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读档失败的大鬼斩役物语 > 畅销才是王道!导演新房昭之访谈

畅销才是王道!导演新房昭之访谈

可爱的少女们,用自己的一个心愿换来了成为魔法少女的能力,并且同魔女进行战斗……这就是深夜档原创动画《魔法少女小圆☆魔力》。而光是看画风,恐怕很少有观众在当时能够想象到剧情会有如此冲击性的展开。而这也深深地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并且这种冲击不仅在日本,也席卷了全世界的动漫圈,引发了全球的热潮。另一方面,《物语》系列则是西尾维新融入自己巧妙语言功底的原作小说,而动画在不破坏原作世界观的情况下进行了完美还原,令该系列赢得了广泛称赞。这两部作品都同一个叫新房昭之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有日本媒体对他进行了专访,让我们看看新房导演究竟想要说些什么吧!

比起在海外受到好评,首先我要意识到“日本”

q:由新房先生担任总导演的作品《魔法少女小圆☆魔力》不仅在日本国内大受好评,于海外也引发了强烈的反响。那么您在制作的时候是否想象过会有如此大的反响呢?

新房: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当时我只是想着“希望作品能够得到观众认可”,只是如此而已。我没有想象过作品在海外会有怎样的展开,觉得首先还是应该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吧。动画粉丝都是非常挑剔的,那么要如何让他们愿意掏钱买动画产品,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老实说,我想到的就只是这些而已。因此对于那种千篇一律的“日本动画在海外受欢迎,真厉害”的风潮,我感到了一种违和感。说这些话的人,到底有多少人是理解如今动画业界现实的呢?

不得不说,只有作品受到欢迎,促进了产品销量,我们才能说“我们的工作有了价值”哦。我们所做的事情,说白了就是娱乐产业,如果再说极端一些,就是“并非这个世界绝对的刚需事业”。我们把这份工作当做吃饭的工具,而如果作品销量很差的话,那么社会是不会给我们留情面的啊。从这种意义而言,我首先希望那部作品能够在日本国内畅销。日本的粉丝们不仅仅是看了动画,而是要产生想购买产品的念头,这样才算是产生了价值。

q:如果想要对海外出口,那么首先必须要巩固在日本国内的基础。这就是您的意思吧?

新房:虽说如此,在我的心里却时常有两种完全相反的心情纠缠在一起(笑)。如果说卖得好,那么看着吵吵闹闹的顾客,我又想说“这是不对的”;但要是卖不出去的话,我又会想“我们到底是否有存在意义?”我每次都是在这两种心情的夹缝中生存。

q:新房导演此前也已经负责过众多的作品,这其中《魔法少女小圆☆魔力》不仅是那些特有的动画粉丝,连一些平时不看动画的观众都纷纷观看了这部作品,所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而第三集当中发生了那种事情,并且从此故事才真正开始。我想毫无疑问,当时新房先生应该也感受到了那种反响吧……

新房:是啊。不过在作品播出的时候,即便引发了话题,但是依然有卖不出去的情况。这类作品是很多的。要知道最终的结果如何,那么不到最后是不知道的。并且当时的动画原创作品并不多,所以我们在考虑第三集的剧情时也是非常紧张的,想着“观众们到底会如何看待这一集呢?”

q:那么在这些反馈当中,有没有出现您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呢?

新房:我没有想过巴麻美这个角色可以获得这么高的人气呢。虽然她也是一个重要的登场人物,但是出场的戏份并不算多。虽然《魔法少女小圆☆魔力》的主要角色都是如此,不过特别是麻美跟qb两个角色,让我强烈地感受到:这是被观众们所培养出来的。毕竟啊,无论作品多么有趣,如果角色没有魅力的话,那么就无法吸引观众了。并且关于这一点,岩上敦宏制作人贡献了很大的力量。我们制作动画的shaft阵容、负责角色原案的苍树梅小姐、还有写脚本的虚渊玄先生。上述的三种组合能够走到一起,也是岩上先生的构想呢。

q:也就是说,你们配合得天衣无缝呢。

新房:不,相反我觉得并不是很天衣无缝呢。我最初拿到剧本的时候,觉得应该采用更加写实的画风。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用苍树小姐那种可爱的图画。还有就《魔法少女小圆☆魔力》而言,也算是时机正好吧。恰恰是那个时期,并没有其他的魔法少女作品出来哦。实际上剧本早在制作的一年多以前就弄好了,但最后制作延期,结果才在那个时期播出了。如果说脚本制作完之后马上进行制作,那么也有可能会被其他的作品埋没吧。我觉得这种运气的成分,也对于作品的成功起到了积极作用。

让众多的人去观看创作“畅销”作品

q:新房先生还曾经制作过《物语》系列。而从第一作《化物语》开始算起,您已经在将近5年的时间里持续参与本作品了,那么对于您而言,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

新房:这个啊,毫无疑问:原作的力量太强大了。直到今天我也是一直感慨地呢。例如在分镜阶段即便有些担心,但是一旦开始录音,把声音加进去,也就是说西尾先生的人物台词变成发音之后,我感慨道:“啊啊,只是这个就足够给力了。”正因为如此,即便是很普通的对话也能显得很有趣哦。并且在最初的阶段,对话当中也埋下了重要的伏笔。我曾经不由得去问他:“西尾先生,你真的是从一开始就想到了这些吗?”我觉得能够参与《物语》系列的制作,真是一件幸事。

q:听了您刚才的话,看起来《物语》系列是因为原作者西尾先生居功至伟,而《魔法少女小圆☆魔力》则是岩上制作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应该不仅如此,动画是一种集体工作占据很大比重的媒体项目,那么您觉得其趣味性又在哪里呢?

