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读档失败的大鬼斩役物语 > 名侦探蝙蝠侠

读档失败的大鬼斩役物语 名侦探蝙蝠侠

作者:天河優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14:01

名侦探蝙蝠侠

来源网易游戏专栏

今年是蝙蝠侠这一经典角色诞生75周年纪念,许多人或许并不清楚,这位超级英雄其实还是一位美漫中的名侦探代表。

第一次接触蝙蝠侠游戏,是fc那款对应1989年电影版所推出的《蝙蝠侠》。虽然这款游戏奇葩的难度导致笔者至今也没打穿,但其他的蝙蝠侠游戏陆陆续续也玩了不少。大部分游戏都侧重于他超级英雄的一面,只有少数游戏如阿卡姆系列,会对他作为侦探的一面加以表现——虽然阿卡姆系列的侦探系统,不如说是搜证系统,引导玩家找线索的部分很多,但基本没什么推理。当然这也不能怪游戏。漫画本身也时常忽略他的侦探技能,把他当作普通的动作英雄来处理。

但蝙蝠侠之所以与众不同,除了他没有超能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作为dc主推的智慧型选手,他号称“darknightdetective”(黑夜中的侦探)。虽然很多时候,他和别的超级英雄一样在忙着拯救世界(或者哥谭市),但他的本职工作其实是调查已经发生的事件,而不是阻止正在进行的破坏。而且英雄们内部有什么疑案,也经常会请他来调查。其实dc还有其他更专业的侦探角色,甚至福尔摩斯本人也在dc有一席之地,但只有蝙蝠侠凭借高昂的人气,成为dc的“世上最伟大的侦探”(world‘sgreatestdetective)。

他首先出身于推理杂志

1939年,蝙蝠侠首次登场的漫画,就是《侦探漫画》第27期——顾名思义,这是一本以侦探题材为主打的刊物,而蝙蝠侠的定位也是探案故事。初期它是一本包含间谍、侦探、冒险等多个连载的综合性漫画,后来由于蝙蝠侠太受欢迎,很快成为主打连载。之后随着成本上升,出版商开始削减漫画页数,其他连载陆续被砍,最终变成了蝙蝠侠专属漫画。

蝙蝠侠初次登场的故事——“化学辛迪加案件”(thecaseofchemicalsyndicate)只有短短6页,情节并不复杂,而且据后人考证,部分桥段有照搬当年的通俗小说《theshadow》之嫌,但为几十年的蝙蝠侠传奇定下了基调——他首先是一个侦探,而不是超级英雄。

漫画的开头是典型的侦探故事场景:年轻的名流布鲁斯·韦恩正在警察局长戈登家中聊天,这时戈登局长接到电话说化学巨头兰伯特被人谋杀了。于是局长就去现场调查,顺便把布鲁斯也带去了——如今警方当然是不会让无关人等进入现场,但当时的侦探小说里这种情况还不少。

随着剧情的推进,兰伯特的儿子首先排除了嫌疑,随后凶嫌的范围也确定了,不外乎兰伯特的三个合伙人。到这里为止,都是典型的“whodunnit”(谁是真凶)故事的套路。不过这个故事并不是纯推理向,而是惊险动作系。所以布鲁斯就向局长告辞,以蝙蝠侠的身份展开调查,其中一名嫌疑人被杀,蝙蝠侠顺着线索找到另两人,将其中无辜的一个救出,凶手则被蝙蝠侠打进化学品池子而死(当时蝙蝠侠还没有不杀人的设定)。其实现在看来,如今不少破案类美剧也是这个过程。

故事开头刻意安排局长和布鲁斯聊天,似乎是想塑造“安乐椅侦探”的形象,但其实这个开头纯粹是为了引出案件,布鲁斯本身在调查中并没有起到作用,甚至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因此布鲁斯不能完全称之为安乐椅侦探。这种模式延续到了后来的电视剧中,但在漫画中逐渐被弃用了。

