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帝国 > 第四十七章 少年天子

大汉帝国 第四十七章 少年天子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3 21:29:47

第四十七章 少年天子

中国历史卜着名的贤君。b延续了汉文帝的“灿虹攒四。父子二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文景之治”文治灿烂,百姓生活富裕,积累了雄厚的国力,出现了“太仓之粟陈陈相因”钱币朽坏不可用的治世盛景。

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武功鼎盛,文治灿烂,然而能与之相提并论者,其有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

因而,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令后人景仰!

可是,汉景帝在武功上的建树却不多。他在武功上最大的建树便是平定七国之乱,削弱了诸侯,改变了汉初诸侯尾大不调的态势。

他做皇帝期间,汉朝内忧郁外患,百越之地、东胡皆属境外之地,不属汉朝所有。匈奴更是横行,滋扰边关。掳掠百姓子女,边关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平城之围,高后之辱皆未雪却,让无数志士寒心。

景帝做皇帝期间,他不仅没有洗雪平城之耻,高后之辱,反而还再添一笔耻辱,那便是“凌辱之恨”匈奴对汉朝的滋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朝野震动,华夏蒙羞!

凌辱之恨时,匈奴奇袭雁门,太守冯敬及两千多官兵全部阵亡。匈奴夺取了雁门城的攻城机械,纵兵横扫。北地大城池失守者不在少数。匈奴深入汉朝腹地,百姓罹难者高达数十万,这是前所未有的耻辱。匈奴的前锋曾经一度深入颍山脚下的“甘泉宫”一把火烧毁了甘泉宫。是时,年仅数岁的汉武帝正好在甘泉宫,亲眼目睹了夜晚匈奴的点点烽火,立志击破匈奴。

在这之外,汉景革的功业便是大力推行马政,积累了数量可观的战马,为汉武帝组建规模庞大的骑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于军政,汉景帝的建树并不多。汉武帝登基之后,改革军政,花了十几年时间,方才把汉朝的军制、战略引导到对匈奴的战争上。

历史重来,一切都不同了。如今,汉景帝不仅仅是贤君,更是明君、圣君,他的功业让人目眩,足以令后人景仰!

长城大捷,汉朝大败匈奴五十万之众,洗雪平城之耻,高后之辱,令汉朝扬眉吐气,在匈奴面前数十年抬不起头来的汉朝,用刀和剑铸就了自己的辉煌!

记练新军,收复百越之地,平定东胡,一桩桩,一件件,足以留传千古,成为后人景仰的伟业!

更重要的是,在景帝的治理下,汉朝的战略态势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曾经强横的匈奴已经处于劣势,击破匈奴可期,不再是历史上那般前景不明!

这一切,景帝登基之时,根本就没有想过,兴许做梦都没有梦到过。

成就如此伟业,夫复何憾?景帝足以含笑于九泉之下,他心满意足,没有任何遗憾的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为之呕心沥血的大汉王朝,他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非常安祥,真的是死而无憾了!

“父皇!”刘彻发出一声声嘶力竭的哭声,扑在景帝的尸身上,死命的摇晃起来。一个劲的道:“父皇,你醒醒!你醒醒!”

