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万人之上 > 第234章 恩科过后喜事连

红楼之万人之上 第234章 恩科过后喜事连

作者:夏中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5 21:05:48

恩科考试正式拉开帷幕,乃是永正皇帝亲自定下的题目。那一日,考场之内,气氛肃穆到了极点。考生们皆神情凝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与期待。他们怀揣着满腔的抱负与期望,奋笔疾书,欲将自己多年所学所悟,尽皆倾注于那一方试卷之上。

经过数日紧张激烈的较量,恩科终于顺利完成。本次取士多达四百八十二人,这一喜人的数字让朝堂上下皆为之振奋不已。公孙羽、李白居、萧江、刘洵皆榜上有名,其中萧江更是高中榜眼,春风得意之态尽显无遗。

值得一提的是,贾家族学的几位先生也在此次恩科中崭露头角,成功考中了功名。曲岩考中二甲十二名,白杰考中三甲一百六十名,陶何傲考中三甲二百七十二名,田丕炎考中三甲二百九十名,葛兴考中三甲二百九十二名。

贾瑀特意设宴,宴席之上,众人欢声笑语,气氛热烈非凡。贾瑀举起酒杯,说道:“此次恩科,诸位先生们考中,我们贾家也与荣与焉。今后,还望大家在各自的职位上,为朝廷效力!”

如今贾瑀贵为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又年仅二十,正是前途无量,而这几位先生也有心保持与贾家这份关系,和贾瑀结个善缘,所以众人纷纷应和贾瑀,共同举杯,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而这些人将来也和贾家有了不解之缘。

由于朝廷各个方面都缺人,所以这一批进士很快都被安排到了京城各个衙门。萧江进入翰林院,成为正七品编修,从此沉浸于浩瀚的典籍之中,为朝廷的文书撰写和文化传承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将来前途无量。

公孙羽进入礼部,成为一名主事,而且和贾瑀同在一部,他以其严谨的态度和周全的思维,处理着各种礼仪事务。

李白居和刘洵则进入都察院成为御史,肩负起监察百官、维护朝纲的重任。

而曲岩分到工部任主事,白杰进入内阁为中书舍人,陶何傲为大理寺评事,田丕炎进入行人司,葛兴分到顺天府任推官。

随着恩科结束,贾瑀终于能闲下来了。这段时日,他在朝中为恩科之事忙得焦头烂额,如今总算能松一口气。

而薛宝钗的产期就在这几日,这让贾瑀心中满是期待与紧张。他干脆跟内阁告了假,在家中陪薛宝钗待产。

每日里,贾瑀都亲自过问薛宝钗的饮食起居,对每一个细节都格外留意。他吩咐厨房准备最营养可口的饭菜,又精心挑选了舒适的被褥和衣物,只为让薛宝钗能在这关键的时刻感到无比的舒适与安心。

薛宝钗的房内,弥漫着一股温馨而宁静的气息。贾瑀常常坐在她的身旁,握着她的手,轻声细语地与她交流,分享着对即将到来的新生命的憧憬。

有时,贾瑀会静静地看着薛宝钗那日渐圆润的脸庞,眼神中充满了爱怜。他知道,这个女子为了他们的家,为了即将诞生的孩子,付出了太多太多。

在这等待的日子里,贾瑀也会时不时地走到庭院中,抬头望着天空,默默祈祷一切都能顺利。他深知,这个孩子的到来,将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希望和喜悦。

夜晚,当月光洒在窗台上,贾瑀守在薛宝钗的床边,听着她均匀的呼吸声,心中感到无比的平静。他期待着那一声清脆的啼哭,期待着新生命降临的那一刻。

这一天很快到来,原本晴朗的天空渐渐被乌云笼罩,府中的气氛紧张而压抑。薛宝钗的阵痛从清晨便开始了,起初还只是轻微的,她尚能强忍着痛楚,额头上却已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随着时间的推移,阵痛愈发剧烈,如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地冲击着她。她紧紧地咬着牙关,双手死死地抓住床榻上的被褥,指关节都因用力而泛白。

稳婆和丫鬟们在屋内忙成一团,一盆盆热水被端进又端出,血水染红的布巾不断被换下。薛宝钗的惨叫声时不时地从屋内传出,让守在门外的贾瑀心急如焚,他来回踱步,双手不停地搓着,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菩萨保佑,一定要平安无事。”

屋内,薛宝钗的头发早已被汗水浸湿,贴在脸颊两侧。她的脸色苍白如纸,眼神却透着坚定和对新生命的渴望。稳婆在一旁不断地鼓励着她:“夫人,再加把劲,孩子就快出来了。”

薛宝钗用尽全身的力气,每一次的宫缩都让她觉得仿佛要将自己的灵魂都撕裂开来。她忍不住大声呼喊着,声音已经变得沙哑。

终于,在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之后,只听得稳婆惊喜地喊道:“出来了,出来了!是个小公子!”

