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读档失败的大鬼斩役物语 > 永不退隐的大师宫崎骏

永不退隐的大师宫崎骏

来源网易游戏频道专栏

但凡熟悉宫崎骏这位大师的人,都不会对他屡屡表示退隐却一再复出感到意外。

本月初,奥斯卡将终身成就奖正式授予了宫崎骏,而在颁奖典礼后接受访谈时,这位在一年前发表第三度退隐声明的动画大师表示自己今后也还会继续创作。至少终身成就奖对他而言,并不意味着一切到了可以彻底说再见的时候,而熟悉宫崎骏创作生涯的人,对此也丝毫不会感到意外。

接班人的意外变故

宫崎骏生涯中第一次正式宣布退隐,是在1997年完成《幽灵公主》的拍摄之后,当时56岁的宫崎骏在公开场合首次表示过“这是我最后的作品”。

事实上如果认真来说,之前他至少还有两次表示过类似想法。一次是在1986年,《天空之城》的票房不如预期,正当盛年的宫崎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自己或许可能为此引退。而另一次则是在1992年,完成了自己当时最想要表达的《红猪》后,获得外界盛赞的宫崎骏曾说起自己的动画事业已经可以结束了。不过相比97年那次正式的表态,之前这两次更像是随便抒发一下感想,没人当真最终也没能成真。

至于《幽灵公主》这部耗费宫崎骏十六年构思,三年制作,吉卜力创纪录投入最多资金的巨作,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惊人的。它最终以193亿日元的成绩,打破了之前由《e.t外星人》保持了15年之久的日本电影票房记录,在剧情和立意上更是把宫崎骏一直以来的世界观完美地表达出来。若能以这样一部名利双收,叫好叫座的作品作为自己的收山之作,理应是一桩美谈,加上当时的宫崎骏因为多年操劳,在《幽灵公主》后期就已经是带病坚持工作。这几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之下,让他产生了这次退隐的念头。

当时的日本业界对此自然是震惊之余,也深表遗憾,毕竟对于动画监督来说,56岁还远不到退休的年纪,而很多人因而也认为宫崎骏这次退隐应该只是暂时休息个几年,之后应该还是会参与相关工作——事实证明他们的想法完全正确。1998年1月,宫崎骏离开吉卜力,但同年他就在自己的事务所“二马力”里继续进行短片方面的制作,已经等于变相撤回了自己的隐退宣言,1999年开始就已经回归吉卜力继续担任所长。

对于宫崎骏第一次退休然后复出的前因后果,各路说法不一,但公认最有影响的一个变数,是宫崎骏为吉卜力选定的接班人近藤喜文英年早逝。作为宫崎骏和高畑勋的入室弟子,大器晚成的近藤喜文吸收了二者之长,从画风到理念都是宫崎骏最出色的继承者,在1995年他首次出任监督的作品《侧耳倾听》获得认可后,近藤喜文已经被视为吉卜力的核心成员和未来掌门。但造化弄人,同样因为多年操劳导致身体恶化,让近藤喜文最终走在了两位长辈之前,1997年年底近藤喜文因为解离性大动脉瘤紧急入院,在1998年1月21日年仅47岁就离开人世。

宫崎骏在近藤喜文葬礼上的悼词中曾叹息道:“在这个行业,我们都一直在耗损自己,只有成功后才简短地休息一下,之后继续投入工作。而我原本以为这一次他也会能如常回来”。或许就是因为近藤喜文的突然倒下让宫崎骏最终下了这次退隐的决定,然而事后来看,也正是因为近藤喜文的突然离开,让宫崎骏最终选择重归吉卜力,也错失了把其传承给下一代人的最好一次机会,让他不得不在今后的岁月里自己继续背负下去。也注定了之后十多年里难以彻底为自己的创作生涯画下一个句号。

《地海战记》的失败

宫崎骏的第二次退隐,实际上并不如第一次一样有过明确表态,比较准确的时间点最初是在20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后,他再度表示“我已经失去了制作动画的热情了”。

和七年前相比,此时宫崎骏不仅又老了七岁,在事业上更是攀上了一个新的巅峰。1999年《邻居家的山田君》表现不尽人意,人们一边呼吁惟有宫崎骏才能拯救吉卜力,一边也多少怀疑是否他真能继续神奇。但2001年的《千与千寻的神隐》再度证明惟有宫崎骏能超越宫崎骏自己。这部作品在上映后以304亿日元重新夺回了之前由《泰坦尼克号》刷新的日本票房纪录,在电视台播出时关东关西地区收视率都接近50%,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和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成为宫崎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认可的最高荣誉之作,把自己的名字永远地留在了日本,乃至世界动画的影史之上,如果说《幽灵公主》的成就足以让宫崎骏觉得圆满,那么《千与千寻的神隐》无疑更有资格这么说。

20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再度以196亿日元的票房超越自己的《幽灵公主》。列在当时的日本影史前五位,宫崎骏也证明自己不光可以表达日式风格作品,改编西方同样能够实现突破。随后他开始以实际行动确实地表达出退隐的意愿,减少参与吉卜力内部的各项工作,同时鼓励提拔新人。

