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万人之上 > 第285章 永正朝堂定封赏

红楼之万人之上 第285章 永正朝堂定封赏

作者:夏中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5 21:05:48

内阁大臣们听完贾瑀的善后安排,开始各自

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马东真率先站了出来,他眉头紧皱,满脸忧虑之色,说道:“贾大人此番安排,考虑周全,尤其是对边民的补偿和安抚,实乃仁善之举。但这拨出的专款数额巨大,户部恐有压力啊。依下官之见,如此庞大的款项,户部一时之间难以筹措,还望陛下和诸位大人能再思量思量。”

首辅叶高也紧接着说道,他一边说着,一边偷偷观察着皇帝的脸色,眼神中透着谨慎:“是啊,陛下。如今国库虽有些许盈余,但这一大笔款项拨出,其他事务的开支怕是要受到影响。比如各项基建工程、官员俸禄的发放,都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次辅王天培则拱手说道,神情严肃,目光中透着对军费开支的担忧:“贾大人规划的防线加强事宜甚是关键,只是这所需的人力、物力也不是小数目。招募工匠、购置物资,样样都需大笔钱财,这军费的支出实在是个难题啊。”

武英殿大学士张申书清了清嗓子说道:“选派得力官员前往边地治理,此事关乎重大。但这合适的人选,还需仔细斟酌。边地环境艰苦,责任重大,若选派不当,不仅难以治理好边地,还可能误了大事。”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时,一直未发言的文华殿大学士林之焕站了出来,他神色坚定,目光炯炯:“诸位大人,贾大人的安排甚为妥当。边民遭受如此大难,若不妥善补偿安抚,民心不稳,于我朝根基不利。款项之事,虽当下有压力,但从长远看,边民安居乐业,边境繁荣,税收自然增加,何愁无钱?防线之事,关乎国家安危,不可因一时之费用而犹豫不决。至于选派官员,只要严格筛选,定能选出合适之人。如今边乱刚平,正是安抚民心、巩固边防的关键时刻,切不可因一时之困难而退缩。”

武英殿大学士张申书接口道,脸上带着认同之色:“林大人所言有理,边乱刚平,若不及时安抚,恐再生乱子。如今当务之急是尽快落实各项措施,让边民得以休养生息,让边境重归安宁。”

这时,叶高说道,他的表情凝重:“话虽如此,可这诸多事务同时开展,难免会出现混乱,还需谨慎安排先后次序。比如边民补偿和防线建设,孰先孰后,都需仔细考量,以免顾此失彼。”

林之焕立刻回应道,神色急切:“周大人,边民补偿刻不容缓,防线建设也不可拖延,至于选派官员可同步进行,只要安排得当,定能有条不紊。我们不能因为担忧可能出现的混乱而犹豫不决,当果断决策,迅速行动。”

永正皇帝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目光如炬,看向贾瑀说道:“贾爱卿,对于诸位大臣的担忧,你可有应对之策?”

贾瑀向前一步,恭敬地回道,他的目光坚定,面容严肃:“陛下,臣以为,边民乃我朝之根基,补偿款项虽多,但可从其他方面节省开支。比如精简一些不必要的宫廷用度。再者,还可号召朝中官员节俭度日,共渡难关。至于防线建设所需人力物力,可从从民间招募工匠,给予合理报酬,既能节省开支,又能带动民间就业。而选派官员之事,臣已列出一些合适人选,供陛下和诸位大人参考。臣深知此事责任重大,但为了边境安宁,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臣定当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时,一向沉稳的内阁首辅叶高开口道,他微微眯起眼睛,表情严肃:“贾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这一系列措施实施起来,需严格监督,以防有人中饱私囊,坏了大事。监督机制必须严密,确保每一笔款项都用在刀刃上,每一个决策都能公正执行。”

永正皇帝点了点头,说道:“首辅所言极是。贾瑀,此事朕就交于你全权负责,务必将善后事宜妥善处理,不得有误。”

贾瑀跪地谢恩,他神情庄重,语气诚恳:“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臣会制定详细的监督机制,确保每一笔款项都用在实处,每一项措施都能顺利推进。若有胆敢违法乱纪者,臣绝不姑息,定当严惩不贷。臣定当不辜负陛下的重托,让边境百姓早日过上安稳日子,让我朝边境固若金汤。”

永正皇帝满意地说道:“众爱卿莫要再议,就按贾瑀所言去办。朕相信,在贾瑀的操持下,此次边乱善后必能顺利完成,保我朝边境长治久安。”

大臣们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

永正皇帝微微坐直了身子,目光中满是赞赏地看向贾瑀,开口夸奖道:“贾瑀啊,此次边乱得以平息,你功不可没。你的谋略与决断,让朕深感欣慰,也让我朝边境得以安宁。”皇帝的声音洪亮而威严,在朝堂之上回荡。

接着,皇帝又说道:“此次边乱,众多将士奋勇杀敌,功臣众多。朕需与诸位爱卿商讨一番,论功行赏,不能让功臣寒心。”

首辅叶高拱手说道,脸上满是恭敬:“陛下圣明,论功行赏乃是激励将士、振奋军心之举。只有厚赏功臣,才能让将士们感受到陛下的恩宠,从而在今后的战事中更加英勇无畏,为朝廷效力。”

户部尚书马东真也附和道,表情郑重:“正是,如此方能让将士们知晓陛下的恩宠,日后更加为朝廷效命。而且赏赐得当,也能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投身军旅,保家卫国。”

永正皇帝点了点头,说道:“那诸位爱卿且说说,这贾瑀当如何封赏为宜?”

