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读档失败的大鬼斩役物语 > 殇与虐:动漫中的悲剧意识

殇与虐:动漫中的悲剧意识

导言

悲剧是最为古老的体裁之一,从其肇起之源的希腊古典时期开始,这种描写人物不幸境遇的作品便紧紧地抓住了人心中最为软弱的因子,经久不衰。而位于遥远东方的日本,同样拥有一种浓厚的悲剧意识传统,从《古事记》到《源氏物语》,从《春琴抄》到《金阁寺》,这种悲剧情怀始终萦绕不去。虽然动漫作品在更大程度上属于娱乐性产物,但日本人对于悲剧审美的偏好依旧使得acg产品中总少不了悲怆的成分,事实上,正是这种近乎执拗的“喜悲”情节促成了甚多经典的产生。就让我们透过一部部作品,来看看这种融入到日本次文化动漫作品中的悲剧意识是如何表现的吧。

动漫中悲剧形式的分类

尽管统称为“悲剧意识”,但不同的作品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可是大相径庭。本文仅仅将范围限定在日本动漫作品之中,鉴于acg的产品规模浩如烟海,想一一将所有作品的表现形式归纳完全近乎不可能。因此这里仅以一些较为具有代表性、认知度较高的作品以为代表,将较为典型的几大类梳理出来以飨读者。

从相对宽泛的角度来看,笔者将日本动漫中的悲剧意识分为四个大类:1.人生有命,生死无常——这是凡人对于无法跳出的生死轮回的感伤;2.蚍蜉撼树,无力回天——这是个体在面对难以改变的时代洪流时产生的乏力与挫败感;3.天降命与我,不得不为——这会带有些许宿命论和原罪的味道;4.郎情妾意,终难成全——爱情,是悲剧永不褪色的艺术主题,动漫作品亦是如此。

人生有命,生死无常

死亡永远是最能触动人内心深处软弱部分的主题之一,作为一个将樱花和空寂之美推崇到极致的民族,日本人在动漫作品中同样乐于刻画死亡所带来的那种冲击之感,并通过角色的死,来达到推动剧情、营造氛围的功效。拜其所赐,不少作者赢得了“杀人xx”的“美誉”,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银河英雄传说》的作者田中芳树,由于其对于让角色领便当这件事有种别样的执着,其笔下的人物阵亡率之高在同类型作品中堪称翘楚。一部《银英》就是诸多英雄人物和时代弄潮儿前赴后继奔赴黄泉的编年史。杨、莱因哈特、吉尔菲艾斯、罗严塔尔、先寇布,不论戏份轻重,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便承载着杀人田中对于死亡美感的别样追求,在燃烧了生命最为耀眼光辉之后撒手而去。

再比如妹子角色前赴后继悲壮而亡的《大剑》,因为死人太多虐心不赔命的《x战记》……虽然说“死一两个人是事件,死成百上千人就只是数据了”,但当一个个鲜活的背影被时间吞噬的时候,带来的感伤情怀自然是无需赘言的。

基本上,这类海量送角色退场的作品大都有个类似特性,那就是以“战”为主题。从这一点上,或许可以看出这类日本动漫作者对于战争的某种反思——战火的延燃必然以死亡为代价,而死神是公平的,任你是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帝国元帅,还是分石断金战力爆表的武学达人,面对死亡,其实也不过是眼一闭脚一蹬的工夫。无止境的纷争只会带来同样无穷无尽的牺牲,从而给生者留下难以言喻的痛苦。

与其说这些作品的主旨是在感怀生命的脆弱,倒不如说是通过死亡这一无可挽回的形式(让我们先忽略《x龙珠》那种死了又活活了又死死了又活的无限loop类型),让人们对战争的目的,变强的执念,无尽的权力**——这些动漫作品中时常可见主题加以重新思索。虽然有点自打耳光的嫌疑,不过当希尔德摄政皇太后抱着亚历山大看着座下硕果仅存的狮子泉七元帅的时候,当格斯面对满目遍布着的鹰之团成员尸骸的时候,对于生死,他们想必会比常人多了分不一样的体悟吧。

蚍蜉撼树,无力回天

不同于通过堆叠死亡来营造的悲剧感,日本动漫里同样还有另一种常见的个体悲剧表现手法,那就是刻画个体在面对难以改变的大格局时,那种难以言喻的无力和失落感。就如同《红与黑》里的于连一样,他努力地想往上攀爬,试图实现自己那其实并不壮大的野心,但最终狠狠地失败了,如同一只渺小的虫豸,被时代碾得粉碎。这里,不妨拿日本此类动漫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系列——《高达》来作为例子。

其实从第一部作品《机动战士高达》开始,以富野由悠季(当时还叫富野书幸)为首的制作团队就在有意地向作品中植入这种“小人物面对大历史”时满溢的无力感。从初代的阿姆罗到z里的卡缪,从0080里的巴尼到独角兽里的巴纳吉,几乎每部uc系高达作品里的主人公身上都始终萦绕着这种悲剧色彩,uc系高达从来都和大团圆无缘,即便男主角是能够在苍茫宇宙中以一当千的newtype,也并不能改变他们在漫长而黑暗的宇宙世纪中仅仅不过是不同势力小小棋子的这一事实。

