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万人之上 > 第212章 身世玉佩牵旧史

红楼之万人之上 第212章 身世玉佩牵旧史

作者:夏中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0 21:45:09

林龙神色匆匆地踏入营帐,将破获乾坤会的一系列重要证据摆放在案几之上。其中,某些机密文书上呈现出的一种颇为特殊的图样,瞬间吸引了贾瑀的目光。

贾瑀神情专注且凝重,仔细地端详着那独特而神秘的图样,内心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异样感受。刹那间,他的目光犹如闪电般骤然一凝,脑海中好似划过一道惊雷,令他猛然回想起自己曾经拥有的一枚珍贵玉佩,那上面的精致纹饰竟与此特殊图样有着几分相似之处。

原来,那枚玉佩乃是贾瑀自幼年时期起,便一直贴身佩戴、视若珍宝之物。后来,他与玲儿情浓意笃,有了肌肤之亲,出于深深的眷恋与爱意,便将这意义非凡的玉佩赠予了玲儿。林龙作为贾瑀的心腹亲信,因机缘巧合,偶尔有幸得以窥见。

这枚玉佩贾瑀自幼便珍而重之地贴身携带,其上面精心镌刻着一个醒目的“瑀”字。他起初天真地以为,这是父母满怀慈爱,特意为自己精心打造的珍贵礼物。然而,后来偶然发现家中兄弟皆无相同的玉佩,于是暗自揣测,或许这是母亲留给自己的一份饱含深情与期许的独特念想。在他与宝钗喜结连理之后,玲儿心地纯善,甚至还曾打算将其交给主母。好在宝钗温婉贤淑、通情达理,和贾瑀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商量,最终决定让玲儿继续妥善保管。

可如今,竟突然惊现这相似的纹饰,只不过图案中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璋”字。贾瑀满心的疑惑犹如乱麻一般交织缠绕,在心头挥之不去,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再次审问刘元淳。

贾瑀迈着坚定而急切的步伐,再度来到关押刘元淳的牢房。此刻的刘元淳,已然失去了先前那不可一世的倨傲姿态,眼神之中透露出的是深深的恐惧与不安,整个人显得惶恐失措、战战兢兢。

“刘元淳,这图样中的‘璋’字究竟蕴含着何种深意?”贾瑀厉声喝问,声音中充满了威严与急切,仿佛一道惊雷在这狭小的牢房中炸响。

刘元淳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着,声音颤抖且断断续续地说道:“这......这是大炎末代天顺皇帝在幼年时期,为几个孩子精心制作的一个小巧玩意,玉佩中的字便是孩子的名讳。”

贾瑀听闻,心头犹如被重锤狠狠击中,猛地一震,紧接着目光如炬,追问道:“那你赶快如实道来,这与乾坤会究竟存在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联?”

刘元淳长叹一口气,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懊悔,缓缓地讲述起来:“当年大炎王朝土崩瓦解、覆灭消亡,末代皇帝的子女如飘零的秋叶,散落于民间各地。据传,乾坤会的创立者便是其中之一。他心怀复国的执念,多年来执着地谋划筹算,不遗余力地收集这些玉佩,正是为了寻觅当年的皇室血脉,企图重振大炎昔日的辉煌。”

贾瑀不禁思绪飘飞,回想起当年围绕自己身世的重重谜团,那时府中的谣言如同漫天飞舞的雪花,纷纷扬扬,四处飘散,搅得人心惶惶,不得片刻安宁。后来虽有贾赦挺身而出,出面澄清,然而贾瑀母亲的真实身份究竟为何,依旧是一个始终无法解开的千古谜团。

难道自己的母亲与这前朝的刘氏有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隐秘联系?贾瑀的心中不禁泛起了这样大胆而又令人困惑的疑惑。可若母亲真是皇室的后裔,又怎会用先人的名字给自己的孩子命名?这其中的逻辑似乎怎么也难以理顺,如同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如今贾赦也已驾鹤西去,那些可能知晓内情的人全都消逝在了悠悠岁月的长河之中,如同璀璨星辰的陨落,消失得无影无踪。然而,贾瑀转念一想,即便自己真的和这刘氏存在某种关系,那又能如何?近百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匆匆流逝,除了这妄图复国的乾坤会,还有谁会紧紧抱着大炎那早已支离破碎、化为历史尘埃的牌位不放?

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玉佩罢了,前朝灭亡之后,各种珍贵的古物流落民间的数量不计其数,贾赦向来又喜好收集古玩奇珍,也许这一切真的只是一次巧合的偶然罢了。

贾瑀这般想着,心中的焦虑稍稍得到了些许安定。可那玉佩上相似的神秘纹饰,却又时不时地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如同挥之不去的阴霾,让他难以彻底放下,始终心存疑虑。

他在营帐之中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来回踱步,思绪如同乱麻一般纷繁复杂,剪不断,理还乱。倘若这真的只是一次偶然的意外所得,为何偏偏在这关键的时刻,与乾坤会的秘密牵扯上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可若并非偶然,那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惊心动魄的过往?

