票房上大获成功,成为当年的“香港十大卖座电影”之一。可惜的是王晶虽取得集英社版权,影片的的剧本却是“仅披其壳、剧情另编”,让很多原着党引为憾事。值得一提的是《城市猎人》也被屡次真人化,最近一次开拍正是2013年,主演是林志颖和马苏。是雷还是经典?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古惑仔》——开启黑帮电影的时代

从上面的改编我们可以看到,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不管是日漫改编还是港漫的本土改编,香港的漫改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打。直到后来1998年徐进良拍摄的《风云之雄霸天下》(原着马荣成的《风云》)增加了大量的特效,还是离不开一个“打”字。打来打去的电影培养着喜欢看打来打去的观众,只需要一个新的爆点,他们就可以缔造另一段传奇。这个传奇的名字叫做《古惑仔》。

《古惑仔》于1992年开始连载,主编牛佬,主笔伦裕国。故事围绕着香港三合会,讲述了陈浩南及其基友**人生的起起落落。漫画于1996年被改编成了电影——《古惑仔之人在江湖》。这部电影在当年可谓是大红大紫,一方面开启了**电影的拍摄风潮,仿佛不来两部黑帮电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电影公司;另一方面又因为英雄化黑帮人物而饱受争议。但是,没有争议哪来的名气?在这样口水、鲜花和跟风拍摄的交织中,《古惑仔》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续集,就连剧中其他人物的一生也成为了题材被接连拍摄——《猛龙过江》、《只手遮天》、《战无不胜》、《龙争虎斗》、《胜者为王》、《山鸡的故事》、《洪兴十三妹》…一排望去真是气势如虹。

《古惑仔》走红的时候小编还在上小学。记得一日,班中一个男生跑来求一张q版图拿去纹身(好孩子不要学);问:画什么?答曰:陈浩南。接着该名男生一脸神往的开始给我普及江湖义气和兄弟情……在小编所在的三线城市,当年《古惑仔》在小学生中都能有如此影响力,走红的盛况可见一斑。

可以说,《古惑仔》正是香港漫改电影的巅峰。

从起步到井喷——台湾偶像剧

如果说香港的漫改电影可以写一本书,台湾人的书则抒写了完全不同的一条道路——台湾偶像剧。

台湾在漫改影视剧方面起步较晚,公认的首部偶像剧是2000年7月1日播出的《麻辣鲜师》。《麻辣鲜师》的内容和剧名都借鉴了日本着名漫画《麻辣教师gto》,但因为不是完全改编所以版权低空飞过,打了一记擦边球。不过掀起偶像剧狂潮的并不是《麻辣鲜师》,而是2001年4月开播的《流星花园》。

《流星花园》——开启偶像剧时代

《流星花园》,原名《花样男子》,原着神尾叶子,又一部大佬集英社旗下的作品。故事内容亚洲人都知道,讲述了草根女和富二代之间纠结了37卷连载了12年的爱情马拉松。漫画在1994年动画化,1995年获得了第41回小学馆少女部漫画赏,当时就相当有名气。可是由于早期画风实在称不上美型,在少女漫画中就更称不上美型,没有戳中中国人民的萌点。这一切在2001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01年,《流星花园》的播出的轰动程度重现了1998年《还珠格格》的盛况。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时间所有小学中学门口的小摊贩们都找到了新的发财道路,f4和杉菜的各种“周边”产品像雪片一样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连大陆被下了禁播令都无法阻挡该剧走红的脚步——盗版碟片再次向广电表示:你们太弱小。

台版《流星花园》的走红,不仅捧红了一票明星,掀开了各国争相翻拍《流星花园》的序幕,也固定了台湾偶像剧的剧种形式。而成就这种形式的漫画改编,也变成了一种“能改则改”的传统,导致台湾虽然漫改的起步较晚,但是数量惊人;适合改的上,不适合改的创造条件也要上——《贫穷贵公子》、《丑女大翻身》、《橘子酱男孩》、《蜜桃女孩》、《烈爱伤痕》、《偷偷爱上你》、《战神》……简直堪称改编到天长地久。

