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读档失败的大鬼斩役物语 > 《攻壳机动队》幕后人员访谈

《攻壳机动队》幕后人员访谈

来源腾讯动漫·次元异闻录

为了纪念《攻壳机动队》25周年,以及《攻壳机动队ariseborder:3ghosttears》的即将上映,近日有日本媒体邀请到了livedoor的前任ceo堀江贵文以及的负责人石川光久。而拥有海量知识储备的堀江将同石川进行天马行动的畅谈,从中也能多少窥视“border:3”的作品世界。

《攻壳机动队》系列在今年已经走过25个年头了。这个由士郎正宗所描绘的世界,时至今日依然给众多的受众带来影响。而这样毫无褪色迹象的人气也让人感到惊讶不已。此外,从押井守导演制作了《ghostintheshell/攻壳机动队》之后,这一系列的动画作品也在不断当中。而动画诞生之后,更是让人们能够以最为直观的视觉体验来品味《攻壳机动队》的魅力。

在25周年之际,《攻壳机动队》也迎来了最新的系列作品。这次的新作将分为4集推出,故事讲述了公安9课从默默无闻到名声大噪之间的故事。目前第2集“border:2”已经上映,很快“border:3”也将同观众们见面。

为了纪念《攻壳机动队》25周年,以及《攻壳机动队ariseborder:3ghosttears》的即将上映,近日有日本媒体邀请到了livedoor的前任ceo堀江贵文以及的负责人石川光久。而拥有海量知识储备的堀江将同石川进行天马行动的畅谈,从中也能多少窥视“border:3”的作品世界。

■动画的未来

q:堀江先生平时看不看动画?如果看的话,有什么作品给您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呢?

堀江:比起普通人,我觉得自己看的还算不少。当然我可不是那种花费大量时间在上面的狂热爱好者。至于喜欢的作品,我觉得是《王立宇宙军~欧尼亚米斯之翼~》。

q:那么您看过《攻壳机动队》吗?

堀江:我看过《ghostintheshell/攻壳机动队》。

q:如今的日本动画正作为“cooljapan”的一部分为广大的海外群体所熟知,而即便看作是一种日本文化,相信也有不少人会表示赞同。对于动画,堀江先生到底是怎么看待的呢?

堀江:动画啊,如今哪怕是一些老作品都可以利用最新的技术,以更加有趣的体验效果重制出来了。这方面我觉得还是很好的。像是《新剧场版eva》之类的就是其中的代表吧。还有,我非常看重动画师的人才培养哦。有一次我不记得在跟谁聊天的时候说:“我想要制作动画”。可是对方却认为:“能够将会动的画面画得好看的人,在全日本也是屈指可数的。宫崎骏可以将会动的画面绘制得非常漂亮,这一点真心了不起。不过那样的人也并不多见。结果像是宫崎骏那样的人能够创作出人气作品来,但即使如此,依然没有什么人可以一边想象动画的动作,一边绘制非常漂亮的分镜以及画稿哦。”他的话是真的吗?

石川:宫崎骏先生是一位能够画出“扭曲”的人呢。这是凭借电脑技术所无法实现的效果。能否绘制出“扭曲”,最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究竟拥有多少感性。能够将“扭曲”画得特别好的人,才能被称为“了不起”。在画面设计方面也是如此。真正厉害的人不是那些将画面写实地表现出来的人,而是绘制的构图能够令观众投入感情的人。我觉得这样的人确实很少。并且我们也没有能够培养出这种人才的技术哦。

堀江:是这样吗?