蝙蝠侠早期的黑暗神秘风格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1940年,为了吸引少年读者,小助手罗宾登场。他的出现改变了蝙蝠侠,让他更像一个慈祥的家长,而不是冷酷的侦探。两人的互动也为漫画增添了许多趣味。虽然有时候也会像福尔摩斯与华生那样,由蝙蝠侠简单解释案件,但剧情渐渐偏向动作戏,两人也被称为“活力二人组”。加上50年代美国漫画遭到“漫画以犯罪与恐怖故事为题材,会助长青少年犯罪”的舆论围攻,为了自保,难以继续描写现实的犯罪,蝙蝠侠故事走向了幻想风,变成了略显荒诞的喜剧故事。

蝙蝠侠的转型和变革

1966年,蝙蝠侠电视剧推出。它是一部喜剧风格的电视剧,所以桥段都比较夸张,以小丑、企鹅、谜语人和猫女等几大超级罪犯为主要对手,案件调查的部分,经常用“蝙蝠电脑”“蝙蝠相机”等神奇道具带过,而且各种“神逻辑”以及各种文字类双关语层出不穷。比如:

蝙蝠侠:什么东西有黄色的皮还能写字?

罗宾:香蕉圆珠笔。

蝙蝠侠:什么人总是很匆忙?

罗宾:是在狂奔(rushing)的人?俄罗斯人(russian)!

蝙蝠侠:又对了!你说这是什么意思?

罗宾:香蕉,俄罗斯人……明白了!有个俄罗斯人将踩到香蕉皮摔伤自己!

蝙蝠侠:完全正确,这是唯一可能的意思!

………………这思维也太跳脱了呀!

虽然有点无厘头,但电视播出之后,蝙蝠侠瞬间成为国民热门剧,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蝙蝠侠在普通观众心目中都是比较逗比的,直到1989年电影版给一般群众普及了黑暗英雄形象为止。因此尽管电视剧的爆红导致蝙蝠侠漫画销量飙升,当时的漫画作者和编辑并不喜欢电视剧的这个发展方向。他们努力在漫画里为蝙蝠侠赋予了新的形象,让他的故事重新贴近现实,想把他重新打造成“黑夜中的侦探”。

风水轮流转,近年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66版蝙蝠侠,觉得这种剧情虽然比较囧,但放在原设定下还有些带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66版蝙蝠侠”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甚至重新推出了这一世界观下的新连载。

电视剧完结之后,蝙蝠侠终于彻底转向了黑暗严肃路线。顺应这一原则,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蝙蝠侠故事发生了几个重大变化:罗宾因为上大学离家,蝙蝠侠恢复了单人行动,重新回到了侦探的本原。推理方面不再依赖蝙蝠洞里的黑科技,而是需要收集线索、抽丝剥茧,而且故事中会介绍一些科学搜查的小知识,比如痕迹比对等等,也会解释推理过程。

而且,布鲁斯·韦恩的形象也有所改变。他不需要继续扮演父亲的角色,也不会像后来那样刻意装傻,而是以精明总裁兼慈善家的形象出现,甚至积极参与政治。他借助韦恩基金会,搞了一个“受害者团体计划”,帮助案件的受害者,因此参与了许多案件的调查。除此之外,他平时也会遇到一些案子,这一点比较像常见的系列侦探故事——主角走到哪里都会遇到案件。布鲁斯无论是戏份还是重要性都大大提高,甚至形成了“布鲁斯进行调查和推理,蝙蝠侠负责动手抓人”的形式。例如《侦探漫画》第398期的“毒钢笔疑案”,就是以布鲁斯为主角展开调查的,只有在后半需要搏斗的时候,蝙蝠侠才登场。

一般来说,美漫这种有超能力、有魔法、有科幻的宇宙,可说是本格推理的恶梦——假如凶手拥有瞬移、脑控、透视等等超能力,或者领先科技的道具,那么像密室杀人这样的经典诡计还有什么意义?但这一时期的蝙蝠侠漫画自成一体,而且比较贴近现实,没有其他英雄的干预,也没有多少超能力罪犯。就连原有的那些超级恶棍,也暂时被雪藏,取而代之的是一般社会的刑事案件,如杀人、盗窃等。在这个基础上,此时的不少蝙蝠侠漫画相当贴近本格推理了,尤其是弗兰克·罗宾斯(frankrobbins)担任编剧的时期,有不少典型的“whodunnit”故事。他会在叙述过程中给出线索,是不多的几位给予读者公平的机会的作者,有时候甚至会挑战读者,让读者猜猜案件真凶,而且最后一般都会有类似于“解谜篇”性质的解说。

