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政途 > 第598章 唏嘘

重生之政途 第598章 唏嘘

作者:未有芳华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12-10 10:23:28

沈黛轻轻叹了口气,“只是苦了他们孩子,生在这样的家庭。”

周辞耸耸肩,“这世上的事哪能尽善尽美。不过现在我们既然知道了他们之间的猫腻,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做点文章了。”

沈黛眼睛一亮,“你是说?”

周辞点点头,“没错,朱嘉强能这么轻易背叛道德底线,必然是心虚胆小之人,只要稍微给他点压力,他肯定乱了阵脚。而黄荣斌那边,色字头上一把刀,他的弱点也很明显。”

沈黛对周辞的话也是认可的,只是想到黄荣斌,不禁有些唏嘘。

“官场上的斗争,无非就是争权逐利四个字,你说这人要做到多大的官,才是个头呢?四十出头的市委书记已经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了,他怎么还是不知足呢!”

周辞听沈黛的这番话,明显感觉她话里的惋惜的意思,他有些不解询问。

“怎么听你这话,还有几分惋惜的意思呢?”

沈黛忍不住开始给周辞讲,她调查后了解黄荣斌的情况,告诉了他。

黄荣斌是典型的寒门贵子,从政二十几年他是老百姓口里的清官好官,他能在四十出头的年纪,成为市一把手,工作能力自然是比较出色,而这样一个老百姓口中好官,如何堕落成如今的样子,就只是贪欲而已吗?

这个问题,沈黛心里也疑惑过,她来潮市之前,在调查黄荣斌时,就对这个两相矛盾的人,曾产生过好奇还特意去详细了解了一番他的成长经历。

了解过后,看到如今他的堕落沉沦,沈黛才会感到惋惜。

黄荣斌出生于广省华县的一户贫困家庭之中,父母都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靠着一把子力气过活,可即便他们再怎么努力,那几亩薄田,那几片贫瘠的土地却依旧无法创造财富,无法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充其量也只能是温饱而已。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黄荣斌的命运仿佛早已注定,注定了他将子承父业成为农民重复祖辈的人生,然而,父母偶然间听说的一句话却改变了他的命运,那就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这句话被黄家父母奉若经典,即使家里再穷,他们也将黄荣斌送去了学校接受教育,希望儿子能够改变家族的命运,能够走出农村,成为国家的栋梁。

为此,老两口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磕了碰了也不敢去医院看病,到最后身体累出了一身病不说,还欠了“一屁股”的饥荒。

所幸,黄荣斌并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小学时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初中时他在年级榜首的位置上就没下来过,高中时校内第一更是家常便饭,在高考前夕,彼时所有人都认为黄荣斌能突破自我,能打破华县没有大学生的魔咒,而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1981年高考之际,黄荣斌以全县前十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南湖师范专科学校,实现的梦想也完成了他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得知此消息后,黄家人倍感欣慰,多年的付出没有白费,为此他们还特地敲锣打鼓在村里办起了流水席,目的也很简单一是为了炫耀,二是为了借钱。

因为黄荣斌大学是考上了学费却没有着落,无奈黄家父母只能用这种方式想办法获得大家伙的帮助。

所幸,并村里没有人为难他们一家,毕竟在那个年代的人眼中,大学生那就是进士、状元,今后可是要当官的,现在帮一把今后对方还会少了回报吗?

确实,当时村里人家家户户为自己筹集学费时黄荣斌也是这样想的,他也认为一旦有朝一日自己发达了,一定不会忘了这群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

就这样,带着村里人的期盼,黄荣斌步入了大学校园,当然,有着理想抱负的他并不像其他同学那般享受大学生活,去恋爱去游戏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他还是老样子每天除了学习就是读书,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功课上。

勤奋好学、年少有为的孩子谁不爱呢?因此没过许久,校领导就注意到了这位穷苦出身的寒门学子。

他们见黄荣斌文笔不错便给到了他一个机会,那就是加入学校的文学社,帮忙编撰校内的文学杂志。

黄荣斌也十分珍惜这一机会,他将全部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琢磨文笔上,而他的努力也很快得到了回报,在大二那年黄荣斌的文章就登上了报纸,不仅被当时的文学界大加赞赏,还得到了当地教育机关的一致好评。

为此,黄荣斌被校领导选中,在毕业之际成功从千万名在校生手中抢到了留校的名额,当上了学校的团总支书记,为今后的从政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因为大学期间的优异表现,黄荣斌毕业后成功的留校当了老师。

虽然同为中文系的几位同学被分配到政府及效益更好的单位,可黄荣斌那时很享受闲散的校园生活,丝毫没有从政的想法。

在南湖师专任教时,黄荣斌温饱不愁,有学校分配的宿舍住,还娶了一位漂亮的学妹当老婆,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可不久后,这种“象牙塔”中的生活悄悄发生了变化。

因为受过村里人的恩惠,又被村里视为“能人”,常有老乡托他找政府里的同学办事,黄荣斌推辞不掉的他只好向老同学求助,但其中滋味只有他知道。

渐渐地,黄荣斌意识到权力的重要,思想逐渐发生了改变,有意进入仕途。

正好当时梅市地区宣传系统开始招人,凭着一手好文笔,黄荣斌就进入了梅县地委讲师团,随后又调入梅县委宣传部任干事,正式踏上仕途。

在梅县委宣传部期间,他虽然工作兢兢业业,写的文字也总得到领导肯定,但始终就是一个搞宣传的副科长,位于官场的最底层,没啥实权。

1992年,黄荣斌调任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明办主任,仕途才算看到点希望。

正是他的文笔,他遇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位“伯乐”,也就是他的恩师。

1993年,黄荣斌进入市委宣传部后,主要负责时任梅市委书记刘风义的工作讲话和对外形象。

工作中,刘风义对黄荣斌非常欣赏,曾多次当众夸他有才学、有水平、有上进心,并称赞黄荣斌为自己准备的讲话稿“简短有力、废话少”。

形象憨厚,记忆力超群,又博览群书的黄荣斌得到刘风义赏识,成为少数能够经常到刘风义家做客的年轻干部。

刘风义也有意栽培他,先是安排他到中央党校学习了10个月,随后外派至梅市下属的蕉县挂职县委副书记,挂职两年之后,他留在了蕉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