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英雄吁天录 > 第一百四十五章 京城大较.大显神通.袁氏宗祠.手刃群獠

袁承天唤那掌舵船夫前来摆渡自己过河。那船夫见河对岸一少年英俊非凡,透着与众不同的气质,仿佛冬日一抹春风,在这里显得卓然于世。袁承天上了木船,见这船夫皮肤黝黑之中显得健壮,也许是北地往往苦寒,时日颇多,不比江南温柔乡里,所以便显得粗糙。待得到了对岸,袁承天谢过这船夫,于正午之时进了京城。

忽见有人向京城东边涌去,口中说着什么较武之类的话。袁承天心中一动,心想:莫不如边地有事,朝廷选拔人材不成?他思想到此便不由得加快脚步向那城东大较武场而去。

京城城东较武场是每三年一次较武大比,意在选拔天下英才,为朝廷效力,有时边地有危也用于戍边守疆杀敌之用;只是今次却不知为着何事?难道边疆有事,只是一路北来也未听到有丝毫动静,那么今次兴师动众却是为何?他心下犹疑,不由得加快脚步,待到切近,已是人潮如涌,几乎看不到较武场中的情形,只是听到有人呼喝声起,此起彼伏,间杂着围观百姓的喝彩声,更有一众官兵弹压众人,以防生事。

袁承天见状本要转身走去,忽听有人说话此次武场大较,先拔天下英雄好汉这是摄政王的建议。听到这是摄政王有意为之,不竟又住步不走,心想:这摄政王此举只怕怀着不轨之心,自己却不能就此走了,还要看个究竟,探个仔细,否则只怕这摄政王便要奸谋得逞,自己岂能让他如愿,否则皇帝岂不身在危城之中,只怕性命有危,因为以摄政王之阴鸷未使不会对皇帝有不臣之心,更有甚者忤逆反上,也不是没有可能!

他见人众难以逾越,心想自己只有行不敬之事了。他足尖撑地,身子高高跃起,半空中轻灵灵地一个转折便自落在众人之前。这才看清只见较场场中正有两个少年争斗,只见一个是黑衣少年,面目瘦削,另一个稍胖浓眉大眼却是黄衣。他抬头再看只见东西木牌高书两人性命,一名陈无己,一名李簪花;当袁承天看到李簪花这名字便觉得心中好笑,怎么一个少年名字起做簪花,你又不是女孩,也真奇怪!正当他诧异间,较武场中再起风澜。他听旁边一位老者说那个黑衣少年便是叫做陈元己的,而另一个不问可知便是那叫做李簪花的。两个人兵械相交,丁丁当当,一时震得人耳朵也痛。当然多数围观之人并不能看出这两个人谁高谁下,但是在袁承天看来已然高下立判;那陈无己的剑式轻灵多变,恰便是那八仙剑法,而那黑衣少年手中的刀便不能随心所欲,处处透着笨拙,只是奇怪他武功如此不济,却为何还要与人较武比试。

袁承天只是注目于这较武场中二人,并未注意到一场中高台高踞坐着嘉庆皇帝,而摄政王多铎则垂手于侧,却不能坐下,失了君臣之礼,纵然身为摄政王也不能够!多铎则不惊不怒,不喜不悲仿佛别人的胜败他丝毫不萦于怀,谁也不知他心中打着什人主意。较武场中陈无己见这李簪花颓势已显,败局已定,不觉得更加意气风发,手中长剑唰唰更加使得得心应手,竟迫得这李簪花只有抵抗的力气,而无还手之力。忽然陈无己长剑剑出长虹,口中叫道:“着!”一剑刺中这李簪花的肩头,一时之间鲜血长流。陈无己更不迟疑,手中长剑再出,剑挑他环跳穴。李簪花中剑,不由哎呀一声,膝部中剑,行动受阻,扑通一声跌倒尘埃!陈无己见他落败,也不过为己甚,收剑回招,单手为礼,说道:“李世兄承让承让……”李簪花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心想:虚情假义,谁又要你假惺惺卖人情,但是又不能不说话,便回手为礼。这时场外有本派弟子搭他出去。