石川:曾经在《akira》(1988年作品)的第一线绘制作品的那批动画人,我觉得当得起“很棒”这个评价。那些人当时几乎都是20多岁的小年轻。另外堀江先生刚才提到的《王立宇宙军~欧尼亚米斯之翼~》也是年轻人的作品哦。不过就算现在让我们制作出一部能够跟《akira》一模一样的作品,我觉得也是没法办到了。因为过去的作画方式,现在已经不使用了呢。过去,大家牺牲睡眠时间来进行作画,而给他们的报酬甚至于都不是金钱,而是米。但就是这样,那批人依然干劲十足地喊“好咧,大家做的不错哦!”像是这样的场景,在现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了呢。当然,在从早期的铅笔作画到如今绘图板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诞生了一些能够灵活应用cg的“能工巧匠”。只不过像是老一代动画人那种拿铅笔一点点构图的情况就不会再发生了。所谓时代的变化,不是“技术提高的话,如今能做出比以前更好的作品”,而是应该根据人们对于时代的感悟,用最新的技术来制作最合适的作品。至于这部作品是否有趣,则另当别论了。

■想象未来

石川:我有个问题想要咨询一下堀江先生。如今各种各样的企业都在成长,并且以跨越国境的态势推动世界的发展。那么您觉得今后国家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堀江:就我个人看来,国民和国家的概念本身就是一种“共同幻想”。我既然是日本国民,那么我就会觉得自己只是所属的“共同幻想”中的一份子而已。在过去,人们能够所属的群体往往只能是“国家”“公司”“家庭”,不过现在却可以成为许多群体的一员了呢。例如在脸书上,人们可以所属于各种各样的圈子当中。如果从国家单位而言,在网络上,与其说我是“日本国”的成员,倒不如说更像是“苹果国”的成员呢。我们在购买iphoneapp的时候,其中的30%费用是苹果公司拿走的。如果调侃一下的话,大家就可以高呼“苹果税也太高了吧!”如字面意思,我们是在“苹果国”当中纳税的苹果国民,而苹果国的领域或许比日本还要大呢。如果有人对我说:“你的苹果国国民资格被剥夺了!”那么我肯定会变得焦躁不安。

石川:《攻壳机动队》当中,人们所属的世界就是一个通过“电脑化”而构建出的“跨越国境的网络”呢。

堀江:现在网络上不也流行一种叫“比特币”的东西吗?这跟作品的设定也有些相似。比特币是全球通用的共识主动性加密电子货币,且完全交由用户们自治的交易工具。如此一来,国家和第三方机构无权介入,那么交易所用的手续费基本就是0了呢。我觉得今后合同关系(股票证券)以及投票等或许都将通过比特币的网络实现啊。

q:士郎正宗先生创作《攻壳机动队》的时候还是1989年的事情。也就是25年前了。在那个网络还不算发达的时代,他可以说预言了如今的网络社会,甚至于更加未来的发展呢。实际上在《攻壳机动队》的世界当中,公安9课是在2014年的15年后、也就是2029年设立的。那么,两位觉得真的到了2029年,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石川:士郎先生的《攻壳机动队》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在作品当中,故事最开始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爆发过核战争的世界。辐射污染四处蔓延,而日本也大力开发清除核污染的技术,并且以这样的技术为基础实现了高度发展。另外充裕的资金也推动了生化人技术的提升,不久,超越国家规模的全球性恶劣犯罪开始频发。公安9课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设立的。而在构建了这样的历史舞台之后,士郎先生还说:“人类和钟摆是一样的。”当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肯定会发生动摇,出现倒退。服装和基础设施在设计方面也不会有显着的变化,而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复古的迹象呢。当然不仅仅是上面的例子,任何事物都不会朝着极端的方向进化。而士郎先生绘制的世界当中,就包含了这种“钟摆原理”。回到刚才的问题,在作品当中尽管已经是2029年,但是给人们的感觉却同今天没有特别大的变化,真实感强烈。我觉得这方面的设定真心巧妙。

堀江:原来如此。

q:堀江先生觉得到了15年后的2029年,这个社会将有怎样的变化呢?

堀江:完全没法想象呢(笑)。

q:那么堀江先生觉得自己那时候会做什么呢?