贾瑀越想越觉得心烦意乱,犹如被困在一团厚重的迷雾之中,找不到出路,也寻不见方向。他停下急促的脚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让自己焦躁不安的心冷静下来。不管怎样,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应对乾坤会的威胁,绝对不能让这些尚未确定的因素扰乱了军心和自己清晰的判断。

他缓缓地走出营帐,抬头望向辽阔的天空,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这所有的谜团逐一解开,无论是关于自己扑朔迷离的身世之谜,还是乾坤会那深藏不露的阴险阴谋。

在如今的时代,这天下早已是大淳的天下,百姓们所渴望的是和平安宁与太平盛世的生活,而非对过往王朝的无尽追忆和不切实际的复辟幻想。

他毅然决然地决定将心思重新放回眼前紧迫的局势,全神贯注地应对乾坤会的威胁,全力以赴守护一方的安宁与稳定。至于身世之事,倘若有朝一日真相大白,那便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若永远成为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也不再让其困扰自己坚定前行的脚步。

贾瑀下定决心,此次平叛,务必要将乾坤会彻底剿灭,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届时或许能够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线索,从而揭开身世之谜。如今双方已经相持一个多月有余,整个襄阳城已然如同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城,破敌的时机已然成熟,宛如熟透的果实,只待摘取。

然而,现在唯一欠缺的便是水师的支援。李白居前往江南招募水师之后,至今仍然没有确切的消息传来。难道是孟德祖胆大包天,不奉旨行事?贾瑀的心中不禁泛起了嘀咕,犹如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

他在营帐之中眉头紧锁,面色凝重如霜,不停地来回踱步,步伐沉重而又急切。倘若孟德祖胆敢抗旨不遵,这水师迟迟无法抵达,必然会严重影响整个精心策划的作战计划,导致功亏一篑。可若其中另有不为人知的隐情,那又该如何是好?

贾瑀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如铁地望向远方,心中暗暗思忖:无论面临何种艰难险阻,此次平叛之战势在必行,绝对不能因为水师未到而停滞不前,错失良机。

他当机立断,立即召集众将领,共同商讨应对当前困境的良策。

“诸位,如今水师尚未归来,襄阳之战却刻不容缓,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局势?”贾瑀神情严肃,语气沉重地问道,目光中充满了期待与信任。

将领们面面相觑,一时间无人应答,整个营帐内陷入了一片令人窒息的沉寂。

这时,一位将领挺身而出,神色坚定地说道:“大人,依末将之见,不如我们率先以陆军发起强攻,或许能够凭借勇猛无畏的气势打破当前僵持不下的僵局。”

另一位将领则立刻反驳道:“万万不可,襄阳城的防御坚固异常,贸然强攻,恐怕会导致惨重的伤亡,使我军陷入不利的境地。”

众人争论不休,各抒己见,观点激烈碰撞,贾瑀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大脑飞速运转,权衡着各种利弊。

就在此时,一名探子匆匆赶来禀报,声音急切而兴奋:“主公,有消息了,李白居在江南遭遇了一些阻碍,但已经顺利解决,水师不日即将抵达。”

贾瑀听闻此讯,心中大喜过望,犹如久旱逢甘霖,兴奋地说道:“好!传我命令,各军务必做好充分准备,枕戈待旦,待水师一到,即刻发起雷霆万钧的总攻!”

众将领齐声应道:“遵命!”声音整齐而洪亮,充满了决心与斗志。

贾瑀望着营帐外的天空,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正在前方闪耀,璀璨夺目。

不日,李白居率领着气势恢宏的长江水师,沿着汉水顺流而上。那场面壮观无比,堪称遮天蔽日,令人叹为观止。

一艘艘战船犹如威风凛凛的钢铁巨兽,在江面上破浪前行,势不可挡,溅起层层白色的浪花。船帆高高地扬起,在呼啸的狂风中烈烈作响,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胜利的到来。船头的尖刃闪烁着冰冷刺骨的寒光,仿佛拥有着能够将一切阻碍都无情撕裂的强大力量,锐不可当。士兵们身着整齐威武的铠甲,手持锐利无比的兵器,英姿飒爽地站立在船舷两侧,威风凛凛。他们士气高昂,眼神中充满了决战的坚定决心,仿佛燃烧着熊熊燃烧的火焰,炽热而激昂。

汉水两岸的百姓们看到这宏伟壮观的景象,纷纷停下脚步,驻足观望,目瞪口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神情,心中对即将到来的胜利充满了热切的盼望,欢呼雀跃。

贾瑀站在岸边,目光专注而炽热地望着逐渐靠近的水师,心中涌起一股豪迈壮阔之情,心潮澎湃。他深知,有了这支强大的水师助力,攻破襄阳城、剿灭乾坤会便指日可待,胜利在望。

李白居站在船头,远远地望见了贾瑀,脸上露出了自信从容的笑容,如春风拂面。待战船靠岸,他快步走下船,步伐矫健有力,来到贾瑀面前,恭敬地拱手说道:“大人,幸不辱命,率领水师前来助阵!”

贾瑀微笑着拍了拍李白居的肩膀,满怀欣慰地说道:“逸怀辛苦了,有此水师,何愁襄阳不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