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读档失败的大鬼斩役物语 > 解读《兵乓》

读档失败的大鬼斩役物语 解读《兵乓》

作者:天河優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14:01

解读《兵乓》

来源腾讯动漫·世界风专题

导语逆流而上

无论任何事物,如果陷入了一种“固定模式”的怪圈,必定会激起反抗的浪潮。

六十年代,在东映的艺术家正用全动画孜孜耕耘之时,手冢治虫用“劣质”的低枚数动画开创了tv动画的体系;七十年代,低幼萝卜片盛行之时,富野由悠季用近乎神经质的厚重故事唤醒了高年龄层人群对动画的热情;等到八十年代,动画工作室studioz5用高质的作画回击ova的粗制滥造;而九十年代,gainax用eva斩断了平成初期的复古风潮……

而今年,又一部与当今的主流风格有着巨大反差的动画从天而降,让动画爱好者们目瞪口呆,疯狂点赞。这部名为《乒乓》的动画为何会有这么大的魔力?让我们从《乒乓》的动画导演汤浅政明说起。

《乒乓》为何物?

《乒乓》是松本大洋1996年-1997年间在周刊bigicspirits上连载的漫画,单行本发售共5卷。作品推出后不仅受到漫画爱好者的好评,也在一部分社会人中得到极高的评价,以至于受到了电影圈的关注,连载结束五年后改编成了真人电影。

《乒乓》是一部经典漫画,曾改编真人电影

《乒乓》的这次动画化,是作品时隔12年再次以“映像”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至于监督,正是以构筑富有个性的“扭曲的幻想式世界”而被熟知的汤浅政明。

这部漫画展现了漫画家松本大洋一贯个性——充满艺术气息的作画风格,用各种奇异的透视来构筑写实世界,又用“速写式”的抖动线条来对角色进行表现。如果交给普通导演来做,很可能无法还原这些妙趣横生的细节。所以,导演和原作者的相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乒乓》是写实的作品,却不能像《攻壳机动队:无罪》那样通过“精准的计算”去写实;《乒乓》有夸张的部分,却不能像《天元突破》一般用狂放而暴力的线条和色彩去一味夸张。如何在充满限制的环境中,将原作所呈现的世界观更好地表现出来,这是一个难题。

那业界有没有对此轻车熟路的导演?在“用奇异的透视构筑世界”这一点上,大概没人比汤浅政明更合适了。而长期与汤浅政明搭档的“汤浅御用人设师”伊东伸高,也是擅长写实风格的动画人。由这两人一起塑造《乒乓》的世界,是再合适不过了。

超现实天才蜕变史

光以“扭曲的幻想式世界”来对汤浅政明的风格做说明,多少显得有些苍白。他创造的世界,绝非无根据的幻想,也非电影般的真实,而是在二者之间、略显奇妙的画面空间。然而在这个“超现实幻想王国”的背后,却注入了来自另外一位业界天才的血液。而与他的合作,成为了汤浅政明从“搞笑动画人”到“超现实主义的天才”蜕变的转折点。

☆站在真实系浪潮的末尾

汤浅政明学生时代受到当时的明星动画人——中村孝的影响后进入业界。在一年多的动画经历后,他就开始着手原画工作。

刚从事原画工作的汤浅政明并不像许多天才动画人那样,一开始就凸显出自己的风格。相比于天才的绝对自信,汤浅似乎更多是抱着一种劣等感在工作。举个例子,汤浅在《樱桃小丸子》和《蜡笔小新》中担当的工作,受到当时观众的一致好评时,他才突然意识到“说不定我水平也不算很差”。在这之前,汤浅却因为工作“赚钱少,耗身体”的原因差点儿放弃动画之路。