但这期间因为一连串的决策影响,本应走上自己巅峰时刻的吉卜力却迎来了又一次的转折点,起因就在于宫崎骏的长子,宫崎吾朗接手《地海战记》动画的改编。最早在2003年,随着《千与千寻的神隐》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原作者娥苏拉·勒瑰恩和吉卜力就改编一事达成一致,但随后当时吉卜力的动画制作人铃木敏夫有些意外地起用当时并无任何动画及电影相关制作经验的宫崎吾朗接手作品,在公布之后立刻引来各方面的质疑,包括宫崎骏本人都不看好其前景多次要求撤换,但最终宫崎吾朗首次执导的这部《地海战记》还是在2006年如期上映。

《地海战记》背负着吉卜力和宫崎骏的双重招牌,最终结果却只能说是勉强及格的程度,76亿日元的票房在吉卜力历代作品里排名倒数,媒体对其评价更几乎是一边倒的抨击,原作者娥苏拉对此也表示了自己的不满,认为吉卜力方面辜负了自己的期待。而业内人士则认为这一结果不单是宫崎吾朗的责任,勉强将其推到前台的吉卜力更应该负责,尽管宫崎骏自己并没有促成,甚至相反还反对这一举动,大家还是难免产生联想。这导致原本已经打算淡出第一线的宫崎骏不得不再度执导下一部作品,在2008年推出了《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要证明吉卜力的招牌仍然屹立不倒,而在这之后,宫崎骏在内部再次向铃木敏夫表露了隐退的想法。

吉卜力的不归之路

2013年9月2日,在时隔五年后的新作《起风了》于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发布会上,吉卜力工作室主席兼发言人星野康二宣布了宫崎骏第三次的退隐声明。

这一消息随后立刻成为各大网站的头条新闻,9月6日的正式退隐公开发布会上,宫崎骏本人也承认这次确实该到了说再见的时候,只是和那个“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大家私下里听到这消息的第一想法多半是“反正这次又是说说而已”——而就和大家估计的一样,很快这第三次的退隐新闻就加上了一些附加条件,比如宫崎骏很快就补充说并不是彻底归隐,还会制作一些自己想要的短篇作品;比如今年初吉卜力方面就暗示,将来不排除宫崎骏义务协助某些工作的可能;连多年老友高畑勋都不太给面子的马上拆穿:“他每次都说是认真的,但又很容易反悔,什么时候复出我都一点不奇怪。”

对于宫崎骏一再的“出尔反尔”,不同人亦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是创作**,有人认为是追逐名利,甚至有人恶意揣测这等于是炒作造势。实情如何先不去说,一个明显的事实则是,现在的吉卜力依然无法离开宫崎骏,在1998年,宫崎骏第一次退隐又复归,吉卜力失去自己最有希望的接班人近藤喜文的那一年,进入**崎骏时代的吉卜力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吉卜力成立的初衷,就如铃木敏夫所承认过的那样,就是为了让他们这些追逐梦想的人能够自由创作动画作品而诞生的。但当吉卜力名利双收,走上正规并成为一个品牌后,它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名字而背负着一批人的未来。在2005年成为需要承担运营风险的股份公司后,更是必需依靠每一部作品的票房收入让这个组织正常运作,每一次的盈利在支付这数年的成本后还要开启下一步作品制作的预算,稍有失败就可能陷入资金危机,而吉卜力相对传统的工房式经营,采取旗下雇佣全职员工从不外包的做法更加重了负担,也是一直以来宫崎骏无法彻底离开,屡屡出来救火的原因。

宫崎骏一手缔造的吉卜力留下了太多他自己的痕迹,客观上铸就了这个金字招牌的同时也限制了其他的可能,望月智充、细田守这些人不是没有才能,但最终都无法在吉卜力留下自己的色彩,让**崎骏的时代陷入了一个无解循环,因为新人难当重任而必须依赖宫崎骏,因为依赖宫崎骏而难以让新人挑起重任,转眼间十多年过去,已经73岁高龄的宫崎骏依然是吉卜力的实质力量,而不是精神领袖,即便他一再推迟自己的退隐计划,也终将还是有落幕的一日。今年开始,吉卜力就已经一再传出将会中止动画制作,转入已有作品的版权管理,目前已经中止了动画部门的员工契约,随着最后一部作品《记忆中的玛妮》的上映,未来的吉卜力动画或许真的只将成为一个过去的名词。

如果最终答案真的如大家所料,吉卜力会随着这位老人的淡出而沉寂,那也是不得不接受的一个结果,从《龙猫》到《天空之城》、从《幽灵公主》到《千与千寻的神隐》,从《哈尔的移动城堡》到《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这位把自己名字写入日本动画史册的性情古怪的大师已经筑就了太多传奇,无论《起风了》是否他的最后演出,我们都应该理解他接下来选择的答案,因为他有资格任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