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起源探秘 > 迷三章 科学的解读——风水(三)

起源探秘 迷三章 科学的解读——风水(三)

作者:端木云鹏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0-21 22:17:22

迷三章 科学的解读——风水(三)

风水已成,接下来就是风水的一些特殊点。

其实风水讲究得是相承之道。不是所有的风水都必须要最好的,大地上龙脉很多,但宝眼其实并不多,这不单单是因为形成宝眼需要相当的时间与特殊的地形地貌,而更重要的是,绝对不会在同一个地方产生多个宝眼。

要知道三头龙穴,那是相当的罕见,而且一般的三头龙穴都是经过后期的改造的,根本就不是天然形成的。

所以来说,宝穴并不多见,煞穴可能更少见。这就好像你去找流芳百世的名人,估计你能说出一箩筐,可要是让你说出遗臭万年的名人,你可能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所以煞穴的少见程度比宝穴更甚。

所以后来,很多风水师见到有一定规格的穴眼,就称为宝穴或煞穴,这是不对的。要知道,这些东西如果常见得就跟路边摆得水果蔬菜一样,那也就不值钱了。物以稀为贵吗。

其实在过去,很多有钱人埋得并不是宝穴,也不是煞穴,大部分只是普通的平穴。就是一般回流的地方,这些地方还是比较多的,但是由于气不足以影响太多,因此也就不见得会暴富暴贫。

经常在小说中看到某人挖开一宝穴或煞穴,里面有许多的黑毛、白毛什么的,要知道,并不是这些宝穴及煞穴才能有这些东西,很多时候,这些东西都是专门制造出来的。一般的平穴也有可能。这个方面后面会说到一些,但只是一种说法,各位不必太当真。

风水是有时间的?

风水是有时间的,要知道,一具尸体不是无限的吸引那些流动的气的。那么吸收不了的怎么办?在一个风水宝穴中,一部分气流回了核心的盘古之处。另一部分被埋葬在这里的尸体吸收。要知道,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很多的时候,宝穴并不能马上带来效果就是这个原因,很多的宝穴都是爷爷被埋了下去,到了孙子辈才有了发展,这也是气流动吸收的一个时间性。

而一旦得到了发展,就证明那个被埋在宝穴的尸体已经吸收到了足够的气。可是,如果那个宝穴被堵死,或者改流,那么在一段时间内,气就会流走。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过去,有句俗话叫“富不过三代”,也是跟这样的风水气数有关。

真正的风水师除了要看到穴的流动,还要根据种种的迹象判断穴的时间性。经常在一些评书中听到,说这里有个宝穴,你家谁埋在这里后,三代之后可以称王什么的。

这个三代就是时间性了,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个风水师的水平相当的高,他不但能看出宝穴,还能看出这个穴的时间性,这需要高超的技巧和无数次的实践中得来的。当然,还有紧接着的话就比较玄了,比如那些进入宝穴后会成龙而升天什么的。虽然不是不可能,但一般来说,很难。

皇帝陵都是风水宝地吗?

不完全是,一般来说,皇帝陵真正在宝穴中的,往往都是皇帝几代先人。而后面的皇帝使用的往往都是平穴。

所谓的平穴,就是承接宝穴之间的一些类似中转站似的地方。在风水上也讲究“水满则溢,水盈则亏。”一个好的风水穴并不是能埋千百人的,所以对于皇帝来说也是这样,那么除了最早被埋在风水宝穴中的人外,其他的都在这条龙脉的一般平穴上。

平穴也称守成之穴,主要意义在于让后来的皇帝可以守成之道。当然,风水只是一般的学说,真正影响历朝历代的,还是人为的因素更多些。

所以皇帝陵往往都会扎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其实说起来,秦始皇陵除了大和难挖以外,他的风水真得是有待考证。因为说实在的,在当时那种高压统治下,风水师的生活状态是很差的。那么给他选墓的那个风水师很有可能玩他一把也说不定。

因为风水这种东西,怎么说怎么有理,你只要玩上几句玄的,一般人也不懂,这跟阶层和学历没有任何关系,你就算找一个著名大学的博士后,也不见得比一个研究风水的幼儿园毕业的人会看,会说。所以说,其实秦始皇陵不但不是个宝穴,很有可能还是败穴。

风水会因人而异吗?

当然会的,人既然为百灵之首,当然具备了相当的气。要知道气这种东西也是相到影响的。很多时候,两个人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会产生惺惺相惜的感觉,这就是气的吸引。

那些所谓的忘年交或者一见如故、一见钟情等等,都是气机的吸引。当然并不是吸引的气机就完全一样,而是相互吸引的气机完全互补。

可能有得人知道人手上是有所谓的斗与箕的。那么最相配的人,是十个斗和十个箕的人,这两种人一样吗?显然不是,而是最互补,因此才最相配。所以人的气机完全影响着风水之气。

前面也说过,历朝历代的都延续着宝穴与平穴的埋葬方式,但改朝换代仍然存在,是什么原因,大部分是人为因素。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才是气机的主要载体。你可想像,就算是一个宝穴,比如他的气机为100,而一个普通的人,他的气机为0.01。可是,如果有一万个这样的人认为你的统治有问题,那么会怎么样?

平手了,也就是人的气机在统一整合后,与宝穴的气机相平了,所以去看各朝的统治,他们最一开始就是以民为基点而统治着当时的人。结果怎么样?结果是人们虽然有部分去反对他们的统治,可大部分的人民生活的相当好,也就能很好的统治着。

可后续的皇帝因为没有多少利民政策,更有一些反而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横征暴敛,这就造成了许多的农民起义。而这些农民才是真正的风水流动之气,才是真正应该维护的。

两个特殊的人的风水——刘邦?

