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帝国 > 第六十九章 处处烽火

大汉帝国 第六十九章 处处烽火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3 21:29:47

第六十九章 处处烽火

之上,君臣单于煮马其上,望着像湖水一样越过长城的匈奴军队,不由得豪气万丈,手中的马鞭虚劈一下,发出清脆的响声:“哈哈!这就是汉人的长城!汉人的胆儿不大,可这长城修得还真是结实。

到现在为止,虽然数次三番给周阳教训了,数十年积累的傲慢之心还未褪尽,依然是瞧不起汉人。

“大单于,汉人的长城就是汉人的羊囹。”中行说驻马其旁,忙着讨好。

“汉人的羊囹?”军臣单于细品起来,手中的马鞭轻轻打在中行说身上,大笑不已:“说得好!大匈奴的牧民养羊,就是关在图里的。汉人修了一道长城,把自个关在圉里,一直不敢越过长城……”

到此处,想起周阳数次越过长城的事情,不由得脸上一抽搐,再也说不下去了。抬头前眺,看见城高垣厚的安陶城,想起在此城给周阳气得吐血的事情,一腔得意之情刹那化为乌有,脸色铁青,重重一马鞭抽在中行说身上,拍马便走。

“大单于,你这是……谢大单于赐打!”中行说一脸的愕然,根本就不明白军臣单于为何心情有如此大的变化。愣怔之后,马上拍起了马屁。

可惜的是,军臣单于早已拍马去得远了,中行说只有拍马跟上的

份。

军臣单于满打满算,今年经过周密谋划,一定能拿下雁门城「攻入汉朝腹地,甚至能够打进长安,坐在未央宫的御座上,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是远出他的意料,匈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战败。

战败不说,还是越败越大,损失越来越惨重。

这都是从安陶城开始的,气不打一处来,拍马赶到安陶城,只见城门洞开,他想也不用想就知道,此时的安陶成是一座空城,没有人。

手中马鞭狠狠虚劈一下,军臣单于大声道:“来人!把安陶城给我拆了!”

伊稚斜正好赶到,听闻之后,提醒道:“大单于,大匈奴缺乏攻城器械,要怎么拆安陶城高垣厚,不易拆毁。”

汉朝城池修得坚固异常,不是匈奴弯刀所能拆得了的。军臣单于一愕,颓然道:“把城里的房屋都烧掉。”

“大单于,汉人已经放火烧掉号飞”伊稚斜再提醒一句。

实话,伊稚斜就是在此城下战败的,他的心情相当复杂,不比军B单于差,可是,他并没有象军臣单于那般,三番数次给周阳气的,虽然不好受,却能保持一丝理智。

匈奴所过之处必是残破不堪,安陶城里的房屋肯定会给烧毁,与其让匈奴痛快,不如汉军自己动手,连一点机会都不留给匈奴。

“走!”

军臣单于连发泄的机会都没有,手中马鞭一连虚劈几下,恨恨一拍马背,疾驰而去。

一过了长城,就到了汉境,匈奴士气高昂,军心大振,以他们的经验,只要到了汉人的地界,那就是他们的天堂。他们可以为所欲为,烧杀抢掠,一任己意,汉人胆小,不能与之抗衡,他们此次必然是满载而归。

根本不需要军臣单于的军令,就有不少匈奴去了汉人的村庄,准备好好掳掠一番。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空有房屋,却不见一个人影。

匈奴来到,汉朝百姓整村整衬逃走,这种事情没少遇到过,匈奴也不以为意。人走了,东西总在吧,把汉人的粮食、丝绸、瓷器、茶叶弄是,也不虚此行了。

匈奴再一次失望了。汉朝百姓连一粒粮食都不留给他们,更别说丝绸、瓷器这些东西了,忙碌了半天,毫无所获。

汉朝百姓太不配合了,以往他们到来,这些东西要多少有多少,今天却是一无所获,别提匈奴有多不爽了。一不做,二不休,放把火,把村庄化为灰烬。

一时间,边境上到处都是熊熊燃烧的村庄,烈焰腾空。

对这种结果,周阳早就预科到了。

要避免这种结果,只有与匈奴正面硬撼,把匈奴阻挡在长城以北,然而汉军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损失会很大,周阳肯定不会这么做。

