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小族长的奋斗 > 第41章 久别重逢

小族长的奋斗 第41章 久别重逢

作者:清河小子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07 22:44:24

张恪回到市舶司后衙,刚一进门,就被人从后面紧紧的抱住了。默默的抱了一会儿,对方才松开手,张恪回转身来,看着那张清丽的面庞,低头吻住了对方。一番缠绵后,两人才相偕坐下。

张恪仔细看了她一会儿后,心疼的攥紧了她的手:“你怎么瘦了这么多啊,高芝!”

高芝笑了笑,俏皮的道:“那是因为没有你陪着我,连吃饭都不香呢。”

张恪感动地将其拉到怀里,这才一个多月,感觉她在怀里都明显的轻了好些了。高芝被恋人紧抱着,幸福感,安全感满溢,沉醉在其中,竟是懒得再说什么,做什么了。本来,有许多话想要倾诉的,然而,似乎也没有必要的。这段时间,她也充分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如刀!相思成疾!

为了摆脱那难捱的相思之苦,高芝便拼了命的去找事儿做。除了日常处理高家和矾楼的事外,她知道张恪对于市舶司正在酝酿的二次出海远航之事极为重视,便常常来市舶司帮忙。终究,到目前为止,矾楼还是青龙城商界的领袖的。在商业贸易上的话语权,依旧占据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审核出海资格,辨别商家成色,采购出海货物等方面,高芝无疑要比从京城下来的周通,更加能够游刃有余的做出精准的判断。用现代话讲,高芝掌握着更加完善的情报资源,或者说大数据。这些日积月累的数据,能让市舶司更合理的去分配资源,选择出最合适的合作方,让接下来的出海,利益最大化。

周通是知道张恪和高芝的关系的,因而,当高芝表示愿意过来协助时,他便接受了。而在之后的合作里,他便充分的认识到了高芝具备的不凡能力,以及不俗的眼界。这真的是个了不起的女孩子啊!心中对她的敬服,与日俱增!

而高芝也在深度参与了市舶司的事务后,渐渐的体会到了这个部门的非凡潜力及庞大的格局。矾楼虽然依旧是个庞然大物,但这些年来,老实说,已经没有太多进步的空间了。但,市舶司不一样,茫茫大海,究竟有着多少财富呢?说它取之不竭,也并不为过。所以,理论上,市舶司能够达到何等高度,几乎也是没有上限的。其他的人,或者只是看到了市舶司每天在坐收渔利,依靠着朝廷给的权利大发其财。然而,高芝却在深入地接触了市舶司的业务后,看到了一条自上而下的严谨的,重重勾连的链条。

高芝自然是不懂“产业链”这一现代经济学概念的。但这并不妨碍她看到那些隐藏的关联形态。高家毕竟是在矾楼的矾石贸易中,在这条产供销的链条中的最主要,最重要的的参与者。高芝在深入接触市舶司一段时间后,自然是看得懂在市舶司旗下的那些业务基于其关联性,逻辑性的时空布局。而在看到这些后,也让高芝对于市舶司所展现出来的未来的前景,感到惊叹:原来张恪擘画的蓝图竟是如此的宏大。

相比之下,矾楼所经营的矾石生意,毕竟只是单一品项,它之所以能够创造那么多财富,是有其特殊性的。那是基于自然资源的垄断开发,权力机关的独家经营而来的暴利,这注定了它的受益者只能是少数人,没办法惠及普罗大众。但市舶司不一样,在其旗下的业务展开后,它显然也并不打算采取那种封闭保守的策略,反而准备向民间人士积极地开放经营,鼓励吸引更多的普通百姓参与其中。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市舶司越是开放经营,让更多的人和资金参与进来,市舶贸易也越能得到迅猛,快速的发展和扩张。