“岳父!”周阳想起景帝对自己的好,不由得悲从中来,大叫一声岳父,哭了起来。周阳这个现代人,皇权对他并没有多大的威慑之力,内心中更加认可景帝这个岳父。

“呜呜!”刘彻和周阳的哭声汇在一起,传出房间,远远的传了开去。

“父皇!”南宫公主、平阳公主、隆虑公主,还有一众皇子,你挤我拥的冲了进来,扑在景帝尸身上,痛哭起来。

景帝虽是贵为至尊,对一众皇子不乏亲情,皇子们哭得极是伤心,买声撕心裂肺,痛彻肝肠。

即使刘荣这个废太子,对景帝也是眷恋多,哭得比谁都伤心,一把鼻海一把泪,眼睛红通通的,几欲晕去。

“皇上!”王皇后,张辟强、申公、主父偃、董仲舒他们也冲了进来,个个哭得极是伤心。

景帝是个好皇上,做为臣子,很少能遇到如此精明过人的皇帝,能遇到景帝这样的英主,那是人生的幸事。如今,英主已逝,作为臣子,他们哪能不哭泣的。

王皇后想起与景帝的种种情事,悲从中来,直接哭晕过去。

“各位,请暂抑悲情,处置国事要紧!”周阳真想哭他个三天三夜,可是,汉朝还有那么多的事务要处理。不得不暂时收起悲痛之心,出声提醒一众人。

周阳一说话,张辟强、申公、主父偃、董仲舒他们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站起身来,抽抽噎噎的开始商议国事了。

“国不可一日无主,皇上驾崩,当立新君,此为眼下最为紧急之事。”张辟强抹着眼泪,声音哽咽,半天才把平时一溜口就能说出来的话说完。

若是不马上立新君,就会出现权力真空,这是千古大忌,说不定会引发权力动荡。这的确是眼下最为紧要之事,申公他们点头赞同:“张承相此言极是,此为眼下最为紧急之事。太子,臣等叩请太子即皇帝位!”

张辟强、申公、主父偃、董仲舒他们跪在地上,口头相请。

“我不想做皇上,只想与父皇在一起!父皇,你怎么就不管孩儿了呢?”刘彻依然扑在;二厂身上,哭得极是伤心。眼睛象水一样渗出刘彻是景帝最疼爱的儿子,在诸多皇子中,就他最是聪明,四岁能背诵符录图书数万言,深得景帝欢心,景帝对他的疼爱,让他打从心里敬爱景帝。如今,景帝山陵崩,这是他最伤心之事。

“太子,国不可一日无主,皇上驾崩。还请太子即皇帝个!”张辟强马上相请。

“太子,如今大汉正处在击破匈奴的紧要关头,千万不能出岔子,还请太子早即皇帝位!”申公苦口婆心的相劝。

情势对汉朝极为有利,若是出了问题,那就是让匈奴得利,说不定错失击破匈奴的良机。

“我不要做皇帝,不要功业,只要父皇!”他们不说还好,他们刘彻哭得更加伤心了:“父皇就是给累坏的!当皇帝有什么好?”“这个”一向精明过人的刘彻,竟然说起了胡话,张辟强和申公对望一眼,有些无奈。人若是保持理智,一切好办,若是没有理智,那就很不好办。如今,刘彻痛彻心肺,理智全无,饶是张辟强和申公智计绝世,也是束手无策。

一众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脸的无奈。

“太子,皇上之所以离我们而去,是因为匈奴强横,滋扰边关,掳掠无度。若是太子能击破匈奴,足以告慰皇上于九泉之下。”周阳不得不出声相劝,道:“太子,你可知道,皇上最大的心愿,便是击破匈奴,如今情势大好,绝不能出差错。若是一个岔子,皇上的心血不是白费了吗?”

“嗯!”刘彻抬起头,凝思一阵,狠狠点头,牙齿咬得格格响:“匈奴!好奴!”太过用力,嘴唇上渗出了鲜血。

糊夫!”刘彻对周阳幕来甚是依恋。在景帝山陵崩的情形下,对周阳的依恋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扑在周阳怀里,紧紧拥着周阳,哭成了泪人。

“太子!”周阳忙扶着刘彻,要他站直了:“太子,请即皇帝位!”

“臣参见皇上!”在张辟强的带领下,申公、主父偃、董仲舒、一众皇子,一众公主,冲刘彻叩头。

而刘彻却是靠在周阳肩头,接受群臣的恭贺。刘彻伤心欲绝,连站立都是乏力,周阳不得不扶着他。

就这般,刘彻登上了皇位,一个名垂千古的明君开始了他的辉煌人生。

他有一个流传千古的名字,叫“汉武帝”他改变了汉朝的军事战略,练了规模庞大的骑兵,举贤任能,启用卫青、霍去病这些天才将领,把匈奴给击破了。

如今,他继位之时,汉朝的处境不再是历史上那般艰难,而是形势一片大好,他只需出动汉军。就能击破匈奴!