只要人在,村庄烧毁了,还可以重建。要是军队损失了,后果不堪设想,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代价固然让人心痛,可是,有些代价不得不付出。只要能让匈奴痛到最后,也值了。

军臣单于望着燃烧的村庄,只觉心头大快,周阳火烧牧民的愤怒渲泄了不少。可是,他忘了一节,同样是放火,周阳那把火把数十万牧民,数百万牛羊烧死了,收获是何等的丰厚。而眼下的火,除了发泄,没有任何的意义,徒劳而已。

“掳获了多少?”

军臣单于很是期待的问道。

“禀大单于,村庄里空无一人,没有发现粮食,丝绸、茶叶、瓷器也没有。”右贤王很是不爽的骂道:“汉人胆小,跑得比兔子还要快!”

一无所获”这可是数十年来,很少遇到的事情,军臣单于不由

得一惊,心里升起一丝不祥之兆。

军臣单于原本计划这次南下和汉朝好好打上一段时间,即使打到来年春天也不怕,这才带了那么多的牧民和牛羊南下。却是没有想到,周阳一把火,让他的补给成了大问题。

以往的匈奴,打仗只管打仗,根本就不用为补给发愁,有了这把火,他不得不愁。愁归愁,他并不惧,以他的设想,只要到了汉境,就能通过掳获得到补给。

一无所获,就是他最怕之事了,由不得他不心惊。强忍着心惊,军臣单于装作若无其事:“汉人能跑到哪里去一定是跑到雁门去了。我们攻破雁门,汉人所有的粮食、丝绸、茶叶、瓷器都是我们的。传令,加快进军,直奔雁门!”

村庄里没有汉朝百姓,一定是躲到城池里去了。攻破雁门,收获一定很丰厚,命令一传下,匈奴士气高昂,泼风般朝雁门赶去。

此时此刻,若是从空中望去的话,只见匈奴好象海潮一般,骑着战马,挥着弯刀,嗥着“昆仑神”,涌向了雁门城。

军臣单于骑在马上,不无得意的道:“雁门太守冯敬,虽是有些才能,可是,本单于手里有五十大军,一人一刀,就能把他劈成碎片。体我号令,一赶到雁门,立即攻城!”

按照兵法,匈奴赶到雁门应该稍事歇息,缓解疲劳,然后再攻城。可是,军臣单于还不知道雁门守将已经换成了李广,他根本就不把冯敬放在眼里,想一鼓作气拿下雁门。

军臣单于上次败于雁门,让他很委屈,要不是一场暴雨,限制了骑兵的发样,他岂能败?他这次是为雪耻而来,越早拿下雁门越好。

“乌特拉!”

军臣单于大吼一声,策马疾驰。

旗手打着单于旗帜,一面金色狼旗,紧跟着。金色狼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舒卷如乌画,好不威风。

“乌特拉!”

军臣单于金色狼旗所到之处,必是一片惊天动地的吼声,军臣单于听在眼里,喜在心头,这雁门战败之耻一定能雪却!

雁门,太守府。这太守府依然保留了李广的本色,设在一座寻常院落里。

正屋中,除了案几,什么也没有。李广跪坐在矮几上,身背硬弓劲矢,腰晷汉剑,正在闭目养神。面前短案上放着一碗清水。

李当户站在一旁,欲语又止。数次三番,终于忍不住了,问道:“阿父,孩儿有一事不明,为何不派出哨骑侦探匈奴动向?”