而有了市舶贸易繁荣的带动,在其辐射效应下,之于造船业,货物转运,码头营运等等,也将蓬勃发展起来。而随着海外市场的开拓,必然就会需要生产更多的商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带动生产力,促进诸如陶瓷业,纺织业等等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高芝对市舶司越是了解地多,越是对其格局之大,感到惊叹。一个只有几十个工作人员的部门,却要推动如此庞大规模的经济和产业,向前猛冲,这种事儿,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而若非这段时间,机缘巧合下,高芝来到市舶司里,对其进行了深度的了解,她也没能想到,张恪或者说市舶司的“野心”,如此之大。相比之下,外面的人看到的市舶司,其实不过就是冰山一角而已。

有时候,高芝也会想:这个比他还小了几岁的男人,究竟心中藏着什么样的图景。固然他的诗才令人惊艳,当初他在矾楼一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现世,便让她对其倾慕不已。然而,诗词之道,毕竟只能怡人心性,陶冶情操。而市舶司所行之事,却是能够影响万千百姓的生计的。而直到深入了解市舶司这个张恪亲手创立的衙门后,高芝才明白她所爱慕的这个男人,是有着远超她之前所见的格局和胸怀的。一想到他,除了诗才惊艳外,同时还兼有经世济民之能,高芝心中对他的爱慕便更深了。

张恪不知道高芝的这些心思,对于她表现的痴缠,也只当是俩人分开的日子长了,久别重逢的喜悦。默默的腻在一起一会后,俩人便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起这一个多月来的事情。张恪犹豫了一下后,终究没有将红红的事情告知于她。倒也不是有意的隐瞒,而是因为虽然他心中倾向于认定那天的事情是真的,也判断出那个人是红红,但终究也怕万一,搞错了呢?那这个误会可就大了。兹事体大,反正林宗师己经承诺之后会找个时间再去一趟红民国,帮他亲自问问红红的。既然如此,那便等林宗师去问过,确认无误后,再来说吧。

待高芝离开后,张恪便将周通召来,将红民国的国书交给他,嘱咐他尽速将其送往京城。另外,他也就红民国之事,写就了一份详细的奏疏,一并送呈朝堂。依张恪想来,朝堂想必会对红红登基为王的合法性,予以支持和确认的,那到时候免不了要再派出一支使团前往红民国,为红红加封及祝贺的,到时候,或许他也有机会跟着去一趟。但,那终究是私事,而且也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看有没有安排的机会,现在,只能先暂且把它放到一旁了。目前,最重要的终究还是二次出海之事。

周通详细的向张恪报告了准备情况。可喜的是,由于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示范,这一次的出海事宜,不仅广受瞩目,真正愿意出钱出力加入进来的人士更是多不胜数。比起第一次出海时,许多人都是处于那种有点兴趣,却又选择了暂时观望的情况,大为不同。那个时候,张恪不得不动用自己的人脉,半拖半骗的将杨博,陈亮,甚至让自家的张远加入进来,以市舶司为主体,才最终组织起了足够多的商户及商品出海。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用利益来驱动更为实在和有效的。

张恪听完后,大感欣慰。虽然对此已有所预期,但就像是明知道自己考试考的不错,却依然在成绩揭晓后,开心不已一样,那种终于水落石出的感觉仍旧是让人欢欣雀跃的。此次出海,船队的规模比起上一次,是要大一些的。目前已经有五十艘船在整装待发,加上此次从红民国回来的那五艘船,就是五十五艘了。具体的出海时间,张恪考虑到汪波他们这些人才刚回来,还需要一些时间休整一下,而且这五艘船也需要整备货物,因此,此次出发的时间,便暂定在半个月后了。周通对此,并无异议。此次出海,在航线上还是与第一次没有什么大的调整。之所以如此保守,也是考虑到此次出海,有很大一部分的货品,都是民间资本整备的;另外那多出来的十五艘船的船东,也是民间商人;而他们雇佣的那些海员虽然都是经过了海员训练学校培训出来的,但终究是第一次出海远航,经验欠缺,因此还是要力求稳妥的。总之,此次出海,依旧是安全第一。这毕竟也是海员训练学校第一批学员的毕业之旅,对于实地检验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有着重要意义。这也是汪波才刚结束了红民国之行,却还是要匆匆忙忙再次出发的原因,他也想看看他培养出来的这批学员,究竟成色如何?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去遛遛才能知道的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