历史上有两个特殊的皇帝,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朱重八)。之所以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不太可能接触到宝穴,是什么让他们成为了一代帝王。

要说明一下,这两个人虽然出身经历差不多,但成帝之因却差了许多。刘邦占得可谓是活气,是人为的风水。而朱元璋占得是天定宝穴,虽然不是昆仑胎,但也差不了多少。

这里需要看看两人占风水在哪里。首先来说刘邦。其实从对手来说,应许算是两个,一个是当时秦王朝,另一个是霸王项羽。

秦王朝可以说是被一个风水师给黑了。他们的先祖肯定是占了个好的风水穴,所以看秦朝的发展史,几乎没什么乱政之君。虽有波折,但不影响最后的走向。这也是秦统一这道。可是秦始皇称帝以后,异常的膨胀,所以他的墓,实际上却是个败风水之地。也许还挖断了以前的好龙脉。

而项羽本身应该是占了个好龙脉的,因为在很早以前,就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流言存在,这个流言存在于秦灭亡之前。那么这句话是哪里来的?也是具有相当的风水知识的人传出来的,虽然这个人已经无法考证了,但他肯定看到了秦风水的败落及楚风水的兴起,这也是风水的时间性。

插一句,其实还有一条也证明了这点,就是“亡秦者胡”的传言,这个由江湖术士带回的据说是神仙说得,那么这个神仙是什么人?高人,风水中的高人,他也是通过了时间性看到二代而亡的依据。那为什么不是扶苏,很简单,都说了秦始皇是被黑了,他的墓地中有绝长子之势。

再回到项羽,他本来最有机会成为最后的胜者,之所以最后没有成功,只是因为他的风水势被人所带走了。

其实项羽在初期,甚至于到最后的时候,都要强于刘邦,可是流动之气是不可控制的。刘邦最初虽说是与项羽成为兄弟,但那根本就不一回事。项羽当是多强,刘邦当时多弱。刘邦的第一桶气是由其实是从“约法三章”开始的。

当时秦地还有王者之气,这些气虽然因胡亥的死而四处流散,但实际并没有消失,它只是暂时的沉寂了下来。刘邦的“约法三章”非常符合当时人们的需要,所以当时人心所向。这也是当时人气的一种流动。

而项羽在这时犯了一个大的错误,就是杀秦兵,并以旧秦三将为当时秦三地的守卫,这种布置,不败才怪。

而更主要的人气,还是其谋士之气,刘邦被赶到蜀地后,为什么必要汉中?因为汉中是接气之地,右接秦地之遗气,左接巴蜀的升腾之气,这是一个汇合口。项羽放了这个地方,真是一大失误,如果当时断开了汉中,刘邦最多就是个巴蜀王。

集气还要会用气,光集不用,等于白扔。所以不是占了一个风水宝穴你就不用努力了,它只是个辅助作用,还要靠你的努力把气用出,才算是成功。所以,成功的人不是光祖坟冒青烟了,而是他们自己成功的把那种气用在实处。这也是为什么成功的人身上会有一种气场,而普通人就很差了。

刘邦最终的成功还在于用气。要说刘邦这人真是没什么真本事,他自己也很有自知之明,有句出名的话,叫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攻必克,伐为胜,我不如韩信。筹粮募兵,后勤无缺,我不如萧何。

其实在刘邦成为巴蜀王后,在他身边的只有一个萧何了。当时的汉初三杰,韩信还是个小官官,正考虑着逃回中原,张良那时到了韩王那里,必竟是韩人。而当时的刘邦真得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因为没有用气之人。

这时,韩信跑了,萧何追去了,因为萧何知道,韩信是当时在刘邦帐下,唯一能真正应用这些气的人。同时说明一下,约法三章也是萧何的主意。萧何应该是个有相当风水之气知识的人。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这就说明韩信这人用气的本事是很高的。说实在的,打仗指挥,不是你想多多益善,就能多多益善的。有些人能管理成千上万人的大公司,有些人,连自己队里的十几个人都摆不平,这很正常,大家的气不同,要把气拧在一起用,这是门学问。

所以,韩信对刘邦的评价是,可带兵十万,这也是用气的法门不同。有了韩信,刘邦真正的得到了用气之势,再加上张良的妙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他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秦之旧地。以秦之旧气加巴蜀之气,对抗项羽的王气。

当然,这个时候还是项羽更强气一些。所以刘邦还是个败,但刘邦这人聪明,他让韩信出赵地,攻齐地,目的也是一种集气,同时不断分化离间在项羽身边的将领。对项羽之气影响最大的,就是项羽的首席谋士范增的离开。

所以后来刘邦说过:而项羽只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这才是刘邦真正的气所在。而在刘邦与项羽斗争到胶着之时。韩信也占有了一定的气,他向刘邦提出,要称假王,刘邦本来是要骂的,是张良踩了他的脚,才换了话说: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当什么假王?

因为当时韩信之气决定的胜负的关键,他的气靠向谁,谁就赢。而当时,还出现了另一种的走气之法,是由韩信的一个部将带来的。

他建议韩信利用自己的气,三分天下。如果当时韩信真这么做了,可能就是第一个三国了。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韩信帮了刘邦,两气合成一气,当然就强于项羽之气,最终成其帝业。

刘邦的成功可以说是完全的人气占优,刘邦这人最大的优势就占人,所以到最后,当成就帝业之时,这些占气之人就成了刘邦帝业的最大威胁。聪明的人有两个,张良,主动放弃,不要了,都给你。萧何,自己泄气,当了一辈子老实人。而且其他几个异姓之王还要占据王气,不死才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