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魂穿祝英台之戏马虐梁 > 第39章 巧书生偷听机密,执母亲再忆往事

屋内又一妇人语气有些愤恨道:“我忍了那么久,还是被那庶妹找到了。要不是她为她女儿找上我,我也不会那么着急想入族谱。山伯不知道我们之间的关系,但现在议亲,那常夫人想攀高枝。我这才着急,等父亲过寿诞时我便把去做这事,我不着手去做这事,她就得想办法对付我,与其受人挟制,不如我先主动。”

说话人正是梁母,梁山伯刚才内心里还有纳闷,母亲姓羡,怎么会和姜家是一家。

听这话,母亲是被逐出族谱的。逐出族谱是大事,母亲到底犯了什么事,母亲嘴里所说得庶妹是不是就是祝英台的母亲?

如果真是如此,那他和英台就是表兄妹关系。是不是英台是知道了这层关系,才和自己慢慢生疏的?表兄妹应该更亲,为什么要和自己生疏呢?

不由得他神情恍惚一下,腿脚一动,碰到院中的农具。‘啪啦’,一个耙子倒了,弄出响声,屋内顿时鸦雀无声。

“谁啊?”梁母匆忙出来外查看,见屋外空无一人,却有只山猫跳上墙头,她哄了一下猫咪。转身掀开门帘进去了。

还好梁山伯机智两下跳出院外,溜着墙边去榆树边牵上白马,故意骑马前行到自家门口。

下马便大声质问车夫道:“你是谁家的马车,干嘛停在我家门前。”

车夫也不作声,只是把车挪开。

梁母与那妇人一前一后走内室,那妇人向梁山伯点头示意一下,便上车去了。

梁山伯见母亲面色自若,好像无事发生,便问道:“母亲,那位是什么人啊?”

梁母也不回答,只是满面喜色问儿子,为何今日回来?没有在书院随常夫子整理藏书么?

梁山伯只说常夫子携家眷全进山避暑去了,自己整理几日的藏书,担心母亲暑天是否安枕,便回来看望母亲。

梁母点头不语,又问最功课如何?梁山伯又答自己最近在读常夫子让他读的几本兵书,自己以前没有研读过,现在自己在找注解进行攻读。

梁母一边为儿子拿出做好的糕饼,一边笑答道:“那几部兵书可是书院的宝贝,当年你父亲和常夫子二人费尽心思去找来熟读于心,两人共默写下来。

两人都知道这兵书有用,乱世绝不轻易示人。那常必昌是真把你当养老女婿看待,才让你私下攻读,可见常夫子多么重视你。”

梁山伯见母亲又旧事重提。

有些不悦说道:“母亲明知我心思,也知昌师母的态度,婉央对我也无意,我们成不了夫妻。”

只听得‘啪’得一声,一只陶碗重重摔在桌几上,裂成了两半。梁母黑着脸道:“跪下。”

梁山伯也不反驳,应声跪在母亲脚边。

梁母生气道:“为娘的养你十八载,受尽辛苦。你生来从未见过你的父亲。要不是常夫子鼎力照顾,为娘我怕是要随你父亲早去了。

你长十八年,常夫子最起码教育你有十二年。依托着你父亲得脸面,不嫌我们家贫,还把长女许配给你。为你前途铺路,为你背后撑腰。你现在要为了一个不知哪里来到女子竟要违背婚约,违背你父亲和常夫子的兄弟情。你是被鬼迷了心窍了么?”

梁山伯跪在脚下,低头默默不语,让母亲尽情撒气。

梁母见他不语更加生气,握起拳头重重砸了梁山伯肩头两拳。

梁母流泪道:“你个闷葫芦说话啊,从小你就是心里下定了主意便不做声。我告诉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要做那忘恩负义之徒,我可不愿意有个没良心的儿子。”

梁母骂儿子骂得太大声,一旁得乡邻也伸头来看。

远处重重得脚步声,慢慢靠近。

里正梁茂川扬着声音,笑呵呵的走来道:“源哥大嫂训子呢?这大侄子刚进门,怎么嫂子也不让孩子吃饭就让孩子跪着?”

说着走到院门口劝道:“这夜深了,快让孩子起来。”

梁母正在气头上,没好气道:“我教育我自己的儿子,里正这也要管么?”

梁茂川呲着白牙笑呵呵道:“山伯贤侄马上就要举孝廉了,你让这马上举孝廉的儿郎庭院跪母怕有不妥吧。”

梁母忽地想起这事,赶紧让山伯起来自己也收起眼泪,换了副笑脸走近道:“我刚问他功课,他答不上来,我这脾气一着急,所以罚他下跪了。”

里正背着手说了句快给贤侄准备饭菜吧,驱散了其他人,一双大脚咚咚咚又走了。

梁母冷静下来也觉自己刚才鲁莽了,便让梁山伯起身,母子二人进内室再说。

孤儿寡母本就不易,婚事连带着儿子的前途。看到所住茅草,所用粗陶,哪一样能与昔日姜府所比。再想庶妹那得意表情和她那女儿祝英台,梁母内心苦涩怎么能让她平静下来。

梁母坐在织布机上当着儿子面垂泪。

梁山伯听母亲说自己是背信弃义还能容忍。听到自己和常婉央结婚便是报答常夫子,他便不能忍。

大丈夫存于天地,怎么成婚成了一种报答,何况常师母本就看不上不自己。婉央和他本就没有成婚之意,若他们两人婚后只为报答,这样的日子便难过了。

不如自己依然拜常夫子为师傅,把婚事退了。自己有手有脚挣得功名也能报答常夫子。

他的这番心思只存在心里,万万不可说出口来。他从未见过父亲模样,认常夫子为义父,常夫子待自己视如己出。

可自己母亲从小到大想要让自己答应什么条件,便会坐在织机面前诉说亡父。以孤儿寡母不易挟制自己。

小时只觉母亲不易,只在近日从珊瑚手链出现,他开始细细想这十几年的生活。

在书院与其他学子对比,忽而发现,自家日子并不像母亲口中所说那样穷苦。

自己有水田几十亩,家里佃户五六个。四季皆有新衣穿,顿顿也都有肉吃。不能比那些大户的庄主,只在梁家渠,自家也算数一数二。

他是文人书生,对生活经济并不十分在意。母亲也教他大丈夫应心存天下,只要他专心读书即可。

今日细细算来,自家比那书院书生有些可要强上一些。

见母亲坐在织机上垂泪模样,心下又是不忍,只得上前安慰。

见母亲止住眼泪,他问道:“母亲教训的是,是儿子错了。母亲每每坐在这织机前心中酸苦,莫非母亲幼时家中辛苦,母亲家人以织布为生?”

提到幼年,梁母叹气道:“这织机是我与你父亲婚后所置。那时你父亲,四处奔波。家中的也没什么积蓄。为娘便织布起来,所以每每看见织机就会想到你父。”

梁山伯赶忙给母亲倒上一杯凉的牛乳,又问:“母亲实在不易,咱们家有这样的水田,母亲何必织布?”

这样简单的问题,梁母却不能回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