80年代末,真实系浪潮席卷整个动画业界。超级动画人宇都宫理在押井守监督的《祖先大人万万岁》中,破天荒地使用了全原画的手法,不动声色地为“真实系动画”的进化铺平了道路。90年代初,复古风潮突然兴起,低龄化、漫画化的动画成为主流。但这并不妨碍立体化和写实化进程的悄然推进:大平晋也的《古董屋》,桥本晋治的《四叠半漂流记》,给予了业界人极大的冲击;三大神,押井守设计稿体系的核心人物今敏,也在此时崭露头角。而这个时候的汤浅政明,正从《蜡笔小新》这种容易动起来的“轮廓动画”中,摸索着属于自己的风格。

☆动画人的才能与艺术家的才能

在有限的tv动画中,汤浅学习和使用的是“有限”的动画方式。《小丸子》这类作品,更多的是纸片一般的运动,无论如何也无法跟“写实”沾上边。

汤浅在92年小丸子剧场版实践的我流风格,可以注意到空间和色彩非常独特

不知道是不是感觉到了“搞笑漫画”式表现的极限,汤浅政明在1992年的《樱桃小丸子剧场版我喜欢的歌》中开始尝试富有实验性质的演出和作画方式。在这部日常叙事和歌曲mv穿插的作品中,他独立完成了《买物ブギー》和《1969年のドラッグ?レース》两部mv的作画和演出工作。短片中,汤浅政明用迷幻(psychedelic)色彩搭配出了一个与正片风格有极大反差的世界,并通过物体的抽象化、混合色彩的变化、不稳定的抖动线条、扭曲的背景空间给予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而夸张的角色运动,也正好迎合了短片的演出风格和色彩设计。这种实验色彩浓重的做法,与其说展现的是一个动画人或者导演的才能,不如说汤浅的身上有一种气质——奇想的气质,艺术的气质。

☆真实系爆发契机

汤浅政明的才能得到挖掘,要归功于一位名叫大平晋也的人。虽然他比汤浅小一岁,但早早就被贴上了“天才原画师”的标签。进入业界的大平晋也最早也画过很多像《天元突破》一样的东西,但在模仿的过程中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并转变了写实风格的动画人。

汤浅政明和大平晋也的邂逅,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浪漫,甚至显得有些仓促。某天,从未谋面的大平晋也突然来电,邀请他参加《the八犬传新章》的制作。负责真实系ova动画的强力动画人,竟然给做《蜡笔小新》的自己打电话?面对千载难逢的机会,汤浅最终决定接下这份工作。

为了尽快融入工作环境,他找出大平晋也的《古董屋》进行鉴赏。这部作品刷新了他的世界观。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完全未知的世界:那是和吉卜力完全不同的、用污浊的线条勾勒出的真实,这种异样的实感,足以震撼任何动画人。

“如果要做写实作品,我就想要做这样的”——看完作品后,汤浅政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在拥有漫画式的夸张演技后,他选择去开辟一条更加鲜活、更加重厚的道路。

☆天才的领域

加入制作阵后,汤浅政明才发现这份工作并不简单。大平画分镜的个人风格非常突出,而且有详细的演出指示。汤浅发现,动画原来的人设根本无法表现出大平想要的效果。身为作画监督的他,顿时有了苦战的预感。

雪上加霜的是,当时的制作公司也表现出对“做小丸子的汤浅”的不信任。来自于“搞笑动画”的自卑感,使得他身上的包袱愈加沉重。由于对作品风格不适应,汤浅只得将自己的工作分担给大平晋也和桥本晋治二人。即便如此,工作的进度仍然极其缓慢。

不过,这缓慢的工作过程反而成了汤浅政明一生最宝贵的经验。他一边承受着巨大压力,一边尝试去融入大平晋也的独特世界。那些看似妖魔鬼怪的角色,却在奇怪的镜头空间中,以变形的运动方式,每时每刻传达着动画给人的实感。因为惊恐而失去重心,因为愤怒而抽动肌肉,因为精神紊乱而不由自主地扭动身体……对于细节的实感,大平晋也异常执着。这让长期处于“有限动画”体制内的汤浅政明感到困惑,也让他深刻地体会到——光凭感性来完成夸张的作画,对于角色感情的表现,是远远不够的。