这时忽见摄政王越众而出,大声道:“此场是八仙剑派胜出,蝴蝶谷弟子出局,下场是陈无己对阵七星门掌门大师兄郑师道,此次较武今日已是第七日,连胜三场者便为皇上任命大内护卫总管,总摄禁城皇帝安危,干系重大,所以务要忠义为上,效力于今上。”他说完这话便又回到皇帝身侧,恭敬如仪,任谁也看不出他便是那个杀人无数的摄政王,可见其人城府极深,不动声色。袁承天这才注目于他,只见他身后是丐帮的护法四大长老,尤以那陈元龙和戴复古为最,再有便是这摄政王重金所聘而来的武当掌门赵天横、僵尸门掌门言正辰、沧浪门掌门管云涛、黄山派的杜永名、更有福建南少林坐禅大师弟子不嗔和尚,只因这些人自持身份,不屑下场争斗,所以只是护卫于这摄政王身侧,而皇帝身后则是大内四大高手,铁丹青、文浩然、赵长沙与那阿林保,还有大内带刀御前侍卫,双方各有江湖高手峙立,只是皇帝这边明显弱于摄政王。

七星门在江湖也算名门正派,门主李耀东仗着手中一把七星夺命剑在江湖中闯出好大的万儿,而且其人急公好义,不是无耻之徒,门下弟子不下百余人,门人更是逾万,所以势力不可小觑,门下大弟子郑师道深得师父直传,而且大有青出于蓝胜于蓝之势,今次对仗那陈无己,可说是棋逢对手,且看谁更技高一筹!

袁承天见这陈无己眼中似乎透露着无限杀机,也许在他只要胜了这一场,便可以做那大内护卫总管——那可是日日得睹天颜的差事,将来的荣华富贵只怕不可限量,所以心中打定主意一定再胜此场,那么便是连胜三场,那大内护卫总管的职位非其莫属,也可以光耀八仙剑派,想到此地不由得微笑,看那郑师道仿佛是个死人。郑师道见他鄙视的眼神,心想:你莫张狂,谁胜谁败还不知道呢?你莫高兴的太早。

这时嘉庆皇帝转头却见这位皇叔摄政王正看自己,见皇帝转头看向这边便自转头看向别处。嘉庆皇帝心想:皇叔你一心算计于我,以为我不知道你收罗天下帮派为你所用,便是这位八仙剑派的陈无己也就被你收买,想要击败群雄,做上这大内护卫总管之职,名义上是保护于朕,暗地里却是刺探朕躬,你以为朕不知道你的心思?当年大行皇帝本是托孤于你,且又设立四大顾命大臣,便是为着害怕你私心太重,不受约束,妄自为之;因为大行皇帝知道你这位皇弟从来对皇位心有不甘,以为这天下本是要你来做,可是世上之事偏偏事与愿违,你无缘这皇位,只有看着皇兄得登大宝,君临天下;虽然表面唯唯喏喏,实则心中痛恨之极,亦有不满,心有不甘!现在你又处处机谋要置朕于死地,自以为人神不知,可是你难道忘了: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上天总然不会饶过一个犯奸作科之徒!皇叔,我先前几次三番给你改过自新的机会,可是你却偏偏置若罔闻,不予理会;这样说来,咱们情义已决,将来莫怪朕不念故情,杀伐皆在我手,大地亦是在我脚下,试问天下谁人敢说半个不字?

较武场中陈无己手中长剑一片寒光闪闪,直刺那七星门掌门大师兄郑师道的前胸要害。郑师道又岂能由他杀人,手中长剑格开,顺势一招“顺水推舟”顺着去势长剑向那陈无己的小臂削去。这下来得极是巧妙,以力打力,借势发挥。陈无己亦非泛泛,在剑派之中深得师父的亲自指点,所以应变机谋异于常人,常以非常之变而应万变。他眼见郑师道的剑如风而至,容不得敌人有丝毫迟疑,轻者肩臂受伤,重者只怕剑入小腹,性命危殆。

陈无己本来全然未将这郑师道放在眼中,以为他也只不过七星门的门徒子弟而已,量也难有多大武功本领,可是现在一经交手便知对方不可觑,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只怕自己一时难以取胜。他收起小觑之心,打起精神,手中长剑刷地变了一个招式,正是八仙剑法中“又献荷花”长剑又下而上翻,而且上翻之力上挑敌人下腭,剑出意外,招式老辣,可说此招最为歹毒。郑师道见这陈无己为了这大内卫护总管似乎不惜一切,只是不能够让他如愿,因为他看似温尔而雅,实则内心却是充满了恶毒,对荣华富贵的期望,只是有一点他忘了“礼仪廉耻,忠孝仁义”,只是而今少有人提及,人人都在困难中前行,再没有退缩的理由!

