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小族长的奋斗 > 第22章 开造海船

小族长的奋斗 第22章 开造海船

作者:清河小子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07 22:44:24

张恪与高芝和许合子说了几句话,对她们北上京城表示了一番欢迎。对于她们要在京城开矾楼的事情,也表示了支持和鼓励。虽然都是女孩子,但张恪对于她们的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成长于另一个时空,他也见过不少了不起的女性,取得过不输于男儿的成就,他是完全没有那种重男轻女的迂腐观念的。这一点,倒是令高芝等人对他另眼相看,觉得这人果然不是那等俗不可耐,却又自以为是的家伙。

逗留了一阵子后,张恪便告辞回市舶司上班了。之后的一段时间,张恪过起了朝九晚五的生活。随着相处日久,刘明等人对于张恪的了解也在逐渐的加深。虽然这位上官其实还很年轻,但却已经为朝廷立下了诸多汗马功劳了:他上过战场,和北境狼族对峙过;他下过南方,巡视过大江,排解过水患;他出过东海,招抚了红民国;他从小就顶着个神童之名,诗文才华,惊才绝艳;他的背景深厚,乃是已经致仕的周太师的准孙女婿,他的准岳父正是当朝礼部周侍郎;而且,据说他个人还颇受皇帝的赏识,称得上是简在帝心;另外,朝中的一些军政大员,如水部郎中郭守敬,陈庆之大元帅,礼部尚书崔浩,青龙城主苏沐,北军统帅袁焕,唐龙宗师等等也都对其欣赏有加。刘明他们没有想到,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尚书郎,其隐形的声势却已经如此浩大。先不说这个市舶司的前景会如何,就单是眼下张恪已经凝聚起的这些政治资源,只要善加使用,就已经是妥妥的未来之星,前途不可限量了。

而且,这位年轻的上官,做事情有条有理,统筹有度,思路清晰,平常也不会摆无谓的上官架子或者因为年轻就表现得盛气凌人。他所表现出来的政治素养,性情上的成熟稳重,几乎会让人忘记他目前还是未及弱冠之龄。这一切,都在慢慢的征服着刘明,赵阳,韩旭三人的心,对张恪本人的认同感和认可度更是与日俱增。尽管目前市舶司还只有他们几个人,但只要张恪的未来可期,那他们几个人自然也会随着其水涨船高的。更何况,根据这段时间的了解,他们也已经知道,市舶司的工作重点并不在于京城,而在于地方市舶司所管理的海贸及相关产业。而在他们来到市舶司报到前,张大人也早就布好了局,并另行派遣了一些人去往青龙城开展工作了。这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表明,市舶司绝对不是什么打酱油的部门,而是有着雄心壮志的。似乎他们三人来到了一个了不得的部门里呢,经过一段时间后,刘明他们因为这个发现,心下在兴奋着。

这一日,从南方传来消息。以市舶司为召集人,联合各路商家,载满各式人朝商品的四十艘大海船,从青龙城新建的海港码头出发,开始了第一次的远洋航行。青龙城市舶司为了此次航行,在主事人周通及青龙城城主府的配合下,大力对此进行了宣传,弄得人尽皆知。于是,船队出发的当天,海港码头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虽然许多百姓只是出于对这支巨大的船队的好奇而来的,但不管怎样,所有人都借此知道了远洋船队,海贸及市舶司等信息,知道了有这么回事儿。而这就是张恪想要的,按他的话说:你可以不明白这个事儿,但不能没听说过这个事儿。其实,周通也不是很理解为何要花这么大力气去宣传这些,但既然这是张恪一力要求的,那就照做吧。其实张恪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制造热点,扩大影响力,这是一个新部门迅速的站稳脚跟的好方法。啥都不是的时候,就不要去想什么"做事情要低调"或者"树大招风"之类的啦,赶紧上头条吧!