☆传说

汤浅政明大概没有想到这样一部浓厚的作品能够在业界掀起巨大的波澜。《浜路再临》,《the八犬传新章》的第4话,以脱出了商业动画范畴的绝无仅有的姿态,展现在了人们面前。将现实世界最混沌的部分,毫无保留地带入了动画之中。投资者大概会对这样没有卖相的作品嗤之以鼻,可是对于理解动画的人,这部作品却是无上的嘉年华、狂野的写实传说、是足以载入动画史册的经典作品。

《浜路再临》成为人们认知汤浅政明的窗口,也使汤浅政明从“做《樱桃小丸子》的动画人”一下子升格为“90年代动画人的代表”。但就在人们期待着再次看到那种“超越时代的真实”的时候,汤浅政明悄悄地揣着他的“迷幻风格”站入了导演的行列。

超风格实践!走向《乒乓》的道路

汤浅政明在动画上的才能,并不像有些天才那样近乎绝对。而要说演出的工作,他可能也比不上很多人。但汤浅政明创造的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一种属于他自己的,明晰与迷幻,夸张与真实共存的世界观。

☆狂想实验集合体——《心灵游戏》

2004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那个曾经奋战在搞笑动画一线的动画人汤浅政明,却以导演的身份强势出击。《心灵游戏》,一部名不见经传的漫画,却帮助汤浅政明一战成名,揽下多项大奖。

汤浅政明选择这部漫画改编,多少有一点追寻“去商业化”自由创作的味道。罗宾西的漫画一向是实验性很重。而事实证明,汤浅看中的就是这种实验性。在作品中,汤浅政明大胆实践各种异想天开的演出手法。比如,把照片中的人物面部剪下来直接贴在对应动画角色的脸上,并画上脸部的线条来做出各种“颜艺”;让偏写实风格的人物进行各种“野性演出”,将角色的感情以一种夸张的形式传达给观众;调整背景色调来渲染故事和画面的氛围,手动给角色所在场景“打光”;时常拉伸或扭曲片中的角色和空间,制造一种滑稽的观感……他竭尽所能尝试着每一种能够想到的演出方式,让观众应接不暇地注视着屏幕,期待着“汤浅幻想秀”的下一个节目。

画面上散发着强烈的“不明觉厉”气息,但是却处处注意了氛围的渲染和感情的表现;故事展现出了超乎人类理解的“病态”,但伏笔的埋设和细节的处理都恰到好处。看完《心灵游戏》,人们才发现原来狂想的“艺术”也能如此通俗——这大概是他们“《心灵游戏》中毒”的原因。不论看起来有多么不友好,能让人感受到乐趣才是王道。

《心灵游戏》给汤浅证明贴上了狂想的标签,但“狂想”,仅仅是这场狂野演奏会的序章。

《心灵游戏》不同场景的主色调对比强烈,杂乱线条突出空间的不稳定性

☆变本加厉——《兽爪》

当大家都以为汤浅政明会固守剧场动画的阵地之时,汤浅却重新回到了tv动画的战线上。2006年8月,《兽爪》,一场略带苦涩的r-15“暴力恐怖爱情喜剧”,呈现在了观众的眼前。

《兽爪》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心灵游戏》中实践的演出风格,比如给实拍的鱼类画上动画的轮廓线。比起动态感觉不够强烈的人类面部,这种动画与实拍动起来的不协调感,更能让人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力。本作中,汤浅所搭建的空间,仍然只能用光怪陆离来形容。只是比起《心灵游戏》线性的画面构成,《兽爪》在色彩上更多了一份混合材质的味道。这种微妙的变化,正是汤浅政明想带给观众的全新视觉体验。