他们是强大的,同时又是弱小的,他们可能会经历很多成长,从中二、软弱中破茧而出,领悟到力量与责任之间的关联,开始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守护自己所眷爱着的人或物,但到了最后,事实呈现给他们的却往往残酷而无奈,历史的车轮并未因为一两个nt的活跃表现而有所倾斜,一切的一切依旧按部就班地发生着。阿姆罗并不能阻止拉拉的死亡,也不能阻止阿克西斯的下落,对于联邦上层的腐朽,更是这个终其一生不过拥有区区上尉军衔的ace驾驶员所无法改变的;一直在中二,从未被超越的卡缪其实是历代高达作品中成长较为明显的男主角,可他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凤、罗莎米娅、艾玛先后死在自己的怀中,最后甚至自己都要付出精神失常的惨痛代价……

作为“小人物”的代表,从头到尾都只是区区一名普通士兵的巴尼倒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畴之内,努力进行着仅仅属于自己的战争,可结果呢?联邦和吉翁的停战使得他的牺牲几乎变得毫无意义(之后的小说版给予了他救赎,反倒降低了作品的感染力),他赌上一切的行动没能改变任何事情;而拥有几乎是作弊般能力的巴纳吉·林克斯更是进一步把这种并不值得夸耀的“传统”发挥到了极致,一场东奔西走、屡屡和死神擦身而过的奥德赛之后,他依旧只能看着自己的奥黛莉(密涅瓦·扎比)离他而去,去履行一个王女的“职责”……

面对非对等的强大存在(可能是一股势力,可能是一种理念,又或者,可能是一个无从抗拒的时代),个体的力量就算再强大,哪怕历经多么艰辛的努力和尝试,却终究无法改变什么,只能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一切——甚至自己被夺去、被碾碎,最后兀自感伤,徒增悲戚,这种唏嘘之感,恐怕算是集体意识远强于个人意识的日本固有思想在动漫作品中的投射吧。

天降命于我,不得不为

和上文中谈到的个人面对时代的乏力感不同,日本动漫作品中还有一种情况是主人公在不知情或者非自愿的情况下被赋予了某种使命,从而“不得不”被安插了一段宿命。如果说,前者对抗的是过于强大的时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那么后者对抗的,其实是身负宿命的自我,是“知其可为而不欲为”,越是沉重的宿命,就越能增加其间蕴含的悲剧意识撼动人心的力道。

十来年前,一部《翼神世音》将一幕交杂着意识流和各种晦涩暗示的世界终结曲奏响,让几乎每个读者都为之揪心颤抖。其实,恐怕大多数读者和当时的笔者一样,并未完全弄懂作品之中的复杂构建,不过对于主人公所背负之物的那种沉重压抑感,倒是应该基本都能感同身受。那种介乎于美和窒息之间的旋律,伴随着造型诡谲的巨大人形物体,以跃动的音符一一呈现,撞击着读者的耳膜和心灵。即便不能理清故事中的前因后果,当看到身为奏者的主角需要献出自己的一切为世界“调率”的时候,恐怕也很难不为所动吧。

如果说《翼神世音》中,男主角绫人对于自己背负的宿命拥有较为正面的认知,所以直到最后,观众们也主要是针对他这种无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心生唏嘘的话,那么另外一部耳熟能详的作品《新世纪福音战士》中,同样被赋予沉重宿命的男主角真治,则大多数时间都在试图逃避。他的软弱其实体现了人类在大多数时候面对危机所显出的负面情绪,明知有些事情非做不可,也非他不行,但就是想要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不愿直接面对。这其实可算作动漫作品中此类悲剧意识的另一种表现手法,这类作品中,主角尽管背负着常人所难以承受的命运,但心理的坚强程度甚至还劣于普罗大众,故而始终会上演一幕幕和命运追逐的逃亡戏码。

这种情况同样会引发观众思考:“为什么要把如此沉重的宿命交付给一个如此脆弱的年轻人(甚至是未成年人)来完成?”“面对超出自己承受能力范围的责任,主角真的有义务毫无保留地全盘接受吗?”刻画心理上的纠结是很多动漫作者的拿手好戏,这在悲剧作品中尤其明显,而当主角被赋予某种过于高上大的使命之后,这种纠结反而会更加具有“正当性”,显得理所当然,也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使得他们的心灵也随着主角的遭遇所所动荡。