这时陈元龙见那陈无己虽然剑招看似凌厉非常,却是杀人不着,反尔是那郑师道有条不紊,见招拆招,正所谓遇强则强,遇刚则刚,这是随机应变的道理。他心下不觉踌躇,心想:决不能让这七星门的郑师道得了便宜,可是自己要下场,似乎又坏了规矩,一时心下拿捏不定,不知如何是好。便在这当口,陈无己一个失神被这郑师道一剑刺穿肩臂,不觉痛得哎呀一声叫了出来。郑师道见自己一招得手,便不相让,心想你八仙剑派归属朝廷,与江湖正道朋友为敌,真真可恶之极!今日决不能轻饶于你,又况且你是摄政王的人,况这摄政王又是大奸巨恶,不知杀害了多少反清复明的英雄好汉,今日可要挫败这陈无己,灭灭他的锐气,否则天理公道何在?所以这郑师道便不容情,手下剑式去势凌厉,嗤嗤作响,仿佛与这陈无己不死不休。陈无己此时已是强弩之末,因为先前他已是连胜二局,所以精力武功便有所不能,以至现在处处受制于人,不得反抗,似乎只有受制的份,而无还手之力。摄政王见状也是心中生急,因为这陈无己是他所拢络的门帮,如果败北,那么这大内护卫总管落入郑师道手中,便是不妙,因为他虽贵为王爷,可是江湖掌故他还是知道的,虽然这七星门一向明哲保身,掌门人一向和光同尘的样子,实则暗中与反清复明的帮派有来往,只是没有确凿证据,不便公然拿获,只有随他自便,可是如果今日一旦落入这郑师道手中,那么自己孤心苦诣的计谋岂不落空,所以今日是这大较武功最后一日,成败在此一举,无论如何也不可以落败。他看了看那陈元龙,以目示意,因为这当口绝不可以说话,因为皇帝近在咫尺,多有不便,所以只有让这丐帮的长老陈元龙心生法子,绊住这郑师道,以为权宜之计。

陈元龙岂有看不出这摄政王的意思,想自己可不能让王爷失望。他暗暗思忖如何让这陈无己反败为胜。忽然手指触到腰间的硬物,心中不由一动——这是藏着暗器的革囊——其间是细如牛毛的夺魄银针,中者毫无征兆,先是麻痒,接着四肢便不受控制,不能动弹,为敌人任意为之。场中的陈无己已是左右见拙,眼见无力支撑。陈元龙见再不出手,只怕这陈无已便要当扬败北,所以事不宜迟,右手悄悄地从衣内革囊之中取出三枚细于牛毛的夺魄银针,觑准时机,只待这郑师祖一个飞跃直刺,身形转来之时,双指一错银针飞出,因为正午时光,阳光明亮刺眼,又且他距这道转身而来不过丈余,所以众人谁也没有注意到这意外的情形。郑师祖只顾一意对付陈无己,见胜算在握,便步步紧迫,决不容让。忽然觉得自己的肩头一麻,接着便手脚不受控制,手中长剑的动作不由缓了下来。陈无己见这郑师道突然行为怪异,再看陈元龙正微笑看向自己,便知道是这位丐帮长老暗中助了自己一把,至于用什么暗器相助却是不得而知,想想也不用理会那么多,只管眼下便是。

这郑师道为陈元龙夺魄银针所制,身体不由得渐渐僵硬,手中长剑也不能随心所欲,渐落下风。陈无己见势,长剑呼啸而至,带动砭人肌肤的剑气,让这郑师道心中叫苦连连,因为自己非但,还有性命不保之虞,更要命的是师门颜面尽失,自己以后何以自处?

