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帝国 > 第七十三章 石破天惊

大汉帝国 第七十三章 石破天惊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3 21:29:47

第七十三章 石破天惊

汉朝在北方的重要城池,城高桓厚。易守此时的定襄城,正生一场激战,匈奴爬上云梯,奋用向城上攻去。然而,城上弓箭、弩矢、沸油、滚木、擂石齐下,打得匈奴哭爹叫娘,狼狈逃蹿。

自从匈奴到达定襄开始,天天攻城,然而,汉军守得跟铁桶一般,匈奴根本就不攻上去,徒增伤亡罢了。

城下的尸体越来越多,层层相因,叠了一层又一层,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破碎的内脏,残肢断臂。

尽管这是秋季,天气一日冷似一日,时间久了,尸体仍是会臭,空气中弥漫着让人作呕的卫臭味。

右贤王骑在骏马匕,右手紧握着马鞭。看着败退的匈奴,气得破口大骂:“一群猪,一群猪!攻了一个多月,连城头都没有爬上过!”

右贤王这话就骂得没有道理了,谁叫匈奴缺少攻城器械呢?

匈奴缺少攻城器械,对坚城只能望而兴叹,是以汉朝虽给匈奴压着打了几十年,却是没有丢失过城池。

至于“凌辱之恨”的雁门丢失,那是匈奴采取奇袭的办法拿下的,仅此一例。

匈奴败兵,肢残体缺,伤痕累累,一个个低垂着头。右贤王统兵数十年,就没有见过如此士气低落的匈奴,真是怀念以前呐!

心亨!”

右贤王冷哼一声,拨马便走。

军臣单于在雁门学起了汉军,立了寨栅,同时,他也传令匈奴各部,必须立寨栅,防备汉军偷袭,右贤王虽是不愿,也是不得不执行这一命令。于是乎,他的军队就多了一个羊圈。

来到营门口,只见守门的兵士靠在塞栅上打盹,睡得正酣,口水顺着嘴角流下。

匈奴本来就没有多少军纪、军令、军规,对这寨栅更是没有一点好感,绝对不愿要这羊圈,谁还会放在心上?

别的不说,就是右贤王本人也不愿成为羊圈里的羊。以往,这种事情,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到当没看到处理。

然而,今日的心情极为不好,手里的马鞭象毒蛇一般蹿出,狠狠抽在一个打盹的兵士脸上。这个兵士猛然醒过来,惊惧的看着满脸怒气的右贤王,吓得脸上变色,结结巴巴,想说点讨饶的话,却是找不词儿。

就在这时,右贤王已经策马进了营地。

一进营地,只见兵士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低声咒骂着。

“汉人可恶,可恨!”

“汉人胆躲在城里,不敢与大匈奴的勇士决一死战!”

“要不是城墙高厚,我们早就把胆小的汉人给屠光了!”

骂来骂去,就一句话,匈奴勇士勇猛无敌,汉军胆只能凭借城池固守,不敢与他们大战一场。

这话,早就不知道骂过多少回了,一点新意也没有。

城池是汉朝的一大优势。周阳要是不利用城池来消耗匈奴,还是周阳吗?

右贤王听在耳里,是恼在心里:骂有鸟用,得打!得攻上城去!

这个美好的愿望,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很虚幻。

不远处,是一块空地,几个巫师裸着上身,又蹦又跳,吟唱着匈奴的神歌。

他们的周围,全是受伤的匈奴,有的胳膊没了,有的腿了,有的胸口受伤,有的背上受伤,有的手臂受伤”鲜血淋淋,脸色苍白。

匈奴没有医学,生了病。受了伤,只能靠巫师吟唱,求昆仑神赐福。

右贤王一瞧,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兵士接近一千,有些已经没有动静,应该是死了。只是,现在正是巫师求神的紧要关头,没有人来抬走尸体。

脚步声响起,适才打了败仗的匈奴伤兵来到,垂头丧气,没有了一点生气,坐到地上,一脸的虔诚,等待昆仑神赐福。

过了一老阵,巫帅满头大汗的停了下来。

“具仑神!”

“昆仑神!”

匈奴虔诚的伏在地上,额头触地。

“昆仑神赐福予你们!”