根据计划,此次航程大约半年就会返回。而且此次出航,船队的主要任务是收购造船的木料,越多越好,为后续制造更多的海船备足材料。而此时,在南定城的清江船厂内,工匠们正在仿制着一艘船,那是张恪特意命人留下来的,目的是为了给清江船厂实物,让工匠们对其进行研究,尽可能的掌握其制作方法和工艺。同时还要招募更多的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为之后造船厂的扩产扩能,做好准备。而为了解除船厂的后顾之忧,周通还以市舶司的名义下了十艘大船的订单,并为此预先付了两万银子的订金。

话说清江船厂,主事郑浩,在年初时,便已经收到了郭守敬下达的指令,命其为制造海船做一些准备。只是如何准备呢?整个船厂内,都找不到一个懂行的呀。正自苦恼时,一艘海船便开进了他们的船坞。驾船之人说,是奉了“市舶司衙门”之命而来的,还拿出来一份正式的调令,证明他们确实是奉命将船开到这里的。郑主事一头雾水的接过那份调令,看过之后,嗯,还真的是一份极为正式的官方文书,绝非弄虚作假的。只是心中的疑惑依然不能全解,对于这个“市舶司”到底是什么单位,他也没弄不明白。直到他,看到了落款处的那个名字:市舶使——张恪。

郑主事自然还记得这个名字的,去年此人还与郭守敬大人来他们的船厂参访过。结合各种信息后,郑浩总算开始明白过来了:原来,这一切都是那个小张大人安排的呀!看起来,他是真的找到了那个海商汪大渊,并把他的船开回来了,并且要让清江船厂依样仿造。时隔这么久,他都以为这事儿大概率是成不了的,没想到,那个年轻人还真的将船直接开进了他们的船坞内呢。两天后,一个名叫周通的年轻人来访,手拿市舶司衙门的正式文件,以市舶司的名义付给了他们两万两银子的订金,给了他们十艘海船的订单。这可是他们这个船厂多少年来收到的最大的一笔单笔订单呢。那个时候,郑浩才确定,人家确实是在跟他玩真的。

有了资金,有了样板船,仿造工作自然就可以即时展开了。不得不说,郑浩此人倒确实是个有能力的人。虽然清江船厂一直都半死不活的,但这事儿还真的怪不到郑浩头上来的。朝廷一直以来对他们都是放任自流,不怎么重视和待见的。清江船厂在这个背景下,还依然硬挺着,没有散伙,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原因,还真的是要归功于这位郑浩的管理能力的。如今有了大订单,郑浩便开始自己亲自下场抓生产:一方面,派人四处去求购木料;二方面,组织内部匠人对那艘船进行整体测绘,建档;三方面,调动船厂所有的资源,人才,进行技术攻关,遇到弄不明白的,便不惜代价拆了那艘船,进行深度研究;四方面,重新整治其余的船坞,为接下来的制造工作腾地方。短短的半个月后,第一艘船便已经开始放样制造了。周通在船厂呆了段时间,眼见着这一切,大感满意。张恪推荐的这个郑浩,还真的是有两把刷子的。其抓生产,抓管理,统筹兼顾,循序推进的能力真的挺强的。这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难度,但如果不是对于造船的工艺流程极为熟悉,又有号召力,组织力的话,想要这么快就让整件事情进入正轨,良性运作,那是不可能的。但凡某一个环节出问题,连锁反应下,猴年马月都出不了样的。

周通见造船的事情,在郑浩的主持下,已经步入正轨,便放心的离开,回到青龙城,继续组建青龙城的市舶司。依据张恪的规划,这里需要五十个工作人员的编制。周通虽然不知道是不是有这个必要,一开始就招募这么多人进来,但还是坚决贯彻了张恪的决定。招募来人后,便拿出张恪给他寄过来的《市舶则法》《市舶司行政管理条例》,组织他们集体学习,领会精神。总之,来到青龙城两个月后,这个“青龙城市舶司”总算开始有了点模样了。都说万事开头难,诚不欺我呀!周通感慨的想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