摄政王见局势扭转,便知是这丐帮长老陈元龙暗中做了手脚,否则以这陈无己之能断然不是郑师道的敌手。嘉庆皇帝先前见那七星门的郑师道出剑有法,而且迫得这陈无己连连后退,几乎无有还手之力,而且转眼间便要败北,可是谁承想局势忽然转变,不以人的意志为变化,实在让人出乎意料,本来他对这陈无己也是心生厌恶,因为前两场他都是轻松将对手击败,而且还犹不罢休,又自出剑伤人,颇让人齿冷,只是这武功大较已言明生死各由天命,所以他既便是皇帝也不能说什么,只有强忍下这口气,以为这陈元龙过为己甚,不是英雄好汉所为,虽心生鄙视,却是无可奈何,只有坐看结果。

场外众人便是不会武功之人也已看出这郑师道要不行,看他行动怪异,仿佛中了魔魇,不明所以,只是心中叹息。陈无己忽地长剑卷个剑花,然后只刺这郑师道前心,如果一剑刺中这郑师道非死不可,决无幸理。众人都啊呀叫出声来,人人都为他担心,真怕这陈无己不念江湖同道之谊,杀人于剑下。

摄政王见了依旧不为所动,不惊不嗔地看着他,心想:将来这陈无己得掌大内护卫总管,可以不离皇帝左右,那么禁城有什么机密之事便瞒自己不过,犹其是那四位顾命大臣,最是可恶,处处与自己作对,早前一力除之,只是无有原由,又况且他们是先皇之顾命大臣,而且都有兵权,尤其那兵部尚书,军机大臣上行走匡世衡为最,因为他权力非小,掌管京畿之地军营大权,有时九门提督也要听命于他;虽然他——摄政王借机将先前九门提督卢照林以大不敬的罪名褫夺职位,擢升那傅传书任九门提督,并安插眼线细作,每日探听大内皇帝一举一动,好为自己将来行动做准备。这傅传书也不辱使命,自任九门提督以来便极力肃清京城内外的反清复明的乱党,既使那袁氏祠堂他也未放过,令人关闭,不得有人去拜谒,否则便缉拿到有司以忤逆乱党处罚,一时之间京城之内人人自危,不敢说话,怕一不小心触犯忌讳,便惹来杀身之祸,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先前的大行皇帝生前不也是对天下文人禁锢甚严,便是诗词之中有抑明贬清之嫌便拿去不问情由一律杀头,以至天下文人,人人噤若寒蝉。害怕一有不对祸临及身,可是江湖之中的门派依旧暗中联络天下英雄,以期反清复明,虽然朝廷对反清复明之士从来都是杀无赦,可是天下人心所向,是无法阻止,正所谓“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这也是千年以降,异族不能亡其汉家天下之原因所在,也许正因为汉人不懦弱,所以天下不亡!

正在这紧要关头,郑师道忽然身子不能动弹,呆立当地,眼见得陈无己一剑穿胸,非命丧当场不可。那陈无己也以为自己这下必然奏效,所以显得从容不迫,志得意满。郑师道闭目,心想:师父,徒儿辜负了你的教导,今日非但落败,而且只怕有死而己。他心下自是哀怨愁苦,只是等死。便在这生死当头,只见一粒石子凭空而至,快入闪电,正击中陈元己的手腕,当地一声长剑跌落在地,响声不觉。郑师道本来闭目待死,可是耳中忽听叮当声响,似乎是兵器落地之声,心下奇怪这陈无己为何不杀自己。他缓缓睁开眼睛,只见陈无己手中长剑已跌落在地,而且右手不能抬动,似乎被人制了穴道,心下不由奇怪:是谁暗中救了自己。