巫师喘着粗气,扯起嗓子,高傲的宣布祈福成功。

“昆仑神!”

匈奴们齐声欢呼,激动难已。

可是,他们的这种激动之情并没有持续多久,看着给抬走的上百具尸体,仿佛当头一盆冷水浇下似的,高涨的热情骤然消失。

匈奴缺少医术,使得伤兵得不到救治。伤兵的死亡率极高,这种事情,每天都有。匈奴早就见怪不怪了,然而,再次亲眼见到,仍是不免心惊肉跳。

右贤王脸色阴沉,回到自己的帐篷,叫仆人温上马**,端来羊肉,踞坐下来,抄起刀具,割食起来。

他这是借酒浇愁,这么多年来,打汉朝那是何等的快意,他想打哪里就打哪里,想要什么就能弄到手。象如今这般,进不得的退不得,是平生第一遭遇到。

作为匈奴的第三号人物,右贤王当然明白军臣单于为何如此处置,为何要匈奴不计代价的进攻,那也是没有办法。

要是没有周阳那把火,牛羊牧民不给烧死那么多,即使冬天的日子难过,也能过,攻不下城池,完全可以退回草原上去过冬,等明年春天再来打。

可是,有了这把火,草地没了,牛羊牧民死伤无数,今年的冬天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给活活饿死。与其让他们饿死,还不如让他们战死。

万一,攻破了汉朝的城池,这危机就能解除。虽然机会不大。毕竟还是希望尚存。

退,饿死无数;战,死伤无数,还真是难啊!

右贤王一杯接一杯的猛喝,不知道喝了多少,头有些晕了,仍是在喝。一直喝引萌甫,省尖切烦恼。伏在案卜,呼呼大※

炽炽联

定襄,太守府。

程不识跪坐在矮几上,众将跪坐在两厢的矮几上。

此时的太守府,热闹非凡,众将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他们没有议战事,而是在议周阳。

“将军,大帅可有消息?”一个将领眼巴巴的望着程不识。

“没有。”程不识非常干脆的回答。

“哎!”一个将领先是叹口气,接着就埋怨起周阳了:“大帅也真是的。匈奴给我们拖了一个多月,早就累了疲了。他们的锐气早就给消耗光了。此时动手,再好不过。大帅却是一点悄息也没有。”

“是呀!”又一个将领埋怨起来:“匈奴现在哪是在攻城,他们那是在磨时间。网到的那会。还会拼命的爬云梯。如今。要是没有将领督促,就漫山遍野的睡大觉去了。我们看着,那个眼热,要是趁机杀出,一定能杀得他们屁滚尿流。”

“这走动手的良机!”

“够了!”程不识浓眉一挑,轻喝一声道:“你们能想到,大帅就想不到?大帅没有消息,那一定有玄机。”

“玄机?”

众将话里略带讥嘲。

程不识脸一沉,轻斥道:“你们说,自从大帅掌军以来,什么时间错失过战机?”

“这个”

众将立时哑口无言。

自从周阳统帅边关汉军以来,汉军打了几个漂亮的胜仗。没有战机。也会给周阳弄出战机来。

“扑扑!”

一阵羽翼声响起,众将没有听清,程不识的耳音极好:“有飞鹰,快!”

“诺!”

门外传来兵士的应诺声。

“是不是大帅的命令?”

众将猜测起来。现在。他们最想得到就是周阳的命令,出击的命令。

每当周阳有出击的命令,他们都会打一个胜仗,那是他们最想听到的。

这个问题。谁也无法回答,就是程不识,也是眼巴巴的望着门口。

“蹬蹬!”

在众将的期盼中,一个兵士拿着一支精致的铜管快步进来。

程征是三步并作两步,冲了过去,一把从兵士手里抢过来,飞也似的来到程不识面前。双手呈上。

程不识右手闪电般伸出,一把抓过来,从铜管里抽出一块束好的绢帛,匆匆打开,浏览起来。

众将脖子伸得比长颈鹿的脖子还要长,眼巴巴的看着程不识,等待程不识说话。

程不识把绢帛放了下来,虎目中精光四射,扫视一眼众将。

“将军。是不是大帅的军令到了?”

