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 第1349章 拨发内帑,插手辽东

见得殿内的文武官员不再站出来反对后,崇祯皇帝的神色这才好转了一些,可是原本潮红的脸色也是变得更加苍白。

显然,崇祯皇帝刚才的动怒,已是越发加重了病情。

大殿内再次安静了好一会儿后,崇祯皇帝转移了话题问道:“诸位爱卿,今日可还有什么要事上奏?”

话音刚落,刘博源立马站了出来,向着崇祯皇帝拱手道:“启奏皇上,辽东军民饱受战火侵扰已有数月之久,早已温饱难继,微臣恳请皇上拨发赈济钱粮,用以救济辽东军民。”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微叹了一口气道:“辽东军民实在苦矣,饱受满清侵扰长达二三十年之久,若非不是榆林郡王覆灭了满清,安能享有如今的太平局面。”

“对于赈济辽东军民之事,乃是朝廷的职责所在,定当刻不容缓。”

随后,崇祯皇帝转头看向了殿内的一众文武官员们,沉声问道:“户部尚书何在?”

户部尚书李侍问连忙站了出来,拱手回道:“回禀皇上,微臣在!”

“如今户部还有多少钱粮?”崇祯皇帝问道。

“回禀皇上,如今户部还有白银五十八万四千二百多两,粮食三万两千四百多石,这已是户部最后的一些钱粮了。”李侍问苦着脸色回道。

崇祯皇帝皱起了眉头,脸上的神色也是不大好看。

堂堂大明的户部,竟然只有这么一些钱粮,就连崇祯皇帝的内帑都要比之富裕不少。

“皇上,微臣实在年老体迈,无法担任户部尚书一职,微臣恳请辞去户部尚书一职,告老还乡。”

见得崇祯皇帝不大好看的脸色,李侍问也是有苦难言,干脆直接向着崇祯皇帝请辞。

崇祯皇帝神色愕然,连忙宽慰着说道:“李爱卿不必如此,朕也是明白你的忠心与苦心,万万不可辞去户部尚书一职,朕也不会答应此事的。”

而后,崇祯皇帝转头向着朱慈烺吩咐道:“烺儿,明日便从内帑之中拨出二十万两白银与五万石粮食,用以赈济辽东军民。”

“是,父皇!孩儿明白。”

朱慈烺连忙拱手应是。

得到了崇祯皇帝承诺下拨的钱粮后,刘博源神色大喜,当即向着崇祯皇帝拱手道:“皇上爱民如子,微臣代替辽东军民感激皇上恩德。”

“嗯!”

崇祯皇帝轻轻点了点头,脸上也是露出了微笑,对于刘博源的恭敬态度显然很是满意。

........

看着刘博源成功得到了朝廷拨发的赈济钱粮,陈新甲的脸色显得很是难看,目光中更是充满着嫉妒的怒火。

若是不能狠狠地压制刘博源的嚣张气焰,日后他还如何威慑群臣,如何做好这个内阁首辅的百官之首。

今日的这场朝议,虽然因为崇祯皇帝的出面,暂时使得刘博源逃过了一劫,但这件事情绝对不会草草了之。

陈新甲的心里早有预谋,今日抨击弹劾刘博源,确实是有些鲁莽,而且参与抨击弹劾的文武官员,也是数量不足。

待得陈新甲笼络更多的文武官员,再来一起抨击弹劾刘博源,必当能让皇上收回成命,收回榆林郡王的封赏。

........

拨发赈济钱粮之事解决后,崇祯皇帝便又再次转移了议事话题,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何要事上奏?”

陈新甲连忙站了出来,恭敬的行礼道:“启奏皇上,微臣有要事上奏!”

“不知陈爱卿有何要事上奏?”崇祯皇帝神色疑惑的问道。

陈新甲拱手回道:“回禀皇上,如今辽东之地已经逐渐稳定了下来,正是应该休养生息,恢复民生的大好时机。”

“然而在辽东各地的城池之内,却是缺少地方官府的治理,实在无法有效的休养生息。”

“因为,微臣斗胆向皇上建议,请皇上派遣年轻有为之官员前往辽东治理,以期恢复辽东的稳定民生。”

崇祯皇帝沉思了片刻后,心中也是觉得陈新甲的建议甚是有理。

随即,崇祯皇帝点头道:“陈爱卿,那你便与众阁臣商议一番,确定合适的为官人员后,再上呈于朕批阅。”

“是,皇上!”

陈新甲面色大喜,连忙拱手应道。

可还没等陈新甲返回队列之中,刘博源当即站了出来,大声的反对道:“启奏皇上,微臣觉得派遣官员之事,不必如此着急。”

“榆林郡王,这是为何?”崇祯皇帝问道。

刘博源拱手回道:“回禀皇上,虽然辽东之地已经逐渐稳定了下来,但是还有少许的东虏残余没有消灭干净,而且在长城之外的辽河套之地,还有着大量的蒙古外族没有扫灭。”

“因此,微臣认为现在的辽东之地,还不足以达到休养生息的时候,应当时刻的处于耕战状态,以此防备外敌的入侵。”

“榆林郡王所言,微臣实在不敢苟同。”

陈新甲高声反驳,一脸正色的道:“想我辽东军民惨遭满清侵扰长达二三十年之久,如今好不容易有了逐渐稳定的局面,怎么还能时刻处于耕战状态。”

“况且在辽东之地,不是还有榆林郡王的威武军镇守,难道还能让蒙古外族肆虐辽东?”

“若是榆林郡王觉得,威武军实在无法镇守辽东的话,那也可以直接向皇上奏明,请求皇上增派兵马镇守。”

陈新甲此言一出,立即使得崇祯皇帝眼前一亮,心中也是觉得陈新甲的话语很有道理。

虽然刘博源已是答应迎娶长平公主为平妻,也算是属于大明皇室之人,出现造反的机率也是很小。

但是,就算再小的机率,也还是有着造反的可能。

而削弱刘博源占据辽东的势力,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如果刘博源得到了辽东之地,其实力必然再次扩张,朝廷也将更加难以应对。

因此,为了大明江山社稷的安危,刘博源的势力必须要进行削弱,绝对不能心慈手软。

当即之下,崇祯皇帝轻轻咳嗽了一声,打断了刘博源将要说出的话语。

“陈爱卿所言确实有理,朕也认为辽东军民苦满清久矣,是该进行休养生息的时候。相信榆林郡王也不希望看到,辽东军民还是处于担惊受怕的生活当中。”

“当然了,对于辽东之地残存的东虏兵马,朝廷也将会派遣兵马清剿。还有长城之外的辽河套蒙古外族,朝廷也是会派遣兵马驻防,以此保护我大明百姓。”

“关于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了,榆林郡王无需再言。”

崇祯皇帝一锤定音,将此事定了下来。

而刘博源不愿再与崇祯皇帝争辩什么,只好默认同意了此事。

不过在刘博源的心里,却是露出了冷笑,对于崇祯皇帝与陈新甲两人的计谋,怎么会看不明白。

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的计谋都是无用的。

辽东之地有着威武军坐镇,任何朝廷官员与明军,都是难以占据丝毫优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