什么样的题材更容易拍

看完港台的情况,我们再来看看中国漫改影视剧的发祥地——大陆。

大陆漫改影视剧——好坏参半的摸索

大陆的漫改影视剧近年主要以偶像剧的形式呈现。其实凭良心说,大陆的漫改影视剧质量确实是有好有坏的,比如2002大陆山寨《流星花园》拍摄的《红苹果乐园》就无法直视(虽然没有原着,但是山寨痕迹过于明显,姑且算吧),而同年由台湾导演徐进良执导、两岸三地明星共同出演的《风云》(这部确实是大陆制片的)就长红不衰,跟前一部完全不是一个水平层面的。主演何润东那段着名的“喜当爹”场面至今仍被不少网友用作论坛签名和qq表情。

紧接着,改编自朱德庸老师《涩女郎》的电视剧《粉红女郎》也在2003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总觉得大陆人民把技能点都加在改编四格漫画上了)。结婚狂、万人迷、男人婆、天真妹等四个女人截然不同的形象也成为了观众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陈好更是凭借此剧一炮而红。

但是近年的大陆漫改电视剧整体上还是渣作多于良作、噱头大于质量的。有版权的好男儿版《网球王子》尚且拍成一个方言满天飞、剧情猎奇的偶像剧,就更别提挂羊头卖狗肉的《一起来看流星雨》和《灵珠》之流了。

不过虽然大陆的现状和港台相比有差距,不可否认的是,漫改影视剧无疑为漫画创作开了个好头。如果这种形式能加以固定,想必对努力奋斗的诸多大陆漫画家也是很好的激励吧!

什么样的影视剧更容易拍

专题进行到这里,我们对中国的漫改影视剧可以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实综合来看,漫改影视剧的内容非常宽泛,成功例子也很多,对于前进中的中国漫画产业来说,不失为今后的发展趋势之一。那么,在中国,什么样的漫画适合改编成真人剧呢?什么样的作品改编后会走红呢?小编归纳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点:

一、原着不能太有名。拍名着一向不是人能干得事,要经得起骂。比如《红楼梦》,新版挑来挑去选来选去,钱没少花,还是被喷了个狗血淋头。漫画就更麻烦,因为漫画的形象已经固定下来了。过于有名的原着拥有庞大而固定的粉丝群(比如《海贼王》),一千个观众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真拍的话你选谁来演路飞?王宝强?挑演员阶段就会被口水淹死,激怒原着粉,很难取得好的口碑。

二、人物不能太美型。如果漫画作者愿意,漫画人物的漂亮程度肯定是可以完爆真人的。加上不少漫画家喜欢塑造“传说级”美女帅哥,挑哪个真人来演都难以让人满意。在这样的情况下,画风比较朴实或比较写实的漫画改编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三、特效和大场面不宜过多。虽然俺们现在有电脑特技了,但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还是以《海贼王》为例,拍《顶上对决》篇得烧多少钱啊!?考虑到可能的风险、收益情况和成本,特效太多、大招太多的漫画真的是不宜被改成真人剧的。

四、世界观相对温和。这也是很多校园恋爱类的漫画容易被改编的原因。真人剧的面相对象还是普通大众,如果压根就不想扩大观众群,那就没有改拍的必要。既然面相人群是普通大众,就需要有能让普通大众也接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流星花园》当年如此风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草根杉菜和富二代道明寺真挚的爱情感动了观众。高于现实(富二代们光怪陆离的生活)又不脱离现实(失恋和相恋的交织和纠结),正是成功的漫改影视剧的核心所在。

结语

中国漫改影视剧的数量之巨、种类之多、生命力之旺盛可能出乎很多观众的意料。不管真人化的拍摄效果如何,不可否认的,漫改影视剧都是将漫画推向主流大众的一个有力形式。下期我们将探讨漫改影视剧在海外的情况,敬请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