李广睁开眼,明亮的眸子一转,笑道:“大帅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城外没有百姓,没有一粒粮食,我还用得着再派人去侦探么?不如让他们省点力气。”

李当户仍是有些不放心:“阿父,不派人去侦探,匈奴到了哪都不知道。这可是你这么多年来的第一次。”

“邵是因为以前的匈奴来得不多,我得弄清楚他们在哪里。这一次,五十万匈奴扑来,雁门必然会来很多,不用侦探也能知道。”李广哈哈一笑,指着短案上的清水道:“通过这碗水,我就能知道匈奴有没有来。

“阿父,你为何在案头摆一碗水呢?”李当户有些不解。

“几十万大军驰骋,那是何等的声势,远在数十里外就能有动静。当匈奴到来时,这水就会起涟漪。”李广指着清水解释,双目中精光暴射:“来了!走,打匈奴去!”

猛的站起身,大步而出,威风凛凛。

李当户朝碗里一瞧,果如李广所言,水面正荡漾着涟漪,暗赞一声好,快步跟上李广。

父子二人来到城头,李广朝北一望,好一朵巨大的乌云,正向雁门城急速飘来。瞧这阵势,匈奴来的人不少。

军臣单于不可能把五十万大军都压到雁门城来,他一定会把他最为精锐的军队,最为勇悍的战将派到雁门,谁叫雁门的地位那么重要呢?

“好多!怕不有十几万吧!”李当户有些惊讶。

“没有二十万,也差不了多少。”李广一转念头,就能判断出匈奴的数量:“来得越多越好!我李广与匈奴打了这么多年,还没有与这么多匈奴大战过,这回,一定能过足了瘾。”

收回目光,虎目在城头上一扫,只见汉军顶盔贯甲,眼里闪着炽烈的光芒,手按在剑柄上,战意高昂。

连番的胜利,早就让汉军士气高昂,他们能有如此强烈的战意,李广大是满意。

“匈奴,等着瞧吧!”

李广再次望向北方。此时,那朵乌云离雁门城更近了,还能听见如闷雷似的蹄声。

时间在等待中度过,蹄声越来越响,到后来,震得地面都在颢抖,仿佛千个万个焦雷同时轰在地面似的。

一道黑色的水线出现在记野里,急速朝着雁门城涌来。再过一会儿,千面万面狼旗出现,在风中招展,舒卷如画。

就中有一面旗帜最是醒日,绣着一只金闪闪的硕大巨狼,仰首长啸,威猛不凡,正是军臣单于的王旗。

“单于来了!”

李广大是振奋,虎目中精光四射:“上次让你走运,逃掉了,这次,你又送上门来了!”

上次的追逐,要不是李广的战马脚力不够,不能追上的话,军臣单于早就成了他的俘虏。一想起这事,李广就万分惋惜。

李广的目力极好,远远就看见,不计其数的匈奴,眼里闪着嗜血的光芒,好象野兽似的。他深知匈奴的脾性,每当匈奴有如此表情,那就是大屠杀的开始。看来,军臣单于把雁门当成了掌中物,以为伸手可取。

“可笑!”

李广不屑的一咧嘴:“我李广什么时间不堪一击了?”

“鸟特拉!”

就在李广转念头之际,只听惊天动地的吼声响起,匈奴抬着云梯,泼风般的朝雁门城下冲来。竟然是要立即攻城,不歇息,李广大是意外。

这么大规模的用兵,不是掳掠,歇息是必要的。掳掠下手越快越好,歇与不歇没关系,这可是硬仗,不歇息,能有战力?

转念一想,李广顿时明白过来了,军臣单于雪耻心切,这才不顾疲劳,要匈奴攻城。这也好,正好迎头痛击,让他知道我李广的厉害。

“打进城去!杀光汉人!一个不留!烧了汉人的房屋!掳走汉人

的财物!迫使汉人的妻妾痛哭!”

