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帝国 > 第四章 东胡

大汉帝国 第四章 东胡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3 21:29:47

第四章 东胡

香!周阳嗅浓浓的茶香扑面而来。让人精州振,忍不住出口称赞。

“真香!”李广也是忍不住赞赏一句。

这盅茶真的很香,喝在嘴里,满口生津,公孙贺他们不住赞赏。

“卫青,这是谁沏的茶?如此茶艺。平生少见呐。”程不识美美的品着茶,硕大的头颅不住点头,一双虎目舒适的眯着。非常享受。

“姑姑沏的。怎么啦?”霍去病稚声稚气的,挨在周阳身边,讨好周阳:“要不是大帅来了,你还别想吃茶呢。姑姑才不给你彻呢。”

“叶!”程不识给他一句话噎的差点把茶水喷了出来:“这么说。我还沾了大帅的光?”

“可不是嘛?”霍去病点头道。

“去病,休要胡说!”卫青脸一沉,喝斥一句,忙向程不识致歉:“程将军,去病无知,言语无状,还请你不要见怪。”

“卫将军,你说我程不识有那么小的度量?会和一童子过不去?”程不识有些好笑。

“我是大将军,不是童子。”霍去病大声抗议,却是逗得众人畅笑不已。

就是李广,也是打鉴着霍去病。笑得特别开心:“霍去病,你才多大?就耍做大将军了。”

“做将军与年岁有干系么?”霍去病眨着明亮的眼睛,一本正经的道:“年岁再大,打仗不行,也做不了大将军。年岁再打仗厉害,做大将军怎么不行?大帅不是岁在弱冠就能打仗么?”

一席话说得李广哑口无言,长叹一声道三“虽是童子之言,却也成理。想我李广,与匈奴大小数十仗,却是大胜仗一个也没有。直到大帅统兵,我们这才打得有声有色。”

“童子之言虽狂,却也成理,惭愧!惭愧!”程不识也是叹息不已。

在座之人中,就李广和程不识资格最老。二人同为边关名将,与匈奴大小战役没有一百,也有好几十,称得上是身经百战了。可是,若是说到战功,却是小的可恰。最大的胜仗不过斩首数百,与周阳比起来。是天差地远。

“去病,件要胡说!”卫青脸沉下来了。

周阳很是惊异的打量着霍去病。大是感慨:“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壮志可嘉!壮志可嘉!”

在中国历史上,也只有霍去病当的他自己的话,他十八岁上战场,二十四岁病逝,短短六年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让后人景仰。

象他那么年纪轻轻,创造莫大的功业,在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人。

“霍去病,你想不想学兵法?”周阳把霍去病抱起,放在大腿上。在他粉细的脸蛋上轻捏一下。

“要!要!要!”霍去病一个劲的嚷起来。

“我也要学!我也要学!”李陵跑到周阳身边,抱着周阳的大腿,可怜巴巴的望着周阳。

周阳把他抱起来,放在大腿上。一打量这两个童子,一左一右的坐在他的大腿上,一脸的希翼。

李广看在眼里,不住拈胡须。周阳如此对待李陵,那是李陵的福气。他这个做爷爷的,哪能不为孙子的前程着想。

卫青脸上满是笑容。霍去病虽然调皮,顽劣成性,却是乖觉异常。机灵过人,他也是欢喜,周阳如此说。是要成全霍去病,他这个做舅舅的能不欢喜么?

