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恶女种田:薛四娘家花满蹊 > 第242难以抉择

烈日炎炎,蝉藏在树干枝叶间,鸣叫不停。

空气仿佛都晒的扭曲,偶尔吹来一丝风,也满是灼热的暑气。

薛黄英添一把木柴进灶塘,人快速从灶屋出来,刚跨出门槛,顿时神清气爽。

她看向坐在蹲身洗菜的容泽,笑道:“阿泽,你猜猜,夏日里哪儿最凉快。”

容泽把水灵的青菜从盆里捞出来,放进小簸箕里沥水,又重新从水缸里舀一盆水让薛黄英洗把脸。

他不慌不忙道:“是一早一晚的河边树荫下吧。”

村里的妇人汉子最爱在河边槐荫下乘凉,早上太阳未出,晚间暑热渐退。

风从水面拂过来,算是一天中最舒坦的时段了。

薛黄英摇头,示意他再猜。

“是水里吧。”容泽也来了兴趣,凝神思虑几息,自觉再不会错。

夏日的水,水面温热,水底下却凉凉的,人一进去,热意尽消。

薛黄英仍旧摇头,见容泽满脸疑惑,也不再兜圈子,莞尔道:“夏日最凉快的地方,就是灶房门口了。”

容泽一怔,待看到薛黄英红彤彤的面颊,鼻尖额头满是细密的汗珠,忍不住有些心疼。

夏天最凉快的可不就是灶房门口吗。

从肉蒲买的几块扇骨足熬了大半个时辰,骨汤浓白鲜香香。

捞出骨头,均匀把微黄的手擀面丢进去,最后洒一把青菜,白汤翻滚几息,骨汤鸡蛋面就做好了。

热天吃热汤面,吃完饭,两人一头一脸的汗水,前襟后背的衣裳都湿透了。

热天坐着不动都出汗,两人也没折腾洗澡换衣裳,略歇会儿,收拾好锅灶,喂完猪,两人便拿着契书,去了赵家。

宋氏有句话说的对,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从长远看,签不签这份契书,他们多听听旁人的意见,总是没错的。

赵家院墙外长着一棵成人环抱的大洋槐树,此时太阳偏西,小院笼罩在树荫下,倒是凉快的很。

赵大海坐在矮矮的竹凳上,正在劈削竹片。

吴氏坐在不远处,脚边放着针线篓子,手里正缝制一件粉紫色衣裳。

她见两人进来,把针往衣裳上一别,就要去给俩人倒茶水。

“婶子莫忙,咱们刚在家喝过了。”薛黄英说完,猜测云彩八成在屋里做针线,又开口问赵宏怎么不见。

“这小子这些天日日不着家,不知忙活什么。”吴氏唠叨两句赵宏,又忙给二人搬凳子。

薛黄英和容泽落座后,正准备说话,只听门吱呀一声响,便见云彩抬步走了出来。

十六岁的姑娘生的清秀水灵,近段时间的瑟缩和忧郁一扫而空,那个活泼开朗的云彩,仿佛又回来了。

对上云彩的眼睛,薛黄英心里不由暗暗一叹。

这事儿,到底还是给云彩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昔日跳脱活泛的姑娘,一眼看去,沉稳内敛。

“云彩,婶子那件衣裳是给你缝的吧,颜色可真鲜亮。”

薛黄英笑眯眯看向吴氏怀里的衣裳,打趣道。

吴氏慈爱看着云彩,云彩小脸微红,轻轻点头。

范金宝那事了结后,吴氏和赵大海暂且放下心,二人商量后,便决定给云彩相门亲事。

近到东西庄、远到附近的十里八乡,二人把适龄男儿都扒拉一遍,和他们条件相当的,总是各有各的不如意。

至于家底殷实的人家,人家也挑剔着,他们暗自也琢磨过。

他们家底薄弱,这些日子卖辣椒挣得银钱,一大半费在了花楼的那壶茶水上。

剩下的那些俭省再俭省,能给云彩置办两身体面衣衫,并胭脂头油啥的。

小时穿的邋遢破旧些就罢了,这姑娘大了,又到了相看的时候,再这么不在意门面,是会被媒婆和男方小看的。

这会儿,若是家里再有个挣钱的生计就好了。

到时候给云彩备下一份嫁妆,看哪个还敢小觑他们闺女。

吴氏近日愁的很,只能更勤快些伺候鸡鸭猪,盼着它们多下几个蛋,多长几斤膘。

也好让她多换几个铜子,好给云彩攒份嫁妆。

薛黄英不知她这瞬间心里想这许多,她拿出契书,直接说明来意。

吴氏和赵大海反应过来,都喜不自胜,这真是瞌睡送来了枕头。

他们昨儿还愁云彩的嫁妆,今儿就有一笔买卖送到了家里,二人喜笑颜开,纷纷催促薛黄英应下此事。

虽五文一斤有些低,那也看和什么比。

和今年他们卖的十三文一斤肯定不能比,但要知道,这不是粮食,是蔬菜。

对于他们田舍百姓之家来说,辣椒和山里的野菜并无不同,他们有这口能行,没这口也能行。

只要活命,管他是吃辣椒还是野菜呐!

充其量味儿差些,他们这些年都过来了,只要兜里有银钱,日日吃野菜都成。

五文一斤的辣椒,能换回五文一斤的白面,这笔账,他们算得清。

“英娘,阿泽,你们要么再问问村长,他和差役打交道多,咱们也不懂这里面的道道,别坏了你俩的事。”

俩人激动过后,头脑也清醒起来。

这样好的事,按理说该他们求着朱掌柜续契书才是,这事儿反过来了,所谓在商言商,暂且不论朱掌柜的用意。

他们多斟酌商量,肯定不是啥坏事儿。

且他们家云彩今年才十六,就是到明年订婚,也还能等。

薛黄英不答反问,道:“大叔,婶子,云起酒楼以辣椒为菜品,生意十分的好,按理说早日签下这份契书,不管是云起酒楼,还是咱们自个,都算安心了,只这其中有一件事咱们不能不留心……”

“什么事!”赵大海和吴氏异口同声,齐齐问道。

薛黄英道:“种辣椒这事瞒不住,别的村不知道,咱们村肯定家家户户都会种,且我猜,种的肯定不会少!”

赵大海和吴氏闻言,点头同意。

辣椒利润大,伺候的好了,挂果更是稠密,比种庄稼强的不是一点半点,只要不傻,都会尽可能多的种上。

“事儿就出在这里,姚家每日只要七八百斤,咱们村足有五六十户人家,每家种个几分地,你们算算,除去入了姚家的辣椒,每日采收出来的还剩多少。”

两人掐着手指,就是一顿算,每家就算种三分地,按最低算,每日也能采三十斤。

全村五十六户,每日就是一千七百斤上下。

姚家就算每日能要八百斤,压在他们手里的,还有九百斤左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