陈无己本来可望大功告成,谁承想不知谁发出石子击中自己手腕穴道,而且手法奇特,自己左手竟然解之不开,一时气急攻心便自晕厥过去。郑师道忽觉有物飞来,见是小小石子,击中自己身中的几处穴道,身子便可动弹。他抱拳道:“在下今日饶幸,承让承让。”他便要离场而去。嘉庆皇帝忽然起身,大声道:“郑少侠你不可以走,此场是你胜出,朕的大内护卫总管便有你来做!”摄政王其实本要出头说话,不料被皇帝识破,先他一步让这郑师道做了大内护卫总管之职,只气得摄政王无以复加,可是亦是无法,谁教他是皇帝,纵然他是摄政王也不能公然篡越本份,忤逆于君上,那样是为忤逆大罪当斩无疑,所以他也只有心中愤怒,而表面上还要装着若无其事,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陈元龙见好事不偕,摄政王郁郁寡欢的样子他又不是看不出来,心想不知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浑小子坏我好事。他顺着那石子方向,向场外众人看去,忽见人丛中有人影一闪,影影绰绰似着一人,口中不自禁低声道:“是他,难道他一直并未离开京都?”摄政王见他喃喃自语,便走来,低声道:“陈长老,你适才见到谁来?”

陈元龙自然不能隐瞒,低声道:“王爷,适才我见到了袁门少主——袁承天,想必适才解救郑师道的石子必是他所发出的,因为世上有此能为的人并不多见!”摄政王道:“可惜他大好身手,不能为本王所用!”他说话的语气透着婉惜,似乎有意揽为己用。陈元龙心想:你要揽他为用,只怕比登天还难!此人志向不小,与当年的袁督师一般,一心为了民族大义,不顾此身生死。

摄政王见这陈元龙并不做答,也不再相询,心想:天下同道相残也是常理,自己又何必怪他?只是不见那丐帮传功长老戴复古,再抬头只见那戴复古已是出了较武场向着袁承天去的方向,想来定是探其行踪,以为将来所用,不由暗暗赞叹这丐帮的执法长老陈元龙计谋出人,往往做事出乎意料,世人所不能;想来这丐帮表面上帮主是那秦于卫,只怕帮中一切行事规则还要他一力主持,否则以秦于卫一少年难以掌控,人心不服,但是有这陈元龙弹压便无人敢质疑帮主能力,否则可祸乱丛生。

嘉庆皇帝已然将这郑师道封为大内护卫总管,眼见被人搭出去的陈无己犹有不服,也不去理会,眼见这七日武功大较,能者胜出,而且胜出者不是那摄政王所拢络的八仙剑派的门人,心中便觉得自己这一局又胜出,皇叔想要安插他的亲信又行失败,只怕他内心犹有不甘,可是事实已定也由不得他。

摄政王见嘉庆皇帝走近,心想:你莫得意的太早,现在胜败尚不知,只看将来鹿死谁手?他目光中透着暴戾,目送皇帝走远,紧握的拳头才轻轻放开,只是心事忡忡,说不出的意难平!他侧边的丐帮帮主秦于卫见这摄政王犹有不甘的神情,心想:你又何必自寻苦恼?枉想夺取天下,逐鹿中土只怕不成,你也不想想从来皇帝天命所归,又岂是旁人可以窥视的?只是这话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出来,因为这样忤逆了这位摄政王,以后丐帮便难以自处,所以只有静观其变,不能过于参预,否则将来一旦情形有变,便是祸及己身,所以他倒不为所动,安之泰然。他身后的护法长老彭长春和律法长老陆进元只是不言,因为他们多言必失,再者当此之时似乎也不宜多说话。摄政王好一阵唏嘘,眼见围观众人散去,只剩下官兵,也不必弹压场面,便交由手下去办。他悻悻而归。秦于卫等一众江湖人士随后。