“我把你们送到一个很隐秘的的方,学习兵法,可好?”周阳打量两个小家伙。“嗯!”两人重重点头,一切听凭周阳吩咐的样儿,极是可爱。

“传令,要丁隽赶回长安来见我!”周阳大声道。

自从新军从陈仓河谷迁出后,那里就成了汉朝的军事学院,军官的培就在那里进行,由丁隽负责。

“啊!”一片惊讶声响起。

“大帅,这不合适吧?”程不识忙提醒一句:“若是年岁大些,自可去得,可他们是两个童子。”

“是呀,大帅!”李广、卫青他们齐声附和。

“有什么不合适的?”周阳反问一句道:“以前,我们要扩军,需要很多人手,不得不加紧培养。如今,新军初成,没那么急迫了,可以招收一批聪明灵泛的童子,从小培养。”

“这个,”李广他们一阵讶然。

在汉朝没有“童子班”的说法。由不得他们不震惊。

“培养不仅可以从军队里面挑选。还可以从小培养。如此一来,大汉才能人才辈出,不致青黄不接。”周阳非常肯定的道:“这两个就算第一批吧。”

从小就培养。的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两个小家伙虽是胡闹。可指挥起幕,有模有样,比起李广、程不识他们小时候强得太多。是该让他们学习了,李广、程不识他们不再有异议,这事就说定了。

“卫青,你把导引术传给他们。”周阳打量着卫青。

“大帅眷顾,卫青感激不尽,可是,这导引术是校尉才能修炼的。

”卫青忙提醒。

“是么?你卫青进入建章营的第一天,不也修炼了吗?”周阳反问一句。

卫青进入建章营时,是最差的一个兵,人瘦得跟竹竿似的,营养不良。面有菜色,却学到了要校尉才有资格修炼的导引术。

“谢大帅!”卫青和李广站起县,向周阳致

让他们欢喜的不仅仅是霍去病和李陵习得导引术,更重要的是,二人前途无量。

周阳除了打仗厉害外,看人的眼光也不错。卫青和张通就是周阳一造提拔起来的。这是极好的例子。

卫青从军时,面有菜色,瘦得跟竹竿似的,连招兵的兵士都不敢收。要不是周阳眼光独到,把他收入军中,哪有今天的卫青。

周阳与卫青初见面时,只是觉的此人不同一般,却不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卫青,这份眼力劲还真是没得说。

卫青收台湾一仗很是漂亮,在南越统兵三年,成绩斐然,南越之军已成劲旅,这些事有目共睹。

再说张通,进步非常大,排兵布阵方面得心应手,天生的陌刀将领。李广他们很是赞赏。

周阳如此看重霍去病和李陵,说明二人非同凡响,前程锦绣。作为长辈,谁个不愿意呢?

“他们是千里驹,你们要好好看待,不要动不动就喝斥。他们想玩。就让他们玩吧。”周阳爱恰的抚着霍去病和李陵的脑袋。

霍去病就不用说了,天才的统帅。李陵的军事才干,也是非同小小可。虽然他最投降了匈奴,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悲情人物。

可是,他与匈奴打的那一仗,可以说是泣天地,惊鬼神,不少人认为。李陵的军事才干是继卫青、霍去病之后最高的汉朝将领。

他率领的是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国境一千多里,遭到匈奴十几万精锐的攻击。这是匈奴单于率领的本部兵马,是匈奴精锐丰的精锐,还是李陵兵力的二十余倍,兵力悬殊太大了。

可是,千里转战,死伤无数,血流成河,匈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单于却是拿李陵没有办法。到了最后,单于决定放弃,不再攻击李陵了。就在这时,李陵部下一个军官因犯军法,被李陵责罚过,他心怀不满,投降了匈奴,把汉军的情形告诉了单于,单于方才知道李陵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发兵再攻。

仗打到这份上,汉军已经精疲力竭,再冉下去,徒增伤亡罢了。没有什么意义了,李陵思前想后,决定用投降来换取汉军的生命。他投降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找个机会,洗雪耻辱,建立一场功业,再回归汉朝。

以李陵之才,以他的决心,机会肯定会到来。人算不如天算,一个姓李的军官在教匈奴汉军的战法。汉朝的情报出错了,说是李陵在教。汉武帝发火了,就把他的家人给诛灭了。

在当时,朝中大臣哪敢为李陵开脱。独有司马迁与李陵交情好,了解他的性格,知道他不过是假降小在找时机回归汉朝,就仗义执言。惹恼了汉武帝,把司马迁处以宫刑,这是历史的悲剧。

