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156章 造炮手薄珏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156章 造炮手薄珏

作者:白石源中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06 21:12:43

第156章 造炮手薄珏

张鹿安和马应魁等人聊着聊着,肚子就咕咕作响,刘佐临让店家安排了晚膳,吃完以后,张鹿安因为赶路实在太困了就睡着了。

梦中,张鹿安化身为一个金甲猛士,单枪匹马冲进敌军的千军万马之中,七进七出,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

次日一大早,仍然是一个晴朗的早晨。

张鹿安心情很好,在姐夫马应魁的带领下,准备绕着安庆城墙转一圈看看,张鹿安昨晚就已经见识到了安庆府城的繁华,有意将家里的生意和钱庄开到安庆来,第二天逛逛安庆城也有一种亲自选址的想法。

张鹿安和马应魁通过城内梯道,走到城墙上,进入口时,马应魁出示了腰牌,值守者才放张鹿安一行上城。

张鹿安站在盛唐门城楼处,看向不远处的盛唐码头。

就听见一声响:“开埠喽”。

接着就看见盛唐门大开,早就等待一边的各种商贩纷纷排着队开始进入安庆城。队伍的两边则是安庆土着们,早就摆好的早食摊位。

这个时代没有城管,对于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人是非常宽容的,官家是乐见其成的,最起码解决了很实际的民生问题。这好看那好看,这不许那不许,表面功夫做的再足,也做不到老百姓的心中去。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是什么?民生问题。

张鹿安的感觉很好,不住地对跟在身边的刘佐临和张孝吴说着话,希望他们抓紧找个比较合适的位置,再联络登州那边,抽调人手,以后要常驻桐城了,最起码要把钱庄给建立起来。

对于安庆这种商品经济特别发达的地方来说,张鹿安完全可以把北隍城岛那边的海产品等货物运到此地,然后再换取众多的其他商品。

刘佐临和张孝吴在旁边答应着。

只是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估计也很难实现,按照原来的计划,张鹿安还要单独拜见王公弼和张国维。一个是直属的上级,一个是引路人,有些问题还是当面问清楚比较好。

张鹿安跟在马应魁后面继续走着,突然马应魁停了下来,指着一门炮问张鹿安道:

“鹿安,你看看这门炮有何不同?”

张鹿安将视线下移,看向马应魁指着的方向,看到一个巨大的炮筒,直接朝向江面,炮筒被用螺栓固定在一个铁架车上面,炮身可以围绕铁架车车轴上下改变角度大概三十度。铁架车车轮的辐条之间,竟然横着一根硬木,硬木的两头又有铁链拴住钉在砖下,显然起着固定作用。炮身是那种青黑色,并没有其他铁炮那样常见的铁锈。

更为奇特的是此炮从炮口到炮尾是越来越粗,总共五个箍结,第五个箍结上开个小口,应该是装引线用。炮身尾部有一个耳环状,耳环的上面系着一根小手指一般粗的麻绳。

马应魁走向前,用右手拉开一个卡扣,然后拉动麻绳,一个黑洞洞的炮口就露了出来。

张鹿安蹲了下来,透过炮管往外望去,有种坐井观天的感觉。

“鹿安,看这里。”马应魁指着一个带着玻璃的圆筒,而这个圆筒是半固定在炮身上的,可以左右转圈移动。

张鹿安这才发现,然后用手拨动圆筒,透过圆圈往外望去,码头上忙碌的工人的距离瞬间被拉近,张鹿安估计,这个至少是个四倍镜。不由得心里大吃一惊,立刻脱口而出:

望远镜!

“望远镜?这个名字也挺好,不过薄珏还是称其为千里镜。其实千里镜早就出现过,只是火炮上装千里镜,这是亘古未有之事。另外桐城的圆形城墙也是大明的独此一份。鹿安有没有感觉到安庆此地还是蛮有意思的?”马应魁笑道。

“薄珏?”

“没错,薄珏,字子珏,苏州府人。张抚台张大人前几年在江南治水的时候,偶然间在苏州府长洲发现的一个军器大才,去年邀请他来安庆铸炮,薄珏连铸多门大炮,并且别出心裁在炮身加装千里镜,使得打击效果更加的精确。去年献贼来犯的时候,在安庆北门外没少吃亏。”

张鹿安内心巨震,自己一直存心想要建立自己的武器产业,一直没有人才引领,眼下不就是有个兵器大才么?

“姐夫,这个薄珏现在何处?有没有可能为我所用?”张鹿安太着急了,直接说了出来。

“鹿安,薄珏现在就在安庆府城内,只是他乃抚台大人的人……”

张鹿安这才发觉自己还是太急躁了,很多时候急不来的,赶忙转移话题问道:“姐夫,我看这炮一点也没有生锈,应该不是铁炮吧?”

“当然,这是铜炮,铁炮太过于笨重,关键还容易炸膛,炸膛以后对于周边的炮手的危害巨大。铁枪铳也是一样,所以大明的将士们都是宁愿用大刀和弓箭,也不愿意用大、小铁炮。

相比较而言,铜炮不光重量轻便,而且比较容易铸造成型,只要不是过度使用,也几乎没有炸膛的风险,经久耐用。就是价格太贵了一点。

不过好在此地是安庆,浮山东面六百丈大湖,过江就是池州府铜陵县铜官山,自汉帝元封二年(备注:前109)设置“铜官”负责铜矿开采冶炼起,铜陵的采铜产量一直很高,因此盛产铜矿和铜材,具体产量我不太清楚,但是年产铜应该至少在18万斤以上。而且铜陵水运特别方便,直接用船运过江便可。另外大江上游四百里外的湖广行省武昌府的兴国州和大冶县也都是盛产铜、铁,安庆的铜价成本可以比其他地方至少便宜一半以上……”马应魁侃侃而谈,全然没有发现张鹿安已经走神了。

常言道,做事情需要讲究天时、地利和人和,三种要素必备,则事半功倍。张鹿安觉得此时要人才有人才,此地又是靠近产铜地,这真的是天赐之地也。

“鹿安,咋的了,怎么突然发愣了?”马应魁再次把张鹿安拉回正轨。

张鹿安连忙辩解道:

“姐夫,没什么,对了,这种炮叫什么名字?”

大明的火炮有太多种,前膛炮有大小将军炮、红夷大炮、涌珠炮、威远炮、灭虏炮、虎蹲炮、毒火飞炮、翼虎炮……等等,后膛炮则只有弗朗机炮和眼前的这种火炮。

“这种炮叫‘铜发熕’,重五百斤,最多可发百斤石弹,射程最远可达三里开外。这种‘铜发熕’在安庆府城共有75门之多。这也是那帮流贼们始终不敢全力攻打安庆城的原因……”

“姐夫,别说了,带我去见见薄珏。”

“他啊,不愿意与人打交道,如今安庆城铸炮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他现在哪里,接下来会去哪里,恐怕只有张抚台才能知晓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