新房:这个啊,应该说还是参与动画制作的人员将他们的创意集中在一起,才有了作品的诞生吧。我从来不会去考虑“最终映像应该是以什么什么形式出现”哦。只要比我考虑的东西更加有趣、更有说服力的话,那么就没关系了。即便分镜和实际的画面有差异,但是只要有趣一切ok。说到《魔法少女小圆☆魔力》的时候,由剧团狗咖喱负责的那一部分就是如此。还有魔女之夜的战斗画面也属于这样的类型吧。而后者的关键在于,原本晓美焰的武器都是偷来的,也只能用偷来的武器,但是会出现一个疑问“这些武器都是从哪里拿出来的?”(笑)这样的细节也就混杂的剧情里了。虽然槽点很多,不过只要帅气就好了,ok。如果让我自己来做的,肯定不会想到这么细的地方的。

q:原来如此。那么让我们把话题回到《物语》系列,这部作品的原作本身就有着众多的热心粉丝呢。

新房:是啊。因此在《物语》系列刚开始的时期,观众们的意见也是毁誉参半的。不过从结果而言,能够有不同的意见其实是一件好事哦。如果大家对作品不感兴趣,那才是最为糟糕的。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只要大家能够给予作品反馈就够了。原作粉丝虽然抱怨“这个弄错了”,但是依然在继续追番,那么归根结底还是他们对于作品有兴趣的缘故。虽说如此,这并非是我们想要做到就能做到的。还有我在制作《物语》系列时感触到,小说和漫画不同,没有画面出现,因此很少有人吐槽说“画风不一样”。我觉得可能这就是突破口了。只要小说能够用朴实的文字满足读者们的需要,那么我们只要对于剧情进行适当删减即可。而这就是我从《物语》系列当中发现的趣味呢。

q:听您说到现在,感觉新房导演非常在乎观众的存在。

新房:我非常在乎这个。从这种意义而言,现在最为困难的就是这样的事情:愿意购买动画产品的特有动画粉丝群体,已经跟热心观看动画的初中生、高中生之间产生距离了。当然,中学生以后可能也会成为动画粉丝群体,但是他们现在并不能为产品销量提供什么帮助。还有一点,即便我在乎十几岁的观众,但是从我的年纪而言,已经无法跟他们产生共鸣了。他们平时到底在聊什么?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我想象不出来。因此我自己觉得:比起十几岁的观众,针对那些30多岁的动画粉丝来制作作品,从结果而言要更好吧?

q:不不,我觉得并没有这样子的事情(笑)。

新房:例如在我刻画比较严肃的故事时,如果作品是针对30多岁的成年人,那么一些让人痛心的地方只需要用糯米纸之类的简单包裹一下即可(轻描淡写即可)。因为实际上现实当中到处都有这种痛苦的经历,所以动画里没有必要表现得那么具体。但是相反,如果让小学生看的话,那么痛心的部分就该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痛苦哦。被殴打的话会疼,被刺中的话会流血。我觉得这方面是不应该有所隐瞒的,要好好表现出来。如果头被砍掉,那自然会出血。你们应该能够理解吧?

q:也就是说,这些地方要给年纪小的观众表现出现实感呢。

新房:《魔法少女小圆☆魔力》当中,有某个登场人物的脑袋呼地被吃掉的描写,不过表现效果而言,却是用了一种比较奇幻的方式呢。这是因为《魔法少女小圆☆魔力》的受众群体是30多岁的人所致。就我而言,使用的也是非常克制的表现。即便从声音而言,最开始我们准备加入“嘎吱”的啃咬声,但是中途放弃了这个,使用了冲击性最小的声音。于是就有了你们看到的那种表现。

q:那么最后,新房导演如今也在精力勃勃地制作作品,那么今后是否有什么想要尝试的事情呢?

新房:老实说,就是像制作能够畅销的作品。虽然我也是想要制作喜欢的作品,不过制作畅销的作品始终是令人开心的。不过呢,作品能够畅销,也是制作人员们辛苦的回报哦。我们制作的东西能够畅销,让很多的人去看,那么自然会让我们感觉到开心。这也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回报。我年轻的时候曾经觉得“如果自己觉得没意思,那么就没有制作意义”,但是如今,还是希望能够制作让各种群体的观众收看、让他们感到开心的作品。有很多动画导演拥有非常强的作家本性,这自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我毕竟不是一个作家性很强的类型。关于映像,也是分类型的,不过关于故事则没这方面限制。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类型的故事,我都希望能够把它们做得有趣,能够畅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