“父皇驾崩”刘彻努力把话说得平稳,却是不住颤抖,一句话说得结结巴巴:“联心已乱,六神无主,国事就赖诸卿之力!”

“臣等领旨!”张辟强、申公、主父偃、董仲舒他们齐声领旨。

“呼!”刘彻吸口气,努力平复心神:“申公、张辟强军政事务缠身,分身乏术,父皇后事,就交给董仲舒来办吧!”

“诺!”董仲舒领旨。

“尊母后为皇太后!”刘彻扶着王皇后,要她站在正中间,跪下口头道:“参见太后!”

“参见太后!”群臣跪在刘彻身后叩头。

“平身!”王太后晶莹的泪珠涌出来。轻声细语的道,话语中蕴含着无限伤悲。

“撞钟,报丧!”刘彻下旨。

宫中太监立即撞响丧钟,洪大而悲戚的丧钟响起,“咣”远远的传了开去,正式向汉朝百姓报告一代明君就此逝去。

景帝的丧讯一传出,长安百姓哭成了泪人,人人如丧考批。

帝王驾崩,作为臣民,汉朝百姓自然是要哭丧的,那不过是依据礼节,不得不哭丧。可是,长安百姓之哭丧,并非出于礼节,不得不哭。而是因为他发自内心,对景帝万分爱戴。

在汉朝百姓心目中,景帝是个好皇帝,在他的治理下,百业兴盛,汉朝百姓安居乐业,太仓之粟陈陈相因,钱币朽坏不可用,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衣食无忧。

不说别的,光这一条,就足以让百姓为景帝痛哭了。

更别说,景帝还洗雪了平城之耻,高后之辱,这可是数十年来,牵动汉朝百姓心神的奇耻大辱。汉朝因此而扬眉吐气,汉人挺直了腰杆,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以长安为源头,丧讯传得风一般快,景帝的丧讯传到哪里,哪里就有汉朝百姓在哭泣。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举国哀痛,为景帝举办丧事,汉朝再一次进入了国丧。

景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节俭皇帝,他留下遗旨,他的后事一切从俭,刘彻照办,不打算铺张。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个意外的消息,打乱了计划。

默默联

北地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异银装素裹。

朔风怒卷,强劲的寒风吹得雪花飞舞,片片腾空,犹如败鳞残甲三百万,极是壮观。

在如此寒冷的天气,不会有人出来走动,只要是活物,都会窝在温暖的家里抵御寒冷。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会下就有人,自着裘衣,头戴皮帽,背负弓箭,脑毖。”骑着骏马,打马疾驰。马蹄踏处,雪花飞溅,一溜马蹄印向北延伸。

此人是匈奴,是匈奴的侦骑。要是在以往,在如此寒冷的日子里打探军情,侦骑会怨声载道,咒骂不已。眼下,此人不仅没有咒骂,反而是喜慰不禁,仿佛有什么天大的好事似的,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在寒风中驰骋,就好象沐浴在春天温暖的阳光里似的。

“得得!”急促的蹄声中,此人早已消失在漫天的雪花中,只有一溜深深的马蹄印。

此时的单于王庭,积雪数尺之厚,飞雪漫空,朔风怒卷,旗帜飘扬。不计其数的匈奴帐幕,一座接一座,一眼望不到头。

除了巡逻的匈奴外,再无人影。在如此严寒之时,匈奴窝在帐幕里饮马吃羊肉,打发他们那无聊的时间。

军臣单于的王帐中,军臣单于与一众大臣正在饮宴。

军臣单于高踞王座上,左手握着黄金权技,不时转动,明亮的虎目中有着淡淡的隐忧。

如今,汉朝势大,曾经强横一时的匈奴在汉朝面前,再也没有强横的资格。论国势,匈奴远远不如汉朝,论军队的战力,汉军强悍的战力更是让匈奴心胆俱裂。

一有空,军臣单于就会召集群臣并来王帐中饮宴,商议匈奴的自保之道。商量来商量去,匈奴根本就没有自保的办法。曾经一度以为中行说提出的放弃龙城的主意是很好的自保之道,可是,等到汉军摆出一副要进攻河套之地的架势之后,中行说那一计便无用了。