一个心急的将领,代众将问出来。

“蹭!”

程不识并没有回答他的问话,而是猛的站起身,右手按在剑柄上。

“刷!”

众将齐刷刷的站起,个个挺起了胸膛。昂起了头颅。

以他们对程不识的了解,每当他有如此表情,那就是说有重大的军令要下达,人人眼里闪着热切的光芒,等待着军令。

“你们听好我的军令:传令三军,吃饱喝足,饱饱的睡上一觉!”程不识的声音陡然转高,很是激昂。

他们都是在血水里洗过澡,死人堆里打过滚的宿将,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大战即将上演。

大战之前,要兵士吃饱喝足睡好,是为了保证最佳的攻击状态。

“诺!”

这是他们这些天来,听到的最好命令,无不是大声领命。

“大战之前,吃饱喝足睡好。很是重要。睡好尤为重要,吃一头猪,不如睡一觉!”程不识眼里精芒闪动。声音震人耳膜:“若有违者。重责三十年棍!”

“诺!”

程不识号令极严,他的军队很整肃,三十年棍是很重的惩罚了。可是,这是在大战之前,这军令,没有人敢认为严苛,反而认为,那是应该。

“你们去吧!”

程不识右享用力一挥。

“诺!”

众将领命,欢天喜地的离去了。

“阿父,这守城怎么办?”程征问道。

“你去歇着。我来守。”程不识眉头一轩:“我程不识。打了一辈子的仗,不睡这个觉,仍能杀匈奴。”

对这点,程征没有异议,迟疑了一下,还是问道:“阿父,大帅什么时间到?”

“黄昏时分!”

程不识虎目闪着精光:“大帅已经到达三十里外,正在歇息。黄昏时分,一定杀到!”

“又是黄昏?”

程征有些意外:“雁门大战时,不也是黄昏时分动的手吗?”

“黄昏又怎么了?”

程不识冷冷的道:“战场上,不在计谋有多新奇,管用就行。雁门大战时,单于兵力将收未收。如今,到了黄昏时分,匈奴正在烤羊肉。温马**,我们杀败了匈奴。正好有吃的,省得埋锅造饭!”

最后这话,豪情万丈。

程征不再言语了,施礼告退。

程不识出了太守府,飞身上马,赶去城头。来到城墙上,放眼一眺,不由得一笑。

城外的匈奴漫山遍野皆是,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不是聊天,就是指着城头咒骂。更有人在城外烤起了全羊,温起了马**,这哪里是在打仗,是在野炊。

这种事,早在半月前就出现了,程不识见怪不怪了。

半个月前,匈奴攻城就不那么积极了。不再是整日进攻,一天攻那么三两次就行了。余下的时间,说是在攻城,还不如说是歇息,他们在城下吃羊肉饮马**,指着城上咒骂,骂汉军胆小如鼠。

不少仇二二怎毒不讨,就要出城尖大战不识严禁出城凹曰者,斩!

在他的严令面前,众将只有遵命行事的份。

程不识身着戎装,在城上巡视。不时抬起头,观看日头,今儿这天特别长,要是能短点,那该多好!

营房里,呼噜声响成一片,汉军正在睡觉。那呼噜整得山响,老远就能听见。

默默默

定襄城西北,三年里外,有一片偌大的枰林。

这树林很大,连绵几十里,足以藏十几万军队了。

此时的树林里,全是汉军,正是周阳率领的弩阵和骑兵。一到达这里,周阳就下令歇息,准备黄昏时分对匈奴起奇袭。

三十里路程,对于骑兵来说,那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一个冲锋就能赶到,在这里歇息,再好不过了。

一匹匹战马,嘴里衔枚,拴在树上。兵士们靠在树干上,呼呼大睡,爱打呼噜的,用布片把嘴巴捂住,除了呼吸声,再也没有其他的声响。

周阳身着戎装,腰悬汉剑,在公孙贺、公孙建、秦无悔他们的陪同下,在树林里巡视。

对汉军的处置,周阳很是满意。在树林里巡视完了,又走出树林,检查外面的暗哨。

草丛中轻响一声,周阳快步过去,只见赵破奴和三个建章军兵士正伏在草丛里。

“赵破奴,大军歇息,这警戒就交给你了周阳眉头微微一拧。

“大帅放心好了。担任警戒的全是建章军,就算有匈奴的侦骑,我们要杀他们,还不跟玩儿似的。”赵破奴信心十足。

建章军骑射娴熟,派他们担任警戒,那是再好不过了。对这话,周阳还是赞成,微一领:“千万小心,一定不能泄露任何消息。”