那戴复古不疾不徐尾随袁承天出了这较场,只见他七转八折来到了一处高大所在,只见宅第门前有众多官兵把守,闲杂人等不得靠近,人人刀出鞘,弓上弦的架式,似乎一有不对便刀箭相向。戴复古远远见袁承天凝视这宅第门楣之上的匾额,上书“袁氏祠堂”,心中明白这袁承天想要拜谒这位先祖袁督师,只是现在的九门提督已不在是那卢照林,有他在时一力卫护这袁氏宗祠,其实背后是皇帝的意思,他不能不揣摩皇帝的想法,所以非但未毁坏,反而加以修葺;可是而今这摄政王把持朝政,一己行事,便寻机以大不敬的罪名褫夺了这卢照林的职务,让这傅传书升任这卫戌京城治安的九门提督之职,其用意不言自明,只是众人虽心有异议,奈何又不敢公然顶撞于这摄政王,因为毕竟他是皇帝的皇叔,而且权柄极大,所以众人只有隐忍,不敢发难;便是先皇所托的四大顾命大臣也是不敢公然向皇帝进谏,只有徐而图之,因为摄政王此时势力已然坐大,贸然发难,非但没有胜算,只怕祸及己身,得不偿失,所以只有暂时不予谏言,以至朝中人人都不敢私入大内面见皇帝,害怕为这摄政王所知,便妄自揣测,所以这傅传书派兵士把守这袁氏祠堂,嘉庆皇帝虽有意维护,奈何无由说辞,因为这袁督师确是本朝的敌国将领,他身为一国之君,怎么可以去褒扬一个敌国大将,所以虽有心而力不足,只有作罢。傅传书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显示自己雷霆手段,与前任九门提督不一样,自己虽身是汉人,却一心卫护清国的利益,以至显示那卢照林浑浑噩噩无所作为,只是他一己行事,却然忘了“用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的要旨,对人非但要狠辣,还要心怀仁慈,这样才可以令人心悦诚服,否则事情只会更糟,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他能力不足,与嘉庆皇帝治国理念相去甚远,皇帝是恩威并有,以收拢天下英雄人心为重,至于皇帝眼中那些冥顽不灵者便自毫不留情,因为皇帝在意的是他的家天下,至于天下人死亡枕藉他又怎么会在乎?

袁承天眼见先前人人都可以随意拜谒的袁氏宗祠,而今却是重兵把守,外人不得靠近,更遑论于拜谒。他心中不觉酸楚,随之又恨意上来,心道:大师兄你何苦处处与我为难?你以为你杀了我,便可以随意为之,只怕这摄政王也不容许,他早已提防于你?只是你自以为是,心底里不愿承认罢了。想想你害死了师父还有白莲宗主白莲花,也便是你的爹娘,非但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残害天下同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气极之处,不由一掌拍去,竟将这袁氏宗祠前广场上那立旗杆的大石拍得纷碎。这一下可惊动了那把守的官兵,只见一名长相狰狞的军官手持长刀走来,怒声喝斥道:“兀那小子,你活得不耐烦了,竟敢无事生非!”说着左手抓来要拿袁承天肩头,在这军官眼中这袁承天也只是平常的一个少年,又能有多大本领,纵然可以将石头拍碎,也不足为奇,只要多练掌力世上之人,人人都可以做到。所以他便毫无顾忌地去拿这袁承天,心想这还是手到擒来之事,所以他想都不想,便要逞能拿人,而且下手极狠,想要一下捏碎袁承天的琵琶骨,不可谓不歹毒。

袁承天见他手来,右手化掌啪地一声击中他的小腹,反而是反发先至,打了个措手不及。这军官哎呀一声,脚下不稳,跌个仰面朝天。他不知道袁承天此掌发出,犹有后力,所以他承受不住当众出乖露丑。他身后众官兵见官长吃了亏,岂能干休,一声呼啸抻刀张弓前袁承天杀来!

袁承天见这群獠杀来,心想:平者你们也惯使歹毒手段,残民以逞,如果今日我不出手,任由为之,也是是无天理!他并不取那背后轩辕神剑,心想:只要小惩他们也就是了,何必多伤人命,虽然他们不仁,我却不能无义,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师父在世常说非十恶不赦之徒可杀之,余者还是不杀为人道,给其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正因如此大师兄傅传书几次三番害他,他都以德报怨,可是他有时却忘了你虽对人家以德报怨,请问何以报德?只是有时袁承天往往忽略这些,所以他有时险些被人害死,这也是他宅心仁厚之处。这些官兵见这少年明明背后有长剑却并不拔出杀人,反而以双掌对敌,还以为他故意卖弄武功,却那里知道他素来心怀仁慈,不欲多杀人命,那样是对生命蔑视,除非事不得己才开杀戒。适才那受辱军官,此时正押阵督战,心想:我不信这众官兵奈何不了你一个区区少年?他见这袁承天指东打西,指西打东;指南打北,指北打南,一时间掌影翩翩,将官兵打得鬼哭狼嚎,不成模样,心下自是不甘,心想:你区区一个少年,我实在不信制伏不了你。他劈手从旁边官兵手中夺过一张强弓,搭箭而上,嗖地一箭射去,向着袁承天的眉心而来,是要一箭亡命。袁承天虽应对官兵,可是却是眼看六路,耳听八方,忽见有羽箭射来,便竟于百忙之中,将来箭拿住,然后一折两断,狠狠抛在地上。这时又有几名不知死活的官兵挥刀砍来。袁承天闪身堪堪避过刀锋,然后出手喝道:“别动”,于刹那间点住这几名官兵的穴道,一时不能动弹,再也不可以肆无忌惮地挥刀砍人了。