后来情报弄清楚了,李陵在匈奴不为匈奴出一计,不为匈奴做事,汉武帝大是后悔。可是,世上哪有后悔药,断送了李陵归汉之路。

周阳的到来,产生了蝴蝶效应,李陵很可能不会投降匈奴。真要这样的话,汉朝又多一员良将。

“呵呵!”李广和卫青开怀畅笑。

周阳说他们是千里驹,肯定是千里驹,还有比这更让人欢喜的吗?

在卫青府上歇息一阵,众人赶去皇宫,面见景帝。默默

未央宫,养心殿。

太子刘彻、太傅卫绾、主父偃、申公、董仲舒、冯敬他们正聚在一起,商议军机大事。

刘彻虽只有十四岁,却是异常高大,称得上身长八尺。更难得的是。长相极是俊朗,帅气非凡。举手投足间,上位者的气势十足,顾盼之间,一股上位者才有的俯视之气毕现。

千古一帝就是千古一帝,不仅有得天独厚的天赋,还有让人难以企及的机会,这两者,他都有,短短数年的磨练,就如此了得。

卫绾、主父偃、申公、董仲舒他们面对刘彻,有一种压抑感,不象面对景帝那般轻松自如,尽管刘彻言笑晏晏。

刘彻与景帝最大的不同。就是刘彻顾盼自雄,无论是说话,还是举动。都有一种说清,道不明的气质,应该说是魅力。

“太子,真的要出兵?,小申公问道。

“是呀!”刘彻微一领首:“孤前思后想,不能不出兵了”。

“若说出兵,早在数年前就该出兵的。可是,皇上龙体欠安,这才一直拖着主父偃沉吟着道:“眼下出兵,是不是,”

到这里,主父偃不再往下说。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景帝如今的身体大不如以前,若是大战之际遇到景帝驾崩的话,巩有不测之事。甚至败军覆师。

古代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一旦景帝驾崩,对汉军的军心士气打击极大,此事不能不虑。

“禀太子,周阳、李广、程不识、卫青、张通、公孙贺、公孙小建、秦无悔、秦衣求见。”太监快步进来,冲刘彻禀报。

“叫他们进来!”刘彻眉毛一掀,脸上掠过一抹喜色,只是极为短暂,一闪而逝,根本就没人发现。

太监快步而去,周阳他们进来。冲刘彻见礼。

“免了!”刘彻一挥手,目光在众人身上一扫,打量周阳时,眼睛闪了闪:“坐吧”。

周阳他们谢

“请问太子。召我等回朝,有何要事?”周阳身为这行人的首领,不得不问。

“叫你们回来,就是商议出兵东胡一事。”刘彻眉头一挑,明亮的眼里精光闪烁:“匈奴收了西域之后。其国力在快速恢复。

如今的匈奴,比起长城大战时相差不大了,其口众相差无几其土地更加广阔,大漠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自从七年前,军臣单于率军西征以来。匈奴进军极为顺利,整个西域落入了匈奴手中。西域虽然地广人稀,仍是让匈奴得到不少口众,牛羊马匹无数,其实力恢复得极快。

“长城大战后,边关无匈奴,数年平静。如今,时不时就会出现匈奴,这是匈奴南下的试探。”刘彻右手一握拳;“孤绝不给匈奴再次进犯的机会,一定要在匈奴进犯之前破击匈奴!”