堀江:我对于15年后的自己在做什么的问题并没有特别大的兴趣。

q:感觉堀江先生对于未来的想法还算是乐观呢……

堀江:我觉得思考未来什么的,根本谈不上乐观哦。在未来,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事发生呢。也就是说,“哪怕我去思考未来,也不会发生什么好事”。15年后,我就已经55岁了哦。这么一来就不太想去考虑了呢(笑)。55岁的我,比起现在肯定会严重衰老。我不愿意去想象那样的自己。因此应该说我也不太理解那些思考未来的人究竟有怎样的思维吧。我在自己的作品《0》当中也写道:不为过去所束缚,不因未来而畏缩,活在当下。未来什么的,果然还是不去想象的话会比较好。与其思考未来,不如全心全意地做好现在应该做的事情。

q:石川社长又作何感想?

石川:哎呀,我今年正好是55岁了,结果被狠狠吐槽了呢(笑)。可是颇为意外地,55岁也不算很差哦。

堀江:当然了,我觉得您到了这个岁数,才会这么想的吧(笑)。

石川:堀江先生觉得“不如全心全意地做好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呢。而我认为,如果能够享受现在的人,恐怕在10年之后依然可以保持同样的心态吧。作品也是一样。我们几乎不会去回顾那些过去的作品。我们真正感兴趣的都是“当下”。《攻壳机动队》在每推出一部新系列的时候都会聚集创造“当下”的制作人员,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呢。正因为如此,我认为《攻壳机动队》必须是一部始终“创作当下”的作品。

■自我和恋爱是同样的回路

q:《攻壳机动队》的世界当中有一个很大的主题,就是“自我究竟应当在何处找寻?”那么堀江先生觉得自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

堀江:所谓自我,也就是“自己就是自己”以及“自我肯定”吧。人们在生活当中,脑海里会产生出名为“我就是我”的回路,然后日复一日地对于这个回路进行确认。例如这个跟喜欢上一个人也是同样的。你们不觉得“喜欢上一个人”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吗?某一天,我们会对于女孩子怀有深深的好感,而这样的感情也在日益增强。可是与此同时,我们却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上女孩子。如果对方问:“你为什么喜欢我呀?”咱们也只能回答:“不知道”“因为喜欢所以喜欢啊”(笑)。我们觉得“因为喜欢所以喜欢”,而这种念头也将坚信我们喜欢对方的心意。所以说现在喜欢到死去活来的人如果在10年后偶然重逢的话,由于这种恋爱回路已经被切断了,因此我们会疑惑:“为什么当时居然会喜欢这家伙啊?”(笑)

石川:原来如此(笑)。自我跟恋爱也是半斤八两的,所以说有时候我们会突然之间忘记了自我呢。

堀江:是啊是啊。所以说啊,我们必须不断对于自我进行反复确认才可以。自我和恋爱一样,也是由回路构成的。而《攻壳机动队》就是以这样的思想作为中轴的呢。

石川:正是如此。

■传送意识

石川:堀江先生的着作《0》当中,有2个地方是我读过之后非常在意的。这就是“对于无法回避的死亡所产生的恐惧”以及“科技改变世界”这两个章节。其中前者告诉我们人对于死亡的恐惧,以及如何克服这种恐惧。“对于死亡的恐惧,如今依然存在”,而人们“对抗死亡”的尝试也是长久以来存在的主题。我看了之后就感慨,到底如何才能回避“死亡”呢?堀江先生在书中提出了“剥离**,转移意识”的想法。而这样的概念同《攻壳机动队》世界中的“ghost”(注:《攻壳机动队》的世界当中一种“人格·自我”的概念。一旦进行传送,本体会丧失,而诞生新的事物)也是有着相近的含义呢。这和“大脑移植”是不一样的吧。说起来,我们可以利用电脑不断积累“记录”,但是很难让电脑产生“意识·感情·**”,也没法储存“记忆·经验”。而堀江先生这种将“人格·自我”转移到电脑上的想法,我觉得和士郎先生也是有共通之处的。

堀江:是这样的吗?