这时官军已齐齐搭弓上箭,只听那为首军官一声长喝,只见万箭齐发。袁承天此时身形完全暴露在人家弓箭射程之内,如果再不拿东西挡护,只怕自己要被人家射成刺猬。他便顺手提一名穴道被制的官兵挡护于身前,只听弓箭射来,完全射在这名官兵身上,只听得他惨叫连连,不一刻头脑一耷,便自了帐。为首军官见这袁承天竟然拿清兵作护盾,顿时气得无以复加,又搭弓射箭,心想:今日我便不信拾掇不下你一个浑小子,否则我这把总也不用做了,手下这几百名兵丁也不用管了!他射了几枝响箭,见伤袁承天不得,气得七窍生烟,只因袁承天以那清兵尸身为掩护,所以纵使再得的弓箭也是无功。这位把总见弓箭不奏效,便弃之不用,从腰间取下雁翎刀,身子前行,向着袁承天砍去,同时以目示意,要身后的兵丁乘其攻击之时从背后袭击于这袁承天,因为他腹背受击,便不能左右前后兼得,这样或可将其拿下!

袁承天见他们四下围拢,意在出其不意将自己歼杀于此,心想:便是你们这几个鹰爪子也要行此鄙劣手段,实在为人不堪。他见自己再不拔轩辕神剑,只怕便有性命之虞,当务之急也顾不得悲天悯人,对恶人只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否则天理公道何在?

他拔剑在手,四下立刻打了个光闪,耀人眼目,不觉一股剑气充塞天地——是杀人的剑气,噬血的剑魂,照见每个人的脸上便有股至寒的杀气,直从头顶百会穴冰凉到足心涌泉穴,让人全身不自在,非但不自在还犹自胆寒神跳,心神难安。那位气指颐使的清兵首脑把总见了也不由暗暗吸了一口冷气,心想看这剑仿佛便是那故老相传的轩辕神剑,是为天下利器!但是他虽心怯,但是当着手下几百余名清兵也不可以退缩,所以只有硬着头皮强硬下去,依旧示意众清兵开弓射箭,一时之间但见万千羽箭横飞,向着袁承天射来。袁承天心想:我本仁义待人,奈何世上之人却处处要制我于死地而罢休,那么可怪不得袁某手下无情了。只见袁承天见清兵气势汹汹,大有不杀人不甘休的架式,心想:他们以为我们是待宰羔羊,以至每每肆无忌惮,凌驾于我们之上,岂难道我汉人懦弱不成?非也,我族之人只是忠义仁厚,奈何别人却视我们软弱可欺,所以得寸进尺,更有一班不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又且忠、孝、廉、耻、勇”的家伙甘心为清廷卖命,全然忘却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忘却了自己的本来邦国,以至天下沉沦,再无复国大计,所以今日见到这把总还有手下清兵明明身是汉人,却死心塌地为清廷卖命,能不义愤填膺,可说痛心疾首。他们全然不念同胞之谊,一心想着杀人请功,如果他再仁慈、悲天悯人岂不身死人家刀下?所以袁承天不再瞻前顾后,掌中轩辕神剑舞动如龙,几乎可闻虎啸龙吟之势,剑气所到之处砭人肌肤,几乎锐不可挡,一时间只杀得这干清兵鬼哭狼嚎,狼狈不堪,便是那汉人把总也是后退连连,几乎便想拔脚便逃,但是想想自己可是这些官兵的长官首脑,怎么可以先行逃命,这样太也不成话了,上司若知只怕轻则褫夺自己官职,重则只怕杀头问罪,想想他又强行站住,挥刀指挥清兵冲杀,只是他畏缩缩躲在众人之后,全然没有了适才颐指气使的架式。袁承天刺杀官兵之余,眼角余光看了下这位汉人把总心说:你也有怕死的时候?