紧接着,便是婴儿清脆的啼哭声响起。这哭声仿佛是世间最动听的乐章,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稳婆熟练地剪断脐带,将孩子包裹好,抱到薛宝钗的身边。薛宝钗虚弱地睁开双眼,看着这个刚刚降临人世的小生命,眼中满是慈爱和温柔。

此时,贾瑀迫不及待地冲进屋内,看到薛宝钗和孩子都平安无事,他的泪水夺眶而出。他来到床前,紧紧握住薛宝钗的手,声音颤抖地说道:“夫人,辛苦你了。”

薛宝钗微微一笑,眼中满是幸福和满足:“能为你生下这个孩子,一切都值得。”

贾瑀看着襁褓中的儿子,沉思片刻后说道:“这孩子就叫贾荀吧,希望他能像古代荀氏一般聪慧机敏,品德高尚。

府中的众人听到喜讯,纷纷奔走相告,整个贾府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

如今族学中考走几位先生,贾瑀又托人寻找,如今京中正是学子云集,而且明年又有正科,许多学子不再返乡。而且这次众先生考上功名,给了贾瑀一个提示,这也是拉拢人才的机会,所以贾瑀好好挑选了十几个先生。

这一日沐休,贾瑀来到族学中,看望新来的先生,并检查子弟们的学业。

府中贾兰、贾环、贾琮,皆是勤奋好学之人。贾兰自幼聪慧,刻苦攻读经史子集,如今已顺利通过县试府试院试,正准备来年参加乡试,志在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贾环虽然曾经顽皮,但在族学的熏陶下,也逐渐收心,专注于学业,他在文章写作上进步显着,准备来年下场一试身手。贾琮则对武艺情有独钟,每日刻苦习武,身手不凡。

族中贾珲、贾珂、贾珩、贾玙、贾瑶、贾珂、贾?、贾琳、贾琇、贾璇、贾瑰、贾玫;贾菌、贾苇、贾芪、贾茗、贾芮等子弟亦是各有所长。

贾珲对儒家经典钻研颇深,其理解之透彻,常令先生称赞,在县试中名列前茅。贾珂擅长诗词歌赋,所作诗词在族中流传,被视为才子,也已通过府试。贾珩、贾菖等兵法谋略兴趣浓厚,时常研读兵书,期望有朝一日能驰骋沙场,保家卫国。贾玙则精通算学,在商贾之道上展现出非凡天赋。

贾瑶于书法一道颇具造诣,其字体刚柔并济,颇有大家风范。贾?在绘画方面天赋出众,所绘之作栩栩如生。贾琳擅长医术,立志悬壶济世。贾琇对音律情有独钟,其弹奏的乐曲如天籁之音。贾璇在农学方面颇有心得,致力于改进种植之法。贾瑰醉心于天文历法,常夜观星象。贾玫对地理知识了如指掌。

贾璎勤奋好学,不仅在学业上成绩优异,还对工商之学有所涉猎,试图将所学用于家族产业的发展。贾苇在诗词创作上独具匠心,作品充满了灵气。贾芪在算学领域不断精进,其心算之能令人惊叹。贾茗在茶道方面深有研究,能辨别各种茶叶的优劣。贾芮则博采众长,杂学旁收,虽未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但知识面之广令人佩服。

这些子弟们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奋进,学业有成,使得贾家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深知只有不断进取,才能让家族更加繁荣昌盛。

贾瑀在学中,先与新来的先生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些先生们各有所长,有的擅长经史子集的讲解,有的精通武艺的传授,还有的对商贾之道颇有研究。贾瑀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也寄予厚望。

随后,贾瑀开始检查子弟们的学业。他看到贾兰在文章写作上思路清晰,文笔愈发老练;贾菌在武艺训练中,身姿矫健,动作利落;贾环在商贾知识方面,回答问题头头是道;贾琮在工艺制作上,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意和精细的手艺。

贾瑀心中甚喜,对表现出色的子弟们加以赞扬和鼓励。他说道:“你们皆是贾家的希望,当勤奋努力,为家族争光。”

子弟们听闻,皆神色坚定,表示定不负期望。

检查完学业,贾瑀又与先生们商讨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