军臣单于驻马王旗下,挥弟手中的弯刀,大声鼓励士气,吼得山响。

匈奴了解汉朝,知道一座城池里面财富如山,远远超过他们的想象。要是把雁门攻破了,得到的好处,根本无法想象,即使军臣单于不鼓励军心,兵士们也会信心百倍。

匈奴兵士好象发疯的狼一般,挥着弯刀,吼着“乌特拉”,旋风一样卷向雁门城。

中行说站在军臣单于身旁,打量着城里的动静。

匈奴已经进入了弩的射程,可是,城上毫无动静,没有用弩射击,这和以往的打法不同。再一瞧,城头上的帅旗上有一个斗大的“李”字,中行说心头一跳,提醒道:“大单于,城上有些不对劲。你瞧,帅字旗是李字。”

“李字?”军臣单于只顾着鼓舞士气,没注意这些,闻言一瞧,浓眉一挑:“你以为是飞将军?飞将军在云中,没有汉皇的旨意「他不能来雁门。必是冯敬那厮虚张声势。左谷蠡王不是给飞将军的名头惊吓了一晚上么”

正常情况下,没有景帝的旨意,李广不能来守雁门。可是,周阳身为边关汉军的统帅,他有权调动李广来守雁门。对周阳,军臣单于是恨到无以复加,却是不太了解,他完全想不到,周阳会临阵换将,派李广守雁门。

一说起伊稚斜败于安陶城下的旧事、中行说就元语了。汉朝兵法推崇的是“兵不厌诈”,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而是很可能。

匈奴军队好象海潮一样,涌到城下,给雁门城这座大堤挡住了。兵士开始架云梯,准备爬城头了。

直到此时,雁门城上还是一无动静。并不是没有汉军,而是汉军站在城头上,弯弓搭箭,对准了匈奴,却是不放箭。

这就有些不同寻常了,军臣单于的瞳孔一缩,却是没有说话。不计其数的匈奴,爬上了云梯,向城头上攻去。

“咚咚!”惊天的战鼓声响起。

城头上的汉军开弓放箭,箭矢好象一张密集的网,对着城下匈奴当头罩下。那个箭矢射得之准,让人咋舌,一箭一个,绝不放空。

如此箭术,就是自诩骑射娴熟的匈奴也合自叹不如。

在军臣单于的记忆中,能有如此精绝箭术的汉军,只有一支,并不是建章军,而是飞将军李广麾下的弓箭手。因为李广不仅箭术独步天下,而且他很会训练弓箭手,是以他麾下的弓箭手,箭术之精,就是匈奴也会自叹弗如。

李广的弓箭手在雁门,那么,李广本人必在雁门。

军臣单于明白过来,这并非虚张声势,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军臣单于最恨的是周阳,最惧的是李广,李广在此,他一举而下雁门的想法不太可能实现。

不顾疲劳,直接攻城,在李广面前,那是最愚蠢的举动,无异于自杀。军臣单于明悟之人,知道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攻城,让兵士歇息,缓解疲劳,就要下令,却已经晚了。

就在弓箭手发威的同时,城头上的滚木柩石沸油齐下,匈奴从云梯上栽下来,摔死的、砸死的,不计其数。

给沸油浇中的,立时变成火人,在城下乱蹦乱跳,乱喊乱叫,好不汉军的打击手段远远不止这些,弩也发出了。

雁门是重中之重,关系到全局。虽然周阳的弩阵需要很多弩,仍是给雁门留下了不少弩。这一发威,那还得了,无数的弩矢好象蝗虫一般,直扑匈奴后队。

一轮考;矢过后,匈奴军队好象给凭空一刀斩为两截似的,后队的匈奴死伤无数,奔相逃命,前面的匈奴屁滚尿流的朝后面退去,不是给弓箭射杀,就是给弩射死。

李广之所以要把匈奴放到城下才动手,就是考虑到一旦打败匈奴以匈奴骑兵的速度,会很快逃离弩的射程,是以迟迟不动手。

匈奴从城下开始逃跑,处在弓箭和弩的打击范围内的时间就更多了,伤亡就更大。

匈奴攻城的军队中,逃出来的不过七成。一次进攻,损失三成「是很高的损失了。

雁门城下的匈奴尸体一具叠一具,不知道有多少。鲜血把城墙、地面都染红了。空气中弥漫着浓裂的****气。

与此同时,云中郡、代郡、定襄郡,正在发生激战,城下累累尸体,层层相因。

汉匈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大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读好书,敬请关注(3qz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