“一定!”赵破奴狠狠点头。

检查了一阵,周阳这才回到树林里,靠在树干上,准备睡一觉。

公孙贺靠上来,问道:“大帅,你打算怎么打?要派弩阵上吗?。

“弩阵,那是留给单于的。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拿出来的周阳手里的唯一底牌就是这弩阵了,越晚暴露越好。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公孙贺点头赞同:“右贤王部近十万人,我们就算用了弩阵,也不可能把他全歼。反倒是暴露了实力。单于很可能遁走

“要是把右贤王部全歼了,单于会逃得更快周阳突兀的冒出一句。

“呃!”公孙贺嘴里传来一阵磨牙的声音,紧接着猛点头:“能全歼十万大军,那足以证明我们的实力非同小可,他只有逃的份了。”

周阳微一点头。要歼灭十万大军,谈何容易。汉军真要做到了的话,那就证明,汉军不仅人数多,而且战力惊人,军臣单于只有跑路的份了。

“哦!大帅,我一直想问你。为何不先对单于下手,而是对右贤王下手?”公孙贺有些想不明白。

“上次雁门大战,我们对单于下手。单于一败,所有的匈奴军队都撤了周阳解释道:“这一次,我们的军队人数上虽然远不如匈奴,却也比那时候战力强了不少。是以,我想歼灭更多的匈奴。只要单于本部不败,其他几部匈奴再败得惨,单于都不会逃。”

“哦!高明!”公孙贺恍然:“等到单于明白过来,他已经来不及了。”

“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可以削弱匈奴,缩小我们兵力不足的差距,我们的成算就更大了。”周阳眼里精芒一闪。

如今,周阳手里不过二十来万汉军,而单于手里有五十万大军。要是双方硬碰的话,对汉军很不利。要是周阳先打其他几部,这会让匈奴损失惨重,几部打下来,斩三四万不是问题。

斩三四万,加上受伤的匈奴,差不多近十万了。匈奴缺少医术,受了重伤的匈奴兵士基本上就是死,若是斩三四万,实际上死,掉的匈奴就有六七万之多。

再加上攻城的伤亡,匈奴就损失丰几万。到两军正面对抗时。单于手里只不过三十多万军队,虽然仍是有兵力上的优势,却已不是那么明显了。

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公孙贺由衷赞道:“大帅算得真精!等单于明白过来,为时已晚了!”

略一停顿,公孙贺仿佛想起了什么,问道:“大帅,我不明白,你为何要在这里驻军?”

周阳笑而不语。

公孙贺眼里闪过一抹迷茫之色,陷入了沉思。过了一阵,猛的抬起头来,一脸的喜色,冲周阳一竖大拇指:“大帅,你真够厉害的!就这事,你也用上了一条计谋!”

“不全是。

”周阳笑道:“这里有一片树林,正好隐蔽。既然如此,何不再捎上一条计谋?”

公孙贺把周阳狠狠夸赞了一通,不再说,两人靠在树干上睡觉。没多久就进入了梦乡。

一觉睡醒,周阳喝了一袋马**,吃了一块肉干,达到七分饱。

战前进餐,只能达到七分饱,要不然。不利于作战,这是军规。

歇息小半个时辰,周阳下令集合。汉军从树林里开出来,在树林外列成阵势,阵势整齐,人如龙,马如虎,气势如虹,人人眼里闪着炽烈的战意。

周阳抬头望天,夕阳西垂,已是黄昏时分。

猛的拔出汉剑,朝着定襄城一指,汉剑在夕阳下,出耀眼的光芒!

“隆像”。

雷鸣般的蹄声骤然响起,汉军疾冲出。溅起的烟尘,好象一条怒龙,直朝定襄城扑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