河套之地对于双方来说。极其重要,军臣单于曾经想过,不计一切代价,死保河套之地。可是,中行说一席话,让他无奈之极。中行说说得没错,河套之地虽然富饶,是匈奴梦寐以求的牧场,可是,有阴让。阻隔,交通南北的就是为数不多的道口,汉军完全可以截断道口。

一旦道口给汉军截断,后果难以设想,后果有多严重,在数十年前的河套大战中就验证过了的。那时,数十万秦军在蒙恬的指挥下,守住道口,在道口上摆起弩阵,杀得匈奴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数十年后,那里的土地仍是红色的,就连长出来的草也是红色的。

如今的汉军,其战力比起当年的秦军更加可怕,要抢占道口不会有任何怀疑。道口一旦落入汉军手里,匈奴还有没有当年的幸运,谁也说不清。毕竟,汉军的打法是冷兵器时代最为凶悍的打法,其战力已经超过了秦军。

秦军防守道口时,头曼单于还能带着残兵败将逃走。若是汉军来守的话,军臣单于自忖他很可能没有头曼单于那般幸运,极有可能是有去无回。

前思后想,军臣单于想得脑瓜仁儿发疼,也是没有想出好办法,不得不召集群臣饮宴。名虽饮宴,却是商议计策。

没有人愿意束手待毙,军臣单于这种人更不可能,要他不召集群臣商议都不行。

可是,每次召集群臣,群臣个个束手无策,连以前喜欢的饮宴也没有了兴致。

一众大臣老老实实的端坐,大气也不敢出。他们如今最怕的就是给军臣单于“问计”与其说是问计,还不如说是逼迫。匈奴本来就不善于计策谋划之道,打仗只管挥着弯刀冲锋便是,要他们想计策,比登天还要难。

偏偏军臣单于死盯着他们不放,军臣单于的目光落在谁身上。谁就低下头颅,望着自己的脚尖,不敢与军臣单于的目光碰触。

“哎”。军臣单于把群臣的反应看在眼里,暗中长叹一声,看来今天又不可能得到计策了。军臣单于的目光转向中行说,中行说是他最为依赖的心腹,向以足智多谋着称。可是,中行说只管看着自己面前的羊肉,肯定无计可施。

军臣单于曾经以死相迫,中行说也是没有办法,再问也是无用。

“要是西方先生能为大匈奴效力,那该多好!”军臣单于暗中感叹一句。

为了让东方朔为匈奴效力,军臣单于可谓费尽了心机,可是,东方朔一口回绝,让他惋惜不已。“砰”。军臣单于手里的黄金权杖重重砸在短案上,群臣那感觉就象砸在自己的心坎上,心头一跳,好象泰山压在身上似的。军臣单于虎目中精光四射,打量着群臣。

群臣感觉那不是目光,是利剑,目光游移不定,不与之碰触,军臣单于叹息道:“今日又是无果而终!饮宴吧!本单于不问计了”。

“呼!”群臣暗松一口气,端起马撕扯着羊肉,就要饮宴。

就在这时,一个浑身雪花的亲卫一头钻了进来,顾不得不向军臣单于见礼,裂张着一张嘴,大声吼起来:“大单于,大喜事!大喜事!天大的喜事!”

“屁的喜事!”军臣单于脸一沉,沉声喝斥起来:“本单于苦思数月,一计无出,哪来的喜事?”

“大单于,汉皇驾崩了!汉皇驾崩了呀!”亲卫几乎是唱出来的。杯具中,网络还没有弄好,真不方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