此时左近商铺客栈见有人在街上厮杀,早已吓得人人关门闭户,谁还敢出头观看。以至大街之上空空荡荡,冷清至极。眼见官兵不敌,纷纷后退,但是并不撤离,因为长官未发话谁也不能够先行逃离,只是回看受伤的弟兄虽是狼狈但是却无人死亡,这也是袁承天念着上天有好生之德,终究忍不下心来手足同胞相残,留着几分仁慈,只是他这样做别人也未必念他的好,——可是他这毛病终究改不了,这也是昆仑派掌门大师兄傅传书几次三番谋害于他不成,而他依旧不念旧恶,只希望大师兄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以期广大昆仑派的声名,只可惜这傅传书已入魔道,心智已毁,只想着天下大计,可是他却不想从来天下都是天命所归,既使有心术不正之辈暂时得有天下,德不配位,终究身死恶名,为后人所耻之,纵然生前杀人千千万万,可是终究落得身死他乡!

袁承天手中剑式愈发凌厉,他要将这把总刺伤,却不伤其性命,只是要他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所以他手中轩辕神剑剑式如虹,当者披靡,人人都是自顾不暇,所以这把总也只有直面这袁承天,想要退缩已是不能,心想难道今日便要在此折戟不成,那么以后又有何颜面统率自己这些手下弟兄?他正忽思乱想之际,不防袁承天长剑又来,如果一剑刺中非死既伤不可,可是这把总待要回击已是迟了,因为二人只在咫尺之间,已无回旋余地,似乎只有受戮的份。袁承天一时出剑忘乎所以,待到惊觉想要回剑已是不能,长剑去势难减,似乎只有剑穿这把总,眼见便要命丧当场,不觉后悔连连。

忽然不知为何这把总身子突然向后滑去,而且去势迅疾,这下变故忽然不但袁承天心下吃了一惊,便是众官兵也是吃惊非小,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这位长官根本没有此等本事,武功也只平平,谈不到出神入化,可是今日他却在这间不容发,生死关头之际自行躲避过袁承天的致命一击,可说是事所罕有,不得不让人惊诧莫名!

袁承天长剑击空,剑身犹自铮铮声响不绝,可见他这一剑贯以臂力,竟至如斯威力,如果不是这把总及时退开,只怕非命丧当场不可。这汉人把总也是冒出了一身冷汗,只是他觉得背后有人掌控于他,拉他急速后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袁承天这时才看清他背后却有一人牵引于他,否则他此时已魂归本位,不复人间了,只见此人不是别正是那丐帮的传功长老戴复古,正自冷冷看着自己,仿佛要择人而噬。

戴复古此时已放脱了那把总,向着袁承天说道:“袁少侠又何必难为区区一个把总?”袁承天道:“天下之势,多行不义必自毙!戴长老你们丐帮助纣为虐,残害同道,不怕将来天道好还么?”戴复古听了非但不怒,反而仰天哈哈大笑道:“袁少侠枉你身为袁门少主,连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都不懂!你以为你们袁门可以对抗朝廷么?你妄想一人对抗一国,焉有不败之理?还是我丐帮秦帮主识时务,知大局,知道天数不可扭转,所以为朝廷效力,不胜似你们袁门四处逃亡,定无定所,为朝廷所缉拿,只有亡命天涯,你说你何苦来,与朝廷冰释前嫌不好么?非要想着什么反清复明的大业,在我终究是水中月,梦中花,可遇不可求,枉然死了好多袁门兄弟,真是不值得!”

袁承天不以为意,郎声长天道:“人道渺渺,仙道茫茫。鬼道乐兮,当入生门。仙道贵升,鬼道贵终。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美,悲歌郎太空。惟愿天道成,不欲人道穷。北都泉苗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诵妖魔精,斩馘六鬼峰。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长声不绝,震聋发聩,犹如青天霹雳惊醒世上多少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