但70年代中期开始,蝙蝠侠漫画逐渐偏向冒险题材,编剧丹尼·奥尼尔等作者着力描写蝙蝠侠在世界范围内的冒险活动,想要把他打造成007式的英雄。古典推理则再次从读者的视野里淡出。

最不像侦探的名侦探

80年代,蝙蝠侠的人气和地位急剧上升,不仅领衔的刊物数量增加,和dc其他角色的互动也大幅增加了。漫迷们不再满足于某一个角色的故事,而开始追求整个世界观的一致和时间线的统一。这就使得本格推理更加难以为继——这种严重依赖于点子的形式本来就不是每个人都玩得转的,局限在“哥谭市的一般罪犯”的话还好,放到dc宇宙背景下就更麻烦了。

于是蝙蝠侠变得更像动作英雄。然而,dc在需要强调蝙蝠侠与其他英雄不同的时候,不能不提他的侦探属性。那么要怎么让他查案呢?呃,作者们把蝙蝠侠塑造成了有高科技辅助的硬汉派——线索的部分交给蝙蝠洞里的超级电脑,或者直接让电脑天才“神谕”帮忙查,查不到的情报就去找个**人士来拷问一番。有时漫画对于破案过程也会有一定的描写,但并没有在“推理”上多下笔墨,反正他作为法外人士不需要过硬的证据。

另一种手法就是将蝙蝠侠神化,忽略调查过程,直接跳到结果,让蝙蝠侠突然神兵天降,表示他已经知道一切的真相了——至于为什么?“因为他是蝙蝠侠”。

尽管如此,还是有些作者勇于尝试本格推理的!

杰夫·勒布的《漫长万圣节》及其续集《黑暗的胜利》均为黑色风格的侦探故事。虽然剧情本身存在一定漏洞,而且是反类型的——侦探(蝙蝠侠)最后实际上判断失误了……而《黑暗骑士传说》系列第102-104期的故事《spook》是字面意义的“暴风雪山庄”——布鲁斯和几个生意伙伴被困在山庄里,陆续有人遇害,而凶手就在他们之中。不过这个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本格,因为包含了一定的超自然元素(顺便一提,土豪界的暴风雪山庄就是麻烦,作者为了“凶手就在我们之中”的剧情,不得不先把山庄里的六七个仆人做一堆杀光,也是蛮拼的)。而格兰特·莫里森的《黑手套》则结合了孤岛和密室,剧情很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

能否把超级英雄和推理结合起来呢?在《身份危机》里,蝙蝠侠作为侦探担负起了调查伸缩人之妻遇害一案。他发现了通过被害人大脑中留下的微型脚印,并实际上查出了凶手,但在此之前,真凶已经自己暴露了。这个故事情节上也有一些漏洞。但它的目的并不是推理,而是揭示多年前超级英雄们的黑历史,所以也不好苛求。

漫画之外,不少蝙蝠侠衍生小说倒还满注意他的侦探身份的。大概也是因为这些小说不必考虑dc宇宙世界观,所以作者比较容易发挥。值得一提的是两本比较特殊的书:《蝙蝠侠法医档案》是一本短篇集,在故事里穿插介绍了简单的法医入门知识;还有一本“互动小说”《韦恩庄园谋杀案》(murderatwaynemanor),书中附有各种物证和线索,比如照片、便条、报纸什么的,都做成实物单独夹在书中,读者可以自己对这些物证进行研究。

蝙蝠侠作为最不像侦探的名侦探,就这样走过了75年。其实蝙蝠侠的探案故事还有相当的发挥余地,也是他的魅力所在。也许今后还会有更擅长推理故事的作者挖掘他侦探的一面,毕竟蝙蝠侠的故事还远远讲不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