宿命论这种东西往往带着点宗教的烙印,而同时又是日本各类作品尤其是动漫作品中十分热衷表现的。不论是上文提到的《翼神世音》还是《新世界福音战士》,甚至连前边言及的《高达》《银河英雄传说》系列其实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类似的影子,主人公往往是某种非常特别的存在——他们拥有超越常人的能力,但如同作为代价一般,他们无法拥有常人的幸福。一旦被赋予某种使命,角色的人生轨迹其实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定型,他只能按照“安排”走下去,有必要的话,还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奉献自己的一切,不论他本人对此是否认同,都无法改变自己被命运操弄的事实。或许有时候,身为无关紧要的局外人也是一种幸福吧(当然,大灾来临之际轻易地成为炮灰路人甲的可能性也很大)。

郎情妾意,终难成全

爱情是文艺类作品中亘古不变的主题,日本动漫自然不能免俗,除却与生俱来就和爱情脱不开关系的少女漫画以外,其他类型的动漫作品以这玫瑰色主题讲述故事的也绝不少见。不过既然本文的主题是悲剧意识,那么还是让我们将视角集中到一些忧伤的爱情故事上去吧。

其实日本传统上对于悲剧类爱情有个专有词汇,谓之“**”,此处不妨借用过来。当然,“**”一词原意如同其字面,有心理或生理**的意味,不过既然只是借用,也不用太过纠结。

细数日本爱情类动漫中的悲剧作品,可以发现,这些作品或多或少都会在“虐心”这一点上下些功夫。毕竟过于甜蜜的爱情除了放闪光弹以外并不能让读者产生更多回味,但一点一滴的虐心剧情则像软刀子割肉一般,让人痛不欲生却又欲罢不能。这种虐的成分因作品而异。《最终兵器彼女》里,修次只能看着自己的爱人千濑一步步化为“最终兵器”,最后,在一切毁灭殆尽的世界中,活在“千濑的体内”(从这层角度来说,两人倒是永远在一起了)……作品对于情感变化的细腻刻画使得这部作品的爱情悲剧更具杀伤力,残酷的剧情和温软的人物性格(当然仅限女主)之间强烈的落差更是把“虐”这一要素发挥到了极致,起到极其强烈的致郁效果。

相对于足以毁灭一切的世界绝恋,星海诚的《秒速五厘米》则又是另一种风格。虽然同样以爱情为主题,同样讲述的是一个忧伤的故事,《秒速》的故事里却全然不见半点要死要活的“大场面”,而是充斥着种淡淡的青春感伤,不过“虐”力却并未因此减弱多少。由于塑造的环境极具真实感,使得作品中男女主角那种“郎情妾意,终难成全”的无奈感贯穿始终,即便是无女友时间年龄的一般阿宅们,也很容易感同身受(?),虽然不会像阅毕某些惊天动地级别作品之后那样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灰白,但从喉咙深处涌上的苦涩感恐怕依旧让感伤情绪积郁些许时日了。

其实说到底,“**”的“虐”既是虐角色,也是虐读者,尽管不能说受众大都是m(虽然顶着个“受”字),但就如前文所说,悲剧比喜剧更能触动人心,而爱情悲剧往往就是越凄惨,让读者感觉被虐得越狠,越能够获得广泛的认同。甚至有些时候,角色本身并无明显的“被虐”感,但身为上帝视角的各位视听看官们,却偏偏能够泛出几朵被虐之后的泪花来。

例如已故导演今敏老爷的那部《千年女优》,或许很多人对于该作是否应该归类为爱情范畴都有异见,但就表现形式来说,画家赠与千代子的那把钥匙确确实实成为了她内心的依托和慰藉,也许这并非常规意义上的爱情,但终其一生都在演戏的千代子苦苦追求大半生的,或许还是那种柏拉图式的爱情渴求。为此,她努力,她奋斗,她孜孜不倦,也许内心深处,她早就知道自己追逐着的不过是个如梦似幻的泡影,但起码她从未放弃。以这部作品来说,被虐的最惨的恐怕并非千代子,而是银幕前早已知悉一切的看客们。看着画面中的女子为了一个虚幻的梦倾其所有,苦苦奋斗多年,哪怕是再铁石心肠的人,也会产生几分揪心的痛吧。今敏不愧是鬼才,大概也是看了这部作品以后,才让人知道,原来“**”也可以用如此隽永而悠长的形式来表达。

结语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塑造了日本人特有的悲剧审美趣旨,即便是在动漫作品这一次时代亚文化领域,同样具有多样化而深刻的表现形式。悲剧比喜剧更容易震慑人的心灵,悲剧意识也更适合作为一种理念和文化的承载者。即便是在如今娱乐向为上的大环境之下,饱含悲剧情调的动漫作品依旧存在。无论是对于生命脆弱的感怀,还是对于抗争命运的无奈,亦或是对于宿命、对于爱情的揄扬与谑浪,都是对这种悲剧意识的最好体现。只是近年来随着acg商业化的极端发展,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致力于迎合纯粹的市场需求,而逐渐淡化了对于诸端情感、理念的表达,若干年后,我们是否还能看到真正优秀、真正能够让人心头为之发颤的作品,并且为角色的遭遇、命运长吁短叹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