如果说《心灵游戏》已经是日本动画中线条风格最狂野的作品,那么《兽爪》的狂野程度足以登上世界级的殿堂。其片头动画就清晰地向观众传达着这一点——人们惊讶地发现,在纯色的屏幕上,只有不可名状的黑色线条在忘情地舞动着。这种超风格的作画,即便在《心灵游戏》中也看不到。而正片中,这种丑陋的超写实风格,却被用来描写那些在人们的印象中应该“美丽和曼妙”的事物。比如女性的恬静,比如男女的结合。通过这种描写,观众感受到的是对人外生物的恐惧,而不是女性应有的美妙和优雅。

除了风格上的继承与变化,《兽爪》第一次让观众看到了汤浅作为“故事创作者”的一面。他擅于用戏谑的台词来控制情感,擅于无条理的叙事来制造落差。并且,笔锋中还夹杂着些许浪漫。

《兽爪》把《心灵游戏》中实践所得的“汤浅世界”的雏形,引入到了饱受限制的tv动画之中。从而尝试在有限的环境下,能把个人风格发挥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至少在这一点上,汤浅政明达到了他的目的。

☆漫画化、色块化——《海马》

《兽爪》无疑是一次爽快的尝试,但对投资商来说却是痛苦的经历。汤浅政明也明白,如果不在市场口味与个人风格间做一个平衡,便难以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但他从骨子里并不打算与现实妥协。于是,他开始用另外的方式,尝试改变。

经历了一年多的沉默之后,2008年4月,科幻童话《海马》在wowow深夜档开始播放。这部无论角色还是世界观都像极了手冢治虫漫画的作品,邀请了桑岛法子、能登麻美子、朴璐美等大牌声优加盟——不仅改变风格,还要制造噱头。然而,这一切却没能最终改变《海马》叫好不叫座的命运。虽然一举拿下日本第12届文化厅媒体艺术祭动画部门的优秀奖,dvd销量依旧惨淡。

相对于《兽爪》的“挑战极限”,《海马》更加脚踏实地。简单圆滑的线条,凸显出整部作品的美术风格,将童话图册般的彩色投射入观众的眼中。这并不是一部追求在动画方式上寻找突破口的作品,而是一部通过构图和色彩的视觉效果,把故事信息传达给观众的作品。

本片的故事风格贴近于“记忆的童话”,通篇叙事沉缓,角色情绪比较低落。因此在颜色的处理上,多以冷色调为主。没有激烈的冲突,也没有涌动的情感,空间相对稳定。固然,“记忆”牵涉到人类的精神世界,难免会有抽象的部分,因此在表现上也偶尔会采用抽象的手法。但无论是线条还是色彩,《海马》不会显得杂乱无章。这与汤浅政明的前两作相比,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这并不代表“汤浅要素”已经从《海马》这部作品中完全消失。我们依旧可以发现扭曲得像哈哈镜一般的空间、像卓别林一样摇摆的角色动态。在一个“手冢治虫式”作品中发现汤浅政明的风格,就好像看到手冢治虫先生和汤浅政明在同一舞台上,实现了梦幻的共演一般,让人倍感亲切。

☆整理与提炼——《四叠半神话大系》

经历了《兽爪》的狂放,《海马》的变化,汤浅开始整理过去的碎片,将它们拼接、美化。这些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最后华丽转化为汤浅的集大成作品——《四畳半神话大系》。

如果说大平晋也的血液给了汤浅最初的狂野,那么森见登美彦则给了汤浅真正适合他的“迷幻”。疯癫怪诞,却有着人文实感;嬉笑怒骂,却带有一丝魔幻。从精神世界的幻想回到了四叠半小屋的现实,却没有丢掉只属于幻想世界的浪漫。汤浅的手法与森见的原作体系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四叠半》讲述的是一个有些神经质的青春故事。为了体现出这种神经质,汤浅的御用人设伊东伸高在角色的设计上颇费心思。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漫画式的夸张。主角极富戏剧性的眉毛,小津妖怪化的面庞,樋口师父巨大的球形下巴,几笔之间,戏谑讽刺跃然“幕”上。