匈奴若是再次南犯,必是复仇而来,一定会起倾国之兵,就不是五十万了,而是更多,其至百万皆有可能。

如此大规模的战役,若是在汉境开打,不管汉军胜与败,光是破坏性就足以让人震惊了。数年前的那一仗,匈奴五十万大军南下,烧毁了多少汉朝村庄、田园,千里烽火。百姓背井离乡,汉朝用了数年时间。北方方才恢复过来。

这还是汉幕打胜了,若是战败,后果更难设想。

要想汉朝不受到破坏,就不能让匈奴南犯,要赶在匈奴南犯之前抢先进军。刘彻的顾虑是正确的,很有远见,周阳不住点头,暗中赞许。

“太子圣明!”对这决策,主父偃他们没有说的,很是赞同。

“太子,要怎么打,你下旨吧!”李广不住搓脸的兴奋之色:“整整六年了,没有上战场。手痒着呢。”

刘彻一扫视,除了周极,李广、程不识、卫青、公孙贺、公孙建、秦无悔、秦衣、张通他们不住搓来真的是手痒了。

对将军们的炽烈战意,刘彻大是满意,笑着问道:“姐夫,你怎么不搓手?”

“太子有所不知,大帅不用搓手,他搓的是脑。”李广抢着回答。

“哈哈!”众人开怀的笑。“姐夫,出兵这事,主父偃他们有些拿捏不准,很是顾虑。”刘彻眉头一轩,道:“他们的顾虑是对的,父皇龙体欠安,此时出兵,实是不该。可是,时我不待,匈奴对东胡大打出手。到眼下。东胡已经溃不成军,丢掉了一半的国土。已经派人向大汉求援,若是大汉不出兵的话,那就是眼睁睁的看着东胡灭亡。”

略一停顿,声音陡转高亢:“若是东胡落入匈奴之手,匈奴的国力就会急剧增强,他们的口众更多,牛羊骏马多不胜数。这对大汉极为不利,却不是让孤忧心的地方。孤忧心的是,匈奴得了东胡之地,就可以对大汉进行更多的牵制。”

东胡主要是现在的东北三省。若是落入匈奴手里,匈奴就可以从东面牵制汉朝,拖住不少汉军。匈奴是骑兵,来去如风,行动快捷,汉朝要防范匈奴,就需要驻守大量的军队。

在现代,东北三省是富饶之地。在汉朝,那里是苦寒之地,地广人稀。根本就养不起军队。驻守那里的汉军,需要大量的补给。全得从内地调去,别的不说,光是运输就是一个让人震惊的花费。

真要如此的话,就会让汉朝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

要想不背上这个包袱,汉朝就得出兵东胡,拿下东胡,阻止匈奴的扩张,既可以削弱匈奴的国力,还可以压缩匈奴的战略空间,这对汉匈大战有莫大的好处。

对刘彻的决断,周阳很是赞许。千古一帝就是不同一般,看得真准。

“是以,孤决定,这一仗必须打!”刘彻猛的站起身,双手紧握成拳:“而且,此战只许胜,不能败!最好是把东胡给收了!姐夫,这次仍是由你统兵!”

“诺!”在这些将领中,由周阳统只的把握最大。李广、程不识他们就不用说了,虽是名将,冲锋陷阵还不错,说到统领大军,就不如周阳了。

卫青虽是不错,却还没有独自统兵进行大战的经历,非愕周阳不可。

“父皇龙体欠安,此战要速战速决!”刘彻紧盯着周阳,问道:“姐夫,你可有把握?”

景帝的身体越来越差,随时可能驾崩。若是在两军大战之际驾崩。汉朝只能罢战,速战速决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太子请放心,臣一定竭尽所能!”周阳大声回答。

“那就好!”刘彻甚是放心。若是周阳不能办到的话,就没人做的到了。

“东胡如今的情形已经大为不同了。”刘彻冲殿外叫一声;“叫他们进来。先给你们说说东胡的情形。”

殿外进来两个中年人,甚是精神,快步过来,冲刘彻见礼:“见过太子。”

“这位叫司马义,这位叫秦械。”刘彻指着二人给周阳引介:“他们大有来头。”

“什么来头?”能得太子说大有来头的人,定是非同小可。如今的周阳,对汉朝情势相当了解,却是没有听说过这两咋。人,大是好奇。未完荐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章节更多,支持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