次辅王天培沉思片刻,说道,他的眼中透着思索:“贾大人此次运筹帷幄,功劳甚巨,可加官晋爵,赐予丰厚赏赐。贾大人的功绩有目共睹,应当给予重赏,以彰显陛下的恩宠。”

叶高此时站出来说道,他的神色谨慎:“陛下,贾大人一心为国,封赏之事,无论如何,皆不为过。但也需权衡各方,确保封赏得当,既能彰显陛下恩宠,又不致引起他人非议。赏赐过重,恐会引起其他官员的嫉妒;赏赐过轻,又难以体现贾大人的功绩。还望陛下三思。”

永正皇帝听着大臣们的议论,微微颔首,再次看向贾瑀,说道:“贾瑀,你自己可有想法?”

贾瑀连忙跪地,恭敬回道,他的脸上满是谦逊:“陛下,臣只为朝廷效力,为陛下分忧,不敢奢求封赏。臣所做一切,皆因职责所在,能为陛下和朝廷尽绵薄之力,已是臣之荣幸。此次边乱能够平息,乃是陛下洪福齐天,将士们英勇无畏,臣实在不敢居功。陛下对臣的信任和重用,已是最大的赏赐,臣万死难报陛下之恩。”

永正皇帝大笑道:“你有功当赏,不必推辞。赐勋柱国,晋资德大夫,赏斗牛服。荫一子。”

贾瑀连忙跪地谢恩。

随后,皇帝话锋一转,说道:“此次边乱,大同总兵牛继宗、榆林副总兵高大任、太原参将田本深、宣府游击田遇春皆有功劳,诸位爱卿觉得该如何论赏?”

首辅叶高率先说道,他的表情认真:“陛下,大同总兵牛继宗坚守前线,指挥得当,稳定军心,应重赏。牛总兵在战场上临危不惧,调度有方,是此次边乱能够平息的关键人物。”

户部尚书马东真接着道,目光中透着肯定:“榆林副总兵高大任作战勇猛,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不可轻赏。高副总兵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其英勇之举激励了众多将士。”

次辅王天培拱手道,神色严肃:“太原参将田本深坚守城池,抵御敌军多次进攻,功不可没。但臣以为,大同总兵牛继宗在此次边乱中力挽狂澜,功劳当属最大。田参将坚守城池,为我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战略空间。”

张申书道,脸上带着郑重之色:“宣府游击田遇春率部奇袭,打乱敌军部署,亦当有赏。田游击的奇袭战术出其不意,给敌军造成了重大打击。”

马东真说道,他的表情慎重:“陛下,这几位将领功劳各异,但皆为保我边境安宁付出巨大,赏赐当慎重考量,既要体现其功绩,又要激励更多将士。”

林之焕也发表意见道,目光坚定:“陛下,牛继宗总兵统筹全局,指挥若定,其功绩卓越。可根据他们的战功大小、所起作用,分别给予官职晋升、财物赏赐以及荣誉嘉许。比如赐予牛总兵更高的爵位和丰厚的财物,以表彰其卓越功绩。”

王天培再次说道,神情激动:“牛继宗总兵的表现有目共睹,他的决策和领导对稳定战局起到了关键作用。应当给予他最为优厚的赏赐,以激励其他将领效仿。”

贾瑀也站出来支持道,他的眼神专注,语气激昂:“陛下,臣以为牛继宗总兵在此次边乱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风范。其战略布局精妙,指挥调度得当,使得我军在劣势之下得以扭转战局,稳定军心。高大任副总兵冲锋陷阵,悍不畏死,其勇猛之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斗志。田本深参将坚守城池,抵御敌军多次猛攻,为我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战略空间。田遇春游击的奇袭更是出其不意,打乱了敌军的部署,为最终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对于他们的封赏,应当充分体现其功绩,以激励更多将士为朝廷效命,保我边境安宁。”

张申书则保持中立态度,说道,表情平静:“陛下,各位将领皆有功劳,还需综合权衡。赏赐过重或过轻,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问题,还需陛下斟酌。”

叶高坚持自己的看法,说道,目光坚定:“高大任副总兵冲锋陷阵,其勇猛无畏令人赞叹,应给予重赏。高副总兵的战功不容忽视,应当给予与其功绩相匹配的赏赐。”

马东真附和道,神情严肃:“不错,高大任副总兵的战功不容小觑。其在战场上的表现英勇非凡,应当得到应有的奖赏。”

最终,皇帝经过深思熟虑,说道:“牛继宗力挽狂澜,功劳最大,当予以重赏,封定边侯,晋升都督同知,赐予丰厚财物。高大任作战英勇,田本深、田遇春支援有力,同样论功行赏,予以各晋升散官一级和赏赐。”

朝堂之上,众人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