《四叠半神话大系》完美地继承了汤浅的透视和色调感觉,写实和幻想风格对比强烈

有线性的素描,也有诡异的色彩;有扭曲的现实,也有自然的幻想。汤浅政明活用了前几作的实践成果,通过奇妙的组合给人以震撼。从而将一个不同寻常的京都舞台,不同寻常的青春故事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汤浅政明的演出风格,虽然长期以来保持着一个整体的统一性,但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从早期的一味狂放,到寻求改变,再到融合与沉淀。我们发现汤浅政明不再是一个不羁的浪子,蜕变为一位多才的艺匠。这份圆滑与成熟,才造就了今天奇幻**的《乒乓》。

不可思议的乒乓

☆抖动的线条,奇妙的乒乓世界

第一眼看到《乒乓》的时候,估计很多人都会注意到那极具特色的抖动线条。甚至会有人放出孔特殊时期式的嘲讽:“这啥?小朋友涂鸦呢?”然而这“小学生线条”构建的世界,却让许多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样的线条并非是什么“小学生线条”。使用这种线条,首先是为了向原作致敬。松本大洋的原作漫画,本来就是由小曲线构成的,风格独特的世界。其次,这种看起来随手涂鸦的线条,技术含量并不低。在角色造型时不使用直线,而使用圆珠笔笔触的曲线。风格化的同时,却大大提升了准确造型的难度。可以说,不是有一定技术的画师,根本无法驾驭这种风格。本作的作画监督伊东伸高,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来修改新人的原画。这不仅不是小朋友的涂鸦,还是一门高大上的技术。

而正因为使用了这样的线条,《乒乓》中的角色动态和空间都变得异常奇特。角色轮廓不再死板和稳定,仿佛被线条赐予了表现的自由。而背景的抖动线,仿佛融入了整个扭曲的背景。一切夸张和变形看起来都是如此自然,如此“真实”。

以第一话阿扁和胖子在田村乒乓球馆的对战场景为例。为了表现出乒乓球的速度感,对球进行了“变形”处理;通过“变形”让阿扁看起来摇摆不定,从而表现出了阿扁应战自若的心态;抽球时让阿扁手部“变形”,展现了抽球的力度,就好像在痛抽胖子的脸一般。如果用普通的线条去表现在这一段的话,就会显得太过规矩,太过生硬。而抖动线的存在,恰好能让人感觉到乒乓的妙趣之所在。

☆重点不是作画,而是氛围

抖动线条虽然动起来会显得富有想象力,但是也限制了新人动态才能的发挥,因此大大削弱了动态作画的可行性。我们很快发现,孔特殊时期的拉球完全是一张纸片在做屏幕上滑动,笑爷的削球除了手腕全身都没动,乒乓该有的速度感荡然无存。

弥补这一点的,还是汤浅的演出手腕。看完了第一话以后,很多人都反映“孔爷打球那段实在太帅啦”。真的是因为动得太好,给人“帅”的观感吗?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只是给一个孔特殊时期站在原地挥拍的正面镜头,即便画得再帅,这个动作本身也会显得比较单调。而给这个动作增色的,是汤浅的“演出魔术”。

我们可以简要分析一下这个镜头。孔爷发球的瞬间,镜头稍稍给出了一个仰角。这种镜头人物会看起来比较高大,比较强势。接着挥拍,这里的缓急很明显,我们可以暂时记住这个节奏。然后,球弹在桌上后飞起,镜头后移。大家可以仔细体会这个弹球和镜头移动的节奏,会发现基本和挥拍节奏吻合。球飞起来的滞空时间延长,会给人一种“飘逸”感。这样从整体上就制造了一种节奏的美感。