石川:说到底,除了士郎先生以外,我认识的人当中从来没有谁可以具体地讨论“传送意识”的问题。那么对于堀江先生而言,“传送意识”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堀江:人体细胞是以非常快的频率进行更换的,如果说从分子角度而言,那么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整个人体都会被重新置换一遍。大脑中的分子也是经常进行更替的哦。但是,意识却能不间断地维持下去。我们会认识到“昨天的自己跟今天的自己是一种连续的存在”。也就是一种“我一直存在着”的想法呢。所谓“意识的传送”,就是当我们的意识在持续存在的过程当中,大脑却慢慢变成了和之前的大脑所不一样的事物。所谓大脑,就是哪怕麻痹其中一部分机能,却依然可以让人保有意识的呢。就好像脑梗塞以及半身不遂的人依然存有意识那样子。那么,我们如果能在保持意识存在的情况下,将大脑从有机物向无机物进行更替,最终将意识转移到无机物当中的话……像是这样的世界,我觉得总有一天会到来的。

q:堀江先生所说的正是《攻壳机动队》里面的世界呢。那么这种世界的到来,您觉得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幸事吗?

堀江:我并没有考虑这样的世界会让人幸福还是不幸。如果有这种技术,那么人类自然就会使用。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就是:会尝试一切可能的事物。例如,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他导出了“emc2(2为平方)”,是一种阐述能量(e)与质量(m)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物理学公式。从结果来看,可以知晓质量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那么大家就会在想如何引发这样的能量,而最先应用这一原理的事物就是核弹了。通过高浓度铀的核分裂引发连锁反应,接着钚会进一步发生分裂。核弹的诞生,也是人们探索事物心理的结果。人啊,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呢。想要打开潘多拉之盒。因此我觉得讨论一种技术是好是坏,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只要技术出现,结果人们都会使用的吧。

q:如果说“义体”(注:《攻壳机动队》世界中代替身体的用具。从手脚的义体到全身的义体都有)的技术诞生了,然后人们对堀江先生说:“如果用这个,能让堀江先生的寿命延长三倍”。那么您会尝试吗?

堀江:我会立刻去尝试呢。难道您不会去试试吗?

q:您不觉得很可怕吗?将自己的身体委托给科技,这种做法也会产生恐惧心理吧。

堀江:因为我觉得很有趣,所以会立刻尝试呢。

■只要是人类想象的东西,都有可能实现

q:在漫画和动画当中,是否存在一种引导世界未来发展、推动更先进it业界与技术的动力呢?

堀江:当然是有的。原本创作和科幻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这些目的而存在的。技术来自于科幻。人类想象的东西,基本上都变为现实了哦。

q:也就是说,当人类开始想象的那一刻,就已经朝着实现的方向前进了。

堀江:我觉得就是这样。例如我们说一下关于火箭的话题。在阅读了儒勒·凡尔纳的《月球旅行记》后,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博士为了实现宇宙旅行的目标而开始钻研火箭理论。此后,大家参考他的理论,进行实际的火箭制作。我认为科幻就拥有这样的力量。因此现在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去火星,如何去木星,如何飞出太阳系。姑且已经有无人探测机旅行者2号离开太阳系了呢。我觉得总有一天,我们甚至于可以去旁边的恒星哦。

q:也就是说,可以在恒星间移动的时代总有一天会到来。

堀江:应该会来吧。

q:最后请允许我向石川社长问一个问题。《攻壳机动队》从原作诞生开始已经走过了25年的漫长岁月,那么这一次的最新系列又将是怎样的作品呢?

石川:担任总导演的黄濑和哉是一位拥有25年左右作画导演经验的人。如果要让他来制作《攻壳机动队》,那么也只有趁现在了吧。而他本人也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走入工作现场的。重复说一遍,我们创作《攻壳机动队》的宗旨就是“做如今能做的作品,做只能在如今做的作品。”另外最新的“border:3”中,最大看点是恋爱。超越**存在的“ghost”之间的爱、“性别是什么,男女是什么”的思考等等都值得大家关注。如果大家能为剧情本身多打动,那么我会非常欣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