但是球即便滞空,也需要以一定的速度向前移动,才能保持画面整体的动感。这种时候,距离感的制造就非常重要。因为有距离的存在,才使得球飞行的过程更有说服力。汤浅这里的点睛之笔,就是将球台进行了夸张的拉伸,客观创造出了“距离”。当然,作为球飞行的参照物,原画师也没有忘记在球台上加速度线。这样观众从画面中获取的信息就是:1、孔爷很强;2、孔爷的动作很有力,发的球快·飘·转。从而得出了“孔爷很帅”的整体观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普通的发球动作,经过汤浅的镜头诠释后,确实变得更有魅力了。

除了镜头角度和空间的调整以外,在处理一部分场景时,汤浅采用了类似漫画分镜式的表现手法。他将画面等分,通过从右到左的顺序来表示时间的流动。或者将画面切割成小块,来表示同一时间里不同角色的状况。

这种演出手法非常讨巧,一方面带入原作气氛,原作党头顶青天;另一方面省钱省工,过渡动作不用画,原画师乐得哈哈笑。

抖动线的存在,恰好能让人感觉到乒乓的妙趣

另外在设计风格和演出还原的同时,汤浅也有意地增加了一些原作中没有的描写,比如说“笑爷心中的英雄”,“江上心中的夏天”,这类补充描写也使得角色的形象更加丰满。即便只是登场马上退场的路人,也有属于自己的青春。

☆正牌中国声优!重要且真实的部分

“猛牛,在我床上,很多很多猛牛。”——相信很多人还对《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一床猛牛的笑话记忆犹新。但事实上,日本动画中的中文配音大多也和谢耳朵是半斤八两。《全金属狂潮》和《空罐少女》中,日本声优们念的都是“中国人听不懂的中文”。而《萌学》虽然请了中国人配音,却是毫无演技的棒读。

“找个正经的中文配音就这么难吗?”在《乒乓》放送前,大家也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孔特殊时期的配音肯定会使用日文。

然而,汤浅政明监督却给观众,尤其是给中国的观众献上了一份巨大的惊喜。《乒乓》邀请的两位声优,一位是旅日中国声优文晔星先生,一位是辽艺的老牌配音演员程波先生。金口一开,技惊四座。一时间,“你反手不精,正手无力”成为了网络爆红的流行语。

在作品中想要表现出脚踏实地的实感,细节往往是最重要的。汤浅监督明显注意到了这点,所以才下功夫邀请到了专业的中国声优。不仅增加了“角色是中国人”的说服力,也拉近了与中国观众的距离。“听着舒服啊”,你说能不火?

☆大开大合的青春

《乒乓》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在这个年代,千篇一律的青春已经不那么值钱了。但汤浅政明用其独特的镜头语言,细腻的文脉,让腻至发苦的青春,变得独一无二。

我们能在夸张的变形中品味笑爷细腻的内心活动,也能在平实的文字间注目孔爷嘴角抽搐的肌肉;可以在出离愤怒时跟着阿学平静地翻开记忆的相册,也可以在无动于衷时插入风间的“厕所狂想”。这样的自由,无论在哪篇青春故事中,都是没有的。

也许每一段青春都是独特的,只是没有被宽容地表达出来。而汤浅政明的《乒乓》,给了青春吞噬一切的力量。

结语让动画变得更加有趣的人

《乒乓》一出,坚持自由敢于反抗的汤浅政明再次被推上了神坛。然而汤浅不是神,他没有顶尖的动态天赋,也没有绝对的演出手腕。他所拥有的,是想象和感觉,是超越常人的不羁与对自由的向往。他无法让动画的体系变得更加完美,也无法使动画的“计算”变得更加精确,他不是能改变整个动画业界的人,但是,他是能让动画变得更加有趣的人。所以,阿扁和笑爷的青春故事才会这么有趣,《乒乓》才会这么有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